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七年級心得體會篇一
一晃眼,今天便是軍訓第二天了,不過今天算是我們軍訓生活的真正開始。從踏入軍營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意識到身為軍人的累與苦,也感受到作為軍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昨天的開訓儀式中,我雖然很難受,但心里一直有個聲音支持著我一定要堅持正坐到最后。一開始,我心中一直在報怨:為什么一定要軍訓呢?在開營儀式中的主任講話中,我得到了答案。因為是國家的需要更是我們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對軍訓的排斥心理慢慢放下。
在方隊排列站軍姿轉向中,同學們一個個都是盡全力地做著動作。我們全力地喊著口號,充滿激情和嘹亮的聲音響徹大地。我感受到了那份面對磨難的自信。我想:既然這份苦是躲不掉的,何不快樂地接受呢?把軍訓當作我們通向堅強自信的道路。更何況未來的高中之路必會更加的堅辛,我們需帶著這份堅持、頑強、自信叩響我們的成功之門。
今天早上我們的訓練內容是齊步走,雖然簡單,但是不投入的話也就不易。我因為肚子餓思想不集中,教官說的話沒有聽清,竟傻傻地站錯了位置呆了好久。尷尬地站了好長時間。我意識到做人做事定要全身心投入,這樣才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最后,我堅信,我一定能夠快樂地撐過剩下的四天,為我的高中生活的開始開啟美好的開端。
我是一個愛國的熱血青年,我要大喊一聲:軍訓,我來啦!
七年級心得體會篇二
參加軍訓已經有7天了,7天中每天的軍訓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想,我們努力體驗著軍人的生活,渴望擁有他們那種無所畏懼的氣質。
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有酸有苦有疲憊,但同樣也伴隨著歌聲和歡笑。我們在磨練中成長,在逆境中堅強,軍訓定將使我們受益終身。
以前的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沒吃過什么苦,也體會不到世事的艱辛。可是我們已經踏上了人生下一個旅程,進入初中后一切都靠我們自己。
隨著想象中的中學生活變成了現實中的學習、生活之地,我們可能會感到有一些不適應,難以融入大學生活,自我認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比較差,這時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體力和耐力來挖掘自己的潛力,從而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在以后的生活中贏得更多的機會,開創更美好的人生。
軍訓就是一次人生的磨練,它是一種有效而且必要的方式。不僅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更加有助于我們調整好心態、言行及個性,讓我們堅強有力,讓我們朝氣蓬勃,同樣的,也讓我們這個班集體更加團結友愛,更加具有綜合能力、競爭力。
因此,軍訓不僅對個人,對整個班級、年級、甚至是全校、全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社會需要有能力、有水平、有素養、有文化的人才,祖國的未來靠我們這樣的大學生來開拓創新。
因此,讓我們停止抱怨,開始全身心的投入軍訓。不要浪費這個提高自己能力的寶貴機會,為了我們的明天更加充實更加美好,染故我們相信“吃苦也是一種樂趣”、“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
美好的金秋,我們迎來了收獲的季節。為了追求青春理想,實現人生價值,我們愿意付出無窮智慧和辛勤汗水。因為我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我們的前途將一片光明!
最后由衷的感謝學校,感謝教官為我們安排的這次軍訓。我們會盡全力完成任務,等著你們來驗收我們的軍訓成果!
