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一
我很喜歡童話班的生活,但是,我知道,這永遠不可能實現!
今天,我看了一個叫《雀斑女孩》的故事,從里面,我學到了應該怎樣去面對我的人生。
我學到了一句話:“雖然別人可以看到你的雀斑,但是你要記住,你怎么是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的。”對的,不管自己長得漂亮或不漂亮都好,這也只是外表,自己感覺不到。就像我們以前學的《落花生》一樣,花生雖然外表不好看,也不引人注意,可是,它的果實卻用途多多。
做人重要的不是外在美,而是內在美。當然,如果兩者兼有,那就更好了!
雖然我的樣貌平平,但是我畢竟不卑鄙,心靈也很美。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很平凡,可是,她們也有自己最美的一方面啊!并不是只有長得引人注意、美麗動人的人才有優秀的一面,也不是你長得好看就高人一等啊!
人人從一出生就是平等的,除了分輩分。沒有人可以說誰比我差、我長得好就比你厲害……這些都是不對的,如果我們都這樣,那世界就不會太平了,人也會處處都有“死對頭”!
我喜歡童話班的生活,因為那種生活很樸素、簡單。那里的人是那么的單純、活潑!仿佛世界里沒有一絲的危險!人與人之間是那么友好!他們對待誰都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童話生活簡單中卻帶著無限樂趣,樸素中帶著不夸張的華麗!每個人都面帶微笑,是那么讓人感到親切呀!
童話生活,我喜歡你!!!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二
大家好!我是初一(2)班的許永玲。今天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書,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給予我們無窮無盡的知識;書,是一盞明燈,在黑暗中領導我們走向成功的大門;書,是一個美麗的花園,每一朵花兒的芳香都讓我們陶醉不已。
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說的的確不錯,書既能陶養人的情操,還能給予人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寶貴的知識。我從書中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我從《魯濱遜漂流記》中明白了只有勤勞、勇敢有智慧的人才能在困境中成長;我從《匆匆》這篇文章中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因此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做一個有用的人;我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中明白了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但是讀書并不是囫圇吞棗的讀幾遍就行了,是要講方法的。我讀書的時候總是聚精會神的,看到精彩的部分,我總會重復看一遍又一遍。書,猶如沙灘上美麗、各式各樣的貝殼,有許許多多燦爛而耀眼的“珍珠”--好詞好句。每當我在書中發現那些“珍珠”的時候,我總會拿熒光筆畫下來,然后在摘抄到“好詞好句本”中。當我有空閑的時候,我就會打開“好詞好句本”來欣賞那些優美的句子,因此我的作文總取得優異的成績。
因為我喜愛讀書,而且一讀起書來,我就像一條干渴的魚兒來到水中似的,陶醉在書籍的海洋中。每當我讀書的時候,我就會忘了時間,忘了周圍的一切,盡情的翱翔在知識的天空中,就算是十匹馬也無法把我從書中拉回來,還鬧了不少笑話,因此我得了“小書蟲”這個外號。
記得有一次,我從書店里買回一本《魯濱遜漂流記》,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來閱讀。還沒過多久,我就完全陶醉在書中的精彩故事里了。但我讀到魯濱遜在海上航行時遇到風暴的時候,我仿佛自己就是魯濱遜,正面對著咆哮的大海,風暴越刮越猛,海面洶涌澎湃,波浪滔天。我被嚇得臉色慘白,突然一個大浪撲來,兇猛的巨浪猶如一只發怒的猛虎,差點把我們的船打進不停翻滾的大海。冰冷的海水從海面上濺起來,刺痛了我們的皮膚,我不停地呼喊著:“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但回答我的只有大海的怒吼,我開始后悔自己沒有聽父親的勸告,一意孤行。還好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喪命,讀到這里我那顆猛跳的心終于平靜下來,全身緊繃著的皮膚終于放松了。我不由得拍拍胸口,呼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還好只是虛驚一場,都快把我給嚇死了!”說完,我又繼續讀下去。
但我讀到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島上建房子,打獵,種糧食,養山羊。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現一位身穿異服的人用自己的雙手在荒無人煙的土地上建房子,種糧食,我不由得肅然起敬,心中被他那種樂觀、勤勞的高尚品質所震撼,心想:如果是我這種溫室里的花朵,恐怕早已餓死在這荒島上了吧!比起魯濱遜,我顯得多么卑微啊!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向魯濱遜一樣做一個自強,勤勞的人。
這就是我有趣的讀書故事了,你們的呢?謝謝大家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三
春有艷麗的花朵、嫩綠的小草;夏有綿綿的細雨、成蔭的綠樹;秋有似火的紅葉、飄香的果實;冬有傲雪的松柏、童話般的冰雪。四季之美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春天的柔風、細雨,讓大地變得生機勃勃,在叢林間走一走,和花兒打招呼,跟小草玩捉迷藏,意真再一次徜徉心間。林間結冰的河流再次流動,光禿禿的樹木再次抽出嫩芽,驀然間,發現春姑娘又在我們身邊玩耍。
夏天的炎熱、驕陽,讓我們變得活力四射,去游泳池里游一趟,清爽無比。當下起蒙蒙夏雨,我們也跟著一起釋放煩惱。金色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暖暖的,真舒服。
秋天的清風、果香,讓農民伯伯充滿喜悅。走進果園,蘋果漲紅了臉,梨妹妹在你擠我碰,柿子樹綴滿了一個個小紅燈籠……好一派豐收的景象。田野里,稻子鋪成了金毯,高粱舉著火把,玉米咧嘴笑了……秋風吹過,使人神清氣爽。
冬天的冰雪、純潔,讓我們又回到了童話世界。第一場雪鋪滿世界。房屋白了、樹木白了、遠山白了……暗香撲面而來。定睛一看,金黃的臘梅立在茫茫的雪天下,也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絲絲暖意。
四季輪回,每個季節展示著自己獨特的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四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 的事情,可能是很大可能是很小,也許你吃飯喝水呼吸都會發現的,讓你明白很多道理的啟示。
那天,我放學回家,路上買了一個燒餅,我一邊吃,一邊走,感覺不亦樂乎。吃著吃著不小心掉了一小塊在地上。我很惋惜,這么好吃的東西一點點浪費都是罪惡。此時,我突然看到一只小螞蟻過來繞著一小塊餅走了好幾圈。我猜他是想搬走他回去吃。
我想,單憑一只螞蟻是肯定搬不動它的,不過書上說螞蟻在遇到搬不動的食物時是會搬救兵的,我倒要見識見識!
