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婦產科護理工作計劃要點篇一
腹瀉病程在2周內稱之為急性腹瀉。兒童急性腹瀉的病因很多,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飲食因素、氣候因素等均可導致腹瀉的發(fā)生。但兒童急性腹瀉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毒感染占全部腹瀉的87%,其中輪狀病毒最為常見。
所以,在沒有細菌感染的依據(jù)下,腹瀉的孩子是不需要應用抗生素的。否則應用抗生素只會加重腹瀉。
當孩子腹瀉時,建議先行糞便的常規(guī)檢查,以確定用藥種類。
腹瀉易導致脫水,對于輕中度脫水的孩子,首選的治療方案是補液,而首選的補液方式是服用口服補液鹽。
腹瀉導致腸腔滲透壓升高,而腸腔滲透壓升高,又會加重腹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2005年who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 un icef )聯(lián)合發(fā)表了新修訂的《腹瀉病治療指南》,推薦使用低滲口服補液鹽配方,即應口服補液鹽iii。
每次寶寶解稀便后,需補充一定量的液體,直到腹瀉停止。
小于6個月者,50ml;
6個月—2歲者,100ml;
2—10歲者,150ml;
10歲以上的孩子能喝多少喝多少。
口服補液鹽用量(ml)=體重(kg)×(50—75)(ml/kg),4小時內服完。4小時之后,要再次評估孩子的脫水狀況,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很多家長問,孩子腹瀉了是不是就不能喝母乳了?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建議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并且增加喂養(yǎng)的頻次及延長單次喂養(yǎng)的時間;小于6個月的人工喂養(yǎng)孩子可繼續(xù)喂配方乳,大于6個月的孩子可繼續(xù)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條、稀飯、蛋、魚末、肉末、新鮮果汁等。鼓勵孩子進食,如進食量少,可增加喂養(yǎng)餐次。
需避免給孩子喂養(yǎng)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常有繼發(fā)性的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缺乏,導致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癥狀有腸鳴、直腸氣體增多、腹痛和腹瀉加重。在急性腹瀉兒童中,繼發(fā)性乳糖不耐受發(fā)生率為32—77%,其中小于1歲的嬰兒發(fā)生率最高,文獻報道達59.1%—71.4%。
所以,如果考慮孩子有繼發(fā)性乳糖不耐受,建議暫時給予孩子進食腹瀉奶粉,即無/低乳糖配方奶粉。由于腹瀉導致腸腔內滲透壓升高,故需選擇低滲、無/低乳糖配方奶粉。時間1—2周,腹瀉好轉后轉為原有喂養(yǎng)方式。
急慢性腹瀉常導致鋅缺乏,補鋅能有效縮短病程和降低發(fā)病率。所以,急性腹瀉的孩子只要能進食,就需要立即補鋅治療。
對于經上述治療病情無好轉的孩子,或者出現(xiàn)下列任何一種癥狀時,需及時將孩子送往醫(yī)院。
(1)腹瀉劇烈,大便次數(shù)多或腹瀉量大;
(2)不能正常飲食;
(3)頻繁嘔吐、無法口服給藥者;
(6)糞便帶血;
(7)年齡小于6個月、早產兒,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癥。
1.寶寶腹瀉家庭護理的要點
2.寶寶腹瀉怎么護理
3.寶寶腹瀉如何護理
4.如何護理腹瀉寶寶
5.寶寶腹瀉的護理方法
6.寶寶腹瀉的護理重點
7.秋季預防寶寶腹瀉護理方法
8.寶寶腹瀉的治療護理絕招
婦產科護理工作計劃要點篇二
正常人食用味精是沒有健康危害的,但是對于寶寶而言,尤其是12周內的寶寶是不可以食用味精的。
假如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味精則不利。由于味精內的谷氨酸鈉就會通過母親的乳汁進入嬰兒體內,使嬰兒出現(xiàn)味覺差、厭食,而且還可造成智力減退,生長發(fā)育遲緩等不良后果。
