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用兩天時間終于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結尾兩人的對話——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
真的是千帆過后的感慨~~兩人從荒原到結界,迪倫從結界的世界又返回荒原,獨自尋找崔斯坦,兩人攜手返回人界,終于找到屬于兩人的未來。一切的努力在那一刻有了意義?,F在也只能在這種心靈救贖的小說中尋找當初以為真愛的影子了嗎?哈哈,不過現在我的確是不相信,所謂愛情是真實存在的了我們會長大,會知道,現實從來殘酷,戴上虛偽的面具,去迎合外界,得到自己想要的權利金錢。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生存。生在一個競爭強烈的社會注定這一生或者前半生必須要摸爬滾打啊。(好吧,又跑偏題了)
最近剛好看了三集的鬼怪,總覺得鬼怪當中有不少地方和擺渡人相似——主角的心情會影響天氣(迪倫和鬼怪大叔的超能力^o^);永無終結的生命終于等到所愛之人得到了改變(崔斯坦擺渡人的使命~鬼怪大叔等到他的新娘才能終其一生?ps:阿加西,我也能看到那把劍(╥╯^╰╥)不過我是不會愛你的);還有就是心情的變化引起的天氣變化總會被另一方拿來調侃,哈哈哈~~心的距離也在這每一次中不斷的靠近啊。
在他們互相調侃試探,天氣變化無常時,我腦中總會想起那一句——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小細節是真的有點甜啊~~我始終記得,崔斯坦緊緊抱著迪倫說,第一次說情話我的小天使沒事了。還有在結界時,回應迪倫的那句我愛你。
緣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是命運冥冥注定了一切嗎?崔斯坦擺渡人的義務在到迪倫時終于快要結束,迪倫堅信自己對他的愛,不看家人的名冊,反而看了崔斯坦的名冊,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再返回去找他。
但是一本被評為心靈救贖的小說,這種存在本就會有漏洞的吧。作為閑暇時,治愈自己疲憊的心靈也算聊勝于無吧,至于去推薦他人再看這本書,我倒不會很樂衷。
兩人情愫初生時,一個眼神一句話更近一步肢體的接觸時,真的描寫的恰到好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崔斯坦劃船時的描寫剛剛好的肌肉真的好有吸引力??!
唉,那句話真的是在腦中揮之不去,第一次聽是因為致列說過,哈哈哈,因為擺渡人,更加喜歡這句話,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閃耀,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美好。大愛啊這句!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居然是硬著頭皮讀完的書,感覺還是有點營銷過度,最后的內容,有點味同嚼蠟。
(以下內容有劇透,強迫癥慎點)一開始,女主乘火車去見生父,中途在隧道發生車禍,靈魂脫離肉體來到了一片荒原,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這個設定,倒是新奇。兩個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要在安全屋之間穿行,期間如果走得慢了,晚上還有惡魔來吃靈魂。兩人就在路上、安全屋中,暗生情愫。擺渡人的設定是變成靈魂最容易接受的樣子,女主對男主的喜歡,順理成章。男主作為一個靈魂擺渡人,居然也對女主產生了好感,這與擺渡人的設定不符,在這里,作者借男主的`口說女主的靈魂是純潔的,女主還會設身處地為男主著想,這是以前的靈魂所沒有過的,ok,勉強能接受。到了擺渡的目的地,男主的責任和感情,天人交戰,他欺騙了女主,好一個因為愛,然后去擺渡下一個靈魂。女主到了那邊,感覺幾章的內容寫了幾個龍套,然后不顧一切重返荒原,要去找男主。
還有,不知是原文還是譯者的原因,行文略單調,快走永遠是“大步流星”,形容第二天早上的壁爐永遠是“木炭上飄著的青煙”等。
鑒于此,給了我微信讀書的第一個三星。
或許是最近的心情影響了看法吧,如果以后有不同觀點,再補充。以上。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在書架里擱置了好幾個月,最近因為一些事情不愉快,就想起了這本書,看是否能從中找到答案。
迪倫再去看父親的途中失事,當她努力爬出隧道時,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引她回家,她渡他成人;從一開始的不解困惑,到漸漸地了解交談,再至后來的相愛,一個靈魂愛上了擺渡人的故事躍然紙面,途中有一個個的關卡,途中有妖魔鬼怪,再“回家”的路上(與其說回家,不如說是追逐光明)也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一切都是未知的。對于迪倫來說,未知是可怕的,對于我們來說,未知也是可怕的,但可怕的不是未來會發生什么,而是在你決心要走向未知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對于未知是害怕的,因為不確定,所以才有無限可能,每一次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才會如此糾結,因為你不知道你現在的選擇會產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因為害怕,所以才會覺得未知是可怕的。其實,世界上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吧,難得是我們是否有踏出自己的舒適區(安全屋)的勇氣。
一開始的迪倫是害羞,膽怯的女孩子,但是再途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打破常規的勇氣,在她到達邊界踏入舒適區的時候,還有勇氣重新回到那個可怕,凄涼,充滿危險的荒原,即使在沒有擺渡人指引的情況下,她勇敢地踏上了尋愛之路。她完成了自我救贖,她是她自己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也在迪倫的救贖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無關名字,無關面貌,無關擺渡人身份,迪倫認識了不一樣的崔斯坦,他們二人相互擺渡,相互救贖。
若是愛情,兩人相互進步,聆聽內心,傾聽生命,一起成長。
若是生命,發現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
