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抗洪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現在,xx省發生特大的洪水。山洪的爆發使十七個無辜的人喪失了性命,失去了美好生活,失去了親人,離開了人間。
5月份以來,xx連續發暴雨,使河流、河壩產生了危險的水位使人們提心吊膽,雞犬不寧。我們要保護森林綠化。我們森林的一草一木,不要以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是不對的,如果人人都這樣,有了它,就可以防止這樣的災難——山洪。
這一年,xx遇上了洪災,使他們流離失所,使他們無法團聚,湖南的街道上,都是水,把房屋都淹沒了。可稱的上是“中國的威尼斯”。在街道上,船只到處可見,工作人員在船只上,打撈落水的人民,有些工作人員甚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洪水沒有領情仍然不停的把危險拋到xx人民的身上。
為什么xx來臨了暴風雨,這么快被暴風雨淹沒了一條又一條的街道呢?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呢?那就是缺乏樹木,我想xx的人民應該一個月每個人種一棵樹,并經常去給他澆水,有蛀蟲要即時消滅以防蛀蟲大量繁殖而造成蟲害!
但是山洪地爆發也并不在于xx缺少樹木,也在于xx湖的排水口太小,水量太多由于無法排出,再加上暴風雨不斷的降臨,把防水堤都沖跨了。
廣大的農民們、叔叔、阿姨們,讓我們吸取他們遇上的山洪的教訓吧,警告吧,加強提高防水堤的工作,才是正確的抗洪方法,有效的措施!
謝謝大家!
抗洪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20xx年x月x日x時左右正是臺風“煙花”登陸的時候,我們都很緊張,害怕這次的臺風很強,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毀滅。
xx月xx日讓我記憶猶新,忘都忘不了,那天下了一天的雨,停也沒停過,晚上雨“啪啪啪”地敲打著窗戶,好像在彈奏一首美妙的音樂,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也睡不著。經過幾天的降雨許多的地方都被被淹了,比如:xx、xx實驗小學……許多地方都成了孤島。最為嚴重的還是xx了,水位區域到達一米多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一定要學習解放軍,他們已經有好幾天沒回家了,他們卻說:“寧舍小家為大家,這是我們應該的。”許多居民聽了都非常感動。
謝謝大家!
抗洪演講稿篇三
汽車在長江大堤上又行駛了約1公里便停下來,趙傳宇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跡就發生在附近。長江大堤十分寬闊,離地面約10米高,被救老人張多平家住沙市區解放路荊江亭社區,離長江大堤不足百米。
聽說救命恩人趙傳宇家鄉的記者前來采訪,張多平老人在兒子黃輝明的陪伴下一起趕到長江大堤。“感謝你們南陽人!如果沒有小趙,我早就沒命了。”張多平熱情地握住記者的手,連聲稱贊南陽人的勇敢和善良。
力氣用盡時幸而抓到救命鐵棒
周順智大媽當時和張多平老人一起在江邊洗衣服,她回憶說,張多平老人落水后沒幾秒鐘就被波浪卷走數米遠,她急忙大呼“救人”。這時,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從百米外向出事地點飛奔。
“這100米并不平坦。”周順智大媽告訴記者,為了保護長江大堤,岸邊堆滿了大小不一的巖石,稍有不慎踩進石縫里,就可能造成骨折。但是為了救人,趙傳宇迅速跑過來,連衣袋里的手機也沒來得及掏出,便躍入冰冷的江水中。
趙傳宇游到張多平老人身旁時,棉衣已經浸透了水,沉甸甸地往下墜。他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和老人一起靠近岸邊。
出事地點是一個水文觀測點,記者看到,江邊的巖石上有一根鐵棒橫著伸入長江約兩米,趙傳宇心有余悸地說:“在我幾乎沒有力氣、游不動的時候,我抓到了鐵棒,否則我和老奶奶都會被江水卷走。”“盡管趙傳宇跳入江中救人,但我仍很擔心,萬一兩個人都上不了岸,豈不白送了一條人命。”周順智談起救人的經過仍很后怕。
救人不留名悄然離去
在眾人的幫助下,張多平老人終于得救了,而趙傳宇卻成了“落湯雞”,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趙傳宇掏出手機打算與醫院及老人家屬聯系時,發現手機已被水浸泡,無法使用。
周圍群眾問他叫什么名字,趙傳宇笑而不言。附近居民要給趙傳宇拿干凈衣服換上,但他生怕麻煩別人,婉言謝絕,默默走回5公里之外的校園。
