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今天參觀到此結束,歡迎各位再次參觀!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二
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岳麓書院。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岳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F占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臺、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筑、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
各位朋友,現在讓我們按照書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進那一種雋永的文化氛圍。書院這個名字是唐朝才開始有的,是國家用來藏書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時演變為講學和藏書之外,稍后就具備了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岳麓書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創建于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經過近40年的風風雨雨的發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園1052019年),宋真宗趙恒召見岳麓山周式,御賜“岳麓書院”匾額,于是書院之稱開始名聞天下。岳麓書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大家跨越頭門,仰頭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洵手跡而制成的“千年學府”匾額便是明證。走進書院,映入大家眼簾的是赫曦臺,有些朋友可能會納悶“赫曦”到底有什么含義。關于赫曦臺的命名,是與兩位名人密切相關的。赫曦臺原建于南宋時期。乾道三年(公遠1167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從福建來到岳麓書院,與當時另一位著名理學家,岳麓書院主教張拭(代山長)進行學術交流,兩位名家經常相約登岳麓山觀日出,每當看到朝陽光芒四射,朱熹就對張拭說“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為赫曦峰,張拭筑臺,朱熹題“赫曦臺”?,F在大家看到的赫曦臺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結構,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戲臺。大家拾級而上,可以看到臺左右兩壁檐上還保留有清乾隆年間修建時的戲劇故事雕塑,左邊有《拾玉鐲》,右邊有《秋胡戲妻》等到較具有藝術價值的雕塑,可見,當時的書院的師生除了清苦的學習外,還有豐富的課余活動,儒家士人既嚴謹又閑適的思想也略見一斑?,F在,大家請看臺左邊墻壁上近丈高的“壽”字,此字用二筆寫成,形如龍蛇盤繞,柔中帶剛,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們傳為仙跡。關于此字的形成,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2019年),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在書院舉行重赴鹿鳴宴宴會(鹿鳴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請科舉考試中的考官和中試的學生的宴會,因為宴會上通常都演奏《詩經 鹿鳴》從而得名。重赴鹿鳴宴是指鹿鳴宴六十年后而舉行的宴會),這天,達官貴人、科場舉子云集岳麓書院,大家談古論今,吟詩作賦,熱鬧非凡,正當興頭,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腳著草鞋的老道人來到院內,自稱前來赴宴,那些士人見來者只不過是一個無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寫幾個字,道人當然明白其中之意,隨手拿起墻邊的掃帚,伸入黃泥水中,將掃把一舉,唰!唰!兩筆寫下丈多高的“壽”字,然后把掃帚一丟揚長而去。院長羅典在驚嘆之余曾托人*尋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來羅典在右邊的墻壁上補書了一個“?!迸c“壽”對稱。大家現在看到的“?!弊钟靡还P寫成,筆力強勁,形如猛虎下山?!案?、壽”二字如龍騰虎躍,暗含岳麓書院是藏龍臥虎之地。但岳麓書院到底藏了什么龍,臥了哪只虎,我們稍后再講。
沿著砌石的中軸線往前走,現在我們站在書院的大門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門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1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進行過翻新,是五間單檐硬山和三山屏墻結構。大門兩旁有一塊漢白玉鼓形上馬石,它的正面是三獅戲珠圖,背面是芙蓉錦雞圖、荷花鷺鷥圖,此物相傳是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曾任兩江總督的陶澍嚴懲貪官曹百萬從曹府搬來獻給母校的。大門上方的“岳麓書院”匾額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現在請看大門兩旁的千古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幅由院長袁峴岡與貢生張中階撰寫的對聯高度褒揚了岳麓書院千百年來作為湖湘文化的搖籃,孕育出多少具的經天緯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譽為“一時之英才”的抗金名將吳獵,主張“官兵一體”大敗十萬金兵的功臣趙方,“忠鯁可嘉,宜得獎謚”的彭龜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文學家、史學家魏源,被清朝統治階級稱為“中興將相”的桐城——湘鄉派盟主曾國藩,收復新疆的愛國名將左宗棠,首任駐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氣節的郭嵩燾,“欲栽大木柱長天,慧眼識“毛蔡”的楊昌濟,后來的岳麓高足陳天華、蔡和森、鄧和森、鄧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臺墻壁上的福壽兩字暗含的藏龍臥虎之意切合。大門之后是二門,二門至講堂兩方均為齋舍。右側是教學齋。左側是半學齋,教學齋和半學齋反映岳麓書院教學中“教學相長,惟教學半學”的辨證思想。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多次寓居半學齋從事革命活動。
各位朋友,請繼續往前走,現在我們游覽的是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位于書院的中心的場所,是書院教學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現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撰寫的。“實事求是”出自《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意即從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實事求是”給青年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同志逐漸豐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這是岳麓書院文化對近代中國革命的最大貢獻。大家再看講堂大廳中央懸掛的兩塊流鎏金木匾,第一塊是“學達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賜,意思是通過學習理學可以達到恢復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說明了岳麓書院是以理學作為辦學傳統,到這里來求學,可以達到學問的最高境界。第二塊是“道南正脈”匾,這塊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賜,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方傳播后是正統,此匾高度評價了書院傳播理學的地位。大家請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計時壇,這是以前教師講課的地方,講壇上擺有兩把紅木雕花座椅,這是當年兩面位理學大師朱熹和張拭會講的用物。朱張會講,盛況空前,“馬飲則池水立竭。輿止則冠冕塞途”。為經念這兩位名家,長沙至今還有“飲馬塘、”“朱張渡”等地名。講堂現有八幅對聯和諸如《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等大量碑言刻。講堂右側是湘水講經堂,左側是百泉軒等景點,請大家各自欣賞。黨和領導人江、李鵬、喬石、李瑞環和華、胡耀幫、彭真、王震等前領導人均視察過岳麓書院并揮毫潑墨,使書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講堂右側有一個專門的展廳,展示黨和領導人及海內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題詞,國務院總理李鵬“楚材斯盛”的題詞便高度評價了岳麓書院的地位。
