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一
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學習《小英雄雨來》這篇優秀文章的,雨來的事跡至今歷歷在目。我想說,人們都會說自己如何愛國,也會在關鍵的時候舍己為人,但這只是表面之詞,而小英雄雨來的這份對祖國的愛是那么真真切切,是那么堅若磐石。
那是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軍國主義鐵蹄的蹂躪,千千萬萬有良知的同胞日思夜想著保家衛國,想著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能讓日本鬼子摧殘破壞自己的祖國,小英雄雨來就是這千千萬萬中突出的一個,別看他年僅十二歲,與兇狠殘暴的敵人作斗爭,那種堅強不屈、舍己為人的精神是一般人難以比擬的。
我不能不想;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雨來那么地勇敢,那么地堅強?學習了這篇文章,我更加明白了是一份極其強烈的愛國之心在小小的心靈中升華,這才能創造出可歌可泣的事跡,才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的抗日戰爭,中華大地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像小英雄雨來一樣的仁人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心中充滿著“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的無比堅定的信念,也正是由于他們無私無畏的犧牲才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才換來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才換來了我們無憂無慮地成長,對此,我們只有加倍地珍惜,只有努力的學好本領,才能無愧于革命先烈,無愧于這個時代。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二
“夕陽如鮮血般染紅了天際,一棵挺拔的松樹巍然屹立懸崖上。”我輕輕撫摸著這本書的封皮,帶著敬畏走進那陌生的年代。
在書中,我結識了許多不平凡的人物。有成瑤、華為等擁有一腔熱血的青年學生;有陳松林、余新江等與敵人勇敢斗爭的工廠工人;有江姐、李敬元等工作經驗豐富,臨危不亂的地下黨員。他們的頑強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如一杯清新劑,讓我精神煥發。
有一個人,書中這樣描述他:“這個人身材瘦長,面容清痩,額角上前者幾條明顯的皺紋,深沉的眼里,充滿熱情和毅力。”他巧破敵人計謀,使敵人半夜突襲落了空;他被挾持參加敵人的酒會,再次識破敵人伎倆,不給敵人以可趁之機。他的機智,果敢讓我敬佩。無論敵人怎樣折磨,脅迫他,他都不會屈服,他死死保衛守護著黨的的機密!在白公館里他被單獨關在一個陰暗的地下室,沒有利器,用雙手為同志們挖出了一條逃生的通道!他就是-----許云峰!他只是一名工廠工人,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精神!這怎能不令人心生敬畏?但更多的是震撼!
因此,我悟出:平凡的人做出的事不一定平凡,擁有可貴的品質會讓你變得不平凡。我們現在雖不能像許云峰那樣為黨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是一小步終會變成一大步。
《紅巖》,一本耐人尋味的精神食糧,它陶冶著我的情操。愛國、團結、奮斗、奉獻詮釋了這一精神,希望紅巖精神長存!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三
懷著—股澎湃的屏蔽資料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艷,更加紅了。在那上方,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我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屏蔽資料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此時的雪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圣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它鑒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郁郁蔥蔥的老林里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勝利。他們對自我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應對自我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絕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我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都只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任何人眼里,他們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擊倒的。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更因為他們毫不明白傾盡自我一生去追求的感覺,也更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氣魄,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也說過:“必須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便對自我的前途自我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許,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殖出雜交水稻,解決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我的領土……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中國的2008申奧,世界夢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眾里尋她千百度”,圓了與未圓,又有什么區別,總有下一代繼續追尋。
