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詩篇一
清風吹過,一陣陣花雨飄落下來,山野像鋪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錦被。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唐·賈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唐·耒鵠
綠槐影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唐·高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裴度
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
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
檐疏蛛網(wǎng)重,地濕燕泥新。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施肩吾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jīng)一雨洗諸塵。
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唐詩篇二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詩鑒賞
據(jù)孟棨《本事詩》記載:德宗時制誥缺乏人才,中書省提名請求御批,德宗批復(fù)說:與韓翃,當時有兩個韓翃,于是中書省又以兩人的名字同時進呈。
德宗便批與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這雖是一段佳話,但足見《寒食》這首詩的廣泛流傳和受到的賞識。
這是一首諷刺詩,但詩人的筆法巧妙含蓄。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jié)長安城內(nèi)富于濃郁情味的風俗畫。實際上,透過字里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對當時權(quán)勢顯赫、作威作福的宦官進行了深刻的諷刺。中唐以后,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quán)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本詩正是因此而發(fā)。
唐詩篇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1、八駿:據(jù)說穆王有赤驥、華騮、綠耳等八匹駿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游天下。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里;
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最高統(tǒng)治者尤最,好幾個皇帝因服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這首詩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生發(fā),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gòu)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jié),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詩人不作正面議論,而卻以西王母心中的疑問作詰。構(gòu)思巧妙,用心良苦,諷刺辛竦,韻味無窮。
唐詩篇四
凄涼寶劍篇,
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
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
銷愁斗幾千?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晚年羈泊異鄉(xiāng)期間。是他在生命之火將要熄滅之前寫下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一開頭就在一片蒼涼低沉的氣氛中展示出詩人的理想抱負與實際境遇的矛盾。《寶劍篇》是唐代前期名將郭元振落拓未遇時所寫的托物抒懷之作。詩借古劍埋土托寓才士不遇,磊落不平。后來郭元振上《寶劍篇》,深得武后賞愛,他終于實現(xiàn)匡國濟世之志。這里暗用此典。意旨為自己盡管也懷有象郭元振那樣的宏才大略和匡國濟世的熱情,卻沒有他那樣的幸運,只能將滿腔懷才不遇的悲憤,羈旅飄泊的凄涼托之于詩歌。首句中的“寶劍篇”,系借指自己抒發(fā)不遇之感的詩作,故用“凄涼”來形容。從字面看,兩句中“凄涼”、“羈泊”連用,再加上用“欲窮年”更加突出凄涼漂泊生涯的永無止境。但“寶劍篇”這個典故本身在讀者腦海中引起的聯(lián)想,卻是在羈旅飄泊的凄涼中蘊育著一股寶劍塵埋的郁勃不平之氣。
頷聯(lián)“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進一步抒寫羈泊異鄉(xiāng)期間風雨凄涼的人生感受。上句觸物興感,實中寓虛,用風雨中飄落滿地的黃葉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與下句實寫青樓管弦正形成一寂一喧的鮮明強烈對比,形象地展現(xiàn)出沉淪寒士與青樓豪貴苦樂懸殊、冷熱迥異的兩幅對立的人生圖景。兩句中“仍”、“自”二字,開合相應(yīng),“ 仍”是更、兼之意。黃葉本已凋落,再加風雨摧殘,其凄涼景象令人觸目神傷。
它不僅用寫出風雨之無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加重渲染了內(nèi)心難以忍受的痛苦?!白浴弊旨扔修D(zhuǎn)折意味,又含“自顧”之意,勾勒出青樓豪貴得意縱恣、自顧享樂、無視人間憂苦的情景。它與“仍”字對應(yīng),正顯示出苦者自苦、樂者自樂那樣一種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情關(guān)系,而詩人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的憤激不平,卻是通過這種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出來。
在羈泊異鄉(xiāng)的凄涼孤孑境況中,友誼的溫暖往往是對寂寞心靈的一種慰藉,頸聯(lián)“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引出對“新知”、“舊好”的思念。但思憶反而給心靈帶來更深的痛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詆毀,舊日的知交也關(guān)系疏遠,良緣阻隔。兩句中一“遭”一“隔”,寫出了詩人在現(xiàn)實中孑然孤獨的困境,也蘊含了詩人對“薄俗”的強烈不滿。凄冷的人間風雨,已經(jīng)滲透到朋友知交中,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涼的雨簾,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溫暖的.角落了。
