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住戶社區是一個人們居住的地方,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所,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住宅區,更是人們相互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社交空間。作為住戶社區的一員,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住戶社區的種種好處和意義。在此,我將分享我對住戶社區的經歷和感悟,以及我對住戶社區的一些思考。
第二段:生活便利與安全(250字)
住戶社區的一個重要優點是生活便利和安全。社區中有各種商店、超市、藥店、醫院等生活設施,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條件。此外,住戶社區內加強了社區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安裝了監控設備、設立了小區保安,使居民能夠享受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這些便利和安全的條件有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第三段:鄰里互助與友誼(300字)
住戶社區也為鄰里之間的互助和友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社區中,鄰居之間相互幫助、互相照顧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無論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日常的生活小困擾上,還是在突發事件中,鄰居總是樂于伸出援手。通過鄰里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我們建立了很多深厚的友誼,不僅打破了冷漠和陌生感,還增加了心靈的溫暖和彼此間的信任。
第四段:社區文化與活動(300字)
住戶社區中的社區文化和活動也為居民營造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社區會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如社區運動會、文化展覽等,給居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增加了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此外,社區內還有一些興趣和愛好小組,如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使居民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樂趣。這些活動豐富了住戶社區的文化內涵,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活力。
第五段:社區自治與發展(200字)
住戶社區還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自治和發展的意識。社區自治是指居民自行管理和解決社區內部的問題和事務。在我所居住的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會議,提出建議和意見,并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通過自治和合作,我們共同創造了一個更加和諧、宜居的住宅環境,促進了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收獲了自我成長和價值實現的機會。
結尾(100字)
總之,住戶社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是一個人們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的地方。通過住戶社區的生活,我們不僅享受到了便利和安全,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參與了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同時也培養了自治和合作的能力。住戶社區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同時也擴大了我們的社會視野和責任意識。因此,住戶社區對于我們的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我結識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喬拉布拉克村的哈薩克村民—努爾巴合提,直到現在我們都是沒有血緣勝似親人的一家人。第一次見面最深的印象是喝奶茶。看到我的茶碗空了一半,努爾巴合提就趕緊讓妻子添茶,客氣地催促著“喝茶”。在他家坐了一個多小時,也就喝了一個多小時的奶茶。
努爾巴合提是個手藝人,會打金銀首飾,會做木工,經常外出務工,國語日常對話掌握的不錯。妻子吐爾遜古麗因為長期在家,只會簡單的幾句話。即使如此,在努爾巴合提的翻譯下,也感覺有說不完的話題。之后的幾次走訪,大抵如此,只是因為來往的次數多了,大家更加的熟絡了。
20xx年3月,我帶著行李住進了努爾巴合提家中,開始了我的`住戶生活。開展房間燒的很熱,一壺水就放在爐上。房間早已被收拾過,炕干干凈凈,地上也拖的一塵不染。房間進出,門總是小心翼翼地被開關著,小孩子不被允許來到我住的房間。作為主人的努爾巴合提一家,很努力讓我盡量住得舒心。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努爾巴合提一家的盛情,更讓人愿意做點兒什么。自恃廚藝在行的我,自告奮勇地當起廚師。做出的飯菜,孩子們吃得特別香。吐爾遜古麗難為情地請求:“姑娘,你能不能教我做飯”。為他家買來了各色常用調料,細心地教吐爾遜古麗做了幾道家常菜,聰明地吐爾遜古麗很快就掌握了訣竅。“下次我來,給你帶上廚房的專用工具,你做飯的速度會更快。”我鼓勵吐爾遜古麗。
