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野外實踐報告篇一
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結束了。 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與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帶有旅游性質的實習讓我對很多景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城市面貌、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歷史等專業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具體認 識,對我來說,本次實習可以說是獲益匪淺。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實習的收獲。
一、現代城市建筑與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壞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時間, 在各個景點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剎海地區 和頤和園公園。我的很多同學與我有同樣的感受,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什剎海地 區和頤和園公園是老北京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筑,而除了這些,北京留給我們的只 有鋼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讓人看了除了厭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僅是遼、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時期便 是燕國的都城。明清時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改建的,全城分為官 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條 7.8km 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南起永定門,北 抵鐘鼓樓,整個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形成了完整 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筑群。而現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園,北京 的古城墻和古城門早已經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稱號名不副實。近年來,隨著 北京現代建筑的迅速發展,很多建筑已經違背了古都的文化內涵。比如說,位于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門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門廣場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萬春亭建設,造型看調似具有中國傳統特色,但實 際上華而不實,體現出一種強調形象而忽視現實功能的時代特色。國家大劇院被 稱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這個與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極不和諧的建筑 橫亙在南北中軸線旁,缺乏文化銜接,割裂了傳統與未來。現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門城樓舉目眺望,北京無不是林立的高樓,北京古都的傳統風水格局被禁錮在有 限的幾個地方。現代城市的表情顯得蓬勃生機,勢不可擋,但傳統古都的安寧與北海公園四周的建筑群(選自中國國家地理) 北海公園四周的建筑群(選自中國國家地理)溫馨,在目前城市急劇擴張的年代,卻顯得寶貴和脆弱。看著這樣的“現代國際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間想起建國初期梁思成先生的雙星閃耀計劃,如果當時的 計劃成型,如果整個老北京城能夠完整的保存下來,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從開始 就不是經濟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現在我面前的是怎樣的宏偉與震撼:她以規整、 恢弘為基調,以南北中軸線上的皇家建筑為主題,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襯其 崇高、輝煌。現在,由于現代建筑的發展,北京已經越來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著名古都”,不像“現代國際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給世人的財富,維護古都風貌的問題顯得日趨緊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筑是無與倫比的,天壇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門、景 山上的萬春亭等是世界公認的北京標志性建筑, 這是北京最為突出的特點和價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樣定位與發展,都不能以犧牲自己的歷史文脈為代價。
二、北京交通沉重負擔下的思考
1、控制中心城區車流量, 借鑒國外城市的成功經驗,實 行進城收費制度,單雙號限行 等制度。
3、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建不利于通行的道路、立交橋等,還北京一 個通暢流淌的“血管” 。經過查閱資料,北京需要對包括西直門、北辰西橋、萬 泉河橋、蘇州橋和三元橋在內的 5 處立交橋進行改建。
4、限制私家車的過度發展。北京的交通建設步伐很快,可是還是趕不上私 家車擴展的速度,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私家車進入了急速擴張時代,現在,考慮 到各方面因素,是對北京的私家車限制發展的時候了。 我們希望看到,通過各種措施的實行,北京的交通狀況有很大改善,方便市 民出行,也給世界展現一個國家首都的良好形象。
三、守住大城市中的那份寧靜
。漫步在這些大面積的水域旁 邊,我仿佛突然想到了北京能夠成為千年都城的一個原因:從遼金開始建立都城 的北京,其建立者是北方更加干旱的少數民族,當他們的金戈鐵馬征服中原時, 他們自然會選擇水源豐富的地方作為都城,擁有五大水系,眾多大小湖泊,扼交 通要道的北京當然是第一選擇。北京城區湖泊的分布不僅僅只是如“花瓶”般擺 設,小面積水域對于地方性小氣候的顯著改善作用在北京體現的非常明顯。城區 的各個湖泊,尤其是水域面積比較廣大的昆明湖、福海地區對于北京城區空氣的 加濕作用非常明顯。當然,所剩余的北京“湖群”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躲過了建 國以來對于生態環境的浩劫,躲過了經濟盲目發展下對于北京水域所造成的破 壞,可惜的是,波光粼粼的太平湖,具有深厚歷史內涵的護城河已經消失在人們 的視野中,只能在唯美的照片中尋找屬于哪個年代殘存的記憶。希望北京的湖泊 能堅強的生存在高樓大廈之間,在浮躁的社會中給城市以最后的平靜。 在沉重的考研壓力我們獲得了一周的時間放松心情,變換了一種角度學習 知識,非常感謝院系給我們提供的機會,也非常感謝跟隨我們的實習老師,沒有 你們的講解,我們不會學到屬于我們的專業知識。
在北京實習的一周讓我開闊了 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太多書本上沒有的學問。北京實習的點點滴滴永遠是 我印在腦海中的珍貴記憶。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野外實踐報告篇二
