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地理演講講篇一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美國生物
,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物種,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之一,在1872年聯邦政府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以保護當地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總結:美國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適合植物和動物的生存。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增長
對于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我們做了下面的知識講解。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以上對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鐵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對鐵煤石油的分布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知識。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過上面對鐵煤石油的分布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關于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講解內容。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過上面對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上面對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好好學習的吧。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土地資源
關于土地資源的知識點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講解的內容。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以上對土地資源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哦。
地理演講講篇二
蒙古族服飾名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蒙古族頭飾
蒙古族食品
傳統飲食以奶食、肉食為主,糧食為輔;傳統飲食離不開肉和奶。肉以牛羊肉為主,鮮牛奶經發酵、蒸、煮、曬等工序后,可以制成黃油、奶油、奶酒、奶干、奶皮等。蒙古人還愛吃攜帶方便、耐餓的炒米。奶茶是他們終日離不了的飲料。
地理演講講篇三
作為區域地理的內容,第九章開門見山地說明西半球的國家。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它在經濟、科技、軍事等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因此,美國具有極強的學習和研究價值。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知道美國是移民國家,并明確它的范圍和地理位置。
2、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圖片、文字資料說明美國的民族、種族構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認識種族歧視與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學生感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根據新課標對學生認識水平的要求確定:美國的位置和種族構成情況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七年級學生的認識觀和世界觀還沒形成,如何讓他們正確對待種族歧視問題,形成正確的觀念成為了本課難點。
對教材我是這樣處理的,教材精選了極具代表性的四部分內容:移民國家,農業地區專業化,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資源消耗大國。第一課時主要安排移民國家內容的學習。日常生活中,這部分知識學生有所涉獵,但不深,面也不廣。怎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他們關注生活,關注時事呢?在教學中,采用課前小組合作準備,課堂上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活動的學習。
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是學生潛能的挖掘者。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傳統觀念,創造性地用教材,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上,我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教學演示與講解更為直觀,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展示的舞臺,突破教學難點。
綜上所述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運用多媒體課件感知西半球國家
讓學生欣賞西半球的自然風光,初步了解西半球的經濟和人們生活。課件停留在美國的畫面上,引入新課: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進入地球的另一半天地——西半球。今天一起走進世界超級大國——美國。
一、認識美國的位置
多媒體出示問題:
1、查美國在世界中的位置圖找出它的組成范圍。(教師點評后補充資料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美國臨近哪些海洋和國家,描述下他的位置。
3、按照大洲劃分,美國屬于哪個大洲?(補充拉丁美洲的劃分方法)
4、按照半球來看,又屬于什么半球?
學生自學,同桌交流,全班派代表上講臺指圖回答,教師鼓勵學生并適時點撥。在點評結束后,教師利用板書在黑板上用畫知識樹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從哪些方面認識區域的位置。樹干標有"位置",每個樹杈標有"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大洲位置"、"半球位置"、"相對位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二、分角色體驗,訴說移民國家的特色。
