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一
1.知道金的建立、金滅遼與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實
2.了解岳飛抗金的英勇事跡,知道宋金議和的內容及影響
3.認識岳飛抗金的正義性,正確看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
【學習重點】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
【學習難點】如何評價岳飛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11世紀末,完顏部的首領 進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
2. 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________,他就是 。
3.金太祖改革女真部落 ,頒行 ,發展生產,女真勢力迅速壯大。
4.女真崛起之時, 和北宋的統治危機重重。
5. 年,遼被 滅亡。
6. 年,金軍攻破 ,北宋滅亡。
7.北宋滅亡后, 登上皇位,他就是 ,定都 ,史稱南宋。
8.南宋初年, 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
9. 統率的“岳家軍”在________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后撤。
10.在有望收復中原之時,宋高宗和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下令岳飛班師,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11.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 ,并給金歲幣,雙方以________________一線劃定分界線, 局面形成。
二、合作探究
如何評價宋金議和?
三、練習鞏固
1.下列人物中,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權的是( )
a.完顏阿骨打 b.耶律阿保機 c.元昊 d.鐵木真
2.歷史上的“靖康之變”發生于( )
a.北宋與南宋之間 b.遼與南宋之間
c.遼與北宋之間 d.北宋與金之間
3.岳飛的抗金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主要是因為( )
a.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b.他堅持的是正義的抗金斗爭
c.他被秦檜誣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斗爭使南北獲得了長久的和平
4.明朝人在詞中感慨岳飛的遭遇:“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①岳飛抗金勝利后達成了澶淵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的統治受到威脅
③秦檜以謀反罪害死了岳飛 ④岳飛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標志著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的是( )
a.澶淵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議和 d.金遷都到中都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檜,我至墳前愧姓秦。
——秦觀
材料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岳飛《滿江紅》
(1)材料一中“忠骨”是指誰的遺骨?“佞臣”指誰?
(2)材料二“靖康恥,猶未雪”中“靖康恥”指哪一歷史事件?
四、課后反思
參考答案:
二、(1)宋金議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條件換來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2)使社會較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3)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南方經濟的發展。(4)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強和社會的進步。
三、1.a 2.c 3.d 4.c 5.c
6.(1)岳飛。秦檜。(2)北宋滅亡。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二
2、課前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課是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知識點的順序:隋朝的建立;隋滅陳,統一天下;隋朝鞏固統治的措施;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3、歷史漫畫制作構想
如果引入歷史漫畫教學的話,需要為隋文帝楊堅、陳后主和隋煬帝楊廣設計q版的形象。第一組漫畫就是外戚楊堅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奪權建隋。
第2組漫畫就是陳后主不問政事,沉迷享樂,被楊廣帶兵攻破都城,避難逃到廢井后被俘的故事。由第2組漫畫引出“隋朝滅陳統一天下的原因”這一問題。
第3組漫畫就是開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現。隋朝統一后,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這可以通過一幅組合的漫畫圖來表現。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這幅圖。這些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和表現,可以通過兩幅對比性的漫畫來表述,左側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畫,右側是隋朝統一后經濟繁榮,國家糧倉堆滿糧食的漫畫。
第4組漫畫就是大運河的開通。圖一在大運河地圖配畫民夫挖河道,旁邊加民役數量。圖二在大運河地圖配隋朝漕運和水上商貿運輸數據。圖三是隋煬帝坐龍舟出游揚州。引出修大運河利弊討論。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一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及歷史漫畫制作構想(胡馬依風)
第5組漫畫科舉制前后的選官標準對比。設計張有才和李富貴2個q版人物,引出話題。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一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學設計及歷史漫畫制作構想(胡馬依風)
第6組漫畫隋朝會二代而亡。圖一是大興土木組圖,圖二是三征高麗組圖,圖三是隋煬帝出巡圖,圖四是隋煬帝被部將勒死圖。
第7組漫畫隋朝前后兩代皇帝的治國表現對比。用2個q版人物做的圖表。
5、歷史漫畫制作選材原則:符合史實,結合歷史材料,為歷史材料的解讀服務。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三
1.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2.領會本文行文平易、內涵深厚的寫作特點。
通讀課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記述的葉圣陶先生的過人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葉圣陶先生寬人律己的品性。
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領會文章敘議結合、樸實簡潔、內涵深厚的寫作特點以及以小見大,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寫人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交流法。
課文朗讀音頻、多媒體課件。
葉圣陶是我國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寬以待人,嚴于律己。今天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葉圣陶。
張中行,河北省香河縣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曾當過10年的小學語文教師。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
主要作品: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集《隔膜》《火災》《線下》等。在長期的編輯生涯中,先后主編或編輯過《詩》雜志、《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開明少年》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
第二部分第二層(3~8):從待人厚和律己嚴兩個方面寫葉圣陶先生過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談對學習葉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待人厚,律己嚴。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復信。
律己嚴: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
