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好演講稿,首先必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講有針對性,能解決實際問題。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詩歌教導我們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悠悠5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活雖然富足,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扒趧凇笨梢詣撛熵敻?“節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标惣胃壬簧诿悖粩喟l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準。他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日常生活簡樸節約,他認為,不管是富足還是貧窮,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有可能事業有成;致富不忘本,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讀到這些小故事,我不禁臉紅了,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作了注解,反觀自己,有時候可能會想口袋里的零用錢是長輩給我的就是我的了,愛怎么用就怎么用,別人管不著!亂買的零食往往吃一半扔一半;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買了一大堆,真正能用的卻少之有少……看著這些被我棄置高閣的嶄新文具,想到那些被我隨意丟棄的零食,這么多被我浪費的錢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讀一學期的書,或許可以……原來,勤儉并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假如我能在合理科學有意義地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珍惜珍愛一切生活資源,相信過不了多久,這朵勤儉之花一定會在我的心間綻放!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xx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才能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在“世界勤儉日”到來之時,我提議大家行動起來,通過自己帶動家人,還有身邊更多的人一起來響應現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多走一步路;少開一天車;“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高尚的道德,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會讓我們的生活快樂而幸福!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二
小時候,我看電視上有幾個陌生的字出現,我就一筆一劃地抄在田字格上,等到晚上,我就問爺爺:“這個字叫什么?”。我爺爺說:“這個字叫‘慈善’,”“慈善又是什么呢?”我問。“慈善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幫助他。”爺爺回答。我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一團迷霧,分不清方向。
現在,我就覺得我還是一個小孩子,不同的是,我清楚了許多,那是在澆花的時候發現的:有一天,我過完寒假回來時發現家里養的發財樹缺水了,連樹底下的土都變成硬塊了,我急忙用碗盛了些水,倒進花盆里,直到水從花盆底下的眼里流了出來,我才回到書桌前繼續看書,可是這時候,我突然想到我爺爺所說的“慈善”,后來我動腦子一想,發現慈善和澆花差不多,花兒需要有人幫助它喝水,而我恰恰也有這個力量,只不過慈善是幫助人的,而這個是幫助花的。雖然幫助的對象不同,可是我認為性質都相同。
又過了幾天,我發現花盆里長出了幾根雜草,感覺不太美觀,就拔了一些,但是我留下了一根雜草,只是因為好奇它是什么樣的雜草,不過,我也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它畢竟只是一根雜草而已,我就繼續給我的發財樹澆水,希望它能夠再長高些,可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發財樹并沒有長高,而那棵雜草卻長高了許多,還開出了十幾朵可愛的小白花,又過了幾天,那棵雜草更加茂密了,又開出了幾十朵小白花,我便很吃驚,我只是沒有想到一棵我不經意留下的雜草會長得這么旺盛,還用那可愛的小白花給我的家做了漂亮的裝飾。
回頭細細地想了一下,我只不過給了它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只有水和溫度,陽光是太陽送給它的,我所做的也只是澆了些水,它卻給了我想不到的回報。
我只是一個初中生,力所能及的也就是這些。
幫助別人,做慈善就會得到別人的回報,得到億萬都買不到的高興的心情。
迷霧終于散開了。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三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
首先我想先為大家講述 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正舉行了一場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 宴。
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
一位老婦人領著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 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
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
很高興你們帶著愛心 來到這里,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 “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
她的話 讓安東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么多,但這是 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 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
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 突然有人說:“孩 子,你說得對,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
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不是捐出 300 萬美 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 800 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 30 美元零 25 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
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 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钡诙欤绹鞔竺襟w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
看到報道后,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 些貧窮的孩子捐贈。
“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并為之深深感動。
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
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 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儒家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 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后,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
在個人財富日 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
這是令人多么悲哀和不 齒的行為!金錢至上、物欲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
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 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
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捐贈不僅是 助人,也是在助己。
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群體性的慈善參與,來 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為公眾義舉。
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余生為慈善 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 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
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 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 20 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后,就義務 贍養了村里 6 位孤寡老人。
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 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著最低水準的生活。
但 是 30 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為老人送終。
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 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
30 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 為溫暖了這個世道。
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里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 做這等事是圣賢。
如果說圣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情懷。
你沒有 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
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 的行為,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慈善也沒有貧 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
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 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著而溫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涌入心中。
我似乎強烈的 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 福感。
那么,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
用我們的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
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 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
因為慈善不是錢,是心。
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
