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總結篇一
輔導員老師們主要以班會、師生互動討論等的形式,圍繞近期各高校發生的校園貸案例,著重講解了校園的性質、危害,以及應對措施,幫助同學們認清并遠離校園貸的危害。
校園貸的目標是以大學生為主。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的消費欲望更加強烈。校園貸為了套牢大學生,會使用一些套路中的招數。有些借貸平臺以“借錢不怕坑,還款不用愁”、“零門檻,無抵押”等虛假口號誘騙在校大學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費。
此外,校園貸成功率高也更能激發學生們的消費欲望。通常情況下,大學生想要在這些平臺上貸款,只需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外加視頻驗證或者學信網學籍信息就可申請成功。
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基本都沒有償還能力,借貸后,如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一些輔導員老師也向同學們講解了如何處理校園貸的解決方法。首先,如果是在網貸平臺上進行分期付款購買商品,一定要及時通知家長和老師,按月還貸。如果遇到不法分子對同學們進行脅迫,不要慌張,要保留好證據作為報警舉證使用。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認識到各類校園貸的危害,并遠離它們,同時使同學們認清了自身的`消費能力,保護同學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傷害,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增強了同學們風險防范意識和防詐騙意識。
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總結篇二
在第xx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xx學校多措并舉,開展形式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師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積極宣傳,營造氛圍。東武學校通過升旗儀式、電子顯示屏、紅領巾廣播、主題班會等形式,向學生們講述教師節的由來,聆聽了關于尊師重教的小故事,學習了對于教師的十大美稱——老師、先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慈母、春蠶、蠟燭、孺子牛、春雨、人梯等。還對如何做到尊師重教相互發起了倡議,如作業認真工整,主動向老師問好,課堂保持安靜、尊敬師長的勞動成果等。
二是表彰先進,拜師結對。為鼓勵先進、樹立典型,學校組織評選、表彰了一批各級優秀教師,讓身邊的教師典型帶動感召更多的教師見賢思齊。同時,學校借教師節這一契機,舉行新學期“青藍工程拜師會”,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爭做師德高尚、師藝精湛的教育工作者,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是廉潔從教,弘揚師德。東武學校向師生們發出廉潔從教,做最美教師,自覺抵制請客送禮、有償家教等庸俗風氣,共度綠色佳節的倡議。在升旗儀式上,東武學校全體教師莊嚴宣誓,不忘教育初心,樹立教育情懷,把誓言作為承諾去踐行。并組織全體教師簽署《師德師風承諾書》,對師德師風作出鄭重承諾,進一步強化了廣大教師依法向從教,規范從教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
四是文藝匯演,師生聯歡。東武學校舉行教師節文藝匯演,用歌曲、舞蹈、情景劇、詩朗誦等文藝形式慶祝教師節的到來,師生們樂享其中、共同分享節日的喜悅。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感恩教師的情感和美德,還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五是豐富載體,感念師恩。在教師節,東武學校倡導學生們開展“六個一”活動:對老師說一句祝福的話,給老師來一次愛的祝福;給老師一個大大的溫暖的擁抱,把一切的感恩和祝福都承載這個擁抱之中;親手做一張賀卡送給老師,里面請寫上祝福語;向老師表達一次決心,你決心改掉的壞習慣,你決心想要達到的新目標;為老師畫一幅最美的肖像畫,并附上一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或者以漫畫集的形式,講述與老師之間的小故事;給老師寫一封信,記錄你和老師之間最純真最美好的時刻,表達對教師辛勤教導的感激之情和感恩祝福之意。
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總結篇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凈化語言,美化校園"。 古人說:言為心聲,就是說,一個人的語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語言則是心靈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經常講什么樣的語言,他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想做一個文明的學生,首先應該從學會說文明的語言開始。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而又文明的學校,在這所文明的學校中,我們應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問候,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的行為。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都很熟悉。朋友、師生、同學、家人之間時時需要語言的溝通,而文明、溫暖的語言讓人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感覺到溫暖,而不文明的、傷人的語言,卻讓人即使在酷熱的夏天也感覺到徹骨的寒涼,由此可見文明語言的重要性。
美好的語言有神奇的魅力,它能讓憂郁之人變得快樂;讓愚昧之人變得聰慧;讓粗魯之人變得文雅。我們需要干凈、文明的語言,無論在學校、家里還是社會上,都不應該出現污言穢語。同學們,對我們而言,學校就是我們的家,如果要讓這個家更加和諧、美好,就必須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凈化我們的語言,美化我們的校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爭做一個文明向上的好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