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抑揚頓挫,相當于音樂中的節奏,音樂需要節拍,演講也需要節拍,你應該讓你的演講充滿節奏感,節奏就是你口頭表達進度的度量。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廉的演講稿篇一
家風,俗話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有好家才能走得遠”,千百年來無數家庭認同并信守著這個樸素的道理,咱們有句老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說的也是這個理兒。好的家風就是無聲的教誨,惠澤于家庭成員。有了好的家風,孩子才能茁壯成長,家人就會積德行善,家業才會興旺發達。
對黨員干部而言,在家孝順父母,言有信,行必果,必然家風正、行為端,在工作崗位上也會克己奉公,清正廉潔。若治家不嚴、親情錯位,腐敗就會侵蝕他們的家人,甚至會演變成家族式腐敗,既害了自己又毀了家庭。
好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沉淀,它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家庭成員的心靈。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有好的兒女,才能有好的公民,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有我們所信仰的那些真善美,所堅守的那些道德,所追求的那些理想。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我們要立好“家風”這面鏡子,照清自己,輻射他人,以好的家風帶民風、促政風。
我覺得家風的好壞與家庭貧富無關,與父母文化程度也無關,但與父母的德行素養有非常大的關系。我在農村長大,父母并不懂家風是什么,但他們用把一個蘋果切成兩三瓣的無奈,用讓我們姐弟三人輪著穿一件衣服的節儉,用布滿血絲但又堅毅的眼神,用飽經滄桑但又慈祥的臉,用長滿老繭但又靈巧的雙手,用受盡病痛折磨但仍勞作的身軀,用彎曲但又筆直的脊梁,在風吹雨打、烈日暴曬下,在無邊的黃土地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我目力所及的每一個角落,我看到了,他們用汗水掙得了自己的尊嚴,用堅強撐起了自己的骨氣,用行動譜寫了自己的家風。
父母常說:“孩子,你能當上一名干部不容易,要好好工作,別叫人家看不起;你脾氣不好,在外頭處處忍讓著點,有委屈回來跟爸媽說;還有公家的東西,那是公家的,千萬不能拿,咱掙錢自己買的東西用的才安心。”就這些話,父母每回都要翻來覆去的說好幾遍。別人聽著可能會煩,但這是父母用半生的經歷換來的經驗,蘊含著大智慧,能讓我受用一生。
父母給我的,遠不止這些,更是一種信仰的力量,當我彷徨無依時,眼前就不由的會浮現出他們的身影,有什么苦難,能與他們所經歷的相比,有什么委屈,能與他們所承受的相較,我仿佛成了暴風雨中的海燕,能勇敢地,信心十足的面對任何挑戰。
現在,我已是一名母親,從父母那兒,我懂了,給孩子的不能僅是一顆赤子之心,更應是一種生命范本,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應該先做一個那樣的人給他看,就要做到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我親愛的孩子,雖然你現在還不太懂媽媽說得這些話,但我希望你到了我這個年齡,提起家風,你也可以有好故事給大家講,你也可以自豪的微笑,你也可以由衷的驕傲。愿天下兒女都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做父母的好兒女,做孩子的好父母,傳承好的家風,實踐好的家風,以優良的家風帶民風、促政風。
清廉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每當周圍的朋友說起他們愉快的童年經歷,我總會在一旁羨慕不已。他們的童年里有動畫片,有芭比娃娃,有腳踏車,還有董浩叔叔、月亮姐姐和金龜子,而我的童年里,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就是堆滿書架的書了。
小時候,爸爸對我而言,是嚴厲、不可反抗的象征。每當我打開電視想和其他小伙伴們一樣看看動畫片時,爸爸就會訓斥我,只允許我看新聞,禁止看動畫片。爸爸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刀懸在我的心頭,雖然心里還惦記著動畫片,卻不敢明目張膽的在家里看了。沒有了動畫片,新聞有太枯燥,沒辦法的我只能另尋其他的樂子來打發時間了。于是便瞄上了我家書架上一摞子的書,從此,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早讀的一摞書是媽媽買的,書的種類很多,有《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商海智謀寶鑒》,《十萬個為什么》,《三十六計》等等,聽媽媽說,當初買這些書有一部分是給爸爸看,因為爸爸要做生意,需要一個像葵花寶典般有用的書籍作指導,還有一部分是給我看的,因為媽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希望我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個不求有大智慧,但求有小聰明的人。那些書都很厚,一開始讓我望而卻步,可是轉念想想生活沒什么樂子,難道要去看枯燥的令人想睡覺的新聞嗎還是算了吧,只能拿起書來乖乖地看起來。沒想到,書里的故事那么精彩,雖然有些看不懂的字詞,也有暫時因為閱歷低而不理解的地方,但書里一個個鮮活的精彩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
等家里的書都讀完了,我也看書成癮了。媽媽就會帶著我去超市的圖書專區或是書城任我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從那時起,我開始接觸了中外名著。《格列佛游記》、《名人傳》、《復活》、《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包法利夫人》等等等等,這些書帶我進入一個個不一樣人物的世界,讓我體會了很多我那個年齡所體會不到的人生感悟。
家里的報紙《揚子晚報》是媽媽每天推崇我看的。除了一些益智的九宮格、填詞之外,還有繁星。連載里的美文是我每次必看的。媽媽要求我要養成摘抄優美句段的好習慣,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覺得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可是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我不得不開始慢慢填充我的摘抄本,漸漸的,我發現我的作文水平越來越高了,寫作文再也不用擔心肚子里沒有貨了,嘗到了好處,我便對這個好習慣安之若素了。