2.文章開篇寫道“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么? ——對葉老去世的悲哀,對失去這樣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記敘的都是葉圣陶先生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小事,作者卻給予極高的評價。找出文中評價的語句,對照所敘事件,談談你的看法。
(1)在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輩說,葉圣陶先生總當排在最前列。葉圣陶先生是單一的儒,思想是這樣,行為也是這樣。
——高度評價了葉老先生總是將立德放在第一位。
(2)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
——這是對葉老先生品德的過人之處總的評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
——通過送客、回信這兩件事來表現葉老先生待人寬厚。
(4)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贊揚了葉老先生事事躬行,嚴于律己。
(5)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葉圣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
——高度評價了葉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鞠躬盡瘁。
——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5.作者眼中的葉圣陶先生是怎樣的形象?
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精神風貌。
6.葉圣陶先生關于寫文章要簡潔的觀點,在本文有所體現嗎?舉例說說。
本文敘述平實,語言樸素,所寫正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語,同時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轉換之處,下筆至簡,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又如“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些地方都是文意轉換的地方,而張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話就完成了轉折,簡潔有力,深顯功力。
(1)在感情表達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顯其真摯。
(2)在人物刻畫方面,用具體的典型事例進行記敘,以小見大,凸顯出人物的精神風貌。
(3)在文風方面:態度誠懇,敘述平實,語言樸素。
學生目前能夠從內容的層次理解即可,在實踐中運用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四
一、培養目標:
本學期以學校發展為主題,圍繞學校德育工作安排,根據我班學生情況和特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任務,以學生的養成教育為重點,進一步樹立團結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加強班級管理,推進班級建設。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 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 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基本內容和要求:
班級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 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熱愛人民的教育;熱愛集體的教育;熱愛勞動,艱苦奮斗 的教育;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的教育。
三、實施途徑:
班級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 校外各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主要途徑 如下:各科教育;校級、班級教育和各種教育活動;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動。
四、教育原則: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加強針對性;堅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認識和行為訓練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 結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保持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五、具體措施:
1、認真抓好班級管理,做好登記和記錄。嚴格執行學校和班級各項管理制度及學生操行評定制度。樹立正面典型,發掘后進生中的 閃光點。以優促良,以優帶后;以人促人,以人育人。使學生在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
2、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好主題班會,及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文體活動。糾正學生中存在的不良之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榮譽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生活作風。
3、關心和愛護學生,耐心細致地作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及心理上的顧慮,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輕裝上陣,全身心的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同時在學生中廣泛的開展互幫 互助活動,使全體學生特別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溫暖,令其開心的學習,愉快的生活。
4、進行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的規范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以落實學生個人量化積分為主線,以德育系列化活動和“班級十最”等評比表彰機制為動力,扎扎實實地搞好德育工作。
6、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開展讀書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知識比賽等,陶冶學生情操,激勵廣大學生奮發向上。 六、學生品德評定: 品德評定是德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操行評定應根據、 《中學生守則》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經過學生個人、集體和 教師評定,最后由班主任寫出評語,記入學生成績冊,通知學生和家 長。嚴格執行以上工作計劃,以保證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略讀,能快速捕捉閱讀重點
2、理清全文思路,賞析精彩語段,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3、學習葉圣陶先生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略讀,快速捕捉閱讀重點
2、理清全文思路,賞析精彩語段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
1、教學板塊之一:課程導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說崇高的德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里卻一直向往著。擁有崇高的德行,歷來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們也提倡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又該怎么去踐行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個怎樣的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張中行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葉圣陶先生看看他的為人處世。
2、教學板塊之二:整體感知
①人物簡介
葉圣陶: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張中行:原名張璇,河北省香河縣河北屯鄉石莊人,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代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著有《文言文選讀》、《文言讀本續編》;編著有《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負暄瑣話》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②初讀課文
1、詞語注音及解釋
句子解釋: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選取題材是什么?