果不其然,螞蟻停留了一會就爬走了,不一會兒,來了幾只螞蟻,我有點小好奇,就把餅移動了下位置,那些 小螞蟻似乎有點懵,饒了幾圈終于找到我的餅,于是一只只爬了過來。
突然,一大群螞蟻爬了過來。它們在燒餅周圍轉來轉去。不一會兒,它們就鉆到了燒餅底下,一個個開始發力把它扛了起來。看著它們那瘦小的身軀,我真擔心那相對他們來說巨大無比的燒餅會壓垮它們,剛開始很艱難的一點 點移動著,后來越來越多得螞蟻參與了進來。漸漸的包圍了整個燒餅,最后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它們扛著燒餅,把它抬走了。
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動了。螞蟻,多么弱小微不足道的 生物,基本上任何食物都比它們本身要大的多的多。它們也沒那么多智慧去創造工具去更輕松的獲取食物,就只憑借著團結二字,從古至今,多少生物滅絕消失,它們還存在著,團結就是力量啊!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五
盛夏時節,漫步在紅河谷的幽幽石徑上,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整個山谷包裹的嚴嚴實實,遮住了湛藍的天空。低頭俯瞰,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分享著它們的快樂,我感受到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懷。一陣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漸漸地,水花蕩漾,泛起陣陣漣漪,一圈一圈的波紋訴說著蒼天厚土的美麗。此時,心頭滋生起了“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韻味,樂真的可以忘憂啊!
山路上,茂盛的植被,環繞著潺潺流動的小溪,也許這里的藤蔓若干年前就與靈動的溪水有染,否則不會那么默契。燥熱,瞬間去的無影無蹤。好新鮮的空氣,好清涼的山風。順著小路走到盡頭,映入眼簾的是快巨大的石壁,石壁上的大瀑布讓人驚嘆,讓人稱奇,那斗母瀑布氣勢宏大,從峰巔傾瀉而下,我突然有了李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萬般豪情。
身在大山中,好似另一個世界,鳥語花香,山清水秀,讓人無法抗拒,捧起一掬水,吸進嘴里,滲進心田,頓時沁入心脾,我的心靈變得更加純凈。吸著清新的空氣,塵世的喧鬧消逝的無影無蹤。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六
大家好!
今年的xx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七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 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國人民劃著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里,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么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
我從我母親那里聽說在她的家鄉有很多活動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喜氣洋洋的。總之,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端午節之前是中國的兒童節日,每年人們將五顏六色的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會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傳說每年將人帶來好運。
我國歷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八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審美品味還是品位篇九
大家好!
我是五(12)班的王思潔,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味人生,平靜心態》。
在我的正前方,有一本包裝精美的書,它靜靜地躺在那兒,有如茫茫蒼海中的一個波浪,輕輕地拍打著頑固的石塊;有如遼闊草原上的一朵花,渺小,卻引人注目;有如叢叢花草中的一只蜜蜂,為人們無私奉獻。它就是《論語》,一本記錄孔子和它的弟子言行的書。這書好比人生,教誨、贊美、批評、懲罰,酸甜苦辣,四味俱全,更準確地說,是一部寫人生的書,讀了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品味到人生。
我小心地取下它,打開書,一陣書香撲面而來,隨后,一句句春風化雨的教誨映入眼簾,我仔細地讀了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朗朗讀書聲回蕩在屋里。我細細地品味著那稀疏,味卻濃的綠茶,苦中帶甜,甜中帶苦。
朋友的呼喊聲在耳邊響起:“出來玩!”我強迫自己進入書的海洋,卻又被沖回岸邊。我想起一句話,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沒錯,不遷怒,不遷怒,我一定要平靜下來,靜下心,靜下心,我放下了一顆氣憤的心,靜靜地去讀,沒想到,不一會兒我又重回書的海洋,《論語》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只要我們有耐心,就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安靜地、如如不動地品味,你就成功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