等我慢慢長大了,要上中學了,媽媽對我更加嚴格了,她經常給我背誦古文的任務,讓我實在是生不如死。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因為我心里的.抗拒,變得特別難背,每次都是憑著我的快速記憶能力強行背誦,從來沒有理解過文章的含義。過了幾年那些曾經背后的文章在中學的課本里出現了,老師也講解過它們的含義了,我才發現自己學起來是那么輕松。
現在我長大了才慢慢發現,原來那些小時候爸爸媽媽所“強迫”我看的那些書,將會是我一生的積淀,而這種崇尚讀書,尊重知識的家風家教也將會貫穿我的一輩子,并帶給我的子女。
清廉的演講稿篇三
花開花落幾度秋,總有感動涌心頭。不知不覺我這個為了愛情而遠嫁__的外地媳婦,在__這片熱土上已生活了三年。我經常感動于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動于這里淳樸的民風,為這里勤勞而善良、純樸而熱情的人民所感動,感動于那些為__的發展,兢兢業業、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奮斗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人民“公仆”們!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
18歲時,我背著行囊走進__師范大學,在那里嚴謹的校風、嚴格的基本練習讓我明白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教師的深刻內涵。
20xx年,我帶著一臉稚氣走進__中學,滿腔熱情地融入到與我年齡相仿的學生當中,望著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數十載的老教師孜孜不倦的身影,看著他們青絲變白發仍兩袖清風,我深知奉獻的意義。當站在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集而成的三尺講臺,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純潔眼神,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每當看到有些農村孩子為了開學的學費而心急如焚時,看到有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為了節省開支啃著方便面,甚至餓著肚子堅持學習的場景時,每當接待從數十里之外趕來學校為孩子送衣送物的家長時,我的心里就會隱隱作痛;每當我鼓起勇氣,利用周末時間把因家遠而不便回家的學生接到家里為她們改善伙食的時候;每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自己的衣物靜靜送給貧困的女學生時;每當我不厭其煩的為“后進生”輔導時;每當我與因高考壓力而憂慮、徘徊的學生促膝長談時;每當有一個學生掉隊讓我寢食難安時,這一切的一切并非名利所至,這一切都緣于心底的那份執著的愛,因為,我們都需要愛,我們所從事的事業需要愛!毋庸置疑,學習機會對于這里的學子們來說是多么的不易、多么的寶貴,也許在他們身上寄托的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夢想與希望!人常言:“以愛記住愛,以真誠換取真誠”。在我們的工作中多一些愛心、耐心、細心,給那些需要關注和關愛的孩子多一些關注,多一些關心,即使微弱的一點愛的陽光,哪怕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句鼓勵的話語,也許就能喚起她們擁抱生活的勇氣,鼓起他們遠航的風帆。身為擔負教育和傳授知識的教師,我們必須義無反顧、扎扎實實的搞好本職工作,著力于從細小的實事做起,本著無愧于心的宗旨,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務實工作,不斷進取,廉潔自律,教好每一個學生,為這里可敬可親可愛的人民分擔一份憂愁。
既然我戴上了“人民教師”這個桂冠,就要無愧于這個光榮的稱號,忠誠于這項事業,熱愛這份工作,面對市場經濟的諸多誘惑,始終保持自己的本色,心懷淡泊,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堅定把自己的一生放在教育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把孩子教育成才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和貢獻。
我將用自己的那份鐘愛寫下一生的承諾:做一個平凡的營養師,幫孩子們飛越大山,蓄積力量;做一個平凡的導航師,送孩子們走向成功的彼岸;做一個平凡的孩子王,和孩子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展翅翱翔,用自己平凡而實實在在的點滴教好每一個孩子,幸福每一個家庭。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光輝斑斕里放歌。“一腔熱血溫__,四季甘霖潤嘉禾”為愛而愛,我無悔我的選擇,我正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務實的工作作風回報那些關愛我和需要我愛的人。朋友們,請答應我再次向那些“為民、務實、清廉”的人民公仆們致敬!我將滿懷信心地與那些拼搏在各條工作戰線上的朋友們共同攜手迎接__光輝、燦爛、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清廉的演講稿篇四
“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子,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一個好的家風就如同一個人的氣質,一個家族的品性一樣。在舉手投足間,體現出這種習性。一個家庭,如果沒有正確的良好的風氣和規距,那么就談不上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到和睦相處。
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熏陶,結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有時候有什么樣的家風和習慣,往往就會讓人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你是一個邋遢的人,那么很多人都會厭惡你,而且你給他的印象絕對是差評。當然,如果你是整潔漂亮的人,你會在他心中留下最好的印象。
在我們家,我父母從小就教導我做人要寬容,寬容在我心中了落下了根,當別人無意中踩到了你,應該說一聲“沒關系”。當別人不小心弄壞了你東西,這時你應該付之一笑。在這些小事上,你要學會寬容。每次對別人的寬容,都會使自己和別人感悟更多,感受更多!