明確:葉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紀念
明確: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復信
第六自然段:會上發言
嚴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鞠躬盡瘁
3、教學板塊之三:精讀細品
以第三自然段為例
明確:嚴謹認真、謙虛真誠、隨和客氣等
2、有哪些句子體現了他的這些品質,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談談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葉先生的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
“描”這個字的解釋為“依照原樣摹畫或重復地畫”,“描”與“改”不同,“改”是直接變換更改,這一個“描”字就能體現葉圣陶先生的嚴謹認真,絕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態度,同時也顯示了他對作者的尊重。
(2)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說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說南腔北調話。可是他寫文章堅決用普通話。
和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能夠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隨和的品性,易于相處;但是在工作方面堅決用普通話,對比表現了先生的這種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
(3)普通話他生疏,于是不恥下問,讓我幫他修潤。
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大家,能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別人商討課本的修潤,不厭其煩,足可見他的謙和以及一絲不茍的態度。
語言描寫,表現了葉圣陶先生的直爽,對待工作的時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厭其煩,努力工作——待人厚。
4、教學板塊之四:綜合探究
例如:
1、第二自然段——與魯迅郁達夫做對比比較,葉圣陶先生的特點是平實規矩,做事踏實認真。
2、第四自然段——送別(典故)
3、第六自然段——不當面說別人的缺點,體現了他的寬容,待人仁慈。
點撥第七八自然段
以議論和記敘的描寫方式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的嚴以律己的品質特點。在面對“寫作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這個問題,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持要“寫話”,要用簡明而有條理的話。不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從《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從這些小事中洞察到葉先生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品格,也學習到了葉先生為人謙和誠懇、平易近人,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深刻感受了葉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為一個大儒者的風范,希望同學們也能向這些優秀的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為人處事的方式并努力實踐。
五、作業布置
1、嘗試以“----------二三事”為題寫寫你身邊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點。
六、板書設計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點: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獎教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兩課時篇六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語言。
2.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抓住閱讀重點,并讀出自己的心得。
3.學習葉老待人寬待己嚴的品質。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語言。
2.學習與運用略讀的方式,理清結構,基本理解文意。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張中行,原名張璇,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代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贊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許怡評價他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家”。
《小雅》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說崇高的德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里卻一直向往著。擁有崇高的德行,歷來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們所學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記載的葉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擁有崇高德行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張中行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葉老具有怎樣的德行。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先讓學生采用略讀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點,要求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閱讀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處。
略讀方法指導:
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000到4000個詞。
略讀可以運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語上糾纏,也不追求對所有細節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詞、黑體詞、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文章進行預測略讀。
3.通過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體要素進行快速閱讀,如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抓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等。
在閱讀的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語言:
繁碎:fán suì,繁雜瑣碎。
悲哀(bēi āi):指傷心、難過。
簡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沾溉(zhān gài):浸潤澆灌。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冊(gāo wén diǎn cè):冊:古代帝王發出的文書。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攙合(chān hé):攙雜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師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學問上的學習榜樣。②謂作表率。
不恥下問(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問題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