朋友們,讓我們用 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 諧幸福的家園!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無大小 慈善在身邊》 。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山村小學, 有一位從大城市里來的女教師,她經常到離學校不遠的一個 農家去買雞蛋。
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 她叫女老師說個價,女老師便定了 5 毛錢一個, 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 5 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 4 角 5 分要多少有多少。
女 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只雞養活自己,于是每個蛋多給 5 分錢,這個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心想:就做一個小施主吧!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么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 5 分錢,一個雞蛋 5 角 5 分。
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 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于接受了。
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
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蛋 販子出 6 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
蛋販子說,這個價夠高了,山 里都是這個價。
老太太說,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老師,人家 那么遠來我們這里教書,孩子們需要她。
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無私地、 默默無聞地為別人付出一切而不求回報---這就是慈善,這就是 愛。
羅素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碑斀?社會, 各類名人積極投身慈善與公益事業, 紛紛建立自己的基金會,為貧困山區、殘疾人、受著病痛折磨的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
記得那天,我看到電視上在放一個為玉樹捐款的晚會節目。
捐款百萬、千 萬甚至上億的企業不在少數, 高舉的捐款牌在我的眼前直晃,讓我還真有點感動。
臨到個人捐款了,有白領、醫生、老師、警察、商人、學生,他們依次把錢投入 了捐款箱,也把他們的名字寫進了觀眾的心坎上。
那首“感恩的心”還在一直放著,捐款的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
一位穿著清 潔工衣服的婦人走進捐款箱,從口袋里緩慢的拿出兩張 20 元的.,一張 10 元的、5 元的,幾張 1 元的放入了捐款箱,過后轉過身去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捐款箱。
主持人一個勁的說謝謝,誰又能知道這幾十元錢的里面滲透著這位女清潔工有怎 樣的汗水和情感呢 捐款的人陸陸續續把錢投進捐款箱......突然,從人群中擠進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
他,臉上布滿皺紋,腰已被歲 月累彎了。
他挑著菜擔(菜籃中還有些許蔬菜和一瓶水),朝著捐款箱一步一步 走去, 時不時用手背拭去額頭和兩鬢的汗水。
他走到捐款箱前用微顫的手從口袋 里摸出 1 塊的、2 塊的、1 角的、2 角的、5角的紙幣來,把那些他剛剛買菜換來 的錢又撫平撫平,放入了捐款箱。
周圍很靜很靜,沒有人說一句話,只有那“感 恩的心”還在繼續放著。
老人抖了抖肩上的擔子,離開了捐款臺,向茫茫人海走 去...... 看到這,我的臉上熱熱的,眼眶紅了,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
是的,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為別人捐獻出一分一角的普通人和捐獻出成千上 萬的人一樣值得人尊敬,因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們是等重的。
同樣,不要把慈善看成僅僅是有錢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為慈 善家,只要我們對她心懷善意,在別人需要時哪怕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我們也 一樣慈善。
人類需要慈善,需要愛。
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充滿愛的,又 是人人可為,人人可做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 變成美好的人間?!敝x謝大家!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
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的小女孩。
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
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凈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
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小學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筑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
可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里廣泛流傳著,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
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為“留守兒童”。
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占86.5%。
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
只是,當孩子面對這么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
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為時間的痕跡,夾雜著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里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
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
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
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顯得那么遠。
河南駐馬店的小王博說,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四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
首先我想先為大家講述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正舉行了一場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著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興你們帶著愛心來到這里,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薄笆迨?,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讓安東尼愣住了?!拔抑朗艿窖埖娜擞泻芏噱X,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么多,但這是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孩子,你說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闭f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钡诙欤绹鞔竺襟w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后,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按壬撇皇清X,是心”,我很贊同,并為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儒家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后,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么悲哀和不齒的行為!金錢至上、物欲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捐贈不僅是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群體性的慈善參與,來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為公眾義舉。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余生為慈善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20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后,就義務贍養了村里6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著最低水準的生活。但是30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為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30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為溫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里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如果說圣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情懷。你沒有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為,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著而溫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 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涌入心中。我似乎強烈的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福感。那么,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用我們的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因為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諧幸福的家園!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來幫寺廟的和尚剃發。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發,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究竟是什么給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帶來害人害已的結果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己的師兄剃發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夸張,我們也不可能會是一個為別人理發的小和尚。可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的壞習慣呢?比如:隨地吐痰、隨意罵人、說臟話、隨手亂扔亂撂、經常大聲喧嘩、在樓道里追逐打鬧、自習課上說話等,如果有,它們遲早會給你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誡我們:壞的習慣一旦養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終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現在,從自我開始吧!