經過醫(yī)學研究表明,在分娩后的幾個小時內,是最好不要吃雞蛋的。
由于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雞蛋,就難以消化,增加胃腸負擔。
固然紅糖營養(yǎng)豐富,開釋能量快,具有溫補性質。但由于紅糖性溫,假如產婦在夏季過多喝了紅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生孩子本就很辛苦,很消耗體力,高齡產婦產后都很虛弱,一定要吃些補血的食品,但是不能吃大補之物,以防虛不受補。
比較適合的是桂圓、烏雞等溫補之物。此外,要補充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促進傷口愈合,牛奶、雞蛋、海鮮等動物蛋白和黃豆等動物蛋白都應該多吃。對于所懷bb個頭大的`產婦,由于子宮增大壓迫下肢靜脈,輕易引起痔瘡,所以還應多吃水果蔬菜。總體說來,產婦的飲食宜平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營養(yǎng)及足夠的熱量和水分。而對于高齡孕婦們來說,由于身體和子宮的恢復都會更慢,短期內不宜再懷孕,所以更需要做好避孕措施。
高齡孕婦產后首先要留意的就是靜養(yǎng)。不僅是剛生完頭幾天要靜養(yǎng),在整個產褥期都要在安靜、空氣流通的地方靜養(yǎng),不宜過早負重及操勞家務。
高齡孕婦中有60%都是剖腹產,手術后的第一天一定要臥床休息。在手術6小時后,應該多翻身,這樣可以促進淤血的下排,同時減少感染,防止發(fā)生盆腔靜脈血栓炎和下肢靜脈血栓炎。產婦剛分娩之后,體內的凝血因子一般會增加,以促進子宮收縮和恢復,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假如老躺著不動,輕易引起血流緩慢,會導致血栓形成,從而造成下肢壞死和盆腔供血障礙。
在手術24小時后,產婦可下床活動,在48到72小時后,孕婦還可以走得更多一些。這樣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腸黏連、便秘及尿潴留的發(fā)生。當然,到底慢走多久才算合適,還是要根據(jù)產婦的身體狀況來進行調整。
對于順產的高齡產婦來說,一旦出現(xiàn)慢性咳嗽和便秘,一定要及時治療。原因在于產后盆腔韌帶松弛、盆底肌肉受傷,咳嗽時用力,會造成子宮托垂、膀胱膨出及直腸膨出,嚴重時甚至會小便失禁,也不利于盆底肌肉的恢復。比較好的辦法是堅持做保健操,包括吸氣、屏氣、縮肛運動。
高齡產婦的產后護理很重要,上面介紹的護理注意事項希望高齡媽媽能多了解一些,這樣在產后護理方面也能做的更科學,以便讓身體盡快恢復。
高齡二胎媽媽們的體力與精力要比一胎時差許多,身體較為虛弱,產后“疲勞感”沒那么容易消退。然而,決不能因此而立馬用大量滋補品調養(yǎng)身體,不僅沒法吸收,還會傷害脆弱的腸胃。媽媽們的產后調補應該循序漸進,以飲食平衡為主。
高齡媽媽們的體力恢復較慢,適當吃些補血的食品可以幫助恢復。紅豆、桂圓、烏雞等都是溫補之物。
高齡二胎產婦,一般不建議產后瘦身過早,尤其是進行節(jié)食。新媽媽們應該要攝食足量的蛋白質,促進傷口愈合。牛奶、雞蛋、海鮮等動物蛋白和黃豆等動物蛋白應該每日能攝取一些。
一般來說,產后由于子宮增大壓迫下肢靜脈,輕易引起痔瘡。如果引起痔瘡,身體虛弱的高齡產婦可能處理起來更為麻煩。所以產后飲食不宜過于油膩、重口味,每日飲食中應輔以蔬菜與水果,摻雜雜糧,防止產后便秘。
高齡媽媽中有六成都是剖腹產子,所以一些媽媽們可能在生完孩子喜歡一直躺在床上,出門散步都小心翼翼。其實除了在手術后的第一天一定要臥床休息。在手術6小時后,媽媽們已經可以多翻身,這樣幫助促進淤血的下排,同時減少感染,防止發(fā)生盆腔靜脈血栓炎和下肢靜脈血栓炎。
而靜養(yǎng)也不是指躺臥,而是需要產褥期都不應該過于有太重的心理壓力或是過早開始操勞家務,所處環(huán)境也需要安靜、空氣流通的。媽媽們可以看情況下床,做一些簡單的小家務,一但感到疲勞就多休息。
另外產后不要過早提重物、長時間蹲位、站立,這樣更可能造成子宮脫垂。
3.產婦護理知識
5.產婦月子怎么護理
6.產婦產后護理知識
婦產科護理工作計劃要點篇三
導語:當我們遇到家里面有小孩或者是成人患有哮喘疾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對他們進行護理治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哮喘的護理要點,歡迎大家參考!