若是生存,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被妖魔鬼怪侵擾。
人必有他的來處,也有他的去處,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若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只有改變自己。
以愛之名,渡人之心。
唯有愛不可辜負。
等你來。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擺渡人》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一個多月,除了工作忙之外,整個人靜不下心來看書是最主要的原因。20__年,新的開始,希望這種惰性盡可能少的發作。
相較于《擺渡人1》,這本續集或者說“童話故事完美結局”后的真實生活展現的更為貼切,個人認為寫的不如第一部讓人舍不得放手,對比于第一部跌宕起伏、劇情環環相扣的緊張,這一部更為生活化和敘事化。書的最后十幾章,才仿佛找到了第一部的那種存在和力量感。
崔斯坦和迪倫重獲生命,開始新的人生旅程,生活對迪倫而言變得開始有些不同,枯燥、冰冷的世界,因為崔斯坦的出現,被開打了一絲裂縫,溫暖入駐。這一部新增加了三個人物:蘇珊娜、杰克和迪倫的父親(第一部只是片面文字性的存在),在整本書的描述中,采用了一種類似舞臺劇的展現手法,一章描寫崔斯坦,一章描寫蘇珊娜,如何為了穿越荒原到人間而與杰克周旋,輪回閃現的描寫,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和愉悅性弱了些,盡管每個章節都不是很長。
兩對人,前后相繼打破常規,從一個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切以為相安無事,直到迪倫火車事故的隧道發生了離奇命案,我才知道,無論在哪里,能量守恒是不會被打破的,因為它總會用另一種形象,以另一種姿態呈現出來。打破所謂“常規”,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文章末尾,讀后感。兩對年輕人終于將安全漏洞堵上,也清掃除了惡魔,可結局卻完全是不同的。因為蘇珊娜與杰克之間的紐帶是邪惡的,源自貪婪;而崔斯坦與迪倫之間的紐帶是明亮、凈朗、閃著光芒,以至于來自荒原的冷面審判官也不忍將這光熄滅。
發自內心的愛,自帶力量,這力量足讓一切為你讓行。這充滿無私、向上、無害的愛,就像一盞暗夜明燈,給人溫暖與希望。
從利己出發,帶有不良動機目的接近“友好”,終將抵不過時間的考驗,當你面對生存、死忙時,你終將會被拋棄,終將仍是孤獨一人。
希望自己對愛的渴望一如現在,永不失真,永不失望,永不失信,耐心的等待,命運這條孤獨的路途中,終能遇到我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說實話,2的劇情并不讓人驚喜,和1比,缺少一定的魔幻色彩。而且,讀這本書能夠感覺到:作者在編故事。
雖然很多小說都是基于現實編造出來的,但這里“編”的痕跡有點重,能夠感受到作者在不斷的為故事中不太合理的劇情做出新的解釋。
中學生自制炸藥炸毀結界的設定太過草率;擺渡人和靈魂之間不能超過一定距離的設定在隧道里突然失效,只是草草解釋為“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還有厲害的惡鬼在主角面前突然變孱弱;以及學校的同學們似乎從來不懷疑這對表兄妹為什么關系如此親密。
在小說里,為了推動主線發展往往會弱化其他因素,不過這里已經不能算是弱化了,幾乎是一切可能的妨礙都在為主角光環讓路,作者目的性太強,缺少驚喜感。
典型的女作家作品系列# 大量女主猜忌,男主忠心耿耿的橋段,兩個人忘我的戀愛。本來抱著對魔幻色彩的期待看這本小說,所有有點小失落。
總體看,第二部小說其實就講了一件事:主人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新出現一對擺渡人和靈魂穿越到真實的世界,由于鏈接帶是黑色的,被審判官處決,嘗到了應有的惡果。
所以,既不是擺渡人也不是靈魂我們,不用擔心“審判官”隨時出現,宣讀罪行。
但應該明白:不論善心還是惡意,做了事,就要為其負責。
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六
有時候,我們總是在等待,有人等待愛情,有人等待友情,有人等待事業的高升,有人等待佳人一起組建家庭。我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東西什么時候能來,所以,總要有一段時間是要獨自一個人,學會跟自己相處,才能心無旁騖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相信嗎?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才是自我增值最好的時期。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是一個非常懂得獨處的人。
他有自己的家庭,但總會給自己安排獨處的時光,一個人去旅行,找一個地方,自己待一段時間,不受任何的干擾,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去生活,只做最純粹的自己。
一個人獨處,可以放棄無效的社交,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太多的社交只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徒增煩惱。有人精簡自己的社交圈,踏實地制定計劃,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慢慢按照計劃執行,時間一長,會發現自己完成了很多事情。
作家格拉德維爾在《異類》這本書提出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們的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他們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能夠真正踐行一萬小時定律的人,都是孤獨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幫助你,要讓自己變好,就要自己享受這一孤獨的過程。
作家連岳說過,獨處技能,是必須學習的關鍵技能。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獨處的時候變得更加強大,然后遇見更好的自己,真正地做屬于自己孤獨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