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作文800字篇一
我愜意地躺在沙發上享受著人生,《培根隨筆》讓我努力平復著像海水一樣翻騰蕩漾的心情?!坝肋h不要放棄,即使你已經垮了?!迸喔脑捳Z讓我若有所思,右眼輕瞟了書房一眼,像兔子一樣敏捷地飛奔而去。
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對,找爺爺的車庫!那兒肯定有許多寶貝,我心里打著小九九,向車庫疾馳而去……
夕陽西下,太陽用它的殘燭指引著我,我呆站在車庫中,東西雜亂不堪地擺放在四周,令人眼花繚亂。我當然不會泄氣,在心中默念著:加油,為了我的創新!我東翻西找,掃視著車庫的每一個角落,生怕遺漏了一處,一番大掃蕩后,材料全找齊了,我的手指也被磨破了,上面淌著我執著的血……
裝配也是一大難點,許多的夢想都是在這“狂風大浪”下被放棄的。我收拾好情緒,動用起我這雙打造出無數神工的巧手,我蔑視著那一堆零件,組裝你有什么難的?不就是一堆廢鐵嘛!但后來我才發現,這項任務有多么艱難:不是頭尾不接,就是天壤之別,真不愧是困難的“殺手锏”啊!
我有堅定的意志!裝配好時,已經過去兩個星期了,我欣喜的眼神表達了我的執著。
我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試驗場地,那是一個空曠的菜地,我知道我是孤注一擲,要么失敗,要么成功。我擺好投擲的姿勢,飛快地將小車繃帶解開,快速擲出去,小車像施了法術,像離弦之箭一樣疾馳在小路上,成為一條白色的閃電,在小路上飛奔。我的激動已無法溢于言表,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欣慰地望著天空:“我……我終于成功了!”
我靜靜坐在窗前,窗外的一切都是朦朧的,沒有鳥鳴,沒有天空,我默默思考著:這是創新的真諦嗎?
創新作文800字篇二
賓夕法尼亞大學曾有過一句校訓:“毫無特征的努力,便只是一事無成,而創新,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鑰匙”。由此可見,擁有創新精神是多么重要。
擁有創新精神,我們能如雄鷹一樣,搏擊萬里長空;擁有創新精神,我們能如曇花一現,留下美麗瞬間;擁有創新精神,我們能如梅花一樣,經受住霜雪的考驗;所以說讓創新為我們揚帆起航,駛向成功的身旁。
學會創新,為生命留下不朽的樂章。貝多芬晚年,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音樂家淪為成一個聾子,可是他并沒有放棄創作音樂,他用一根線,將他和鋼琴連在一起,他以一種創新的精神,為后人留下了許多驚世的杰作,不朽的樂章。所以說,創新不僅是精神上的升華,更是成功的基石。
學會創新,譜寫世間最美好的佳話,因為擁有了創新的精神,陶行知才能吟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名言警句;因為擁有了創新的精神,莎士比亞才能說出:“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的至理名言。因為擁有了創新精神,才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方針。由此可見,創新精神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譜寫世間佳話的重要一步。
然而,缺少創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跟從前人的步伐,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日本東芝電氣公司因為一度追求黑色單調風扇而瀕臨倒閉,鄰人看商人在印度用大蒜換來金子,便盲目跟風卻換來并不值錢的一袋大蒜??梢?,創新精神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東芝電氣公司懂得創新,去嘗試換種顏色電扇,而不是循規蹈矩,是否也會成為世界500強呢?如果鄰人懂得創新,而不是盲目的跟風是否也能從別的渠道得到更多的財富呢?我想會的。因為創新而領先一步的人,總是能得到豐富的回報,而步入后塵的人常常一無所有。
的確,創新是一首高昂的歌曲,只要它還唱著,屢次遭受擊打的心便不會磨滅;創新是一把利劍,只要它還鳴于鞘中,你便不用擔心前面的風雨兼程,因為有了創新,生命才有了新的顏色。創新,成功必備的基石。