1、多媒體展示"美國城市街頭人們忙碌的身影",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人種多,隨后根據人種構成餅狀圖知道白種人居多。他們不是匆匆過客,大多是美國永久居民。邊解說教師邊播放世界不同膚色的人種向美國移動動畫。深刻直觀地體會到美國是移民國家。即:國內大多數人口為移民。而移民則是由于各種原因離開自己的家鄉遷移到其他國家去定居且加入到該國國籍的人。補充說明以免混淆概念。
2、接下來讓學生按照課前準備開展"說一說,你從哪里來?比一比,誰的貢獻大"的活動。
課前: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大組,分別代表不同的人:印第安人、華人、白種人、黑人。每組有兩位學生發言代表坐前面,課前組織本組收集資料等。后面的學生是智囊團協助代表收集資料。學生準備資料如唐人街的故事,華人創辦的企業,李小龍截拳道功夫的傳播,美國的土著人印第安人。華盛頓總統,飛人喬丹等圖片、文字資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給學生展示的空間。)
課上:學生利用生活中的裝飾品把自己裝扮成不同人的裝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件邊展示邊解說。(角色的扮演體驗了不同的人種為美國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基于上面比比貢獻大的活動,此時學生融入了角色,感覺自己真的做出了很大貢獻,自信,情緒高漲。教師趁勢展示另外一組資料。如印第安人被趕到山區"保留地"內居住。黑人被無理要求讓座位給白人。華人和狗不準進入。講個笑話"在美國的黑人"。設問:反映美國什么社會現象?你有何感想?(喚起學生對美國人權的正確認識。)
基于以上情感,最后設計了一個虛擬的活動,主題為反對種族歧視的活動,知識陷阱搶答,搶答成功可以虛擬籌集資金。
三、拓展延伸感受不同制度的優劣
課后收集我國政府對各民族政策資料,比較中美兩國人權狀況。
地理演講講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
感恩,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我站在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謝老師同學的支持愛戴,感謝學校給予的機會,感謝母親的培養,感謝我自己的付出。因為感謝著這些,我今天便站在這里了。
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你成人;感謝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引領你做“大寫的人”;感謝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對手,他們令你不斷進取、努力。
感謝太陽,它讓你獲得溫暖;感謝江河,它讓你擁有清水;感謝大地,它讓你有生存空間。
感謝困難,感謝挫折,不是樂觀么?感謝對手,感謝敵人,不是樂觀么?對于我們不甚喜歡的一些人和事物,盡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對我們的利處,從而去感謝它,不是樂觀么?所以,感恩,是一種樂觀的心態。
感恩是禮貌。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隨口說聲“謝謝”,可能會給對方心里帶來一股暖流。有人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感謝他,他可能會更加多的幫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是有禮貌,是知恩圖報。所以,感恩,是一種有禮貌的品質。
感恩是畫筆。學會感恩,生活將變得無比精彩。感恩描繪著生活,將生活中大塊的寫意,揮灑得酣暢淋漓;將生活中清淡的山水,點綴得清秀飄逸;將生活中細致的工筆,描繪得細膩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種多樣的藝術。
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生活。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快樂。
地理演講講篇五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北方明珠:大連。
大連舊稱“青泥洼”,100多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它起名為“達里尼”,意為“遙遠的城市”,因為它是一個遠離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日俄戰爭后,日本人占領了這里,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今天的大連,已經成為了一個有著600多萬人口的副省級城市,這里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一個宜居城市。
大連素有“足球城”之稱,城因球而更加出名,球因城而風靡中華。足球,是大連的驕傲,足球運動在大連根深葉茂,蔚然成風,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作為中國北方的一個海濱城市,大連對中國足球做出的貢獻不可抹煞:它是中國第一個足球特區,這里有著堪稱全國一流的訓練基地,可供幾支球隊同時訓練。作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大連同時也享有“服裝城”的盛名。這里的服裝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崛起于90年代。自1988年以來,服裝節已成功舉辦了數屆,再現了我國漢代“絲綢之路”,盛唐“衣披天下”的輝煌。
碧海,藍天,沙灘,廣場,綠地,白鴿……大連,正以它絢麗的海濱風光,千姿百態的都市建筑,多姿多彩的廣場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地理演講講篇六
額,本人馬上就要踏入大學的門檻了,我學的就是地理專業,高中挺喜歡地理的,當然我那時班上的地理課代表一直是可有可無,我一直都不知道是誰,如果真的像語數外那樣管事的話,我想我肯定也會去競選地理課代表的,呵呵,看到你的要求我也就胡亂寫了下吧,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同時預祝你競選成功吧。同學們好,帶著對地理的濃厚興趣,我站在這里與各位一起競選地理課代表這一殊榮,不論結果如何我都已感到很榮幸,也希望此后和你們成為朋友。
眾所周知,地理是一門非常有趣味的學科,我想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參選的原因吧,因為我很喜歡她,那么我想當我們暢游在宇宙星際間、地球村的各個角落時,地理的無窮魅力正引導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汲取和吸收知識的精華。
進而,高二后我們會學習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這需要我們大家提前準備學習,學會看地圖識地圖,從而學以致用,使大家成為一個地理通。
其實想說的話還有很多,in a word 請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我會成為大家所期待的地理課代表的。(笑)
地理演講講篇七
大家好!
