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篇一
一是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內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難及戰勝困難的辦法,關注人物的命運,體會人物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課文篇幅很長,學生完整朗讀課文一遍需要18分鐘的時間,45分鐘也就只能把課文走兩個來回。于是,我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這篇課文。
第一課時,自讀課文,弄清生字詞的讀音,并積累四字詞。接著,讓學生讀梗概,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最后,讓學生自由讀精彩片段,找出自己感受自己的片段,進行批注。
第二課時進行交流,針對他們感受最深的片段,走近魯濱遜,了解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深遠的人生啟示。
第二課時的課堂是比較開放的,學生暢所欲言,他們愛談什么談什么。通過交流,我知道學生第一課時的自讀自悟還是有不少收獲的。有的孩子談到了魯濱孫在孤島上的孤單寂寞,他們是通過課文多處的描寫加一體會,從而體會出魯濱孫生存下去的不易!孩子們說,這樣的孤單寂寞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魯濱孫能堅持活下去,他一定還想了許多其他排遣寂寞的辦法,從而認識到主人翁那種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可貴精神。通過體會魯濱孫列的“幸”與“不幸”的明細帳,學生領悟了魯濱孫永不放棄,樂觀向上的精神實質。
通過大半堂課的交流,我覺得不少孩子了解了主人翁,對這本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后,我覺得我對本課的資源的挖掘不夠,我應該在課前安排學生朗讀原文的,而不是在課后安排學生去找原著來看。魯濱孫這個人可以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我的孩子們究竟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我實在是心虛。雖然他們談起來滔滔不絕,但是,他們到底有沒有真正走近主人翁呢?
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篇二
1、談話導入,以談話方式導入,迅速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
2、品讀賞析,有目的引導學生圍繞主要人物,精彩片段,暢談感受,學習通過細節品味的'讀書方法。體會文章的“精彩”之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朗讀,強化角色體驗,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3、最后通過拓展延伸和總結提升讓學生在閱讀、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歸整體,激趣引讀,遵循了語文學生規律“整體——部分——整體”的認知規律,同時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的起點,也是閱讀的歸宿,無疑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做法。推薦讀書方法,為今后的閱讀作為鋪墊。
對書中精彩片段的品讀還不夠深入、透徹,教師的點撥引領作用體現得還不夠充分。
以上不足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