創新作文800字篇三
當我們拿起一本經典教科書認真閱讀的時候,我們認為是學習;當我們邁進學校的殿堂,在教室聆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認為是學習;當我們在家里、在社會上父母、長者給我們傳授人生經驗的時候,我們認為是在學習。但當你認真思考這些“學習”行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它們只是“記憶”的傳達、“思想”的轉移而已。它們是從信仰和觀念出發,而非從事實出發,它們是由結論產生思想,是信息和知識的獲取,但非真正的“學習”。凡是從已知到已知的運動根本上稱不上“學習”,而真正的“學習”則是從已知進入到未知。學習總是發生在活生生的現在,它沒有過去。
“學習”非記憶。許多人實際上把學習和記憶混為一談。大多數人將知識積累成記憶、觀念。作為經驗儲藏起來,在這個基礎上運動,我們就是按照技術的知識、經驗的知識、傳統的知識等來運動的。這樣的過程根本不存在學習。如果一個人記憶了大量天文地理百科常識,能做到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的功效,我們常常說他或她很有知識或者學習很好。如果僅僅把記憶就看作學習的話,可以說人類很難能比計算機更會學習了,因為計算機的記憶容量不可謂不大。實踐中,我們也常??吹揭恍﹦游锶绾镒?、狗等也具備較好的記憶力,經常重復一些習慣性動作,但我們不能稱它們是在學習。在進一步論述“學習”之前,我們還要弄明白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思想”。“思想”的名稱概念很簡單,但我們要認清“思想”的實質并不容易。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處在對世界“無知”的狀態,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么“思想”。隨著時間的延長,年齡的增長,嬰兒從母親、父親處學會了“什么是什么,不是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什么”、甚至“什么好,什么不好”、“該什么,不該什么”等等概念和一些社會道德規范性的知識。進而從親朋好友、老師等他人的教育中,包括從書本、電視、網絡媒體中,在頭腦儲存了大量的信息、知識,逐漸形成了所謂自己的“思想”。當然,個人的“思想”也與其日常的實踐、體察分不開,往往摻雜著這些核心而重要的因素。這樣,隨著嬰兒長大成人,也就變得“有知識”、“有思想”了。傳統觀念認為書讀的越多,腦子里記憶的東西越多,知識越豐富,學習越好。實際上,“思想”都是舊有的東西,是前人、他人包括自己以前的東西的重復和移植,一定程度上也是“抄襲”、“剽竊”。印度大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思想就像一坐牢獄的院墻”,當你走出牢獄,在院墻內打轉的時候,覺得自己很自由了,但永遠跳不出牢獄的院墻。隨著你讀書的增加、閱歷的豐富,思想的院墻亦就愈高,你就愈加難以逾越。所以,克氏說思想有時候是罪魁禍首。跳不出思想的藩籬,把自己禁錮在思想的牢獄里,頭腦里充滿陳舊的垃圾,必然缺乏真正的自由。
在“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心目中往往交織著“權威”和“服從”。“權威”是學習的絆腳石,我們心目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權威:知識上的權威、能力上的權威,職位上的權威等等。在權威面前,我們往往逆來順受,沒有或者很少有懷疑。在這種狀態下,看人、看己、看物、看事難免存有偏見。我們就會把一時的經驗看作永恒的真理,甚至把所謂名人權貴的謬誤當成普適的道理。實際上也就是我們常常扮演著教條主義。腐敗、官本位思想也由此而生。特別是存在較強的“自我中心”的狀態下,偏見更加強烈。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話猶如“圣旨”,自己做的事都是最好的,都是正確的。把自己有限的認知當成是完美的真理。這樣的人必是自滿的,他們能做的也只不過是智力上的獲取,想接受新事物,想真正地學習談何容易。
不懂得什么是學習,不會學習,何談創新呢?