讀《林海雪原》經常會感覺到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群眾”。文中的人物,如少劍波楊子榮等,張口閉口不離群眾,可謂已經深入骨髓,同自我的生命融為—體了,風里來,雪里去,是記憶拼搏下的一點一滴。“群眾”這個詞,更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意境已將不可計數的心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群眾思維的人,頭可斷,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遠把群眾利益擺在第—位,這似乎是—個很奇怪的特性。
漢朝文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群眾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為著這座泰山而永生。生與死,千百年來有人歌頌有人笑,更有人長嘆一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其實生與死只是一線之差,便是有氣與無氣。有人死得氣壯山河,那種人,以著另外一種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罵,萬人踐踏,那種人,為求一絲生機拼命乞憐,卻終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該來的時候會來,該去的時候會去,無愧于自我的生命,更無愧于自我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執著于一個想法或一個將來的結果。關天培身上的刀疤,黃繼光胸膛的槍洞,都一次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林海雪原》中,講述的不僅僅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剿匪斗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一分人性的美,融合為人類近乎完美的形象,成為一個世界的縮影,化為一片藍天。盡管有時,烏云阻擋了陽光,但在一陣甘霖的揮灑后,清流依舊,白鴿掛著風鈴遠翔,葉更綠,天更藍,陽光在露珠上閃爍。世界的循環不停,美不停。依稀間,昨日也是這天的導航。
返回目錄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四
依照老師的要求,媽媽帶我到圖書館,為我挑選了《閃閃的紅星》紅色經典圖書,一拿到這本書,我就愛不釋手,開始快速閱讀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感受頗深。其中的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難以忘懷。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這首歌相信大家都聽過吧。《閃閃的紅星》是紅色大作家——李心田爺爺的一部作品,也是有名的少年紅色經典文學作品。現在應該知道這首歌的由來了吧。
《閃閃的紅星》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紅軍戰士的孩子潘冬子,在紅軍北上抗日的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與游擊隊聯手對抗土豪惡霸的精彩故事。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紅軍長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內,一名天真活潑的小孩潘冬子,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但成長到十歲后,便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潘冬子的爸爸是紅軍團長隨紅軍北上抗日,臨走時給冬子一顆紅五星。冬子很想念爸爸,一次,媽媽告訴冬子說:“等山上的映山紅開了,紅軍就回來了,你爸爸也就回來了。”一天晚上他夢見了滿山的映山紅開了,自己穿著軍裝,戴著上面有閃閃紅五星的軍帽,走在紅軍隊伍的最前面,特神氣。
冬子的媽媽是地下黨,為掩護同志壯烈犧牲了,冬子傷心極了,發誓要給媽媽報仇。他還潛伏到地主惡霸胡漢三家的米店做雜工,他巧妙應付胡漢三,運走了米店里的糧食,最后還在米店你放了一把火。機智、勇敢、善良使他最終戰勝了惡霸,逐漸由一個兒童團員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革命戰士。
潘冬子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在失敗及挫折中成長,變成了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最后,他憑著機智勇敢和鎮定的信念終于打敗了漢奸胡漢三。在山上開滿映山紅的時候,紅軍長征回來,冬子也和爸爸團聚了,爸爸并親手將那閃閃的紅星安在他的帽子上。
讀了這本書,我不由陷入沉思,冬子真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好榜樣。我們中國共產黨真的太偉大,帶領著成千上萬像潘冬子這樣的革命先輩灑血灑淚,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看著潘冬子,對比起我們,革命勝利了,條件不一樣了,但我們還要學習和發揚潘冬子的精神,面對危險時,都要鎮定,用自己的智慧來徹底解決困難。好好學習,以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
