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消費經歷演講稿篇一
又是一年3·15,去年同期,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出臺,賦予了消費者更多權利。在過去一年,新常態這個詞頻頻亮相。經濟新常態引領著新消費,以互聯網+、個性化等為特征的新消費異軍突起,我們已經進入新消費時代。
在珠海,消費者的維權熱情持續高漲。去年僅在珠海市消保系統就受理了消費者投訴2969宗,增幅達22%,解決率100%,涉案金額1947萬元,為消費者挽回損失687.67萬元,接待消費者來電、來信、來訪約13000余人次。向消委會投訴是維權路徑之一,不少消費者亦選擇直接和商家對簿公堂,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屢屢勝訴。
20xx年,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是“新消費我做主”。在新常態下,創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營造讓消費者能做主、愿消費的良好環境尤為重要。新消費提倡科學理性消費,踐行綠色消費、品質生活,呼喚維權自覺,提倡依法維權,讓消費者主動做新消費的支持者。
消費維權是經濟文明的重要體現,是市場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大眾傳媒的職責所在。我們看到,在消費維權的隊伍中,有著肩扛大旗的國家司法行政力量,也有奔走呼吁的各類社會團體,更有被國家法律武裝起來的千千萬萬日趨成熟和理性的消費者。
今年3·15,《信息時報·新珠海》結合了珠海的消費市場,精選了工商部門和司法部門提供的典型案例,給廣大消費者維權提供參考。同時引導珠海市民正確、理性消費,呼吁建立和諧消費環境。我們希望,3·15不止是一年中的某一天,它是一種象征,一種“消費者至上”的理念。
謝謝!
消費經歷演講稿篇二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在這里我們召開紀念“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與安全”年主題座談會,目的就是要圍繞 “消費與安全”年主題,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全面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營造安全的消費環境,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借此機會,我代表**縣消費者向應邀出席今天座談會的各位理事、企事業單位領導,表示熱烈地歡迎和衷心地感謝!
過去的一年,**縣工商局、消費者協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樹立“一切為了消費者,一切服務消費者”工作理念,圍繞年主題把握“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維權、構建和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四條主線,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326 件,成功調解326件,調解率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7萬元,接待來訪和接受咨詢373件,發布消費警示、消費提示26次,發布通訊報道42 條,推薦誠信單位18家,滿意品牌2個,開展消費糾紛和解24件,促進了經營者與消費者和諧共贏。**縣消協堅持以抓創新促發展、抓機制保維權、抓重點帶全面,大力提升消費維權能力,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對年主題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消費與安全”的認識,積極參與年主題活動;二是,組織對網絡交易、化妝品安全、預付士消費等方面研究,推動完善保護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三是,針對旅游、餐飲等服務行業中的“霸王條款”和消費陷阱開展消費評議活動,促進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促進行業規范的進一步完善,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四是,積極處理消費者關于消費安全方面的投訴,及時化解消費糾紛;五是,加強與安全有關的商品和服務比較試驗,對外發布有關消費安全的消費警示、提示,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產品和服務信息;六是,開展消費安全方面的消費教育,幫助消費者增長安全消費知識;七是,加強與有關行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進對消費者安全權的保護工作。
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配合與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把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和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等工作深入扎實地開展下去。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縣的消費環境將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謝謝大家!
消費經歷演講稿篇三
今年,市工商局、市消協將圍繞“消費與發展”年主題,實施十大舉措,推進消費維權。
一、強化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嚴查“問題食品”,努力讓消費者吃的放心、安心。
二、強化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嚴查假冒偽劣商品,努力讓消費者識假、辨假、抵制用假。
三、開展虛假違法廣告整治行動,嚴查醫療、食品、藥品、農資、化妝品等違法廣告。
四、開展服務領域專項執法檢查,嚴查餐飲、旅游、維修、美容、裝飾等領域的違法行為。
五、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宣傳活動,營造良好消費氛圍,提升消費信心。
六、加強消費教育引導,指導科學合理消費,促進消費升級。
七、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披露消費侵權行為,促進商品和服務質量提升。
八、加強農村消費引導,促進農村消費市場的規范,促進農村消費增長。
九、加強各級消協、12315申訴舉報中心和“一會兩站”建設,提高對投訴、申訴和舉報的處理能力,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減少消費者損失。
十、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引導消費者積極參與,促進生產經營者承擔社會責任,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一神圣的事業。
為實現“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維權,提高消費信心,構建消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做出我們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消費經歷演講稿篇四
大家早上好!