先哲稱天地人乃三才,我們人類的意義正在于“參贊天地之化育”。而創新正是實現這偉大目標的橋梁。何謂創新?筆者認為它是人類通過學習、實踐開創出嶄新的事物?!皠撔隆狈悄7?。有人說,只有先模仿,然后才有創新。實際上,模仿永遠不是創新。我國古代先賢的四大發明是創新,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是創新;商業上,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喬布斯正是靠著創新打造了財富王國。創新的結果一定是他人或歷史上所沒有的東西或行為,這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創新。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貧困的“下等階級”過度工作和教育不足、疲乏和憂郁、沒有安靜和沒有空間,他們就沒有盡量發揮他們智力的機會。很顯然,在他眼里這些貧苦人是談不上創新的。當代之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財富方面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無與倫比。在創新方面,為什么邁出的步子卻是如此緩慢?實際上,創新跟財富多寡沒有必然的聯系。
筆者認為,教育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千百年來,“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思想充斥著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幾乎等不到孩子出生,父母的“思想”就開始給胎兒灌輸了。從幼稚園到大學校園,學生們接受的普遍是一種“應試教育”,每天都被灌輸著非常復雜的智力問題和越來越多的抽象信息,學生變成了考試機器,父母望子成龍的愿望和社會強調的價值觀嚴重地限制著學生們的頭腦。教育的結果是學生們成了積累各方面知識的奴隸,正在變得越來越機械化,頭腦中充滿著欲望、競爭、權威、恐懼、焦慮等等,無法徹底擺脫,缺乏真正的自由。多數大學生畢業后都是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幻想著有一個好機會等著自己,很少有自己創業的思維和行動。走出大學融入到社會中以后,多年記憶的書本知識仍顯微薄,又不得不再進一步砌高自己“思想的院墻”。不斷循環往復。
盡管許多人也認識到了此種教育弊端,但往往都幻想他人去改變,自己的行動卻是我行我素,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一個人一直生活在已知當中,那么就沒有什么東西是新鮮的、原始的、未被思想污染的。思想就是已知。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是持續地積累已知,那么我們的理智和情感就會變得機械,而沒有那屬于未知的巨大活力。知識這種連續性的東西總是有限的”。
創新靠的是人。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創新的潛能。只有當我們處在“無知之知”的境界或狀態下,沒有偏見、客觀地認知世界,實事求是做事的時候,只有當我們會學習的時候,方能實現創新??颗f有的思想,靠模仿他人,永遠達不到創新。
創新作文800字篇四
初入編織教室,無論是墻壁上的簡介還是櫥窗展示的作品,都給我帶來了濃郁的中國情結。
編結教室里:一根紅繩,在老師手中三纏兩繞,一種祝福,就這樣編織而成。老師手中拿著五彩線說:“編結,心態要平靜,要看清圖紙,要細致,要……”“好多要求啊!”同學們感慨道。我的心慌了:像我這樣粗枝大葉的人,怎么才能做到在短短一周時間邁進“編織”這扇擁有悠久歷史的大門?
“下面我們來做一件作品:可愛娃娃!”老師說。“娃娃?”從小在布娃娃中長大的我頓時睜大了雙眼,有了極大的興趣?!按蠹蚁雀鶕约旱膱D紙和編結手法編織,不會的我再個別指導一下!”我聽了,暗暗為自己加油:我一定能行!粗略地看了看圖紙,我發現要用到的編織手法,基本都掌握了。“看來,一個極富中國味兒的娃娃就要誕生啦!”興奮之余,我自言自語道。可愛娃娃的“腳”、“腿”、“身體”都編織好了,我仿佛看見成功之門向我招手了,因為就剩下娃娃靈巧的小手還沒有編好!可就在這時,我卻犯難了!因為只剩下最后三根繩了,可三根繩要怎樣編手啊!之前學的鞭炮結都是用四根完成的。面對眼前的“半成品”,我皺著眉頭苦苦思索著......
正在萬分無助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四根繩的鞭炮結,用的是“壓三穿一”的編法,那么三根繩能不能用 “壓二穿一”呢?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我嘗試著編了起來。幾個輪回之后,我對著圖紙,雖然松緊程度尚未掌握到家,但還是蠻像的,莫非我蒙對了?我繼續以“壓二穿一”的方法編織下去,老師在我身邊看了一會兒,興奮地說:“同學,你編的手臂很不錯,繼續加油!”我的心里猶如喝了蜂蜜一般,樂滋滋地做著我的編織夢,手中的娃娃越來越精致了!
對了,我總覺得圖紙上的娃娃手臂太短,是不是應該再編兩三圈呢?說干就干,我編到了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長度,用打火機燒了一下線尾,畫上一張調皮的娃娃臉—細細的柳眉,俏皮的雙眼,玲瓏的鼻子,櫻桃似的小嘴,雙頰泛著紅暈,我的創意娃娃出世啦!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又做了吉祥結、玫瑰結等作品。每件作品,都基于圖紙,又都會有一些小小的改動,小小的創新。是的,中國結由先人流傳下來,現代人在傳承它的時候,應該加入一些新的思想,發揮想象的空間,使它更完美,更貼近生活!