努爾巴合提家的滲坑修在馬路邊,為了村容村貌,滲坑需要遷到院子里,現在努爾巴合提患有慢性病,女兒出嫁了,兒子在內地上大學,努爾巴合提很是發愁,知道這件事后,我就多方打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他們修好了滲坑。些許的小事,出乎意料使努爾巴合提很激動。他邀請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和我到他家一起吃飯。他說:“要把我介紹給他所有的親戚朋友認識,讓他們知道他有這樣的親戚”。
一周的時間很短,一周結下的情誼太深。當我離開時,深深感受到了一家人那股不舍之情。孩子提著雞蛋,兩口子手上提著沉甸甸雞和馬肉。“找時間,你們一家人找個時間也要來我家坐坐,住上兩晚上。”我向努爾巴合提一家發出了邀請。
親,越走越近;情,越走越濃。確實如此。近兩年的時光,我家與努爾巴合提一家感情越發深厚。
同時,通過住戶,我又結識了許多民族親戚,大家面對面交流,手握手交心,和他們共吃一鍋飯互學廚藝,一起坐在炕頭拉家常,宣講政事共同學習,農活家務一起干,各族兄弟姐妹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在這里延續升溫。
通過住戶,真正的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干部心貼心;真心的做到了感念黨恩志不移,交流交融人心齊,互幫互助更團結;真誠的把自己作為團結之泉的引流水,每一次住戶,與節同渡,每一個節日,與民同慶,每一輪走訪,與難同擔,相信我們有了這股真心真意的引流水,塞外江南新伊犁的民族團結的泉水必將源遠流長。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三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拓寬機關在職黨員干部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區機關在職黨員干部深入開展進社區工作,充分發揮機關在職黨員干部在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深刻領會區機關在職黨員干部深入開展進社區的重要意義。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區機關在職黨員干部進社區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脈相承。通過不斷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身份意識教育,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社區和諧發展為目標,以“結對幫扶助困”、“機關黨員干部下社區擔任網格指導員”等活動為載體,組織機關在職黨員干部進社區活動,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促使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
二、領導帶頭,積極參與。區機關各黨支部(總支)書記都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帶動本支部(總支)廣大黨員干部行動在前,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以普通黨員的身份積極深入社區指導服務,引領機關廣大在職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社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三、積極主動到結對社區黨組織報到,亮明黨員身份,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履行黨員義務,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帶頭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對社區和居民群眾加強對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等上級黨委重點中心工作決策部署的宣傳引導,增強社區和居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決策部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根據結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特長優勢,利用業余時間自覺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積極參加社區政策宣講、黨課輔導、衛生保潔、民事調解、治安巡邏、法律援助、民事調解、就業幫扶、助學育人、便民服務等活動。
(三)擔任社區網格指導員。機關各支部(總支)黨員干部聯系社區網格,擔任網格指導員,督促指導網格化管理服務及管理人員履職,指導抓好網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網格化管理服務水平。
(四)積極為社區和居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積極為社區的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深入社區開展調查研究,主動下社區、聽民意、察民情,收集、整理居民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力所能及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五)帶動群眾互幫互助。積極主動為政府、社區和居民群眾之間搭建起溝通聯系的橋梁,暢通居民群眾與政府及社區溝通的渠道,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帶動居民群眾之間互幫互助,鄰里和諧。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四
當我剛剛搬進這個社區時,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鮮。街上的建筑、陌生的面孔、熱鬧的市場,一切都是那樣地陌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與社區的環境融為一體,并且開始認識一些鄰居。我們共同度過著快樂的時光,逐漸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社區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給予我溫暖和安定。
