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插艾葉、吃咸蛋等,每一件事都有一個美好的寓意。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這一天,我和媽媽早早地就來到了來到了姥姥家,我看了看門,門上有幾簇艾葉,聽說是用來辟邪的。“姥姥,我來了!我大聲地叫著。姥姥微笑著開了門,并讓我照看一下一歲多的表弟。
過了好久,才聽到“咚咚”的敲門聲,把門打開一看,果然是姨媽和表姐。我拉著表姐走到餐廳,然后就情不自禁地抓了一個,把粽葉剝開一咬,哇!真好吃!軟軟的,甜滋滋的,里面還有一顆紅棗呢!我便問姥姥:“姥姥,為什么粽子里有一顆紅棗呢?”姥姥笑著回答:“粽子里有棗,就是‘早中’,早中,早中,早中狀元!”我想:一顆紅棗還有這么美好的寓意啊!
我吃了一個,覺得不飽,還想吃,姥姥說:“別急,別急嘛!”
這時,姥姥從廚房里端來一碗咸蛋,我急忙拿出一個準備剝,姥姥叫住我,“說:你和表姐把蛋互相碰撞,誰的結實,誰就更健康!”我和表姐馬上開始撞起來,“砰砰—”我贏了,開心地笑了,這是表弟也跟著笑起來。
愉快的一天過去了,端午節這些趣事我久久不能忘懷。其實,端午的趣事還有很多,如:賽龍舟……希望明年的端午我有幸可以觀看到塞龍舟。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讀到這首兒歌,我仿佛就聞到了奶奶煮的粽子的香味。
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是用碧綠碧綠的蘆葦葉包的,里面裹著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各種各樣的餡料。這些餡料有的是一把小巧的紅豆,有的是一個黃里透紅的鴨蛋黃,有的是二三顆圓溜溜的蜜棗,還有的是一大勺金黃色的肉松……反正你想吃什么餡就可以加什么餡。
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加水放進大鍋里煮了。剛開始的時候,粽子的香味隱隱約約,不是那么濃烈,但隨著鍋里的水不斷地沸騰,一陣陣馥郁的'香味就緊跟著熱氣飄散出來,一直繚繞在整個屋子里,熏得人垂涎欲滴。
奶奶還告訴我,吃粽子這個習俗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傷害屈原的軀體,所以賽龍舟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聽了奶奶的話,我更喜歡這個節日了。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三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當我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看見奶奶和爺爺正在往水箱里裝水。我想:姥姥姥爺平時不裝水,為什么今天還要裝?我問奶奶問題。奶奶回答說:“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滿是水,這意味著讓我們一家幸福快樂。”然后,我又看到爸爸媽媽在打掃院子。我不明白。我昨天剛打掃了院子。我們今天怎么能有個新的開始?帶著這個問題,我又去問我父親。我父親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打掃院子,就等于迎接節日!”我若有所思地點頭,然后去了洗手間。這時,我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我想:一定是媽媽噴的香水。我在想。我跑去問我媽媽。我媽媽微笑著,親切地撫摸著我的頭。她輕輕地對我說:“傻孩子,這是艾草水。我點了點頭,又去巡邏了。過了一會兒,奶奶來找我,在我的胳膊和手腕上穿上了五條彩色的線。她告訴我秘密:戴著它可以防止毒蛇!
時間過得真快! 一會兒就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今天的午餐不是肉,也不是炒青菜,而是充滿了 zongzi。 我想不通。 我的曾祖父看到它趕緊笑著說: “孩子們,端午節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 為了拯救偉大的愛國詩人的遺體,人們把糯米投入河中喂魚和蝦,希望不會傷害偉大的愛國詩人的遺體。 從那時起,五月初五吃粽子已經成為一個大風俗,我不禁感到有點難過,從心底里開始佩服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這時,愛寫字的阿姨說:“讓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吧!”大家一致說是的,姑媽想了一會兒才開口說話。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阿姨正在談論今天的新聞和樂趣,我們碰巧一起笑了起來。
端午節到底在大家的笑聲中,端午可真幸福啊,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真的很期待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四
傳統端午佳節到了,我和我媽媽到街上買來紅棗、肉和粽子葉準備包粽子。
開始包棕子了,我媽媽先叫我仔細看:只見我媽媽先拿兩張葉子放在手上,然后,拿一點點米放在葉子上,再拿米來把紅棗或肉蓋住,最后,把粽子給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接著,我媽媽叫我也一起包粽子。我說:“好的。”剛開始包粽子還算順利,可是就在綁粽子那里,米全部散出來了。我反復做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有點灰心了。這時,我媽媽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對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努力去做,我媽媽相信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聰明的帆帆。”于是,我媽媽仔細地教著,我耐心地包著,包著……后來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自己包的香甜美味的粽子,心里暗暗地想著:
世上沒有困難的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再大的困難也難倒不了我。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五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端午節是我的最愛。
今天是農歷五月十五的第五天,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不得不收拾宗子、吃宗子、排龍船,這一天也是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臣子,但是他的復仇不承認王。只有一條河,人們為紀念屈原,把投入河中的餃子,魚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因此,端午就是這樣來的。所以這一天粽子,賽龍舟。
我國仍然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仍然最喜歡端午節。
以端午節為話題篇六
“5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說的就是大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在戰國時期一位大詩人屈原所說楚國的都城被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在陰歷5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石頭,投江自盡。楚國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淚劃著船來打撈屈原遺體,還把粽子扔進江里喂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軀體。后來大家為了紀念屈原,就把5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包粽子給大家吃。姥姥和母親先買了一些新鮮的粽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里煮一會兒,同時將籌備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姥姥先選取兩片粽葉,從中間把葉子卷成圓錐狀,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豬肉,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嬰幼兒”就誕生了。姥姥喜歡依據每一個人的口味包不一樣的粽子:我喜歡蛋黃粽,母親喜歡肉粽,姥爺喜歡板栗肉粽……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還沒有等粽子出鍋,空氣中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能立馬拿出來大飽口福。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應具備的活動。看,河上停著十幾條顏色各異的龍舟,龍舟上的健兒個個意氣風發,好似出征的戰士。比賽剛開始,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你追我趕,哪個也不甘心落后。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伴隨鏗鏘有力,步伐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蒲扇,鼓動隊員向前奮進。站在兩岸的觀眾們,也是個個神采奕奕,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一條條奮力前進的龍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濤起伏。
端午節那天,姥姥家門上還會插艾葉,姥爺在角角落落里噴上雄黃酒。聽母親說,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有哪些用途。
吃粽子,賽龍舟……這部分風俗一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