全面貫徹落實xxxxxx在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xxx中央xxx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根據全省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工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2018年度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
土壤環境質量目標:到2018年底,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到或優于二級比例保持在81%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
二、工作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推進土壤環境質量調查 1.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配合省生態環保廳,2018年底前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采樣和分析工作,查明我市農用地土壤超標面積、分布和程度,明確耕地退耕還林和安全利用任務。
配合省生態環保廳,全面排查化工、電鍍、固廢處理等
1 重點行業企業用地,2018年5月底前完成74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3.開展土壤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定期監測
制定年度監測計劃,開展土壤環境質量和產品質量定期監測,及時掌握土壤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狀況及年際動態變化,發現超標現象及時開展調查評估,并實施風險管控。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市農業局、市國土資源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二)提升土壤環境管理水平4.強化土壤環境監管
充分利用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加強數據共享,提高管理效率。配合省環保廳開展我市基層土壤環境監測和執法培訓,改善基層執法和監測條件。開展重點工業園區和行業專項檢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土壤環境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控新增污染。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三)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 5.控制和減緩農用地土壤酸化
2 制定、發布并實施我市農用地土壤酸化控制方案,落實年度土壤ph值高于5的耕地增加面積。市農業局應將農用地土壤酸化減緩情況納入各區和管委會土壤保護成效考核范圍。
(牽頭單位:市農業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
6.分區域推進超標農用地安全利用
(1)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已發現食用農產品超標的,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開展土壤環境調查,采取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
(牽頭單位:市農業局、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
(2)應當對威脅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安全的管控區域,制定環境風險管控方案,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采取污染隔離、阻斷等措施,防止污染擴散。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四)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 7.落實部門監管責任
嚴格執行《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規劃、國土、住房城鄉建設、環保及工信等部門應加強信息共享,制定管理政策,明確管理職責,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防范人居環境風險。
3(牽頭單位:市規劃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保局、市科工信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8.建立調查評估制度
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農用地轉為城鎮建設用地的,由市政府負責組織開展調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報省環境保護、城鄉規劃、xxx門備案。定期向社會公布轄區內建設用地地塊土壤環境質量情況。
(牽頭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生態環保局、市規劃委;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9.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 繼續開展污染地塊環境調查、風險評估,建立并更新我市污染地塊名錄;劃分污染地塊的風險等級,逐步建立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地塊優先管控名錄和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實施土地用途動態管理。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10.建立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制度
4 告,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環境監測。
(牽頭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五)實施土壤污染綜合防治 11.優化重點行業企業空間布局
各區和管委會要對轄區內現有重點行業企業進行排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的入園搬遷。重點行業企業新建項目原則上布局在現有工業園區內,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此類項目。
(牽頭單位:市規劃委、市科工信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12.嚴格控制新增重點行業企業污染
嚴格審批排放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強化重點行業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土壤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防止新建項目對土壤造成新污染。
(牽頭單位:市科工信局、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13.礦產資源開發土壤污染防治
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做好礦山排土場、排石場等的生態復墾,落實歷史遺留和已關閉礦山土地復墾的年度任務。開展重點監管尾礦庫安全風險評估和歷史尾礦庫排查,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歷史尾礦庫隱患治理和閉庫措施。配合5 省生態環保廳加強對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輻射安全監管,編制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目錄并定期更新,有關企業應按法規要求開展伴生放射性開發利用環境影響評價并每年對本礦區土壤進行輻射環境監測。
