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一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非常美麗。
春節的這一天是家鄉最美的時候。
剛下過雪,那雪是那么的潔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跑來了,一雙雙小手拎著一只只紅通通的小燈籠,心里覺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掛上了一只只紅燈籠,這樣當夜晚來臨后,就可以點燃這些燈籠,家鄉便成了燈得海洋。
夜晚終于來臨了,人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團圓飯。每張餐桌上都會有一道菜——魚。俗話說得好“年年有余,歲歲平安”,所以每到春節家家戶戶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魚”。
人們吃完年夜飯后,還會放煙火。這個時候的天空就如盛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一樣,別提有多美了。
啊!我愛你家鄉!更愛家鄉那熱鬧非凡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二
照我們資陽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冬至就開始了。在冬至那一天,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羊肉,和羊肉湯,聽長輩說吃了羊肉會讓人暖和起來的。一大家子人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聊,可謂是熱鬧非凡。
冬至一過,資陽人就更忙碌了。人們灌香腸,熏臘肉,將自己家中的雞,鴨都關聚在一起,也把家中儲藏在土里的老窖拿了出來,好在新年時過的熱鬧,美好。
臘月初旬,孩子們也放假了,三五個孩子聚在一起,并不是做作業,而是商量著上街買什么東西。恐怕這第一件大事便是買零食,米花糖啊,花生啊,麻花呀,孩子們都喜歡吃。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這是孩子最喜歡玩的,特別是那些男孩子。這的三件才是買各種小玩意兒——風箏,玩具槍~~~都喜歡玩。
孩子們歡喜地玩著,大人們也更加忙亂起來,他們必須在除夕之前,為孩子們買新衣,好給孩子一個驚喜。他們還要選一個吉日大掃除一次,必須打掃得干凈整潔,好在春節到來時顯出萬象更興的氣象。
在除夕那一天,一家人會買上香火去祭奠老祖宗,求祖宗保佑自己,得到一種心靈的安慰。在吃午飯前,人們在家中堂屋里燒香蠟,請過世的祖先回到家中一起吃飯。晚上,一大家子人熱鬧的聚在一起吃晚飯,主人家一定會拿出自己家中的招牌菜,大多是四川的特色如:蒜苗炒臘肉,香腸,刨豬湯~~~那一天也最紅火,無論你走到哪兒,都會聽見鞭炮的響聲,會看見天空中綻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我坐在后院里休息,生怕天空被炸出一個洞來。一家人聽著煙花聲,一邊看春晚。晚上到十二點時,人們會準時放火炮,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孩子們穿上新衣與爸媽一起到景區或街上游玩,人們都會外出,也有一些人會聚在一起打牌娛樂,顯得一片其樂融融,十分輕松。
從正月初二起,資陽人便開始了“走人戶”(串門),到親朋好友家去敘一敘舊,聊了一聊家常和工作的事情。一家人就這樣熱熱鬧鬧的!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三
春節,是這一年中最最重要、熱鬧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傳統的節日,快來看看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初就開始了,俗話說一進臘月就是年,臘八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都在熬八寶粥,臘八粥是用各種豆子、各種米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只是過年的開始。
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每到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熱鬧。家家戶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對聯,屋里貼上了神話。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談天說地聊家常,觀看精彩節目,不時傳來陣陣笑聲,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除了非常小的孩子,幾乎每人都要守歲,老人守歲是表示珍惜時間,孩子守歲是為父母祈禱,祈禱父母長命百歲。
大年初一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連三的鞭炮聲從夢中驚醒,我趕緊換上新衣,來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結隊去拜年,無法掩飾心中的喜悅心情,看著彼此的笑臉,有說不盡的話語,無限的思念與牽掛,家家戶戶歡聲笑語,洋溢著歡樂。
元宵上市,又一個高潮來了。正月十五又叫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湯圓代表團團圓圓。我與姐姐吃完飯,飛快的向街上跑去,處處張燈結彩,紅火而美麗,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宮燈、有的是玻璃燈、有的是走馬燈、有的是紙燈。來到廣場,廣場里人山人海,空中飛舞著各種各樣的孔明燈,遠遠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各式各樣的煙花,讓我們看的眼花繚亂。美麗的煙花等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太陽花,五彩繽紛、五光十色、點點滴滴匯成了花的海洋,他們像對我們致謝,多么快樂、多么活波啊!我與姐姐玩的開心極了,廣場上的人陸陸續續快走完了,我與姐姐才戀戀不舍的回家了。
春節已經過去,我們的心也該收回來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我要從今天起,堅持自己的長處,改掉自己的不足。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四
我國有一個最傳統的節日,那就是“春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春節尤其熱鬧。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節,俗稱“過年”,大家都趁著節日有時間,互相登門拜年,相互贈送禮品、糕點等,小朋友們還能收獲各種糖果和玩具,所以我喜歡過春節也就不奇怪了。
春節來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門上都要貼對聯、出門逛廟會、看花燈、放煙花和爆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說到春節,還有一個可怕的傳說呢!