好,現在大家請跟我走。穿過講堂后,一個獨特的自成一體的院落呈現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覽的朋友們,可能認為到講堂就到了盡頭,沒想到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層樓閣建筑,居于中軸線的尾端,坐西面東雄視整個書院,這就是古代的圖書館——御書樓。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開始叫書樓,后來屢建屢毀,地址搬遷了好幾個地方,名稱也改為藏經閣、尊經閣。御書樓在清代是民間較大的一座圖書館,藏書最多的時候有用2萬多卷,制定有藏書條例,管理科學而且嚴格。今天的御書樓仍然作為圖書館供教研人員和學生使用?,F在的藏書數量已超過5萬冊,岳麓書院名譽院長李鐵映和湖南大學顧問鄧力群把自已的藏書捐給了岳麓書院。大家是否還記得剛才在講堂右側的展廳里參預的珍藏品,其中就職有李鐵映同志的贈書。大家若想領略岳麓學子們在學習之余的審美情趣,請折回御書樓南側的后花園去觀鳶飛魚躍,去賞竹林冬翠,去誦白云紅楓,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緬懷岳麓院先賢圣哲們的業績,請轉身去御書樓北側。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三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弊郑且还P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弊謩t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四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里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岳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為“千年學府“,是因為,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于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為與官學、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岳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岳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岳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F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眾多,岳麓書院這里尤為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有又被稱為“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一代偉人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一代偉人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鬯n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梢姰敃r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岳麓書院游覽。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五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觀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了。請大家抬頭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從岳麓書院的這幅平面圖上,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和祭祀。
這里是赫曦臺,赫曦臺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沿著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岳麓書院”這塊匾,是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
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學院的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鬯n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六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景優美的岳麓山參觀舉世聞名的岳麓書院。今天,由我“客串”書院導游,引領大家踏上這一非凡的文化書香之旅!
我們眼前的這塊“風水寶地”便是古城長沙學術氣息最濃郁的地方——岳麓書院。它是一座寧靜優雅的庭院,有著千年波斕壯闊的歷史,它的背后所蘊含的是一種大氣、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學子千年傳承相繼的文化夢想。庭前廊下、翹壁飛檐,那夢,是從唐代就一直延續下來的。怎么樣,大家閉上眼,盡情地感受一下這里清冷的風的味道,是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著千年不變濃濃的書香氣息呢!
岳麓書院是一片古樸典雅的明清風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風景名勝岳麓山清風峽口,靜靜地屹立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進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磚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著雋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譽中外的“千年學府”。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源地?,F在,就讓我們循著古圣先賢們的足跡走進書院這亙古不變的文化氛圍中去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在書院的園林中,無論是小橋流水、假山回廊,都與講堂構成了一副渾然天成的畫面。儒道互補,莊重典雅,這正是岳麓書院傳承千載的精神佳境。
經過懸掛“千年學府”匾的頭門就是赫曦臺,內壁兩側墻上各有一個金色大字——“?!迸c“壽”如龍騰虎躍,遙相呼應。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書院的大門。正上方懸掛宋真宗“岳麓書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一千古名聯很霸氣地掛在大門上,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材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大門兩旁安放的一對漢白玉抱鼓石雙面浮雕,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現在,請大家移步,擺放著兩把紅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講堂”了。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講堂正中設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為古代老師授課的地方,上面擺兩把紅木雕花座椅,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講臺之后有木質屏風,上面嵌刻山長張栻撰寫的《岳麓書院記》,該文內容實為古代岳麓書院培養人才的指導思想。
講堂兩璧嵌“忠、孝、廉、節”四字石刻,據傳系朱熹手書。這四字實際上正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整、齊、嚴、肅”,與“忠、孝、廉、杰”碑相映襯,書院靈魂的脈絡始終清晰明了。
岳麓書院不僅有讀書講學之所,還有一處三層建筑,那便是“御書樓”。御書樓“藏”在講堂屏壁之后,現藏書已達6萬多冊,現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
岳麓書院的樓閣磚瓦閃耀著千年凝聚的智慧,帶給我們的遠不止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這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奇更會影響指引我們的一生!
欣賞完這幾進深深的庭院,今天我們的游覽也接近尾聲。感謝同學們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謝謝!
岳麓書院導游詞篇七
很榮幸能以導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來領略岳麓書院的魅力風光,大家可以叫我李,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下面開始我們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書院創辦于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調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期間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
門前的對聯“千百年楚才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笔怯芍袊鐣茖W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寫。它概括了岳麓書院在培育人才和發展學術方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岳麓書院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中國書院始于唐朝,當時只是藏書、讀書和編書的地方。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書院的教育功能凸現出來,并得以迅速發展,成為與政府辦的官學,民間辦的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麓書院和長沙的岳麓書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所以岳麓書院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縮影。
請您繼續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