當哮喘疾病發(fā)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協(xié)助病人采取半臥位的體位調整。
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必要時檢測血氣分析。
一般氧流量2~4l/min,伴有高碳酸血癥時低流量吸氧。
當遇到哮喘病人的時候需要患者們保持呼吸道的暢通一并于痰液的排出。
按醫(yī)囑定時給予支氣管舒張劑、激素等藥物,并注意評估其效果及不良反應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在哮喘護理操作基礎上進行以下護理:
專人護理,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每隔10~20分鐘監(jiān)測一次血壓、脈搏、呼吸。注意心電圖、神志的`變化,檢測動脈血氣分析的結果、肺功能檢查的指標。
同時我們還應該需要嚴密的觀察看看有沒有自發(fā)性的氣胸或者是肺不張、酸堿失衡、脫水、肺性腦病、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等等的一些列的并發(fā)癥狀,如果發(fā)現(xiàn)有異常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的配合搶救。需要認真的填寫特別護理的記錄單。
危重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應及時擦干病人身上的汗液,更換干燥、柔軟的衣被,保持清潔、舒適;臀部置海綿圈,定時更換受壓部位,按摩受壓部位,保持皮膚完好,防止壓瘡發(fā)生;病人食欲不佳,伴惡心、嘔吐時,要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炎發(fā)生;神志不清者,注意防止誤吸。為保證機體足夠的熱能,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鼻飼;做好病人會陰部的清潔護理,防止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應先快后慢、先鹽后糖、見尿補鉀,維持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每日補液量2000~3000ml,滴速以30~50滴/分為宜;嚴格按要求緩慢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氨茶堿、激素;科學安排用藥順序;觀察用藥效果,及時調整治療。
若病人極度緊張、煩躁不安、疲倦不能休息,此時不能用抑制呼吸的鎮(zhèn)靜劑,要守護于病人床旁,采用背部按摩的方法使病人感覺通氣舒暢,并通過暗示、誘導等方法,使病人身心松弛,情緒漸趨穩(wěn)定。
發(fā)作期給予營養(yǎng)豐富、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主,勿勉強進食。嚴禁食用與發(fā)病有關的食物,如蛋、魚、蝦、蟹、生姜等刺激性食物。指導病人保持樂觀情緒、適度活動、規(guī)律生活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如鼻、咽、眼部發(fā)癢、打噴嚏、咳嗽、流鼻涕等粘膜過敏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如吸入短效-速效β2受體激動劑以減輕發(fā)作癥狀,控制病情。
取站立位,盡可能深吸一口氣,然后用唇齒包住進氣口,以最快的速度,用1次最有力的呼氣吹動游標滑動,游標最終停止到的刻度就是此次峰流數(shù)值。
婦產科護理工作計劃要點篇四
夏季來了,寶寶就經常出現(xiàn)一些狀況,如出現(xiàn)尿布疹、小兒厭食、新生兒腹瀉等,因此爸爸媽媽需要好好學習如何護理寶寶,讓寶寶健康度夏。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夏季寶寶護理要點,一起來看一下吧。
寶寶夏季尿布使用7忌:1忌尿布過厚、2忌尿布過緊、3忌墊塑料布、4忌用紙或尿布擦臀部、5忌用一次性尿不濕、6忌用一次性尿不濕。
倘若孩子患尿布炎可擦鞣酸軟膏或膚炎凈。清水沖洗。不要過力擦洗,要用純棉布沾干,不是擦干。若有細菌感染則要涂紅霉素軟膏,夏季要警惕小嬰兒患肛周膿腫。
凡是皺摺的部位,如頸下、腋下、膝窩、肘窩、腹股溝等處,應給寶寶勤洗澡,尤其是皺把處更要洗凈,沾干,適當用爽身粉。
由于夏季天氣炎熱會使寶寶身體的水份損失大大增加,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煩躁不安、大便干燥等情況,而脫水熱是夏季新生兒易患的疾病,會引起新生兒驚厥。所以媽媽要時刻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除了喂母乳添加輔食外,每天可讓孩子攝入3-4杯白開水。另外,室內要保持通風涼爽,室溫保持在28℃左右。