我覺得,只要仔細觀察和留心一下,我們就能發現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只要是能以寬容對待他人的人,一般都是受人們的歡迎的人。而且在人與人交往中,有時難免會有些小摩擦,但是只要是無惡意的,我們就應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在日常的相處中,對別人的過錯能夠寬容對待,就等于給對方提供改過的機會。我們應該本著“和為貴”的精神,絕不斤斤計較別人的過失,又多為他人考慮,既能確立起友善的人際關系,又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環境。
當然還有一些家族的子弟整天游手好閑,大肆花錢,然而大多數用的都是父母的錢。
現在的許多人常常哀嘆中國為什么富不起來。這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節儉。
小時候,我們都會背誦這樣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長輩們都用這首詩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浪費糧食,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但是現在的我們都長大了,可是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忘記了節儉的意義。
然而在我們家里,看起來一些很小的事,像是水龍頭的水“嘩嘩嘩”的流著水,然而在一些人看來,這些水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他們卻不知淡水資源的缺少。但是一些山里的貧困孩子,他們能省就省,他們可能經常吃不飽飯,也有可能連學都上不了,所以現在的人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有一條就是“尚儉”。它的意思就是崇尚節儉,樂于節儉,甘于節儉,把節儉這件事當做是“甘之如飴”的樂事。我們崇尚節儉,反對奢侈,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然而好的家風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它需要長期的“潤物細無聲”。對于青少年來講,則是要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
在一個家中,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在社會中,家風是社會的新面孔;在國家里,家風是整個國家的尊嚴和傳承。所以我們要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清廉的演講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廉潔從業,員工和企業的希望,
所謂“廉”,應是一種思想上的意識,自我約束的意識,堅持正直的意識,廉潔是一個企業的聲譽和招牌,它關系著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于農信社來說,聲譽除了代表著企業形象,更是企業利益的體現。作為一名農信人,廉潔從業、遵守職業道德,是我們的做人之本,是我們給自己人生的定位。因此,我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和價值觀,以自己的職業為榮,不做短暫的流星,爭當平凡的恒星。 就我而言,擔任****主任一職,是領導對我的信任,更是交給我的一份需要圓滿解答的答卷,要想答好這份答卷,必須心懷信用社,心系職工,以廉為本,以廉為綱,本著這樣的思想和信念,我在生活上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群眾,而在工作上把自己當作一個排頭兵,別人覺得難的工作我迎難而上,把難當作鍛煉我的機會;別人覺得苦的活計我苦中找樂,把苦當作人生該有的滋味,由此,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走得踏踏實實,也走得充實而快樂。之所以可以這樣,是因為我始終能把把修身放在心上,群眾放在心上,把信合事業放在心上。人生就象一次登山,不進則退,所以我始終要求自己堅持初心,慎獨、慎初、慎微,一日三省吾身,進而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
從身邊很多的事例中,我深深知道自己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是我知道,黨對自己的信任,一定不能辜負黨和人民。所以,我從嚴要求自己,不該辦的事從來不辦,不該拿的堅決不拿,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更加戒奢尚儉,崇實避虛,踏實工作,勤懇奉獻。正因為有了崇高的的理想和信念,權力在我的手里從來說是為民謀利的工具,推動信合事業發展的工具,我不僅自己沒有私心,也不允許身邊的人和下級有私心,我常常告誡他們:要走正直誠實的道路,就會有光明遠大的未來。
說實話,因為我手頭有一點權力,總有人提出來給我些好處讓我幫他們辦事,面對誘惑,我始終堅持自己的底線,那就是違背原則、違反制度、違反紀律的事堅決不干。因為我能帶頭保持廉潔自律之風,我們信用社才有一支團結向上,奮勇爭先的隊伍 ,也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所以廉潔讓我工作有底,正氣讓我業績有助!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上刻著這樣一句話:有兩樣東西,越是深入持久地思考,就越能喚起心靈的贊嘆和敬畏,這就是我們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讓我們以此共勉,讓昔陽聯社風常清,氣常正,業績常勝,用廉潔的清風換取更加美好的明天!
