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一
“丑去寅來人益健,牛奔虎躍春愈新”。正如這幅春聯所說,牛年已經隨著冬天的腳步慢慢遠去,時光飛逝,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虎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媽媽歡歡喜喜地回到了老家,那里的一切還是那么美好,翠綠的松樹顯得十分挺拔,金黃的臘梅散發出陣陣清香,大紅色的燈籠洋溢著春天的風采,以至于勾起了我小時的回憶。
有水,仔細看看,四周一個字都沒有,這是什么呢?難道是所謂的“茶泡飯”嗎?我對它十分好奇。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時,我把它拿到了自己的房間,打開了它,“咕嘟咕嘟”喝了兩口,突然,我感到有股熱氣冒上了頭。頓時,我的臉就紅了,這才知道了這是一碗米酒,我趕忙捂著臉,生怕爸媽看見。
直到吃年夜飯時,我的臉還是通紅的,爸媽見了,就故意問我:“你的臉怎么那么紅啊?”“啊?可能是熱的吧!”說著,我裝著樣子解了解衣服的紐扣。緊接著,又是一陣哄堂大笑。但是,我知道,這笑聲背后卻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味兒。
春節是令全家人團聚的節日,我愛這永遠都不會變的親情,我愛這永遠都不會變的節日。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二
過年時,家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家中的每一個鏡頭,每個片段都會珍藏在我們的青春的寫真集里,永不褪色。
鏡頭a:包餃子,放鞭炮,家家戶戶起得早。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媽媽和奶奶天還未亮就起來張羅了。忙活著包餃子,希望一年中都能夠平平安安。
好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
鏡頭b:慶團圓,吃佳肴,一年更比一年好。
“上菜嘍!”看著滿桌的美味佳肴,不知該吃哪樣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每樣都夾一點,最后碗里的菜竟成了一座“小山”。我便端著這座“小山”,坐在一旁開始“愚公移山”的狼吞虎咽。
“干杯”一張圓桌座無虛席,高舉著酒杯蕩漾著幸福的波瀾。
好一桌豐盛熱鬧的團圓之飯!
鏡頭c:穿新衣,放花炮,大街小巷真熱鬧。
我洗完澡,穿上新衣服,天已黑了。遠處傳來了花炮的轟響,我和弟弟也拿出早就預備好的高級花炮——“神鞭”來到門外,準備大顯身手。雖然外面寒風亂竄,但我和弟弟完全不覺得冷,我們倆高興的拍手又叫又跳。
遠處近處都在放花炮,此起彼伏;到處都是幸福的火花,到處都傳來孩子們的歡叫。這聲音久久回蕩在四周,使平日靜謐的廣場變得分外妖嬈。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三
春節,是中國人重要的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獨有的節日。每年的臘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要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歡慶這個節日。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到了臘月,人們就從各地要回老家,和家人團聚。臘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掃除,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八洗浴,二十九、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正月初五破五。
除夕那天一大早,我急急忙忙起床,和阿爸阿媽來到奶奶家,先放了一掛鞭炮,然后和阿爸阿媽一起把燈籠掛上,貼好對聯。對聯上寫的是:平安如意步步高,人和家順年年好。橫聯是:萬事如意。
到了晚上,家家都是熱鬧非凡,燈火通明。我們一邊吃著吃年夜飯,說著祝福話,唱著優美的歌曲,一邊守歲。守歲的習俗,是除夕夜的習慣,既有對很快就過去的歲月包含著惜別留戀之情又對來臨的新年美好的希望。一家人歡歡樂樂,看著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晚上十點,我們開始包餃子。零點的時候,各家各戶開始放鞭炮,鞭炮聲在油建大院響成一片,熱鬧極了。這時,奶奶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吃餃子表達了凌晨零點為子。“交子”即新年與去年交換的時刻。餃子意味著交子,過春節吃餃子是大吉大利。在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
初一一大早,我早早地起來,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把準備好的200元壓歲錢給了我,我得到壓歲錢非常高興。外面放起了鞭炮,叫做“開門炮仗”。鞭炮聲后,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四
春節的由來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掃塵———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五
在每一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村那令人意味深長的社戲;黃土高坡那忘情的,奔放的,狂野的,傾瀉的安塞腰鼓;還有雷州以古至今的雷劇,都包含著各地的特色。但是,讓我刻骨銘心的是那充滿喜氣的傳統節日的春節。
在我們那兒的春節,從28日起,就飄來了春節的味道,多熱鬧呀!家家戶戶穿新衣,戴新帽,買糖果,買對聯;多熱鬧呀!提門神,貼對聯;多熱鬧呀!大家都擦窗掃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多熱鬧啊!鄉間小路上,鞭炮“啪啪”地響。我也不例外,也玩著小鞭炮。
到了30日,這一天,我們家鄉的小伙伴們都不休息,提著小電筒,拿著玩具槍,喊著去打“年”,在小路上游蕩者。皎潔的月光籠罩著我們,臨近的小河溝上閃爍著依稀銀光;到了旁家外,總是飄來誘人的香氣;在遠方,火車在鐵路上跑著,我想:車上也有要回家過春節的人吧!霎然,鞭炮響,煙霧覆蓋整個村莊。就這樣,我們的春節開始了!