七年級心得體會篇三
1、巫老師的專題講座:《 20xx年中考英語試題評析》。他從試卷考查內容、每一大題的難易及考查方向分析,體現了文化意識的滲透和立德樹人的核心素養。20xx年**中考文本材料分析,突出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立德樹人一堂課,服務選材一把尺,導向教學一面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試題選材依據 :(1)立德樹人; (2)基礎性、綜合性;(3)問題解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4)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20xx中考選材特點:教材,熱點。他同時對各個縣區的成績作了對比,書面表達得分最差,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訓練。反思: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向學生傳播正能量。
2. 謝露老師的專題講座:《以終為始,拼讀為先》。謝老師提出,教師要非常明確自己初中三年的整體教學目標是什么,然后把這三年細化到每一年、每一學期。一節課,教師要以終為始。因此,教師在確定一節課的目標時首先考慮本節課學習后學生必須能說會用的內容,也就是結果目標,為了最后達成結果目標而進行的活動就是過程目標。結果目標的實現依賴于過程目標的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兩者結合考慮。
3.基于自然拼讀的英語語音教學比賽。一共有九位選手參賽,我們在教學中常發現學生存在著“見詞不能讀,聽音不會寫,單詞記不牢”的困惑,自然拼讀的理念是“見詞能讀,聽音能寫”。聽了九位選手的片段教學,我感悟到自然拼讀法在七年級起始階段的魅力,認識到語音教學在起始階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七年級是起始年段,非常重要,學好語音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他們從不同角度的語音自然拼讀教法體現了“看形能讀、聽音能寫、快樂拼讀”的教法。每個選手從五個元音字母的不同角度進行精彩的展示,課件圖文并茂,豐富多彩。但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的選手取得了第一名,因為她上課的過程目標與結果目標達成一致。
4.聽兩節語音公開示范課。兩位老師都從學生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出發,設題都呈現了梯度,學生在愉快的教學中,能力得到提升,是一堂非常出色的公開課,在后面的評課中得到與會老師的一致好評。
在此次研討活動中,講課教師專業的引領,授課教師優秀的示范和參賽教師精彩的演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也為我接下來的七年級英語語音教學指明方向。從這次活動中學到了許多,同時也覺得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要發揚團隊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一起努力開展合作備課,發揮團隊力量,在“以終為始”的目標導學進程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七年級心得體會篇四
再見了,我們曾流淚流汗的操場;再見了,我們曾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瀘定橋”;再見了,勞動基地的教官們。望著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勞動基地,五天的基地生活又像放電影似的浮現在眼前。
第一部曲——訓練之苦
剛來,大家都想知道“軍訓”這二字真正的含義,可誰曾想到教官會給剛來的我們一個“下馬威”呢?“抬頭挺胸,雙腳站成60度角,小腹微收,吸氣,手自然垂下,中指貼緊褲縫”教官一聲令下,我心里暗自嘀咕:這么簡單還叫軍訓?可一會兒我就感覺自己小看了這個“立定訓練。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在炎炎酷暑,我們仍在太陽下挺立軍姿,但大多數人體力已不支,有些人甚至選擇了放棄,看著他們喝水的樣子。我真羨慕!此時,我的腳仿佛失去了知覺,渾身軟綿綿的,我感到似乎有千萬只螞蟻在叮咬我,眼冒金星,筋疲力盡。但想起閱軍式上那些兵哥哥一動不動地站三個小時,這點”痛“又算什么呢?一小時過去了,”“休息!”教官一聲“特赦”,我們“啊”的一聲紛紛癱倒在了地上。
第二部曲——成功之喜
第二天,教官把我們領到一鐵橋前,說:“你們應該都學到過《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吧。”那今天我們就來模擬飛奪瀘定橋的艱辛吧!注水,水立即從管道里通了出來,看著深2米的水池,水池上的鐵鏈橋左右搖動,幾塊稀稀拉拉的木板連腳能踏正的地方都沒有,橋似手在猖狂地叫著:來啊,看你們飛過來吧!我倒吸一口涼氣,和同學們一起站上了木橋。一開始我緊緊地拉住兩邊的繩索,可每走一步橋就搖晃起來,簡直是都寸步難行,有幾個同學甚至還掉了下去,我想半途而退,可后面的同學卻不停地催促我:“走啊,快走啊!”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加油,快過來,加油!”這時我聽到了教官的喊聲,我心里頓時充滿了力量,想著紅軍奪瀘定橋的艱辛,一步又一步搖搖晃晃的嘗試,終于,我戰勝了恐懼,從“瀘定橋”上艱難地走了過來,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部曲——離別之不舍
轉眼間,五天軍訓結束的日子已經到了,同學們都依依不舍,爭著與教官告別,有些重情的同學甚至哭了。上了大巴,教官們再次脫帽告別。大巴緩緩地開出了勞動基地——汽車啊,請開慢點兒,讓我們再看看敬愛的教官;師傅啊,請開慢點兒,讓我們再看看勞動基地的紅磚白瓦……別了,勞動基地。
七年級軍訓的心得體會5
七年級心得體會篇五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活著》一書,余華的《活著》,簡練樸實的語言使我感慨萬千,正如作者書中所提到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后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后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活著》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說它荒誕,是因為這部小說內容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里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夸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說它真實,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說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于消極,過于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并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我們年輕人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七年級《活著》心得體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