第二段:溫馨的鄰里關系
社區住戶之間的鄰里關系非常溫馨和融洽。每天早晨,我都能看到附近的阿姨們在小區門口聚在一起交流。大家談論著家常、孩子們的成長,互幫互助,切實體現著“鄰里互助”的精神。有時候,我也會被鄰居們叫去喝茶聊天,大家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這種鄰里關系讓我感到溫暖和親切。
第三段:優質的社區服務
社區為住戶提供了各種優質的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社區里有一個專門的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居民們需要的各種幫助和咨詢。無論是水電維修還是垃圾分類,社區都會提供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社區的服務中心,我還可以參加各種興趣班和社團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了我的生活。
第四段:和諧的共享空間
社區擁有一些共享的空間,如公園、健身房和圖書館等,這些空間為住戶提供了放松身心和鍛煉的機會。每天傍晚,我喜歡在社區的公園里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在健身房里,我可以鍛煉身體,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圖書館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它提供了大量的圖書、報紙和雜志,讓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和娛樂。
第五段:歸屬感與責任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區逐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對社區充滿了歸屬感和責任感。我參與社區的志愿者活動,為社區的發展和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社區里,我不僅收獲了友情,還學會了關心和幫助他人。社區的和諧與繁榮離不開每一個住戶的共同努力,我愿意盡我所能,為社區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總結:
社區住戶心得體會文章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中,展示了作者在社區中逐漸建立起的鄰里關系和歸屬感。同時,文章還介紹了社區提供的優質服務和共享空間,以及作者為社區發展做出的貢獻。通過這些描述,文章展現了社區住戶的美好體驗和對社區的熱愛,旨在讓讀者對社區的價值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五
對藥高等專科學校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學校系與東城街辦玄妙觀社區“大學生黨員進社區”服務基地揭牌儀式在社區隆重舉行,開創了中國高校校地合作的創舉。這對于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對于社區而言,這也是引進高素質人才,促進社區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校地合作系列服務活動,有利于創造學校、學生、社區三方共贏的局面。
雖然,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就對社區有著濃郁的情懷。但畢竟只是在農村,人煙稀少,感受不到那種濃濃的社區氛圍。第一次真正接觸社區是在20xx年4月30日,那天學校醫療系團總支組織了醫療系09級預備黨員、推優對象及10級部分助學金獲得者前往東城街辦玄妙觀社區進行系列服務活動。
春晚的荊州,陽光明媚,春意盎然。那天同學們早早地來到東城街辦玄妙觀社區服務基地,對社區雅園巷等地進行清潔大掃除。幽深的巷道,青蔥的藤蔓,杜鵑的啼鳴,多么祥和而溫馨的農家小院啊!翠綠的柳條,留下零星點綴的路面,路的兩邊在長滿了雜草,路的中間不時見到一些生活垃圾,一切不盡然。
聽說有人自發前來進行義務勞動,引來了不少居民的觀看。當他們得知這是一支來自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大學生黨員隊伍時,他們驚訝之余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因為眼前的一幕幕令他們無法相信這是當今大學生黨員所做的——發臭的污水,蔓生的野草,瑣碎的生活垃圾……這些居民平時都敬而遠之的東西,這群孩子卻把它們打理的井井有條,呈現在居民面前的是干凈整潔的路面,優雅溫馨的社區環境。
“你們先休息一會兒,讓我來吧!”一位老奶奶激動的說,“以前我從這兒路過,都會為如何趟過這潭污水而發愁,現在好了,再也不用為這事發愁了。”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打破了往日的幽靜,院子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一個、兩個……更多的居民自發的投身到這支特殊的隊伍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從居民的不舍中,我看到了他們對我們的寄托!
“感謝學校,感謝醫療系領導培養出了這么優秀的學生,”社區主任激動地說,“我們一定會為你們的成長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你們從中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增加社會實踐能力。”我作為隨從記者采訪了部分居民,從他們的交談中得知,他們對大學生黨員進社區進行系列服務活動反映良好,他們希望這項活動能夠長期堅持下去,希望能與更多的大學生黨員交流,學習和借鑒當代大學生黨員先進的思想和理念,進而推動社區的發展。
從社區出來,我不由的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投身到社區的服務中去,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為社區的發展貢獻出應有的力量。投身到社區的實踐中,去磨練意志、去鍛煉能力、去感知社會生活的萬象,在實踐中鍛煉成才!