現在起,小孩口上總會掛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年初一,我們都去探親戚。去探親戚可以吃到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團圓飯,團圓飯是指,一家人和親戚團團圓圓。還可以吃到香甜的煎年糕,幾天沒吃飯,還不是為了今天大飽口福嗎?吃完后,還可以收到大紅包。
到了年初三,那就更好玩了,早上,我們要去接公,先到一個村莊,再到一個村莊,把公給接來,帶到我們村里。在期間還可以舉旗子,抓魚,和放風箏。每當我們走到別人家外,家人一定要放鞭炮,迎接公的到來,在隊伍里,也能感到他人對我尊敬,那種感覺太棒了。到了晚上,我們會放煙花,一點星火緩緩上升,爆發出五顏六色的火花,美麗極了。
到了年初十五,是元宵,這天我們吃年夜飯,這是最后一天,也是最歡樂的一天。
就這樣我們的春節就完了,你也想來參觀一下吧!
我們的節日春節篇六
請問什么節日是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呢?請問什么節日可以讓全國上下舉杯同慶的呢?請問什么節日可以讓孩子們最為快樂的呢?不錯,你猜對了,是春節。
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將開啟了一道嶄新的大門,里面會有無窮無盡的新發現、新體驗,讓你在人生的旅途里變得更刺激。
新的一年里,無論每個人還是大街小巷里,都喜氣洋洋的。風輕輕吹拂著那零晨散落一地的紅色鞭炮紙,輕飛曼舞的,似乎裝點著整個中國。地上還放著昨夜孩子們的煙花,望了望天空仿佛還在煙霧彌漫著。深深地一呼吸,哇!好香呀!原來是空中飄逸著每家每戶所蒸的年糕的香味兒。大街上沒有任何人打掃,因為這一天是不可以打掃的,大人們說如果打掃就會掃“財”的。
到了正午,香味兒也就更濃、更香了。家家戶戶都煮著很好吃的菜,與每個菜都有它們獨特的寓意:有生菜,是“生財”的意思;有蘋果湯,希希望這一年一家人可以平平安安;有蝦,寓意這一年全家人都可以笑哈哈……不管怎樣,每一道都是美味佳肴,聞起來都是香噴噴的。
孩子們最快樂的事,當然是收到了大人們所給予的紅包了。當他們接過對方手中的紅包時,每個人都咧開嘴笑了,突出了他們那潔白無比的牙齒。接過后便滿足地說了一句祝賀的話,如:恭喜發財、大吉大利、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有些孩子接過紅包后,還不忘往里瞧一瞧鈔票的面值,當面值大時,他們就會更開心了,蹦蹦跳跳的,哼著歌兒;但鈔票并不大時,他們嘴有點扁了。但最而言之,收紅包還不過是求個吉利的兆頭而已的,不管面值怎么樣,別人都是對自己的一份心意,而那份心意是真誠的,無雜質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走過大街小巷,你更會發現門兩邊都粘著各式各樣的春聯,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等等。每一對兒都有其含義,真是意味深長。
春節,一個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的節日;一個可以讓全國上下舉杯同慶的節日;一個可以讓孩子們最為快樂的節日,永遠存在著人們的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