回到學校后,趙傳宇一直將救人的事兒埋在心里。趙傳宇所在的1031班班長盧振華也是偶然問到他的手機是如何壞的,才知道趙傳宇在長江中救了一位老人。
張多平老人的家屬經過近兩個月的不懈尋找,終于通過盧振華找到了這位救人不愿留姓名的英雄。
抗洪演講稿篇四
結構是提綱的基礎,結構設計基本完成之后,要通過列提綱進行細化、技巧化并固定下來,以便寫作時有所遵循。
有些同志不大注重提綱,以為明確講幾個什么問題就行了,鋪開稿紙就匆匆動筆;還有些同志雖然意識到提綱的重要,但僅僅把它看作一道程序,而沒有花心思去精心制作,隨便列出幾個層次就算了。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利于寫作的,對初學寫作者尤其不利。
要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制作一份精美、準確、完整的寫作提綱,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大凡有經驗者,都不惜花時間和精力去琢磨提綱,列出提綱后還要交領導審定再動手寫作。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有利于初學寫作者練習寫作,有提綱“管”住,只管把內容裝進去就是了,即使他“跑調”也跑不了多遠,次數多了就可以慢慢熟練起來。
第一步
在理清層次的基礎上,分別列出小標題,作為一級提綱。
一級提綱根據主題而展開,是為主題服務的。
第二步
根據一級提綱列出二級提綱,二級提綱又是為一級提綱服務的。
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據一級提綱的小標題再列出若干細標題,使條理更分明一些,比如一級提綱是“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為什么強調加快發展呢?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如“加快發展是大勢所趨;不加快發展就要繼續落后;我們已具備加快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用這樣一組細標題來支撐一級提綱的小標題。
另一種情況是,不列細標題,僅列出幾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層意思,組合起來,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第三步
根據二級提綱,安排好具體要寫的內容。
在這里,內容又是為二級提綱服務的,必須緊緊圍繞二級提綱來展開,包括講什么道理、提什么要求、舉什么例子等,先進行初步構思,并將要點記下來,有時還要把事先想到的或領導提示的關鍵性的話記下來,以防遺忘。
總之
提綱制作是循著“主題?一級提綱?二級提綱?內容安排”的順序進行的,這就像上下級的關系一樣,順著看是一級“領導”一級,倒著看是一級對一級負責。
第一
精心制作小標題。
各標題之間既要互相呼應,又要樸實自然,不要生拼硬湊,牽強附會。
在這方面,尤應注意排比句的合理使用。
排比句的好處是,句式整齊,易于記誦,但如果用得太多太濫,或者明明“排比”不成也非要湊成“排比”,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如這樣一組排比句“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振作精神,堅定信心;進一步突出重點,強攻難點;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看上去整齊倒是很整齊,條理也清楚,但說來說去都是“進一步”,而且意思平淡,還不如不排比的好。
這里邊幾個動詞,有的很自然,有的則不自然,“穩”、“旺”、“活”三個字就顯得有點牽強,且意思表達上也欠準確,如“改革活市”,難道改革就不能“強市”、“興市”嗎?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比較起來還更帶根本性呢!又如“工業強市”,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工業提供的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難道就不能“興市”、“富市”嗎?所以對于排比句,能用則用,不能用則千萬不要勉強,否則就是作繭自縛,別扭得很,拘謹得很,把句子的生動性都扼殺掉了。
要注意各標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使之嚴密、和諧,而不能相互矛盾或相互混淆。