堅持大學生黨員進社區進行系列服務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黨員進社區的長期化、規范化、陣地化,還可以促進大學生黨員成長成才,而且對推動社區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創造學校、學生、社區三方共贏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與社區共成長,將伴隨我的大學生活,我將珍惜這次難得機會,創造無悔的青春!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六
春風拂面,垂柳依依,四月八日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品社研討會。通過這次品社研討,我領略了兩位講課老師精彩紛呈的講解,我深感機會難得、責任重大,因此活動中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還知之不多的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下面我就學習情況并結合我的理解談談感想。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為教學設計做鋪墊。(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三)是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聯系。
(四)是精心設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用課程標準指導課堂教學
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培養公平公正的品德;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合作,要有責任心;要讓學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關愛他人;引導學生要多與別人交流、溝通,學會尊重、理解別人;引導學生美好事物要與別人共同分享,與人為善;在分清是非標準的基礎上,在某些領域允許有不同的選擇,要寬容。
三、轉變教學觀念 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表演等。這次研討會上梁老師上課時采用旅游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知道祖國的大。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研討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六、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兩位老師呈現的教學課型的策略非常實用,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不斷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努力推進品德與社會的教學。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七
每次走進熟悉的小山村,孩子們老遠就雀躍地揮著手,朝我奔來,喊著“檢察官媽媽來了。”每每聽到這句話,我就覺的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言語。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成了塔爾克特村的孩子王,我成了特爾克特村所有維吾爾族孩子們的幸福的檢察官媽媽。
和孩子們的初識,結緣在今年的元旦聯歡會上。為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邀請各自的親戚共同參加村委會的聯誼,在那里我見到了一群心底清澈、目光炯炯、嘰喳不停的可愛的維吾爾族孩子們。親戚們都在知識問答、做游戲、唱歌跳舞,孩子們卻圍著我,要和我做游戲、照相、聊天、教我跳維吾爾族舞蹈,當得知我的親戚是木哈買提(結對親戚的孩子)時,他們不無羨慕的說,您能當我的親戚嗎?我說,我就是你們的親戚呀,于是我很光榮很幸福的成了這群維吾爾族孩子們的“檢察官媽媽”。
于是,有了屬于我和他們之間的故事......
木哈買提是一個很健談的.孩子,漢語非常好,而且侃侃而談,我倆有一個共同點,都特別愛笑。每次他見到我,恨不得撲到我懷里,考完試一拿到成績單就會立刻給我打電話報告他的成績,很棒的。母親節那天,我臨時去木哈買提家,給木哈買提的媽媽哈麗坦買了一份禮物,突然小家伙跟我說,“小韓媽媽,我也有一份禮物送給你。”我當時一愣,只見他把存錢罐拿出來,把他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全給我,我趕忙推辭,“我怎么能要你的錢呢?”哈麗坦說,這是孩子的心意,這是他把平時積攢下來的舍不得的東西當成一種心意送給你。這個小家伙呀,母親節的意外驚喜著實讓我感動一把。
阿布都瓦里斯是一個內秀的小男孩兒,可是做作業卻很粗心,每次給他檢查作業時,經常發現他寫錯別字兒,我說,“寫錯一個字兒,我就彈一下腦門。”慢慢的,錯別字兒少了。當得知他快過生日時,我和同事一塊兒給他買了蛋糕,他說,“你怎么知道我生日?”因為我是無所不知的小韓媽媽呀。他說,“這個生日讓我很難忘!”其實,很感謝在你難忘的生日里有我。
我最小的一個孩子就是超級可愛的萌娃阿布都熱斯,2歲多,忽閃的大眼睛,嗲嗲的聲音,撒嬌的表情,讓你忍不住想要親他。早晨親自給他炒的菠菜雞蛋,小家伙有點兒挑食不吃菜,我說,“菜菜好吃,長高高,等會兒陪你捉迷藏”,于是大口吃菜,大口吃飯。“媽媽我吃完了,趕緊和我玩兒”,聽著他不太清楚的呀呀語,和笨拙的碎步,我被他逗的皺紋又幸福的增加了幾條。
和雙胞胎姐妹聊她們的初中生活,和買麗帕提堆雪人,和伊布拉依木一塊兒給小羊喂牛奶,承諾海地娜下次一定住她們家,和開德麗艷約好去她家吃飯,阿曼古麗強烈要求,等我過生日時,一定要在她家過,她要給我做好吃的拉條子和香香的蛋糕......
