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一
伊利亞特述說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基里斯之間的沖突,以此為焦點,詳細敘述了在特洛伊戰爭中十年發生的故事。
阿伽門農搶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當眾立誓不再參加作戰,希臘聯軍因此節節敗退,阿伽門農只好遣人請求阿基里斯參戰,但是阿基里斯不為所動;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羅克洛斯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里斯為了替好友報仇,改變初衷重返戰場,他戰無不勝,親手殺死赫克托爾,因此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只身與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贖回赫克托爾的死體。
奧德賽描寫伊塔卡島國王奧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鄉,卻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從奧德修斯獻出木馬奇計,使得希臘聯軍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卻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賽冬,返鄉途中歷經劫難,其妻潘尼樂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歸來,但是備受求婚者的困擾,最后奧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幫助,返鄉擊殺眾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團圓。
兩部史詩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風格上仍有所差異。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伊戰爭中的兩軍的激烈廝殺,奧德賽描寫英雄作為普通人的感情。荷馬史詩深動刻畫眾多英雄形象,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潘尼樂普貞潔不二等等。
雖然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各有千秋,但是它們無論在內容還是風格上,都沒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襯托。伊利亞特的焦點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經歷,但是它的結局直到奧德賽中才有交代。奧德賽的主角是奧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亞特中已經有了鮮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筆。此外,奧德賽中交代許多在伊利亞特中已經出現的重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奧德賽就是全部荷馬史詩的共同結局。
兩部史詩除了本身具有史料價值外,描繪從氏族部落時期到奴隸制萌芽之時古希臘社會的生活場景。在史詩的描述里,眾神的干涉盡管產生了重大的作用,顯示了命運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堅強、忠厚誠實,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會影響自己的命運。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二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后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終于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為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為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為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特別英勇,而且他射箭技術特別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面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特別堅固,打起仗來特別厲害,最后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后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里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但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里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
