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練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特別要注意字正腔圓,斷句、斷詞要準確,還要注意整篇講來有抑有揚,要有快有慢,有張有弛。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學輔導員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一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固始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帶著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這個季節雖然不會春暖花開,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堅定的追尋我的記者夢。我一直堅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巒背后的山巒,總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讓我為之匍匐,為之欣喜的土地。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聞理想。因為這份理想,我一直干勁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為這份理想,使我決定踏上記者這個工作崗位。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針。對于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大學時期到現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
和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我前行。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石;把這兩點結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
三萬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們又立即趕到合肥,把錢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療及時,小若瑄最終得以完全康復了。當我看到孩子臉上綻放的笑容時。我的心里無比的欣喜和自豪。
這些年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新聞原則,深入到最基層的地方采訪拍攝。田間地頭、廠礦工地、郊區野外是經常出入的新聞現場。早出晚歸,節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這些年的新聞工作中,采訪對象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溫暖;一個個獲得領導和觀眾認可的新聞作品讓我享受到了敬業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嘗過,悲歡離合經歷過,對于新聞事業,我也從來不曾后悔,更沒有想過要放棄。因為我發現我生活當中的很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聞記者”。因為我此生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聞記者”! 謝謝大家!
大學輔導員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二
站在這里,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滿――我是永中人。這也是我今晚報告的標題。
八年前,我從大學畢業,襟懷幻想,闊別故鄉,來到永和中學任教。那個時候的永中剛搬到這兒,沒有圍墻,也沒有大門。全部學校才十多個班級,三十來位教師,學校不僅范圍小,教學品質也不高,在晉江教導屆沒有多少影響。然而,經由幾年的盡力,永中已由一初中校發展為完中校,教養質量明顯進步,永中不僅有了晉江一流的體育場,永中的課程改造也走在了晉江的最前列。
永中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要害是有一大量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的教師。我為他們而覺得自豪,作為永中大家庭中的一員,因而,我也為本人而感到驕傲。
記得一位共事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有了小病不必去看醫生,而應當去看學生,病就會好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身體不是很好,但多少年來,他沒有向學校請過一天假,沒有無端礦過一節課。在永中,這樣的教師還有許多良多。有一位教師為了工作和學習,五、六年沒有回家看望年紀已高的雙親;還有一位教師暈倒在課堂上,被學生抬到醫務室吃完了藥就又回到課堂上;更有好幾位女教師在生孩子的前幾天,還在給可愛的學生上課。至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拜托給父母照看的,年老的父母委托給哥姐照顧的,更是不少。每次聽到同事們說起這些,或看到帶病保持上課的教師,我都會有一種難言的情愫涌上心頭,我由衷的敬仰他們。
永中的教師不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而且以校為家,愛生如子。每當學生碰到挫折時,他們總是微風細雨化解開學生心中的懊惱,揚起前進的風帆;而當學生獲得勝利沉醉于成功的喜悅中時,又是他們在學生耳邊及時敲起警鐘,讓其清楚"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哲理。大多數教師因為終年的操勞,身材都不是很好,但他們心中掛念的卻是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健康。學生病了,老是他們首先把學生送到病院,而后才告訴學生的家長。學生沒來上學,又總是他們披風沫雨,上門家訪。他們不寬闊的住房,沒有奢華的轎車,有的只是對學生沉甸甸的愛跟家長沉甸甸的義務。
在人們的眼中,先生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蠟燭,花匠也簡直成了教師的代名詞。教師的職業是高貴的,但同時教師的職業也是清苦的。對永中這樣一所鄉村的一般完中來說尤其如斯。但永中的老師恬淡名利,忘我貢獻,學生的提高,就是他們最大的播種;學生的一聲"老師好",就是他們莫大的財產。
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畢生之計,莫如樹人",我慶幸運氣賞給了我教師這個職業,我無悔當初的抉擇。只有我還可以站在講臺上,我就一定會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必定無愧于"教師"這個名稱,無愧于"永中人"這個稱號。
謝謝大家!