《廉潔從我做起》演講稿
五(4)班沈新雨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沈心雨,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廉潔從我做起》。 很多同學都問:“廉潔”是什么意思?其實“廉潔”包含了一個人好的品質與崇高的精神。也許還有的同學會問:這和作為新一代中學生的我們有什么關系呢?其實,這也是衡量一位學生是否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標準之一。
人生起步,從小受到健康正確的廉潔事例教育,將會受益終生。記得上小學時,老師教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釣魚的啟示》。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文中的人物卻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父親和孩子在捕撈鱸魚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去釣魚。他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從沒有見過的既漂亮又特別大的鱸魚。大家應該知道鱸魚是四大名魚之一。此時距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還差兩個小時,按照規定不能將釣到的魚帶回家。他們釣魚時四周異常的安靜,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而且像小男孩釣得那么大的魚,更是千載難逢。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將那條大鱸魚據為己有。但是父親沒有這樣做,而是遵守釣魚的規則讓孩子把好不容易釣到的那條大鱸魚放回湖里了。這件事雖小,表面上看來,孩子和父親失去了一條大鱸魚,但是在孩子的內心從父親那里受到的教育卻比那條大鱸魚更珍貴無數倍,那就是明白了做人應該講究廉潔與誠信,要經得起好東西的誘惑,不該做個貪圖小利的人。我們在校的每一個小伙伴,都應該從這件事中有所啟示,因為一個班級、一個學校要想優秀,都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份子的廉潔尊貴的品質。只有我們做到了廉潔,我們的學校才會變得和諧,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和諧。
是啊,廉潔是綻放于人類之樹的一朵鮮花,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所以一個國家要想富強,也離不開公正廉潔的社會風尚。
清廉的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廉潔”兩個多么簡單的字眼,卻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和人格。在我家,廉潔就是代代相傳的家風,讓我們祖孫三代大手牽起小手。
從我爺爺那蒼老的大手牽起爸爸幼時的小手說起,廉潔就在我家起步走了。爺爺退休前在廠里是一名巡邏班長,負責廠里財物安全,但他卻一向清廉正直,不徇私情,從不私吞公款公物。從我懂事的時侯起,我二大爺也就是爺爺唯一的親弟弟就說我爺爺很壞,不念兄弟情份,從不理爺爺,后來聽奶奶說才知道,那時二爺一家剛從農村過來,二奶奶沒工作帶著幾個孩子,家里十分困難,為了補貼家用,二爺下夜班時順偷了幾塊廢鋼回家變賣,不料在出廠門時被爺爺發現了,沒收了被偷的廢鋼不說,二大爺還受到廠里的處分。
當爸爸將我帶到這個世界后,爸爸粗糙的大手又牽起了我稚嫩的小手。有一次,一位汽車離合器產品未經檢測的客戶請爸爸吃飯,理由是介紹產品的性能。爸爸是質量檢測負責人,雖說不喜歡占這點便宜但是談工作,只能硬著頭皮去。飯吃了一半,那客戶便掏出一個大紅包悄悄對爸爸說:“我想請您幫個忙,這是小意思,請收下。”爸爸問:“什么忙?”客戶瞄了瞄四周,見沒人就說:“您幫我把產品寫合格,讓我們把產品銷出去,我給你提成怎樣?”爸爸怒不可遏,憤然離席說:“不行,離合器產品出問題就影響汽車制動效果,這樣的汽車行駛的過程中有可能車毀人亡。昧良心做事就算你給再多的錢我也不幫不了你!”說完轉身就走了。爸爸的行動告訴我,要做個清廉如水的人。
我一直牢牢記著爸爸的教導,從組長到班級學習委員。管理班級要公正,好姐妹也不能徇情。在辦事上要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正是爺爺爸爸的言傳身教,讓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今后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我會銘記爺爺和爸爸的教誨。
我這一家子大手牽起小手,廉潔和我們齊步走!讓我們的家風世代相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