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后感的作文300字 讀后感的作文500字篇一
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在廚房做飯,我在客廳玩耍,突然,在地板上爬出來一只蟲子,我嚇哭了,跑去找媽媽。媽媽抱著我問:“寶貝,怎么了?”我說,“媽媽,咱們家有一只可怕的蟲子?!闭f完又哇哇大哭。媽媽帶著我去客廳找到了那只肥嘟嘟、慢悠悠爬著的蟲子。媽媽看著我哈哈大笑:“我以為家里有只恐龍呢!原來是只蟑螂啊?!眿寢尭嬖V我,蟑螂一般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它是不會咬人的,家里的這只肯定是深圳的羅阿姨無意中帶來的。
媽媽說:“我們一起觀察一下蟑螂長什么樣子?”我看見蟑螂全身都是棕褐色,有透明的翅膀和觸角,全身肥嘟嘟的,圓滾滾的,看著它,我覺得也沒有原來那么可怕了。
后來,媽媽為了我更好的了解昆蟲,給我買了一套法布爾的《昆蟲記》。從這套書中我認識了很多昆蟲,有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它捕捉象鼻蟲是很有一套方法的;手術專家---砂泥蜂,它捕捉夜蛾幼蟲可是一級棒的;蔬菜大食客---菜粉蝶,它的卵產在卷心菜上面,而且也最喜歡吃卷心菜;戰爭狂---紅螞蟻,喜歡抓黑螞蟻當奴隸?!@些知識全部都是在《昆蟲記》上看到的。
我讀完這本書感受很深,以前總是害怕蟲子,現在喜歡觀察蟲子了。而且知道了很多的昆蟲,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愛學習、善于觀察。法布爾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長大了也想當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
讀后感的作文300字 讀后感的作文500字篇二
如果一本教育方面的書能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深刻的實際的影響,那么這樣的書一定是一本好書。我認為《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作者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學主張,它們是:“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現”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真實”重于“虛構”;“文心”重于“文字”;“課外”重于“課內”;“寫作”重于“閱讀”。
可以說,他提出的每一個主張都讓我深有觸動。
觸動之一:“講評”重于“指導”。管老師對作前指導的看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說: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說來,對作文難道就一概不指導了嗎?指導況且寫出歪瓜裂棗的文章,不指導的文章長什么樣,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讀:寫作沒有自由,世上將失去無數優秀的作家,也將失去無數優秀的作品。寫作,要那多的“裹腳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們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不是發自內心要表達的,是外力強加給你的.,你能寫出活生生的好文章來嗎?學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為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讀著他們的故事我也好像走進了他們豐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樂,這樣的文章有人指導嗎?再想想每個單元的單元作文,讀起來千篇一律,原來是我指導造的孽啊。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完美,這是對待一切問題應該秉有的求真態度。作前指導,你還沒見到學生的作文呢,你還沒給病人把脈呢,也沒給病人做化驗,想當然地給病人吃藥,這是什么邏輯?殺人不見血的庸醫的邏輯。丟了“作前指導”,寫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視“作后講評”吧,它“綠色無公害”,它順應學生的寫作步伐,學生需要什么幫助,就給予什么幫助。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講評”在作文教學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關鍵是怎樣操作講評,每個人的都講評嗎,這在50多人的大班可是一個不太實際的問題。也許讀書讀出來了問題才會進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用心研讀學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那段寫得好,段落就該這么寫;那篇的結構好,結構就該這么處理,作文就該這么寫?!爸浮背瞿睦镉袉栴},什么問題,號召沒有這些問題的同學,一起來幫助解決。潛存這些問題的同學,由此也獲得了潛在的教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指導”。老師認認真真研讀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頭,引出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點,這就是實實在在原“指導”。
學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老師在后面跟著,看著,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訴學生,停下,慢慢走欣賞啊。學生摔了個跟頭,老師后面喊,停,有人受傷,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調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講評”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學。收獲:本學期作文在還沒學之前就讓學生把單元作文寫好,教師系統看完,從中找出精彩之處,叫學生看,學生之間互改,不足之處讓大家幫忙改正。作前不指導,作后重點講評。這一章節寫得最好,把操作講評課的方法寫得很明白,易于效仿,但須反復琢磨,怎樣才能和自己班情況有機結合。在這一章節的最后,管老師說:唯一的遺憾,作后講評太累。這次備好的課,下一屆帶班派不上“現買現賣”的用場。但,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盡管多么遙遠、多么艱難,作后講評,就是那顆遙遠的星星,我正搭著搖搖欲墜的梯子,擦那顆灰暗的星。
觸動之二:“多改”重于“多寫”
學生作文,少的是“改”。“文章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老師們“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切中要害,老師會改還不行,關鍵的是得讓習作者本人會改,要讓他們知道改哪,如何改,這個是最難的。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是在低水平重復,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的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域?!案摹?,幾乎是進入的唯一途徑。我在疑問了:這樣的改有時間嗎?學生還有這樣那樣的作業,且別說別的,光是語文基礎知識就已經占走了多少時間啊。
讀后感的作文300字 讀后感的作文500字篇三
今天在閑暇時間,我看了一篇文章。讓我思緒萬千,想了很多。
有一個女人她不能開口說話,她以為沉默是命運并不可怕,可后來,她有了一個孩子,就大不相同了。她不能像其他母親一樣,給孩子唱搖籃曲,哄孩子入睡。無奈之下,只好將孩子送給鄰居(鄰居不能生育)他們很愛孩子,只有她黯然心傷。還好,可以看見孩子。
之后,她用每一天的時間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每記錄一次就在墻上畫一朵花并在花上面寫:“給我飯量增長的孩子、給我……”不久就成了一面花墻。這就是母親的力量。
其實無論人生路上多么坎坷,在我們身后總有一雙關切的眼睛緊緊相隨,關心我們的冷暖,體諒我們的不愉快。母愛不分高低貴賤,感動人心的是從那弱小的身體里散發出來的濃濃親情。
誰曾想過,從我們降臨人間的那一刻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母愛。我們生病,她們在操勞;我們失聲痛哭,是她們安穩我們;我們餓了,她們為我們端來可口的飯菜……她們為我們做了那么多,我們只要不高興,就對她們發脾氣。過后,心里想著道歉,卻放不下小小的自尊心對她們說聲對不起。
有誰敢說,自己沒有一次跟爸爸媽媽吵架,傷過他們的心。他們對我們這么好,我們卻當做這是理所當然。而我們一次次面對自己的良心,有沒有感覺過羞愧。我們一次次說我們愛他們,實際行動有沒有做到底。
現在聽一聽自己的心聲,或許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