我是___,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我是消費者》。今天是3月15日,大家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今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天是維護我們消費者權益的日子。有些同學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消費者的權益。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
每年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都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消費與服務”。這一主題體現了消費與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關系。這一主題的主旨是: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權,提高消費信心,構建消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我們作為一名小小的消費者,也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學習和保護我們的消費權益。比如,在學校門口發現一些人來兜售質量不合格的物品,我們千萬不要去買:我們在去超市買東西時,要看這樣物品的生產日期,如果日期靠后不要買,一旦發現食品有質量問題時,要及時舉報等等。當然,在我們維護我們的消費權益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夠胡亂花費,要有節制的,環保綠色的消費。
1、要購買散裝的東西。當你購買日常用品時,如果數量較大,建議你買散裝的商品,這樣,可以減少在包裝上的浪費。
2、要購買可循環使用的商品,少購買一次性的物品,一次性剃須刀,一次性照相機,塑料杯,塑料碟子等,這些東西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破壞了我們的環境。因為這些東西出場后,在你手中停留不久后就會直接變成垃圾。我們可以買那些可以長久使用的物品。如可充電電池,它壽命長,無毒害;布做的毛巾,它可以替代各種紙巾等等。
3、買二手或者翻新的物品。
4、購買水流小的淋浴噴頭。我們可以在水龍頭上安裝通風發散裝置和低流量的淋浴噴頭,可以減少50%的家庭水費支出。
5、主張低碳著裝。就是減少購買服裝的頻率,選擇環保面料,選購環保款式,減少洗滌次數,手洗代替機洗,舊衣翻新,轉贈他人,一衣多穿等。因為,任何一件衣服,從他種植的棉花,到紡紗,成衣,使用到最終焚燒,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有碳排放發生。如果按每季只買兩件t恤,兩件襯衫,兩件外套計算,純棉服裝的碳排放總量約為224千克,化纖服裝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504千克,一旦你選擇了有顏色和圖案的服裝,再加上皮革、毛衣等服裝,你衣柜里每年新添服裝的碳排量遠遠不止1000千克。
還有許許多多的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好方法,在這我不一一例舉。希望大家從小就要樹立環保消費的意識,進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消費經歷演講稿篇五
a:同學們大家好,十分感謝大家能來到這里,讓我們一起共同探討大學生的消費問題。不知道大家每個月的錢夠不夠花的呢,有沒有感覺到自己月初日日肉,月末天天湯,相信會有不少同學會是這種現象。但有無考慮我們的瑪尼到底去嗎了呢,它到底犧牲在何處?——今天的主題:money money 去哪了?(如何理性消費)。下面請欣賞一個短劇。。。
第一環節:money 你去哪了?
現在我們做個游戲:給你200讓你過一個星期,看看你們如何支配這些錢!(道具:馬克筆,a4紙)讓每個人都寫,再隨機挑選兩三名同學看看其想法,魏鴻雁、汪冰洋:全花完,李新柱:隨性。
朱萬虹:計劃著花錢。。
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
三、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4百至6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
而且情況不樂觀,大部分同學花錢無節制,月光族。
第二幕:(道具:調查問卷,做比例展示,可移動的小黑板)
1..盲目消費,缺乏科學理性消費觀念(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買名牌的動機”時,34%的大學生選擇“其他同學有,我也要有”,57%的大學生選擇“顯現自己品位,體現出和別人的差距”,只有9%的大學生選擇是“名牌質量好”。調查中還有少數同學表明,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時尚衣服,不惜向同學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愿望,這反映出一些學生的消費行為因為虛榮心不能量人為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容易引起消費攀比心理的升級。
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目前大學生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其他來源是做社會兼職獲得的報酬以及獎學金等等。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9%的大學生選擇“增長社會經驗”,24%的大學生是“為了彌補個人生活費的不足”,只有17%的大學生選擇“減輕家庭負擔、渴望獨立”,可見現在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閱歷,并不是出于對經濟的考慮。由于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他們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往往消費時沒有太大的顧忌,而“透支”后經濟上又處于被動。
3.理財意識淡薄,缺乏理財技能
選擇“存起來另作打算”,另外還有5%的同學選擇“給自己加餐”直接花掉。可見,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較為淡薄,理財技能較為薄弱,日常消費計劃性不強,消費表現出一定的不理性。
這些都是現在大學生在消費上遇到的不理性問題。
第二環節:保護你的小荷包
如何做到理性消費(討論環節)
主持人:我們既然遇到這么多的問題,那如何增在這個消費大熔爐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天空呢?如何做到理性消費?(分組討論,馬克筆,a4紙)
第一組:江文、徐旺: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圍繞展開)比如,手機。
第二組:黃永燦:我們小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但我一點不自卑。老師給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我覺得光榮。我們不比家里有錢,我們比誰能拿到獎學金,我們比誰靠自己的雙手掙得錢。。(展開)
大學校園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學校氛圍的影響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至關重要。但是,針對大學生年齡和消費行為的特點,在校內開展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說教,而應該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所以,我們在此呼吁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這樣的措施不僅能使大學生們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能從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抓起,從而使廣大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
第五幕:提倡理性消費,創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