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和人文的學科,學好地理能使我們開闊視野,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能夠熟悉我們的生活環境和自然規律,了解我國以及世界的人文特色。我從小就對地理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對我們的地球充滿著好奇,我喜歡的科學家竺可楨就是一名杰出的地理學家。
這次我參與競爭地理課代表就是想很好的學好地理這門學科,而且也想幫助咱班的同學學好它。如果我當選了地理課代表,我一定協調好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按時收交作業,對同學感興趣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讓同學和老師之間互動起來,給咱班帶動起一股濃厚的學習地理的氣氛。
希望老師和同學給我這次機會,我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謝謝大家。
地理演講講篇八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曾子每天都反思自己所做事情的習慣開啟了中華民族善于反思的良好風氣。現實中人們在各行各業中都愛使用“反思”,教師也不另外,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稱之為“教后記”、“教學日志”、“教學札記”等。尤其在新課程改革中不僅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注重教師在教學中專業成長。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因而中小學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中就明確要求老師每個月都要寫幾個教學反思,但是這一規定并沒有得到老師們的認可。老師們認為我總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學,但是很少寫成文章,所以很多老師就覺得被教學反思的現象。有的三言兩語,不知所云;有的漫無目標,不知反思什么;也有的老師苦不堪言,不知從何反思。這樣的反思結果可想而知,不僅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21世紀教師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可見老師的反思對一個老師的成長的重要性,所以中學教師需要走向專業化的教學反思。
何謂教學反思?我們先從反思說起,《現代漢語?辭海》是這樣解釋:“指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深入的再思考”。那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已過去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如果這個概念成立,那么表述中“深入”一詞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也就是說教學反思不是蜻蜓點水式的,應該是具有專業性的,否則何以達到深入的程度。在此,從專業的角度看,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復雜的教學情境中,對教學行為及其背后的理論和后果進行反復的、持續的和周密的思考,從而賦予教學實踐以意義,尋求改善教學實踐可能方案的.過程。在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分出以下幾層含義:第一,反思的對象是整個教學行為,還包括指導教學的理念、教學結果。第二,教師反思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探求活動,體現出教師的專業自覺性。第三,教學反思是具有明確目標的,即通過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過去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可能性實踐方案。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的一次系統的、具有專業性的探究活動。不是簡單的點滴式的經驗小結,而是具有理論高度的教學研究實踐。
中學教師如何走向專業化的教學反思呢?可以從學校文化和教師自身兩個維度展開思考。第一,培育有利于教師反思專業成長的學校場域環境。俗話說,“久居芝蘭之室,不聞其香;久居鮑魚之肆,不覺其臭也”。學校場域文化是教師的專業成長環境,只要他們身處其中,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學校文化的浸染。比如,學校確定的教學理念,如果把“關注學生”作為學校重要教學文化,就會引領教師在教學中著重于學生的學習,進而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過程與結果。教師每上完課后,就會主動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預設是否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再如,學校確立的教師專業成長目標。假如一個以關心教師成長為目標的領導策略,就會在教師身上表現出比較充裕的成長時間和寬廣的成長空間,是鼓勵教師去大膽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從而為教師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提供了較為安全的心理環境。
此外,還有學校的教師評價目標、學校發展策略、學校的教研文化等都是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
第二,教師的專業態度決定教學反思的深度。教師職業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展,教師自覺地完善自己關鍵在于教師的自我反思。同時,教學反思本身是一個具有高度個人化的活動,教師的專業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反思的效度。具體包括教師的信念、教師的專業發展動機、教師從教的期望等等。比如,當一個教師以開放的心胸對待教學,能夠對自己行為負責,就會促進教師產生反思的沖動;當一個教師把專業發展作為孜孜追求的目標時,教師就會主動去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就會去學習知識,就會去努力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反思的內容。正如考爾德希德所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
第三,教師須具備進行教學反思的專業素養。教學反思是對教師行動的反思,是一項教學技術性行為,而不是教師們發牢騷的空間。教學反思是具有很強專業技術要求的行動,因而教師懂得反思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具備教學反思的專業素養。
1.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教學反思圍繞課堂教學行為展開,那么課堂教學的要素就是反思的內容――教師、教學過程、學生、教學環境。從教師方面看,包括教師的信念系統、知識系統和教學實踐。尤其要突出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比如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資源的分配,學生個體差異的處理、學生學習動機和課堂評價系統的反思等。當然還不能忽略對教學環境因素的思考,這里可以理解為與教學相互關聯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構成的外部環境。但是在今天看來對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很大,進而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行為。
2.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有了反思內容后要解決怎樣進行反思,根據針對反思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技術性反思、理解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技術性反思主要針對一般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的內容,思考教師的課堂表現與通行標準的一致性問題。比如可以用國家的標準來衡量是否達到教學三維目標,所使用的教學步驟給學生有效性反饋。理解性反思針對教師的價值觀、信念和課堂背景。強調不僅關注學生學業成就,而且關注學生心理、成長發展。這主要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思考個人理念與他人經驗,理論與實踐聯系,為教師仔細思考、處理教學事件提供必要的幫助。批判性反思從社會、道德和政治向度,審視教學行為與社會政治生活的宏大敘述關聯,是實現教學意義的終極關懷。由此可見,三種反思類型具有內在的層級關系,由微觀到宏觀的反思,構成教學反思技術系統。
3.教學反思的基本過程,包括對教學的觀察、發現問題,對問題情境進行細致的描述,根據教師的知識儲備進行多角度詮釋和分析,最后在形成自己的行動方案。反思是一個綜合的認識過程,可以遵循識別、描述、詮釋與分析、行動四個步驟。當然,在教師群體中普遍存在一種傾向重視個人教學技能的提高,就算是發現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大多情況下老師們更多是尋求技巧上的解決,而不會去系統的詮釋與分析。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理論學習是一個重要基礎,這一點也是制約當下老師專業化反思的瓶頸。
總之,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在反思的作用下,教師實踐中的經驗和外界的知識與理論不斷地互動,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因此,我們主張的反思不是單純經驗式的小結,而是能夠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融為一體的專業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