大學輔導員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三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道德講堂 。 道德講堂, 講述身邊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王青青。洗滌心靈,感悟道德,從而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是我們本次開設道德講堂的根本宗旨!
(一)做反省
(二)唱歌曲
好的, 老師們,讓我們將反省自問帶入到自己每天的工作中。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唱響歌曲《好大一棵樹》。請全體起立,有請杜蕊麗老師指揮。(播放歌曲)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送給每一位為孩子傾情付出的老師們,謝謝大家,請坐。
(三)學模范
1. 看短片
“三十六載腳步匆匆,青絲變華發,永不褪色的是信念;五個教學點來回奔走,從鄉鎮到山鄉,日益閃光的是奉獻。泥濘拖不垮腳步,奮斗升華了苦難,他用質樸和執著書寫教育的傳奇”。這是評委會給張青春老師的頒獎詞。接下來請觀看短片《用“走教”丈量青春》,學習“濟源市最美鄉村教師”——軹城中王小學張青春老師的感人事跡。
2. 講故事。
張青春老師,他沒有驚天的壯舉,卻有著感人的品行,他沒有非凡的事跡,卻有著偉大的情懷,他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楷模。下面有請衛歡歡老師講述另一位最美鄉村教師--- 婁立偉老師的感人經歷《用夢想照亮深山學堂》。
衛老師的講述深深地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我們堅守自己的教育夢想,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最終我們一定會實現夢想,書寫自己教育的傳奇。
大學輔導員愛崗敬業演講稿篇四
有一種感情,是互勉互勵共進退;有一種動力,是唇齒相依齊奮進。時光荏苒,彈指間,xx大酒店已走過有二十年的歷程。在這二十年中,我們xx人正是源于這種感情和動力,使我們看著xx酒店自創立初始,從無到有、從舊貌到煥新顏,一步步地成長起來。這一系列的滄桑巨變,無不凝聚著每一個建設者的自豪之情。
酒店所走過的二十年里,從黨的xx大到今天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落地,我們經歷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跨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二十年間,是艱苦奮斗、繼往開來的二十年;是履行責任、勇于擔當、砥礪奮進的二十年;是厚積薄發,傳承文化,弘揚精神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里,xx酒店感恩各界,回饋社會,完成了從在島城酒店業最初的名不見經傳到榮膺四星級酒店的華麗轉身,把“重信”作為新時代下的核心價值觀,一代代地傳下去。這一文化理念的傳承,無不凝聚著每一個無私奉獻xx人的付出。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和xx酒店一樣的同齡人,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自己的崗位, 他們在自己的“小家”里是好兒女、好家人;在這個酒店“大家”里,是“模范”、是“領路人”。經過歲月的洗禮,我們從剛踏入酒店大門的第一天,從最初的青澀,從最初的懷揣夢想到今天的做事踏實、仔細、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獨當一面,成為酒店的中堅力量,也在全方位地見證著酒店的成長和發展。
個人助企業發展,企業助個人成長。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全面進步。二者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系。對于酒店文化的認同,對企業的歸屬感,使我們在一天天的忙碌中不僅磨礪了自己,還了解到了另一種對于自己個人價值的新體驗。都說在酒店工作的人,“女人像男人,男人像超人”—這句飽含著心酸的語言除了帶給身為酒店人的同行以感同身受的理解之外,旁人是否還能讀出其他更多五味雜陳的東西?當我們經歷了所有可能的困難、經歷了對自己體力與精力的極限挑戰之后,成長,這一詞便在一次次無法預知的考驗中悄然而至。而成長與磨難也總是并駕齊驅,我們也有過壓力、也經歷過挫折,而我們經過幾番與自己的較量之后,也總是能把壓力轉化為動力。若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而生命的質量則取決于旅程的經歷是否豐富多彩,酒店無疑為我們鑄就精彩人生提供了一個華美舞臺,半生倥傯,一朝回望,驚覺此行待我不薄。
我們中的大部分員工把自己年華中最美好的一段獻給了自己的酒店,如同關注自己的親人一般在關注著酒店的生衰榮辱。我們希望它健康發展,如同希望自己的父母一樣健康長壽;我們與它患難與共,如同與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手足情深。心里長存這樣源發的質樸的感恩情懷,才能迸發出對企業的熱愛之情。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集團領導的關心下,酒店的營業額從開業最初的區區幾百萬元增長到現今的逾千萬元,員工的收入也在連年遞增;酒店的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每年組織員工春游、秋游,各項活動乒乓球賽、歌詠比賽、書法交流、觀看愛國影片、讀一本好書活動等等這些都深入到員工基層當中,深受大家的喜愛,極大豐富了員工們的精神生活。
“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都能干成。”在看完影片《厲害了 我的國》之后,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其中人物訪談里的一句話。是啊,“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都有能力,都能干成。”這句話也正是無數個xx人響應黨的號召“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縮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現今我們在向著“聚焦、創新、穩健、和諧”的成長道路上奮進,看著酒店成長到今天,“重信”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們與它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感恩現在,懷揣夢想,踐行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有信心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一切美好的東西,去完成我們每一個xx人的夢!