我可愛的孩子們,是什么讓我們彼此相處的親密無間,是什么讓我們彼此情義暖暖,是什么讓我們彼此牽掛不已,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份不分彼此的小愛,是因為我們都是那顆緊緊抱在一起的石榴籽,是因為我們心中都盛開著一朵民族團結之花,那就用我們不分彼此的小愛相互浸潤,讓小愛匯聚成大愛,把民族團結之花澆灌的更美更艷,裝扮我們各族人民群眾的美麗家園!
住戶社區心得體會篇八
4月15日,按照工作安排,我與同事一起到莫云臺村一片區牧民居馬別克托熱別克家住戶。在去之前,我特意做了一些功課,向駐村工作隊的同事和村干部了解了一下居馬別克家中的情況。
在村干部的引領下,我們來到居馬別克家。走進院子就看到幾個六、七歲的孩子在打鬧玩耍,住房門緊閉,好像大人不在家。經詢問得知,女主人帶著一歲多的兒子在鄰居家串門。等待中,我和同事在院中溜達,不經意間發現他家新蓋的房子沒有房頂。懷著好奇心,我和同事走進去查看,發現不是沒有房頂,而是前半個彩鋼頂被大風刮掉了。正在這時,女主人夏熱帕提依瑪別克回來了,熱情的向我們打招呼,我也和同事向主人家介紹自己及來意,女主人高興的答道:“知道呢!聽鄰居們說,這一段時間都有干部來家里住”。
寒暄中,女主人夏熱帕提不停地忙著打掃房子、架火燒茶,對我們的入住很是歡迎,我們也感覺到她的真心和誠意。
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居馬別克托熱別克一家都是牧民,有耕地20畝、草場50畝,家中還有一輛三平貨運車夏天跑運輸掙錢,房屋享受了國家的定居興牧政策補貼,主要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跑運輸和打臨工。
在問起居馬別克一家生產生活情況時,我們特意詢問了一下他:“你家新蓋的房子房頂被大風刮掉為什么不維修”?他為難的回答道:“這個房子是牧民定居房,去年開工晚了,入冬前匆忙的封了個頂,彩鋼頂沒有固定好,門窗也沒有安裝,房子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完工。
3月份的時候刮大風,彩鋼頂就被刮掉了”。“現在天氣熱了可以開工干活了,為什么不找人來維修,把剩下的活干完”?我們緊接著問道。“我找了村委會,也給蓋房子的老板打過電話。蓋房子的老板今天推、明天推,就是不來”。聽到這里,我和同事不約而同的拿出手機,給駐村工作隊的同事打電話了解情況。
得知村委會、工作隊都與建房老板聯系溝通過此事,但到目前還沒有得到落實。在與同事商量過后,我們決定自己與建房老板聯系溝通。經過一通電話,我們將建房老板請到居馬別克家,現場協商解決辦法。
經過協商確定彩鋼頂被大風刮掉是由于施工方沒有將彩鋼頂按施工要求標準固定好,施工沒有完全完工,也沒有安裝門窗造成的,責任在施工方。施工方承諾將按照合同履約,在一周內按照協商要求將房頂修復和剩余的活干完,達到驗收標準。
通過這件事,使我深刻認識到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深化群眾感情,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來辦,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多為群眾添一份溫暖,群眾就會對我們多一份感情,多一份信任。
其次是提升服務本領,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準確掌握民情動態,想方設法排憂解難、理順情緒,在矛盾旋渦中接受實踐鍛煉。通過一件件平常的小事,真心真情的與群眾一起參與,群眾就會把我們當成最近的人,當成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