謝謝大家!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六
大家好!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幾千年來,這一美德陶冶了不少杰出人物,熏陶著世世代代的華夏子孫,他們的故事被載入史冊,至今流傳。
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講的是一個9歲的小孩,名叫黃香,家里生活很艱苦。在寒冷的冬夜,為了不讓操勞一天的父親睡覺時感到冰冷,他總要先到父親的房間鋪好被子,然后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父親的被窩,也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由此得到人們的稱贊“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而今,一個個“最美孝心少年”也被推上熒屏,傳為佳話。他們的故事傳到大江南北,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12歲女孩吳林香作為全國第一個被推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登上央視舞臺,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那個大山深處的孝心少年。天有不測風云, 人有旦夕禍福,面對身患癌癥的母親、全身癱瘓的外婆、右手殘疾的外公和年幼的弟弟,小小的吳林香經受住了人生的考驗,她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破碎的家。她不畏艱難、苦中求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才入睡。盡管苦累,她的臉上卻時常保持著微笑。
逆境中的孩子早當家!他們雖然年幼,卻懂得體貼,懂得孝順,懂得分擔,他們就是孝親敬長的好榜樣。
如今的我們成為幸福的一代,沐浴著家庭的溫暖,享受著父母的關愛。我們的父母在外辛苦打拼,為改變家庭經濟,提高生活質量,他們任勞任怨;我們的父母在家細心照顧,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操碎了心,他們無怨無悔。
同學們,面對父母、長輩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有的甚至不以為然,許多案例反映出:當下的青少年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不在乎父母的感受,不認同父母的教誨,性格叛逆的有,離家出走的有,甚至以極端方式結束生命的也有?? 父母把心都操碎了,我們卻把他們的心傷透了。這些表現表明我們正在喪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同學們,傳承美德,孝親敬長,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會照顧自己,減少父母不必要的擔心;學會料理家務,減輕父母繁重的擔子;學會關心長輩,送一句問候、遞一杯熱茶,揉揉肩、捶捶背,細微的舉動足以讓他們感到無比欣慰。告別刁蠻和任性,遠離危險和傷害,不讓父母因我們而煩惱、擔心和難過。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用寸草之心,孝敬、回報我們的父輩,讓我們一起攜手,相伴美德,爭做孝心少年!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公益演講稿八百字以上篇七
我們的世界因為愛心而完美,傳遞愛心,為世界的完美獻上我們的一份力。
一天,行走在路上的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在為一只流浪貓喂食。瘦骨嶙峋的貓兒在快速的吃著女孩兒手中的貓糧,我看著小女孩用溫暖的目光看著這只小貓兒。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內心的溫暖,這份溫暖就是從小女孩身上傳遞而來的,如果將這份溫暖一層一層的刨開來,我們能夠從中看到兩個字——愛心。
傳遞愛心,無需你刻意,亦或必須去做什么,只要你擁有一顆愛心,生活中你自然而然的就會做出一些善心的舉動。這時,你所做的這些舉動也就是在為旁觀的人傳遞著愛心。
等到小女孩走后,那只吃飽了的貓咪眼睛也是溫和的,它看著那個已經走遠的背影,或許正在用它的語言說著:“多謝你,陌生人?!眰鬟f愛心,這位小女孩就已經做到了,畢竟,旁觀的我就已經感受到了那份由愛心帶來的溫暖。
之后的幾天里,那個善良的身影一向到存在我的腦海中。等到一天,有一只同樣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從我的身邊走過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一個聲音在說著,它此刻很需要食物,它此刻很需要幫忙。我從流浪小狗身旁走過了后,幾天前的那個畫面,在我的腦海中一閃而過。我終是停下了腳步,從后背書包里拿出了今日我的午餐。我倒了出來為這條流浪狗供給了食物。
傳遞愛心很簡單,就好像我的同學說,今后,她也要向我一樣去幫忙這些需要幫忙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