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壺口瀑布感言篇一
壺收九曲水,譽享天下川。
咆哮如雷霆,洶涌比海瀾。
初瀉翻滾龍,擊底騰團煙。
漩卷出陡峽,回打削磐巖。
推排千層雪,疊蕩奔前關。
恢弘攬秦晉,氣勢摧岸山。
遠望生敬畏,近涉起悚寒。
浩浩不可測,巍巍呈奇觀。
吾生得此景,何以留憾言!
今吟春日句,安為秋時篇?
壺口瀑布感言篇二
我們來到西安的第三天,即7月20日下午,我們乘車到黃河壺口瀑布參觀。
聽導游介紹,壺口瀑布,是中國黃河上著名的瀑布,是六大著名瀑布之一,其奔騰洶涌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鄰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為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
在車上,我在想:到底壺口瀑布是什么樣的?洶涌?轟鳴?巨浪?一路上,我就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了壺口瀑布。映入我眼簾的是茫茫一片黃,進入我耳朵的是隆隆的轟鳴聲,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渾黃一體。那隆隆的轟鳴聲像雷一樣炸開了,這聲音足足可以傳上十里遠,白花花的水花可以從瀑布地竄到瀑布上面,讓看的人嘆為觀止。
“嘩——”水打濕了我們的褲子、衣服。我們毫不在意,十分瘋狂的拍著黃河壺口瀑布的奇景。
太陽快落山了,我們十分興奮地上了車,在車上,我想:這大概就算豪邁之氣了吧,這不僅僅是黃河的豪邁之氣,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豪邁之氣!
壺口瀑布感言篇三
日暮時分,我們來到了秦晉大峽谷,一睹壺口瀑布的風采。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唯一的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山勢峻峭,在河口處突收為壺口狀,故稱壺口瀑布。瀑布的上游黃河水面寬達300多米,在此間卻壓縮成20多米,形成了千里黃河一壺收的奇觀。
在瀑布下游向上仰視,只見兩岸的山石突兀森郁,高大險峻。半山腰上,層層疊疊的浪痕似乎都在向人們印證黃河之水的浩蕩。山間的黃河水濁浪排空,水流湍急,向著東方狂奔而去。
瀑布上游的黃河水流繞山蜿蜒而來,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悲壯蒼涼,水里暗藏的漩渦都詮釋了她不可抵擋的力量。漸漸地,她向東流去;漸漸地,跌落下壺口!霎時,耳邊傳來一陣陣的巨聲響徹云霄。乍一看,這哪是黃河之水,分明就是千軍萬馬!那河水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向山下撲去,濺起了數丈高的水霧。它像一條金鱗巨龍,咆哮著,怒吼著,沖下山崖,向遠方飛去。它用它的奔放無桀,釋放出了它奇偉磅礴的能量。
站在壺口瀑布邊上,才真正領略到李白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感慨,劉禹錫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心境。平時看慣了林立的高樓大廈,看久了秀麗的風景,一下子來到了蒼涼激憤的壺口瀑布邊上,心中怎能不為之震撼!奔涌跌宕的黃河水,給人們帶去了激情,帶去了亢奮,更帶去了中華民族的博大精神!我們的祖國也像黃河一樣奔涌前進在新的時代,像壺口瀑布一樣,詮釋出永不停息的力量!
壺口瀑布感言篇四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
我見過很多瀑布,有“驟止斷崖跌九重”的黃果樹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位于山西與陜西之間的秦晉大峽谷,水面寬300多米,但一到壺口瀑布附近,水面寬度就只有二三十米了。就像水壺的倒水口一樣。壺口瀑布因此而得名。
去看壺口瀑布前一天晚上,我們是枕著壺口瀑布的咆哮入睡的。我想壺口瀑布聲勢這么浩大,氣勢肯定也很雄壯。第二天去看,果然如此。
還沒有走近瀑布,撲面的水花來迎接我們。等走近了,震撼!河水裹挾著泥沙從壺口處噴薄而下,奮勇向前,絕不回頭。它們就像那英勇的士兵,向敵營沖鋒陷陣,有一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再加上那震耳欲聾的隆隆聲,讓這只勇猛的軍隊多了幾分氣勢。
正在我們欣賞時,突然靜靜地在瀑布上空出現了一條五彩斑斕的拱狀物。我激動地大喊“彩虹!彩虹來了!”所有人都齊刷刷地看向我手指向的地方。有的人感嘆好美好美,有的人呼朋引伴快看彩虹,有的人“咔嚓”一聲捕捉到了這神奇的一幕。本來,我以為今天瀑布水霧太重了不會有彩虹……可是,她還是倔強地出現在這里,傲然于黃河上方,俯視著眼下的一切。彩虹和瀑布交相輝映,讓壺口瀑布混黃的底色增添了一絲彩色的身影。
我凝視著壺口瀑布,耳邊突然傳來一陣歌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不正是此刻壺口瀑布真實的寫照嗎?難怪人們都被它的壯觀而吸引,都為它的英雄氣概而癡迷。
壺口瀑布感言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郭靜楠,是你們的導游,今天和大家一起游覽聞名中外的天然瀑布——壺口瀑布。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壺口瀑布。它西瀕陜西省宜川縣城49千米,東臨山西省吉縣城西南25千米,海拔448.1米。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千米。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河水流經晉陜大峽谷時形成的。這里兩岸石壁峭立,河底石巖上被黃河水沖刷出一道巨溝。從壺口到下游孟門約5千米,在黃河水的波刀浪斧下,這段400米左右寬的箱形峽谷的底部,形成一條30至50米寬、10至20米深的溝槽;河水從壺口瀉銀似的飛流直下,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歸于槽中。傳說它為龍身穿鑿,故名“十里龍槽”。
平日,壺口瀑布寬達30至5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有3萬平方米。古籍《書·禹貢》中一句“蓋可游渦,如一壺然”,就是描寫壺口瀑布的。黃河水從上游咆哮奔流至此,500余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峭壁縛為50米,河口頓然收束如壺口,河水在上寬下窄、落差50余米、直上直下的斷層石崖間飛瀉直下,翻騰傾涌,如同從巨壺中傾出,故取名為“壺口瀑布”。
大家再看看腳下的巖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石,千萬年來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有些地方更被河水旋出一個個光滑的大坑,而整個巨溝就是這樣被黃河水齊齊切下而形成的。人們常以柔情比水,但在這里,我們見到這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而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據旅行家徐霞客游記中記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大概1500米處。這柔和的水硬是將鐵硬的巖石一點點地剁去。俗話說“滴水穿石”,在壺口可以領略到。
這“湍勢吼千牛”的壺口瀑布,會在不同季節,因為上游來水量的多少不同,呈現多種奇觀,讓人們看到壺口瀑布的別樣風情。
各位游客,粗獷、深厚、莊嚴、豪放的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壯觀無比的壺口瀑布則是黃河的代表。在這里,古今詩人和音樂家們奏響了一曲曲《黃河大合唱》,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的心聲!
今天我們身臨其境,目睹這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壺口瀑布,不得不感慨造化之神奇;今天我們領略了壺口瀑布那種驚濤駭浪、飛瀑瀉玉的視覺體驗,真正感受到“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讓我們一起高唱《黃河大合唱》,來結束今天愉快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