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要適當增加吃奶的次數(shù)。
喝配方奶粉的寶寶,一定要注意衛(wèi)生、消毒,不要吃剩奶,現(xiàn)吃現(xiàn)配。
開始為寶寶添加輔食的媽媽,在制作輔食時一定要注意清淡,不要加鹽或糖等調味品,同時要注意在一天內變換輔食種類,保持新鮮,讓孩子能多食入一些。另外,在夏天,細菌的繁殖速度快,因此,準備輔食最好即做即食,米粉類輔食即沖即食,不要放置太長的`時間。無論是否放入冰箱,隔夜食品是絕對不能再喂給嬰兒的。
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是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能預防小兒佝僂病。雖然夏天太陽溫度高,但早晚各讓孩子曬上半小時左右太陽是必要的。
寶寶嬌嫩的肌膚是最受蚊蟲歡迎的了,所以為寶寶防蚊蟲可以使用電蚊香,最好不用熏蚊香。用蚊帳是最安全的,但寶寶可能會把身體貼在蚊帳上。可在床上放置高度約50厘米的防護圍,以免蚊子隔著蚊帳咬寶寶。
用痱子粉給寶寶防痱子不是最好的選擇,勤洗澡是最有效的。使用痱子水、痱子膏比使用痱子粉更好。
適當?shù)臏囟葧o寶寶皮膚舒適感,所以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不要關閉門窗。有空調的家庭,可將嬰兒的房間溫度控制在22℃,注意不要讓孩子直接吹風或吹電風扇;如果是早產兒,室溫要提高到24~26℃。室內最佳濕度應為55%~70%。
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不然的話,散熱不良,會引起體溫升高或胸背部出現(xiàn) “白痱子”。給孩子穿薄薄的單衣褲就行了,不必穿襪子。
1.夏季寶寶護理的要點
2.夏季寶寶護理要點有哪些
3.夏季寶寶護理五要點
4.夜間護理寶寶的要點
5.秋冬寶寶日常護理要點
6.寶寶秋季護理的要點
7.寶寶春季護理要點
8.夏季寶寶如何護理
婦產科護理工作計劃要點篇五
(1)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經關節(jié)、軟骨及韌帶連結而成。在骶骨與髂骨之間有骶髂關節(jié),骶骨與尾骨之間有骶尾關節(jié),兩恥骨間借纖維軟骨相連而形成恥骨聯(lián)合。關節(jié)與恥骨聯(lián)合周圍均有韌帶附著,其中以骶骨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和骶骨與坐骨結節(jié)之間的骶結節(jié)韌帶較重要。
(2)分界:以恥骨聯(lián)合上緣、兩側髂恥線及骶骨岬上緣為界,將骨盆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稱假骨盆(大骨盆),與產科關系不大;下稱真骨盆(小骨盆),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又稱骨產道。臨床上檢查骨盆主要是了解真骨盆的情況。
為了便于理解分娩過程,將真骨盆分為三個假想平面。
(1)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分界面,呈橫橢圓形,有四條徑線。
2)橫徑:為兩側髂恥線之間最長的距離,平均長l3cm.
(2)中骨盆平面(最小平面):呈縱橢圓形,前為恥骨聯(lián)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后在第4、5骶椎之間,此平面有兩條徑線。
2)橫徑:兩坐骨棘之間的距離,平均長10cm.
(3)出口平面:由兩個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組成。前三角形的頂點為恥骨聯(lián)合下緣,兩邊為恥骨降支,后三角形頂點為骶尾關節(jié),兩邊為骶結節(jié)韌帶;共同底邊為坐骨結節(jié)間徑,出口平面有四條徑線。
1)前后徑:自恥骨聯(lián)合下緣至骶尾關節(jié)的距離,平均長11.5cm.
2)橫徑:為兩坐骨結節(jié)內緣的.距離,又稱坐骨結節(jié)間徑,平均長9cm,是骨盆出口平面的重要徑線。
4)后矢狀徑:自骶尾關節(jié)至坐骨結節(jié)間徑中點的距離,平均長9cm.如出口橫徑稍短,后矢狀徑略長,二者之和相加大于l5cm時,胎頭可利用后三角區(qū)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