惟一能使凄涼的心得到暫時溫暖的便只剩下酒: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馬周落拓未遇時,西游長安,宿新豐旅舍。店主人只顧接待商販,對馬周頗為冷遇。馬周只好取酒獨酌。后來馬周得到皇帝賞識,身居高位。詩人想到自己只有馬周當初懷才未遇時的落拓,卻無馬周后來的幸運,所以只有盼望著用新豐美酒一澆胸中塊壘??墒橇b泊異鄉(xiāng),遠離京華,即使想象馬周失意時一樣取新豐美酒獨酌也不可獲得,所以說“心斷”。通過層層回旋曲折,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苦悶終于發(fā)抒到極致。末句以問語作收,似結(jié)非結(jié),正給人留下苦悶無法排遣、心緒茫然的印象。
題稱“風雨”,是一個象征性的題目,象征著包圍、壓抑、摧殘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氛圍。但它又不單純表現(xiàn)了人間風雨的凄冷,而是在表現(xiàn)它的同時透露了詩人內(nèi)在的濟世熱情與熱愛生命的熱情。首、尾兩聯(lián),暗用郭元振、馬周故事,不只是作為自己當前境遇的一種反襯,同時也表露出對唐初開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濟時的強烈要求。即使是正面抒寫自己的孤孑、凄涼與苦悶,也都表現(xiàn)出一種憤郁不平和掙脫苦悶的企圖,于是使得環(huán)境的冷與內(nèi)心的熱的相互映襯,獲得矛盾統(tǒng)一。
唐詩篇五
唐代: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里豬肥雞壯,門扇半開。
夕陽西沉,桑柘樹林映照出長長的陰影。春社結(jié)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來。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來時,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種類型的作社表演,并集體歡宴,不但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zāi)害、獲得豐收的良好祝愿,同時也借以開展娛樂。
鵝湖:在江西省鉛山縣,一年兩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梁肥:田里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粱:古代對粟的優(yōu)良品種的通稱。
“豚柵”句:豬歸圈,雞歸巢,家家戶戶的門還關(guān)著,村民們祭社聚宴還沒回來。豚柵(túnzhà),小豬豬圈。雞棲(qī),雞舍。對,相對。扉,門。
桑柘(zhè):桑樹和柘樹,這兩種樹的葉子均可用來養(yǎng)蠶。影斜:樹影傾斜,太陽偏西。春社散:春設(shè)的聚宴已經(jīng)散了。
醉人:喝醉酒的人。
古時的春秋季節(jié)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王駕這首《社日》雖沒有一字正面描寫作社的'情景,卻描繪出了這個節(jié)日的歡樂。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痹姷囊婚_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鵝湖山這地名本身很誘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鵝鴨成群,魚蝦滿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農(nóng)村風光。春社時屬仲春,田里莊稼豐收在望,村外風光如此迷人,而村內(nèi)到處是一片富裕的景象,豬滿圈,雞棲塒,聯(lián)系第一句描寫,描繪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寫出了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這兩句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著。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環(huán)境的太平安寧,“半掩”而不上鎖,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這個細節(jié)描寫是極有表現(xiàn)力的。同時,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參加社日,巧妙地將詩意向后聯(lián)過渡。
后兩句寫“社日”正題。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后的景象?!吧h嫌靶薄?,夕陽西下,樹影在地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將晚。古代習慣,祭社之處必植樹。所謂“故園喬木”,即指社樹,它象征鄉(xiāng)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為社樹的樹種。此詩的“桑柘”緊扣社日,即此之謂,可見筆無旁鶩。同時,村里植有“桑柘”,說明養(yǎng)蠶也搞得不錯。遣詞用語體現(xiàn)出詩人的藝術(shù)匠心。春社散后,人聲漸少,到處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里攙扶著回家?!凹壹摇笔强鋸堈f法,說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詩未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后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xiàn)它,是頗為別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lián)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白砣恕边@個細節(jié)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暢懷大飲,而這種欣喜之情又是與豐收分不開的。
此詩不寫正面寫側(cè)面,通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jié)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nèi)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yīng),使人讀后不覺其短,回味深長。當然,在封建社會,農(nóng)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詩所寫的那樣好,詩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應(yīng)看到,在自然災(zāi)害減少、農(nóng)業(yè)豐收的情況下,農(nóng)民過節(jié)時顯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農(nóng)民的贊賞與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