前兩個小標題一個講“精神”,一個講“信心”,意思差不多,容易相混淆,應將第二個小標題前4個字換一種說法,如換成“突出重點”,這樣就區別開來了。
局部的改革,才能與后邊兩點并列起來。
第二
在制作小標題和安排段落、層次時,要合理使用序號。
使用序號的目的是為了使文章眉目清楚,脈絡分明。
有的同志認為序號隨便怎么用都可以,不必為這樣的枝節問題費心勞神,這話不對。
序號的使用也要講究技巧、靈活多變,不能僵硬呆板、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講話稿在標序號時,從頭至尾都是“第一、第二、第三”,或“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再次、又次”。
有的用序號用得太多,有些地方不該用序號也用序號,以至于滿篇都是序號,看起來反而覺得費勁,像開中藥鋪一樣。
有的用序號顯得很別扭,如“第一是要提高認識”,要么不用“是”字,要么不用“第”字;又如“(1)是要突出重點”,后邊的“是”字就可以不要。
序號的使用要注意幾個具體問題:一是把握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時候不該用,如果不用序號也能使層次分明,則可以不用,尤其在篇幅不長、內容集中的講話稿中,要盡可能少用或不用。
在所有的機關文稿中,講話稿最不宜多用序號,用得越少越好。
二是在需要使用序號時,方法上要靈活一些,各種標序方法可變換使用,比如一個大層次中用的是“第一、第二”,另一個大層次則可換用“一是、二是”,不要拘泥于某一種方法。
三是要掌握在不用序號的情況下照樣使文章層次分明的多種方法,如在段落開頭用破折號;在并列的內容之間用分號;在說完一層意思時用“方法,如在段落開頭用破折號;在并列的內容之間用分號;在說完一層意思時用“要”字帶出另一層意思。
在這里,用序號當然也未嘗不可,但有時為了避免序號用得太多,在幾個問題中間用分號標開,意思也是很明白的。
第三
要周密安排文章的起承合。
“起”即開頭,“承”即層次與內容之間的前后承接與呼應,“轉”即一個層次轉到另一個層次,“合”即歸納和總結。
要形成一篇好文章,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而且要精心籌劃,不可粗疏。
比如“承”,就要考慮下一層次的內容與上一層次的內容是否緊密連接,前后貫通,不“承”則會出現內容松散、層次混亂的現象。
又如“轉”,就要考慮層次轉換時如何向下一層次自然過渡,不至于跳躍性太大、文章的連貫性不強,這就需要合理使用過渡詞、過渡句和過渡段。
寫作中我們常常用到“另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還需提及的是”這樣一些過渡詞和句,其作用就是在轉折處把層次或段落粘連起來。
當然,更重要的“轉”還在于結構設計的內部邏輯性要強,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由破而立,是一種順理成章的“轉”,而不是生硬做作的“轉”。
抗洪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暴雨肆虐,江河猛漲。一波波洪峰兇狠地撲擊著長江大堤。剛剛進人初夏時分,一場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不期而至。數百萬軍民緊急動員,中流砥柱,百十個日日夜夜連續作戰,舍死忘生。“嚴防死守!人在堤在!”這是廣大軍民的鏗鏘誓言。
嚴防死守!人在堤在!多么有力的八個字。我的眼前,由此浮現出了一個詞語:堅守。
時下,“堅守”不常被人提及了,人們所追逐的甚為流行的是“瀟灑”和“酷”。堅守,也一度因其內容的缺失而顯得乏力與艱難,以至有時聽起來就如同馬車時代那樣遙遠。
從希望工程到抗洪搶險,從固守清貧辛勤耕耘的園丁到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子弟兵,我無疑看到了堅守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堅守的力量的撞擊。
那么,堅守什么?對于我們的父輩,這個問題顯得有些多余,然而于我們——在太多選擇前放眼四顧舉步維艱的我們——面前,它的的確確是一道嚴肅的需要你靜下心來思量的人生命題。
我并不懷疑在我們的心中都潛在著的那份抱負,只是,堅守的同時就意味著堅強的毅力和艱辛的付出,我們必須也應該有著穩定的心理素質,這樣,我們就不至于在困難、打擊到來之際驚慌失措。
堅守,一個想起來就熱血沸騰的詞;堅守,正是我們苦苦尋找的精神所在;在堅守的背后,我看到我們偉大的民族巍然屹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