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演講稿名人名事篇一
又是一年端午節,聽爺爺奶奶說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跟我國古代屈原跳江的故事有關,作為紀念,我們每年都要過端午節。
因為這是個特殊的節日,我知道大家每年這個時候要包粽子、吃粽子,所以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主動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子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 再準備好紅棗、雞蛋、肉等做為陷,將自己喜歡的味道和陷搭配合適,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葉子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然后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粳米紅棗等,折疊起來包出棱角,做成 四角或三角的形狀。最后在粽葉的外面纏上粽葉條或做衣服的線,終于把一個完整的粽子做成了。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 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演講稿名人名事篇二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一校興衰,我的責任》,聽到這個題目,我們一定會想到:責任,主人。是的,從我們在新校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成了他的主人,我們是學校的主人,是我們許許多多的一校人組成了這個大家庭。為了這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這個家的繁榮幸福,一批批的教師讓青春在這里閃光,一批批的教師讓汗水在這里盡情揮灑,從幼稚到成熟,從青絲變白發,這里讓我們付出了太多的情,太多的愛,因為這里有我們熱愛的事業,有我們人生的追求,身為一校人,我們自豪,因為我有一個充滿活力,銳意創新,不斷進取的領導班子,我們有一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聰明,可親可敬的教師隊伍,我們有一群陽光可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們。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給我們的那份厚重的信任。
咱們是美好的,由于咱們是一校人,咱們在享受著一校帶給咱們的榮耀,一起咱們也是自豪的,由于咱們在這里更分擔著一校的職責。“天下興亡,責無旁貸”,‘一校興衰,咱們每位一校人的職責’。說起職責,有人會覺得嚴厲,會覺得沉重。翻開典我得到了職責最準確的描繪:職責是分內應該做的作業,也就是承當應該承當的任務,完結應當完結的任務,做好應當做好的作業。這里出現了幾個“應當”,咱們教師的“應當”是什么?咱們都知道教師的作業是一分良知活,是自己的良知和喚醒別人良知相得益彰的作業,“校園無小事,處處皆教育”, “教師無末節,事事皆榜樣”咱們的職責充盈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反應在校園的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學生行為規范,學生的思維質量,學生的學習習氣,校園的環境衛生,校園的文化建設等等,哪一樣不與職責相連,哪一樣與職責無關?幸虧的是:咱們勇于把這些職責承當。你看,我校領導率先垂范,聯合進取,具向心力,有凝聚力。我校的教師愛崗敬業,嚴于律已,受學生愛戴,得到家長的信賴,我校學生結業成績突出,在市區等大型活動中體現卓越,為校園爭得許多榮譽……全部的全部,都證明著咱們在承當著自己的職責,盡著自己應盡的責任。
親愛的同事們,隨著教育的改革,面對著我們學校客觀條件不可改變的事實,我們學校現在面臨著許多發展的危機,但我們一定要堅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發揚團結拼搏的精神,積極主動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我們一校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演講稿名人名事篇三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曾有這樣一群人,為了祖國的利益,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以血肉之軀筑起“新長城”。他們英勇奔赴戰場,把生死置之度外,與侵略者抗爭到底。為了換得子孫后代和平幸福的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與敵人同歸于盡。
在漫長的艱苦斗爭歲月里,革命先烈前仆后繼,為民族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濃濃的愛國情懷,以及那赤誠的愛國之心,他們以生命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令我們永遠無法忘懷。如今他們已長眠地下,但他們偉大的精神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艱苦奮斗,是先輩給予我們的生活準則,時刻銘記我們所享用的一切都來之不易。當我們每天迎朝陽,望夕落地過著祥和而又和諧的一天時,是否想過這背后蘊藏了多少先烈艱苦卓絕的奮勇拼搏。當我們穿梭在忙碌的街道和涌動的人流中時,應當時刻保持著一種艱苦的意志與進取的心。我們的血液里凝聚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向上的力量,促使著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舍己為人,是要求我們擁有一顆“愛”的心。小到公車上讓座,在雨天與沒有傘的陌生人分享同一把傘,再到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走上街頭巷尾宣傳公益事業。我們只有從先烈身上汲取并繼承他們舍已為人的遺志,再轉化為每個人心中的小愛,我們的社會才會被大愛所籠罩。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貢獻給社會,才是繼承舍已為人精神的具體表現。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的無限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肩負著先烈們未竟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的國家這一歷史重任,繼往開來,奮勇前進。
面對先烈英魂,讓我們莊嚴宣誓:不管我們將來走到哪里,不管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我們都是祖國的兒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也會像無數先烈們一樣毫不猶豫地奉獻一切,即使沒有顯赫的名聲,沒有豐厚的報酬,我們也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同學們,讓我們以先烈為榜樣,為了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早日騰飛,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我們的才智、用我們的熱情,讓先輩們奮斗的軌跡在我們的拼搏中無限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演講稿名人名事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劃龍舟,往江里投飯團、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飯團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皮是樹葉做的,粽子餡有很多種。吃粽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么餡的粽子?你包過粽子嗎?怎么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粽子,你喜歡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粽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著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說: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演講稿名人名事篇五
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