返回目錄
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十三:
《小兵張嘎》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小兵張嘎》的紅色經典讀物。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張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張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邊的一個名叫“鬼不靈”的村子里。張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較偏僻,奶奶又很熱愛八路軍,常常幫忙八路軍做事。他們經常掩護八路軍干部轉移,也常有八路軍的傷員躲在他們家里養傷,時間長了,張嘎也喜歡上了八路軍,常常和奶奶一齊照顧八路軍。他渴望自我也能擁有一把槍,也想早日能當上八路軍戰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們家養傷的名叫鐘亮的八路軍做了一把木頭手槍,并且說要送給一位抗日小英雄。這下嘎子要當八路軍的決心就更強烈了。之后張奶奶被一個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殺害了,鐘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懷著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抱著為奶奶和鐘叔報仇的決心,經過種種考驗,加入了八路軍。張嘎參了軍后,用他的機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戰斗中獲得了勝利!并經過“挑簾戰”繳了一只偽軍手槍。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戰斗是:區隊長安排張嘎去引敵人到埋伏區。張嘎化裝成村民,帶著雞蛋去哄騙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區,自我還順利的脫了身。隨著“轟”的一聲雷響,敵人的部隊被炸,大個李拿著機槍掩護戰友們前進,在20分鐘內就把日本鬼子給打敗了。
《小兵張嘎》的故事告訴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
這個故事還使我認識到我們應當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從嘎子身上我還看到了勇敢機智和堅強,我要向嘎子那樣,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返回目錄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五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紅巖》,看著書名和配著的圖案,我就有點兒迫不及待了,我趕忙打開書,只見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壯麗的大紅字:紅巖這本書肯定講的是紅軍!我在心里判斷道。急忙打開第二頁,我坐下靜靜地看這一頁,兩頁,三頁,第二章,第三章,我大驚失色“浦志高叛變了!”我的兩眼充滿了火光,把拳頭攥得緊緊地。在課余時間我用5分鐘、8分鐘的時間湊呀湊,湊呀湊,終于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日本鬼子為了得到共黨的消息作惡多端抓了好多人,用各種殘酷的行為逼共產黨說出秘密。然而沒有一個人說出秘密。
共產黨這種不被敵人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想到自己在生活上沒受一點委屈就哭和共產黨受敵人折磨相比真是不可理喻,敵人的酷刑用鞭打、用釘子釘肉……這是多么殘忍呀!多么疼痛呀!雖然,被打的不是我,但我的心上像被刀割了一樣!我恨不得讓時光推移,也去當一名英勇的共產黨員!,我多想大叫一聲:“小鬼子!我殺了你!”。時光磨礪,萬物變樣,我們不記得它的本樣,日本人的罪惡,也經磨礪,但是,我們還記在心間!
我下定決心從小事做起:
1.上課認真聽講。
2.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3.寫好每一次作業。
4.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最棒的人!
相信,按這樣下去,我是最優秀的!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六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讓我們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在我心中書也有著不可被替代的職位,今年暑假里我利用寶貴的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其中令我難以忘懷的一本書是《小英雄雨來》。
《小英雄雨來》這本書讓我為之動容的是這篇故事的主人公——雨來。雨來來自晉察冀邊區北部的一個小村莊,雨來生性調皮,機智勇敢,整本書主要講述了雨來從一個搗蛋鬼變成一個小英雄的成長過程,雨來的精神也使我敬佩,他多次與日本鬼子對話,但他從為被日本鬼子的“獎勵”而動心,在日本鬼子的強暴之下,他從來沒有害怕過。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片段就是雨來擅自主張參與戰斗,結果因為太過于激動,以及高興,竟直接沖進了敵人的據點里,不幸被捕,在被捕了之后,雨來被敵人用各種方法審問,但雨來的回答永遠都是三個字,不知道,當敵人問到你的槍在哪,而雨來卻咬牙切齒地說:“要是我有槍早把你打死了!”這句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我佩服雨來,佩服他的精神!
