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2023年家風專題黨課講稿范文通用一
近期,我深入學習了《家風》一書,感觸良多、受益匪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習總書記的指示充分揭示了家風建設對個人,乃至全黨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是今后黨員干部建設良好家風的重要指導思想。
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風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傳統(tǒng)風尚,是一種特色文化的傳承。可以說,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建設的核心,燭照著每一名家庭成員的心靈世界,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長的沃土,家國情懷的邏輯起點在于家風的涵養(yǎng)、家教的養(yǎng)成。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傳承家風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風,勝過萬貫家財。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他們
的行為和價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缺少良好家風的熏陶,從小缺乏正確的價值涵養(yǎng),將來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賢們歷來重視家風家訓。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撰寫《訓儉示康》家訓,教育兒子及后代繼承發(fā)揚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傳為佳話的“六尺巷”故事,時任禮部尚書的張英“讓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寬與道德之厚,還開化奉揚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風、民風、社風。
老一輩革命家,無不嚴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風。毛岸英從蘇聯(lián)留學回國后,毛澤東把他送到農村和工廠接地氣;劉少奇長女劉愛琴讀大學時回家要車接,劉少奇知道后嚴肅批評說“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李先念告誡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這些家訓、家規(guī),彰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風范風骨,成為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家”具有獨特的地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使家庭生活充滿樂趣,更具溫馨氣氛,讓孩子在
潛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種子,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人格塑造家風,家風孕育人格。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更是關系到作風能否端正、廉潔能否守住。好的家風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反之亦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相互影響、惡性循環(huán),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的深淵。近年來,出現(xiàn)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莫不緣于此。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價值追求,所以,古人“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對社會而言,家風正,就能不斷激發(fā)每個家庭成員在文明風尚拔節(jié)中的“潛在力量”,如是,整個社會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輝映中塑造時代新風,支撐起淳厚的民風、社風。
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是砥礪品行、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huán)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jié)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沐浴著謙虛謹慎、嚴以律己的家教熏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沒有好的家風家教,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劉鐵男教兒子“做人要學會走捷徑”,當兒子開始弄權斂財,他自己怎么可能秉公用權?蘇榮縱容家庭成為“權錢交易所”,他自己如何獨善其身、專心做事?而像個別“官二代”“富二代”表現(xiàn)出的精神空虛、盲目炫富,莫不與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有關。由此可見,家風淳正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源源不斷的
正能量,家風腐化則是為人處世難以承受的負資產。領導干部家庭應當以清正廉潔為重點建設良好家風。堅持清正廉潔家風,領導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能減少來自家人的不當干擾;找準“為民、清廉”的價值坐標,其家人也能端正思想觀念,通過自身努力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個體從家庭走向社會,家風的影響亦會隨之遠播,成為社會風氣和道德水準整體拔節(jié)的力量之源。家風醇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污穢盡來。良好家風,是優(yōu)良作風之要,是抵御貪腐的無形“防火墻”。
好家風涵養(yǎng)好作風,領導干部作為黨風之旗幟、社風之表率,醇正家風、弘揚家風,無疑是黨風向好、社風向善的最好催化劑。樹立好家風,領導干部要從“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庭建設作為落實“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檢驗場”,時刻以“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標準,處理公與私、小家與大家、個人與群眾的關系,努力形成醇正家風與優(yōu)秀作風的良性互動。
家庭始終是國家和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只有家風建設好了,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國家才會更加穩(wěn)定。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家風并不屬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屬“自管”的私事。
家風是作風的臂膀,家風浩然敦厚,才有作風嚴實清廉,
家風正才能作風正、律己嚴、行得正。家風與作風猶如并蒂之花,互相映襯、相映生輝。領導干部手執(zhí)權力重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非同小可,自當從家庭做起,以家風建設助力作風涵養(yǎng),以家庭和睦引領社會和諧。
良好家風的回歸,是新常態(tài)下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有力舉措,通過言傳身教,以“家”促廉,把好了人生第一“關口”,就能在以后的行進路上少走彎路,保持初心;妻子“坑夫”、二代“坑爹”、家長“坑子”等家族式腐敗頻頻發(fā)生,主要是因為家風不正、家教不嚴;領導干部在家庭乃至家庭中往往是核心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家風的旗幟。必須作則,慎權、慎微、慎言、慎行,克已奉公,從而對家庭成員起到示范帶動、言傳身教的作用。只有擺正黨性與親情、家風與黨風的關系做到從嚴治家、從細管家,形成守德、守紀、守法的家庭風氣,才能管好自己的家人。
2023年家風專題黨課講稿范文通用二
全體市民朋友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會風氣正。傳承家風家訓,創(chuàng)建廉潔家庭,是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倫理進家庭,凈化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堅強保證。為此,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開展“傳承家風家訓創(chuàng)建廉潔家庭”活動,向奎屯市全體市民發(fā)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家風家訓”的制訂者,把好反腐倡廉宣傳關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家訓,是教育、規(guī)范、幫助每個家庭成員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是推進廉潔家庭創(chuàng)建的重要基礎。每一位市民都有義務作“家風家訓”的制訂者,樹好家庭助廉意識,吹好家庭“廉政風”,管好家庭“廉政賬”,當好“廉內助”,堅決反對、堅決不做與《廉潔自律準則》等法律法規(guī)相違背的事,及時提醒和督促家人自省、自警、自勵,做到“一身正氣上班去,兩袖清風回家來”,自覺把好反腐倡廉宣傳關。
二、爭做“家風家訓”的傳承者,做好反腐倡廉接力關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形成的世代傳承的特色文化,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族黨員干部及全體市民都要繼承和發(fā)揚勤儉持家、修身律己、艱苦奮斗、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禮讓寬容、尊師重道、樂善好施、文明和諧、廉潔奉公、遵法守紀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并言傳身教給下一代,在家庭生活中不慕奢華,杜絕浪費,摒棄在婚喪嫁娶等活動中大操大辦陋習,使家風家訓真正成為拒腐防變的“接力棒”。
三、爭做“家風家訓”的踐行者,筑好反腐倡廉防范關
家風家訓是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和道德修養(yǎng)。爭做“家風家訓”的踐行者,事業(yè)上就要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拖累;感情上就要多一份溫暖、少一份埋怨;生活上就要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廉潔上就要多一份把關、少一份奢望。用實際行動支持自己的家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一個優(yōu)秀“廉內助”。
“國廉則安,家廉則康。”各族黨員干部職工及其家屬要經得住考驗,抵得住誘惑,支持家人嚴于律己、奉公守法,做到不義之“利”不沾,不明之“財”不取,非份之“禮”不要,把好廉潔關口。
風清氣正乾坤朗,眾志成城鑄輝煌。每個家庭都是家風家訓的制訂者、傳承者和踐行者。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建設文明和諧、廉潔幸福之家,攜手同心,從我做起,傳承文明家風,共樹廉潔清風!
倡議人:
日期: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