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演義二十一章讀后感篇一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么的不同呀!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然而,正義和善良是永遠存在的。以阿廖沙的祖母為代表的人是善良的,祖母經常講故事給他聽,小茨岡常替他挨打……
與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們的親人都對我們很好,如今世界和平,我們的社會愈加光明。而我們卻不好好珍惜這幸福的生活,我們嫌這不好吃,嫌那件衣服不好看……在困難面前,我們總是搬出父母,要知道父母也會老,我們會長大,這些本領必須學會。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三國演義二十一章讀后感篇二
這個寒假,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三國演義》。放下書后,書中所描繪的三國鼎立的一幕幕仿佛又浮現在我眼前。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它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講述了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各地黃巾軍蜂起。曹操經過多年征戰,逐漸統一北方。赤壁一戰,曹操被孫權,劉備聯軍打敗,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三國逐鹿,分分合合,最終司馬氏掌握了魏國政權,滅掉蜀,吳兩國,建立了西晉,統一了全國。
在整本書中,有很多獨具特色的人物:有奸雄曹操,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劉備,有小氣妒忌的周瑜,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還有赤膽忠心的趙云等。但在其中,我最敬佩的是關羽。他威猛剛毅,義重如山,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但他也驕傲自大,最后“敗走麥城”。在曹操攻下徐州后,準備進攻下邳時,曹操希望關羽能投靠自己。關羽為了保全劉備的兩位夫人,只能假裝投降。但是,義氣深重的關羽對曹操提了三個條件。一是他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是拿來的俸祿全部給嫂嫂;三是有了劉備的去向,他立刻投奔。看到這里,我不禁被他的忠義之心感動,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忠臣。還有他單刀赴會,面對左右埋伏的兵竟能談笑風生,其實早已暗度陳倉,不僅破了東吳的詭計,還嚇得魯肅魂不附體,可見他也是個機智勇猛之士。但最讓我崇拜的是他刮骨療毒時,還能面不改色的下棋,真讓我大吃一驚。不過,這樣一位赤膽忠肝的英雄,最終也被小人的奸計所害,真是太可惜了!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人物值得我去學習,學習他們的“智”“勇”“義”“忠”……我只是初讀了一遍,值得我再去細讀,慢慢品味……
三國演義二十一章讀后感篇三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而這本書寫的就是這位鼎鼎大名的作者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但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總是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我很喜歡《童年》里的萬尼亞舅舅,他在逆境下的開朗活潑,實在讓人欽佩,我真的應該向他好好取取經了。萬尼亞舅舅對小主人公阿廖沙的影響是巨大的,萬尼亞舅舅跟大人小孩都合得來,而且特別機靈,真的很讓人妒忌啊!要不是阿廖沙的其他兩個舅舅,萬尼亞也就不會死了,那么善良可愛的一個人啊,在那兩個舅舅的“欺壓”下離開了人間,為這件事,我還憤憤不平了很久。
講到這里,我真的應該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做一個“批判大會”。為什么他們要害死萬尼亞,那么好的人兒啊,都是因為錢,米哈伊爾和雅科夫最終還是沒好果子吃的,這倒讓我心里帶來一絲慰藉。可是,可憐的阿廖沙啊,不再有人對他嘻嘻哈哈了,不再有人為他擋鞭子了。
阿廖沙的外公,一個脾氣古怪的怪老頭,真是讓人琢磨不透他,他有時還會大阿廖沙呢,阿廖沙,這個可憐的孩子。不過幸好,阿廖沙還有他那慈祥的外祖母,生活不會太慘。
如果,我遇到這樣悲慘的童年,我會怎么辦呢?或許,我會逃避,而有人說,我會像阿廖沙那樣勇敢的面對,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能不能真的像阿廖沙那樣呢?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已經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了,從小錦衣玉食的我們,不太可能會那樣堅強吧。逆境在眼前,我可能會硬著頭皮上,但更多可能是以眼淚來解決。
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會這樣堅強,高爾基能輕松過去的坎,我們或許費再大力氣也過不去吧,凡事,還講一個毅力。這,應該是我們讀書的收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