小雨來從站崗放哨,為大人們打掩護,到遭遇特務與日本侵略軍斗智斗勇,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與鄉親們一起進行靈活機變的抗日行動,雨來,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縮影,是一位戰士,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讀了《小英雄雨來》之后,我應該學習雨來的那種精神,我也應該多讀一些書,增長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七
《苦菜花》這本書是以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半島昆崳山區的王官莊為背景,以仁義嫂一家的遭遇為中心線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反掃蕩中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表現了根據地人民那種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親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于王官莊極其嚴峻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征,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并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
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手槍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里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蘇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她的那種偉大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成長為革命母親的過程。雖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很多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一個母親,她是慈愛的,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堅強的,作為一個革命者,她是偉大的。她外表雖然柔弱,但她有著驚人的毅力與堅定的意志,她的犧牲,更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偉大。在戰爭年代,她鼓舞我們為革命奮斗,而現如今,她教我們如何堅強的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
《苦菜花》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它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東西,慢慢品味,就會得到很多,明白很多。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八
《紅旗譜》是梁斌1953年開始創作的一部三卷本長篇小說,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式作品,引起了強烈反應,并被多次改編為話劇,電影。《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復雜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作品通過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力圖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于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斗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范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云,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后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斗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其中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糊里糊涂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后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積極向上、向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于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舍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附炎趨勢、好管閑事的嚴老尚等等。《紅旗譜》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讓我感觸頗深。
朱老忠是一個跨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兩個歷史階段的人物。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里,他從父輩那里繼承了豪爽正直、剛毅不屈的斗爭精神,傳統農民的英雄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實踐中,他增長了斗爭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覺悟,在原有的農民英雄的基礎上增添了一種“新質”,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的農民英雄典型。而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謀的斗爭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與父輩相比,他有著更多的斗爭的智慧,懂得了斗爭的策略和方式,恰當地處理“脯紅鳥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謀這一性格特點的顯露。朱老忠有句口頭禪:“出水才見兩泥腿”。這可以說是他韌性性格中的一個凝結點,也是他不同于一般農民形象的一個顯著特征。這句話除了蘊有韌性精神外,還有一種必勝的信念。尤其是他后來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后,他的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朱老忠身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他講義氣,重團結,救危扶貧,舍己為人,剛直不屈,堅韌不拔,敢于斗爭,勇于反抗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小說中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我們更要時刻銘記于心。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修養,爭取把品格不斷地提高,把覺悟不斷地提升,進入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余年闖蕩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斗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春蘭是當代文學創作中最優秀的農村閨女形象,他與運濤的相愛過程,從兩小無猜到以身相許,再到忠貞不渝,都寫得樸實無華,真摯動人,表現出在北方保守的倫理下,農村姑娘對新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感情,作品中最美的段落大多與春蘭有關,不僅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在濃郁的春野氣息中,包含著作家對農村生活的眷念。而江濤,運濤,大貴青年一代成為著作中革命思想的領頭人,反抗斗爭的真正戰士,是中國革命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他們正是這烈火的領頭人,體現了中國革命思想根固人心,共產黨的精神無處不在。
《紅旗譜》是真實的,它將生活氣息和革命斗爭精神達到和諧的統一,它既寫出了祖國歷史的風云,農民心里的演變,又再現了中國農民走向革命的過程,總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農民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農民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組織起來,革命才會勝利。
梁斌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斗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斗爭史詩的性質,帶給了讀者無與倫比的情感體驗。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九
這是《紅巖》這本書中開頭的一段話。它極大的震憾了我,讓我看到了一位為了革命的勝利,面對敵人的槍口而臨危不懼的共產黨人的勇敢。在這種時候連死亡也變得十分的渺小,還有什么可以令我們害怕的呢。
在這兩天的閱讀中有一個念頭不停地在我的腦海中打轉——“一個人倒下去,千萬個人站起來了”。在解放前,這句話在時刻激勵著共產黨人團結一心奮勇向前、不怕犧牲、不畏艱險與敵人做著殊死搏斗,打跑了日本鬼子,粉碎了蔣美聯合的陰謀,最后成功的解放了全中國。
生活在安定社會下的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這些為了今天的幸福安定生活而犧牲的那些英雄們。同時,我們更應該讓他們的這種團結奮勇向前的精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以延續。在團體合作和競爭中,一個人失利了,后面的人要跟上來繼續努力,只有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勁往一處使才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通過這兩天的閱讀使我懂得了一些的道理: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必勝的信念;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今后,遇上困難我要勇敢面對,相信自己能夠打敗困難取得勝利,同時還要學會團結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面對困難,這樣困難就更容易解決了。
紅色經典書籍小英雄雨來讀后感篇十
讀《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我被那盛況空前的大典震撼了,想了很多。
《開國大典》一文記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風采。
在文章最后一句“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讓我感受至深,在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全中國擺脫了黑暗,獲得了光明。
1949年10月1日,祖國母親的生日,作為她的孩子,我們怎能不為之歡呼,為之歌唱,因為從這一天起,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真正當家做主人過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天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里我們應加倍珍惜,刻苦學習,同時也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眾多革命先烈打下來的江山,以后我們要接這個接力棒了,一定到肩負起這個重任,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