(牽頭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安監局、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
14.工業源污染防治
(1)更新轄區內的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并與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明確相關措施和責任。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應強化內部管理,完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保障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營,并于2018年起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進行土壤環境監測,并向社會公開監測結果。環保部門應定期對重點監管企業開展監督性監測,數據及時上傳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結果作為環境執法和風險預警的主要依據。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2)加強重點行業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化工、電鍍等重點行業企業拆除生產設施設備、構筑物和污染治理設施,要根據《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技術規定》,制定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方案,并報所在地環境保護、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備案;制定拆除活動環境應急預案及企業拆除活動環境保護工作總結報告,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安全處理處置,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
6(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市科工信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3)制定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標準并控制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4)制定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作方案,并督促企業制定大宗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方案并有序實施。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科工信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5)加強危險廢物安全處置,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力爭2018年合格率達到88%以上。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保局;責任單位:秀英區政府、龍華區政府、瓊山區政府、美蘭區政府、桂林洋開發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15.控制農業污染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野外實踐報告篇三
㈠11.13下午四點整從地質大學教一樓出發經過兩個小時車程之后到達營地,扎營、生火做飯、休息。
㈡11.14全天正式實習活動。包括:攀巖、定向越野、扎竹筏、溜索。
㈢11.15早上打算舉行橋降,但是由于天氣原因被取消。所以1~4組先行撤離,我們5~8組原地待命,做了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實習內容詳情及其感想收獲:
準備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終于道觀河實習之旅就要拉開帷幕!集其好裝備跨上汽車,一切神秘的面紗都將被一一剝開,心情異常急切和激動。記住這一刻“11.13”。汽車在馬路上奔馳,明明開的很快的,可我就是覺得它慢,因為我急啊!我恨不得它馬上就到,馬上就到那聽聞也久的道觀河。
一路上我眼都不想眨,因為我想記錄下沿途的所有風景、在腦海里刻錄出所有發生的新奇。天氣很冷,可是我的熱情卻半點不減,加上第一排的黃金位置,我更可以好好地欣賞一路上的千奇百怪、變換萬千。
入冬了,可是路邊樹上的綠葉依舊,偶爾還會看到金色的黃,狠狠地大飽了眼福。花沒有,即使有花,你也會憐惜她不該在這樣的寒冬出現,這樣的季節應該是飽經風霜了的粗壯的枝丫來抵御。就像我們這次一樣來學習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體驗一樣。
終于要到了,到了,隨著汽車駛入一片漆黑的森林,我知道,我們的目的地就要到了。看看時間,兩個小時過去了。六點多,郊外的天已經是漆黑一片。下了車一陣寒氣襲來,瞬間打了個寒戰。四周很是凄涼,沒有一點人煙,有的只是路邊被遺棄了的別墅<不知是被遺棄了還沒有修建成功>。慌郊野外出現這樣一個黑呼呼的東西,不免有些感到恐怖。不過有那么多人在,也就不怎么覺得害怕了。寒冷、恐懼一起襲來,也許這就是野外生存必須經歷、必須克服的身體、心里雙重壓力吧!
在老師們的安排之下,我們找了個靠湖邊的平地扎營。四周的黑暗不是幾只手電、頭燈就能夠驅散的。不過沒關系,體驗嘛!生存嘛!就是要鍛煉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能力。旅途的勞累,加上寒冷的氣息,首先給我們上了一堂課。
要在寒冷大風之中生火,是相當難的,不過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生火做到了,而且還把飯做好了。借著臺燈,在河風之中就餐更是別有一番滋味。野外不像在家,必須還得準備自己睡覺的地方。雖然從來沒有過搭帳篷的經歷,但是看看老師的指導,自己也就會了。找了塊平坦的地方,自己搭起帳篷來。我始終相信沒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終于,帳篷搭好了。由于一路勞累,加上天色以晚,今天就到此為止。
第二天早上起來才發現天氣變了、更冷了、風更大了、草地上都霜凍結冰了。借著初生的太陽的亮光,現在才能清楚看到周圍環境的全部:這是一片風景區<也許還沒有修好>,帳篷靠湖而搭,后面是好幾棟未成修好的別墅。不管有多寒冷,我都不會改掉自己的習慣,像往常一樣洗臉、刷牙。拿了洗漱用品來到湖邊,才發現好大的霧啊!風依舊刺骨,但是還是不想錯過這么好的.風景,拿出手機來滿足自己的“貪心”。水確實很涼,什么叫做“像刀割一樣”,試了才明白“不是像,而是就是刀割”。
由于人數很多,為了提高效率,所以各項活動必須得分開進行。首先是一起把扎竹筏用的竹子全部搬運到河邊。再次就是分小組活動,我們是第八小組,首先被分到了納入比賽的攀巖。攀巖是我們學校的強項了,以前在學校學習的也只是簡單的試攀,真正實習過的就是巖降。不過這次是攀巖。環境相當野生,繩子是剛綁上去的,當擺動繩子的時候還有石頭、籬巴從山巖上落下,還是挺嚇人的。規則是這樣的:每個人都必須攀爬到頂,但是只記其中五個人的成績<男生三個、女生兩個>、以時間最短為勝。由于我們組人才倍出,所以我就沒有自薦啦!結果卻證明“我是最好的”。不過沒關系,沒有我的成績照樣是第一名,因為我們組的金牌選手強悍女——揭嬌,她可是比有些男生還快哦!要不是親眼所見,我肯定不相信。不過隊員也是功不可沒的,因為這是集體項目,記的是總成績。拿下了第一局,開門紅啦!當然還會再接再厲的。攀巖實習,我發現原來自己還是個攀巖高手呢!嘿嘿!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了……接下來下一項“定向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