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一
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
《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
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二
【出處】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莊子·大宗師》
【釋義】莊子原意為人世間事物變化無定則,像人那樣大的形體也能變成微小的東西。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小人或物
【近義詞】鼠臂蟣肝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三
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于病痛。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
典出《后漢書》及《神仙傳》,與道醫壺公有關。“懸壺”是中醫行醫的專用名詞。
此成語和高平有關聯是因為高平西南有座懸壺山。懸壺山原名云夢山,位于高平市河西鎮懸壺南村北,懸壺南村因位于懸壺山之南而得名。
據《高平縣志》中“仙跡”一章記載,傳說漢代有位名士叫費長房,常在高平云夢山修煉。一日進城,見一賣藥老翁,把隨身帶的一個藥葫蘆掛于樹上,一到傍晚時分,賣藥畢便進入其中休息。費長房對此感到神奇,故拜賣藥老翁為師。賣藥老翁說道:“你與我有宿緣,孺子可教也!”于是把他引入壺中。費長房一到壺中,驚見別有洞天。懸壺老翁教授費長房縮地之功,并授予他一根竹枝,數千里之路,跨杖即可至。
后來,賣藥老翁與費長房均不知所蹤。人們為紀念這位賣藥老翁,便在高廟山修建了一座廟宇 ,名曰懸壺廟。因廟宇建在山之最高處,故又稱高廟山。山陰有北齊石窟,為晉城市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四
【成語故事】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解釋】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用法】作謂語;用于夸贊別人的文筆
【相近詞】如椽大筆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五
從前有個人,他非常想穿一件皮袍,同時又最愛吃精美的佳肴。他整天都羨慕別人有華麗的狐皮大衣,夢想著自己也有一件這種價值千金的大衣。可是他沒有錢去買這樣昂貴的狐皮大衣。怎么辦呢?他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去找狐貍商量,請它們獻出它們的皮。
他的話剛一說完,狐貍嚇得直吐舌頭,轉身就竄進山里去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羊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飛也似的逃進樹林里去躲起來了。
這個人要狐獻皮、要羊獻肉的事情在狐貍群和羊群中傳開了,它們都遠遠地躲開了他。五年過去了,這個人沒有弄到一只祭祀用的羊;十年過去了,他沒有做成一件夢寐以求的狐皮大衣。因為這個人要想得到這些東西的辦法太愚蠢了。
歷史教育成語故事演講稿篇六
晏嬰,字平仲,也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輔助齊靈公、莊公、景公。景公時為相,輔政長達四十余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齊國一代名相。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足智多謀,為官清廉,敢于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生性敏捷,能言善辯,奉命出使他國,臨危不俱,從不讓國家受辱。
晏嬰第一次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善于言辭,便對身旁的謀士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讓齊國人知道我們的厲害,挫一下齊國的銳氣。你們看有什么好辦法?”大臣們左思右想,終子想出了一個羞辱晏嬰的辦法。
晏嬰早就看出楚王是在演戲,于是站起來,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出甘甜的橘子,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同種植物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啊!大王殿上的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一席話噎得楚王是張口結舌,面紅耳赤,最終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再次奉命出使楚國。楚王還記得上次宴會上晏嬰讓自己難堪的事,就想伺機報復。他知道晏嬰身材矮小,于是就派人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狗洞大小的門,等晏嬰來的時候就不開城門而讓晏嬰走那個小門,想要以此來羞辱他。晏嬰來到城門前看到這種情景,知道是楚王故意羞辱自己,就對前來迎接的楚國大臣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走狗洞,我現在出使的是楚國,為什么也要走狗洞呢?”楚王羞怒極了。無奈之下打開大門,以禮接待了晏嬰。
晏嬰臨危不懼,憑借自己的機智和三寸不爛之舌把想要侮辱自己的楚王反駁得啞口無言,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