我堅信,只要我們勇于嘗試,并學會創新,那么生活就會像編結一般,從最簡單,最基礎的二維線條,變成復雜曼妙的曲線,變得豐富,變得多彩!
創新作文800字篇五
近年來,有出版社再版重印民國時期的國語讀本,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追捧;各地中學語文教材不斷翻新,有人稱贊其為“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繼承與創新呢?
記得老家附近有一座小寺廟,那是一座坐落于半山腰處的廟宇。在山下經過時,會看到瓦片上泛著太陽的光澤,跳動著星星點點的光芒,有時亮得刺眼。有時爬山鍛煉身體,會遇見下山的衣著樸素的僧人,他們走著自己的路,不顧我們這些登山者的出現,神態總是平和的。到了廟前,就會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也不敢大聲喘氣,畢竟這和寺廟中莊嚴肅穆的氣氛太不相符了。在這里,有著整整齊齊地種著青菜的菜畦,房頂上的炊煙,樹林間的風聲和鳥叫聲。
不過,若是下了山,沿著公路驅車向城市駛去,不用多久你就能看見一個喧鬧的集市,充斥著小販的叫賣聲和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這里有著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每天都有一大批食材被運進來,被用于交易,然后進入城市里的家家戶戶。
此時,向路的前方看去,已有幾幢高樓露了出來,那上面覆蓋著新型的玻璃材料,反光而不刺眼,各個品牌的汽車在平坦的柏油路上馳騁著,人們的身上都是時髦的服飾,整個城市躺著浮躁的氣息。
這截然不同的畫面,使我驚嘆:距離不遠,差距怎會如此之大?傳統而又古老的宗教建筑和現代化的都市,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與日俱新的現代文明,看似矛盾卻又自然而然的共存著,實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企業的成功經營也離不開繼承與創新的結合。拿云南白藥來說,它發明于1902年,被視為止血神藥,其配方、工藝被列入國家機密。早年的白藥,是粉末狀的小瓶封裝,一姓單傳,百年不變。如今,云南白藥企業已經開發出氣霧劑、創可貼、牙膏、洗發劑等新產品。它的成功,不僅源于傳統配方的優秀質量,也是創新精神的結晶。
如今,國家積極倡導的“工匠精神”,在我眼中,正是這種繼承優秀的傳統,從傳統出發,保持手藝人的精神,專注于產品,并在目前的環境中做出恰到好處的創新,用新的思維,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用不變的努力和創新的思維、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
套用林徽因的話來總結吧:繼承要有,但不是抱殘守舊。我們要在傳統上,恰到好處地創新。
創新作文800字篇六
我曾讓好幾屆學生寫過同一個作文題目《我與書》,一些同學只是平淡的交代了與書結識的過程,一些同學則開書單,只有很少的同學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識面。以下是兩個精彩的例子:
——14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有些人沉溺于網吧,有些人熱衷于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為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著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的往事,我總會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在那里,我傾聽“曠野的呼聲”、“喧嘩與騷動”,看見“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獨”。
這樣總比“我看過屈原朱自清雨果三毛張愛玲曠野的呼聲喧嘩與騷動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獨”這樣寫有文采吧?
再如:
為了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有的學生用了這樣一組句子: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
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
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
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
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
我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這組句子除了排比之外,還使用了“引用”、“對仗”等修辭手法,列舉祖國的名山大川,寫的具體形象,氣勢磅礴,很有文采。有的學生就不善于運用修辭,只是平平淡淡的寫:“我喜歡祖國的大好河山,比如黃河長江,還有泰山廬山等等”。同樣的意思,但表達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就大有差別。
還如,《讀魯迅》
………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編》與《朝花夕拾》的.強烈反差,也疑惑于《野草》的隱晦。夏瑜墳上的花環,狂人病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槍的戰士,人鬼相爭的地獄,于我都難以理喻。《華蓋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閑集》中長篇大論式批評創造社的文字,卻使我從疑惑走向厭煩。讀他關于文字改革的提議,使我產生對他的不信任;聽他對于起義農民的評價,益使我對他懷疑?!?/p>
這些語言,巧妙地把自己讀過的魯迅的作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恰倒好處運用到文章當中去,既厚實了文章的底蘊,又有力地表現了主題,形成了極具文采的語言。這總比“我看過魯迅的xxxxxx書”這樣寫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