大學輔導員愛崗敬業演講稿篇五
20xx年7月,我接到來自恩施大山深處一位孤兒的來信。雖然他成績優異,但卻因為年邁的爺爺拿不出上高中的學費而面臨輟學。他常常因為沒錢吃飯而餓上一天,他說他有辦法,只要拼命做題就不覺得餓了。他說他很想讀書,想當一名老師,但這輩子可能都無法實現。這個絕望男孩兒名叫胡軍。
十幾年前,我外出采訪認識了一位從小被父母拋棄、沒有雙臂的孩子,我帶她去吃麥當勞,她小聲對我說,自己從來沒想過可以去麥當勞,因為那是有爸爸媽媽領著的孩子才會去的地方。可能是她太不好了,不配有爸爸媽媽吧。這個自卑的女孩兒名叫江福英。
20xx年10月15日,我接到一位小姑娘的電話,“簡然阿姨,我好想看書!老師正在教我們寫作文,如果我也能看看作文選該有多好啊!”這個女孩兒名叫黃雅倩,是一名盲童。
21年,7000多個夜晚,我聽著故事,不知不覺中也成為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影響故事發生、發展的人。
胡軍,我在恩施大山深處找了他四天三夜,他的故事引發了全國聽友的愛心熱潮。在聽眾的幫助下,八年后的今天,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大學學業,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講臺。他的第一堂課,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倍感欣慰卻淚流不止。他的故事讓更多山里孩子相信,就算身處困境,也要敢于夢想!
江福英,我們從麥當勞開始結下難解的親情。十多年間,身為孤兒的她在眾多“媽媽”們不舍不棄的心靈溝通與愛的鼓舞下,成長為一名優秀運動員。20xx年,在北京殘奧會上勇奪五十米蝶泳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去年,她結婚了。我作為媽媽出席婚禮并致辭。這一天,她終于相信:就算是一名孤殘孩子,也值得擁有幸福!
為了黃雅倩和她的同學們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擁有閱讀的權利,我們發出了倡議:“用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為盲童錄制有聲讀物。”5年來,已經有全省百萬志愿者加盟到志愿服務中來。20xx年5月6日,30名盲童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在上海參觀了世博會,受到了貴賓禮遇。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接待盲童團隊,引起全世界媒體的注目。我們讓更多人關注到社會對每一個平凡生命的尊重。
21年主持夜間談話節目,披星戴月走夜路,有人說:“你特別喜歡黑夜吧?”不,我喜歡光明。所以,當你傾聽并參與到這夜幕下的故事中,你不由自主地就踏上了與聽眾在黑夜中攜手尋找光明的路程。
20xx年,湖北廣播電視臺“簡然·愛基金”宣告成立。作為媒體人的我們不僅傾聽故事、報道故事、追蹤故事,更是故事的參與者,是美麗夢想的締造者。“不做旁觀者,我是建設者!”這是湖北媒體人的莊重誓言!
故事每夜都在繼續,尋找光明的路我們要攜手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