“年”,原是一種兇殘暴虐的`動物。傳說在遠古時期,它們聚集在一起,多則上百,少則幾十只。每到嚴冬,就出來覓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牲畜就要遭殃。一群“年”一次可吃掉上百只猛獸和家畜,甚至還有人。人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爭,一直到春暖花開,氣溫上升,“年”才消失。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當冬季來時,人們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獵的親人叫回來,團聚在大洞穴中。在與“年”的斗爭過程中,人們還漸漸積累了一些對付“年”的經驗,發現“年”最怕火和爆竹聲,一見火光就會拼命逃跑,一聽爆竹聲就會發抖。所以人們就再也不害怕“年”的攻擊了。
每到春節,我就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和禮物,因此,我最喜歡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五
一想到春節,我是既高興又覺得是一種煎熬。高興是——可以收紅包,煎熬是——到了晚上要守歲,要到12點以后才可以睡,我一個小時都支撐不住,何況是一個晚上呢!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聞到臘肉的香味,原來是奶奶在那里做年菜。我穿好衣服,來到廚房,看到奶奶做好的香噴噴的菜,口水情不自禁地流出來,我偷偷用手捏起一塊肉,就往嘴里送,奶奶笑著拍拍我的頭:“小饞貓,等會兒一起吃!”。我不好意思的走出廚房,發現爸爸也起來了,他拿著紅紅的對聯在門口貼了起來。紅紅的對聯貼在大門口,新的一年也隨看來到。
大概十點左右飯菜都做好了,我忙幫著把飯菜擺在桌子上。爸爸提醒我:“在吃團圓飯之前,要給祖先磕三個頭。”我跪在地上,想起了爺爺,眼淚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來。要是爺爺還在該多好啊!爺爺在世的時候,只要有吃的就會給我吃,總是對我無比的疼愛,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爺爺。我磕完頭,爸爸便在門外放起了鞭炮。放了鞭炮就可以吃團年飯了。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肴:魚、蛋卷、雞湯、扣肉、清炒筍片等等。我們一家人舉杯,共享這團圓時刻。
到了晚上,奶奶把火生起來,一家人坐在椅子上烤火,我坐在椅子上又暖和又犯困。我的頭像一個笨重的石頭似的——抬起來又垂下去。好不容易熬到了12點,我艱難地挪著沉重的腳步,一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起來。
后來我知道了守歲的來歷:從前,有一個叫歲的怪獸,每到正月初一就出來陷害人類,危害莊稼,后來玉帝知道了這一件事。就叫年下凡來把歲趕走,最后年趕走了,可是怕歲又回來,所以就有了守歲這一風俗。
這樣一想,我覺得過年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家鄉的春節免費篇六
我的家鄉過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說過年要吃餃子,要在門口橫竹竿,放鞭炮等習俗。我最喜歡包餃子、升火,和吃餃子了。
餃子有不少別稱:扁食、角兒、角子、粉角、水點心、水包子等。是中國傳統面食。我們初一早晨開始包餃子,聽奶奶說,初一早晨的時候吃菜的,是因為想讓下一年過的素素靜靜,30日時吃肉的,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很充實。大家一起包,我也一起包。但是我包出來的餃子總是站不住,軟軟的。經過努力我包成了一個好餃子,這個餃子很有力。
開始升火了這是我的看家本事。我先捧來了一些柴火,找了一些塑料袋。我把塑料袋點著,放在灶膛里,我趕緊放柴火,結果把火壓滅了。我又向里面放了塑料袋,提前把柴火壓在袋子上,心想,這下它可滅不了了。我點燃塑料袋,火災蔓延,燒到柴火那里,果然把柴火引著了。這個方法成功了,我忍不住歡呼起來。姑姑往鍋里到水,我趕緊把火升旺,怕大家吃不上餃子。我扇呀扇呀,大冬天竟然出了一身汗。水很快就開了,姑姑往鍋里下了餃子。我又往里加了一大堆柴火,火旺極了,但我還在扇,因為怕火滅了。不一會,柴火燒完了,我又往里面加了不少柴火,再扇。開鍋了,姑姑把蓋子拿起來,熱氣像原子彈爆炸一樣沖上房頂,極為壯觀。等熱氣散了,姑姑把香噴噴的餃子撈出來,端上桌,我把火熄滅,洗洗手,也上了桌。
看著誘人的餃子真香,我不禁饞涎欲滴。在吃餃子之前奶奶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我說:“千千萬萬不能掉餃子,也不能數吃了多少個!”一說開始吃,我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一會兒一盤就over了,又干了半盤。啊,真飽呀,真是一頓美味的晚餐哪!
吃完了,爸爸給我講了一個餃子的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不關心國家大事。一位大臣出主意對他說:“你如果每天上朝,再請一個人給你做100種不同的菜吃,你就可以長生不老。” 于是皇帝就天天上朝。過了99天,廚師沒菜可做了,就把白菜、羊肉剁在一塊,用面皮包起來煮了給皇帝吃,皇帝吃后說:“這道菜最好吃,叫什么菜呢?”那個人想:這哪有名呀,是偏菜。就叫扁食吧!“回皇上,叫扁食。”餃子就這樣傳下來了。
過春節是我一年都盼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