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賽龍舟的作文300字篇一
粽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志。其實南京習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節,但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從來就沒有出過大名,說到粽子之類的江南小吃,人們只會想起蘇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為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為在計劃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期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幾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時間,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過久,否則會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粽。一種是素心,在米里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粽,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粽葉,只覺肉香撲鼻。
不同內容的粽子還得放在一鍋里煮,就要變換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常見的有四角粽與小腳粽,后者較難包得規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粽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評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括的粽子來,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贊美。近年超市里賣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簡單地折成一個長方體,全無藝術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術活,往往是頭一天晚上煮開了,就焐在煤爐上,夜里要起來看幾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夾生。那一夜里,真是滿室生香。
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蒲節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的重要傳統節日。
端午賽龍舟的作文300字篇二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吉年屈原帶著這個國家跳進了汨羅江。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身體的肉。人們用糯米包粽子,放入汨羅江中。而且人們還想吃餃子、咸鴨蛋、掛在房子前面的苦艾,還喝一些雄黃酒,人們還想舉行龍舟比賽。沒有,我們全家帶著奶奶、叔叔、阿姨和小表妹去江津的中山古鎮看龍舟比賽。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行龍舟比賽的地方——江津和中山古鎮。由于早上下雨,早上的龍舟比賽改到了下午(下午陽光明媚)。當父親看到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時,他接著向我介紹說:“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在中國南方很受歡迎。它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水上運動和娛樂項目,已經流傳了20xx多年。這是一場團體劃船比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船長一般20-30米,每艘船上大約有30名槳手。共有26名槳手、1名舵手、2名鼓手和1名號手。我點點頭,好像我知道什么似的。
下午,我們走出旅館來到河邊。河上的坑洼掛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掛著藍色的布。我們跨過石橋,繼續往前走……
“哇!看龍舟!堂兄叫道。“真的!“你看,龍舟的顏色是不同的:鮮紅、嫩黃、墨黑和令人神清氣爽的藍色。原來龍舟的顏色是由龍王所畫的顏料決定的。
我們一到河邊,劃船的人就出來了。喝吧,味道很濃。不同龍舟上的人穿著不同顏色的馬甲。“請坐!”裁判用擴音器喊道。槳手按序號就座。“1——2——3!”我們走吧!"
頓時,鼓聲震天,觀眾的吶喊和運動員的聲音合奏成一片,響徹云霄。選手們把木槳向后劃動。然后,慢慢地,慢慢地,船移動了,漸漸地,每艘船都變得越來越快,好像漂浮在水面上沒有看到一個漣漪。漸漸地,紅龍慢慢地超過了其他的龍舟。黑龍船明顯較弱,落后于其他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了,20米了,紅龍遙遙領先,藍龍迎頭趕上,兩艘龍舟旗鼓相當。十米,五米!是的,藍龍在前面。最后,我不想說我們也知道:青龍船贏了。藍色的劃手們下了船后,他們都擁抱在一起,以示喜悅。看完比賽后,我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認為今年的端午節是最有趣和有趣的。因為這個端午節讓我讀了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