下面我再說說赫克托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但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非常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阿克琉斯一個人知道,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托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托耳殺害了。但是,我還是佩服赫克托耳,因為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荷馬史詩》分為兩個部分《伊里亞特》和《奧德賽》,考慮到敘事的繁雜,沒有引導他從宏觀敘事開始,而是選擇了他喜歡的幾個人物入手,描述一二。
其實,《荷馬史詩》也是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的一本書,現在再閱,算是我們母子共樂了吧,喜歡的朋友不妨一讀。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三
《荷馬史詩》在西方文學乃至文化起源方面都影響至深,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是從混沌到秩序,從蒙昧到覺醒的歷程,不僅是史詩內容本身,即便是史詩的頌歌者們,也經歷了神性到人性、從神靈啟示到發現自身內在的神圣性的歷程。最初要頌唱史詩英雄們的事跡,需要呼告文藝女神繆斯獲得神圣啟示以及神明附體般效果方能吟誦。但隨著《奧德賽》中體現出的人的自我覺醒以及不斷逃脫諸神的掌控的嘗試,語言與修辭蘊含的創造性作為技藝體現在人類自身,讓人因而能夠從內在中挖掘自己的潛在神圣性。
《伊利亞特》重在描寫特洛伊戰爭最后一年的故事,阿基琉斯的隱退不出間接導致了其摯友帕特洛克羅斯代其出戰卻慘死赫克托耳槍下,為摯友復仇的阿基琉斯怒斗赫克托耳,最終赫克托耳死于阿基琉斯刀下,而這位神勇的戰士也沒能逃脫阿基琉斯之踵的命運詛咒,被受到愛神指引的帕里斯射穿腳踝死于特洛伊城下。一場大戰,英雄死傷殆盡,特洛伊聯盟以及阿爾戈斯聯盟,希臘人以及小亞細亞最優秀的一代英雄隕落殆盡,才構成了《伊利亞特》的宏大篇章。
在《伊利亞特》中,戰爭的重心是以英雄暗含眾神指引的舉動而轉移的,阿爾戈斯聯盟與家族城邦式的特洛伊在各領風騷的同時,沒有哪位英雄能夠獨霸秩序引導者的位置。秩序的轉變代表著雙方陣營的此消彼長,同時無序的特洛伊城邦失去了英雄的領導與眾神的庇佑,這一政治隱喻最終導致了特洛伊走向毀滅的結局,這場戰爭也因此落下帷幕。
在特洛伊戰爭背后,實際上每一次秩序的轉變都是源于神的'操控和現身,以及為了修正戰爭雙方的走向而做出的舉動。鑒于此,神的世界實質上已在荷馬的描述中成為了與人類世界密切關聯的影射,僅有的不同就在于神擁有“神力”以及對所掌管事務的絕對控制權。那么以這樣的神的團體的判決來決定人類英雄的生死,雖稱之以命運,但實質上是神的意志的獨斷專行,正如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秩序與歷史(卷二)》中所言:魚是從頭部開始腐爛的,而在頭部的——逐漸明朗化——是神靈。《伊利亞特》中,奧林匹斯眾神之間的相互協定維持著宇宙間特定的平衡與秩序,即使是宙斯自己也身處于這一秩序當中。這同樣也體現了人在受眾神操控過程中的無奈與屈從,即便是史詩的頌唱者也需要吟詠文藝之神繆斯之名才能夠展開頌唱。
過渡到《荷馬史詩》的后半部《奧德賽》則有所不同,這一部分史詩是對人類生命本身的內在價值的一種揭示。有限的、凡人的存在是值得為之而活的。這是世界化、世俗化的啟示,然而它也是這樣的一種啟示:其本身并不僅是表面上看到的世界,因為它最初出現于神明世界的背景下,并通過神明的啟發而被激發出藝術與詩歌的想象力。諸神存在并且貫穿于人類世界之中。奧德修斯通過不斷的冒險在十年的時間里找尋著真正的自我并最終返回他的國度伊塔卡,期間戰巨人,抗塞壬,與女神抗爭,最終得返,人類對于自身內在神性的運用體現無疑,通過知識、技藝展現出無以匹敵的勇氣和智慧,人類從屈從于眾神逐漸轉變為發現自身內在的神圣性,并開始學會運用這種技能。
為了凸顯出主題“尋找”,《奧德賽》使用了兩條線索,一是歸途中奧德修斯對自我身份的尋找,二是在雅典娜指引下,開始尋找自己不為所蹤的父親的另一重身份以及自身作為奧德修斯之子身份認同的特勒馬科斯,《奧德賽》沒有承襲《伊利亞特》戰爭敘事,并在第一到第四卷的標題中就有所暗指,以特勒馬科斯之名作為標題已經挑明了這個名字的另外一重含義,“telos”代表終結,“machy”代表戰斗,終結戰斗之意已表明不同于《伊利亞特》的城邦與聯盟之戰,《奧德賽》將主要內容集中在人的內在自我的追尋中。并最終通過奧德修斯的順利歸鄉說明了人類已經從屈從于神性引導或強制的命運安排逐漸轉為通過抗爭以及內在自省的方式主導自我命運的真正人類。
《荷馬史詩》的兩大篇章揭示的主旨從表面上看不盡相同,但內在暗含著合理的承接關系,也代表著創作時代的人類存在著對世界認知的迷惘踟躕,但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漸漸發現真正的自我以及認知世界的強大能力,從而將對于神秘未知的身形歸納轉而作為內在自省的神性加以理解。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四
放在中國美人可沒那么好的待遇。紅顏禍水,烽火戲諸侯,一騎紅塵妃子笑等等,豈不弱爆了,還廣招罵名,每一個都死的很難看。
民族性格使然吧?真是相去深遠。
以美人嫁青壯年,碰到的人,生命大好,懂得美,理解美,寵溺美,眷戀美寬容美,所以無論男人女人之美都能美的肆無忌憚,讓人徹頭徹尾的甘愿匍匐稱臣,多好。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五
《荷馬史詩》有兩部分《伊利昂紀》、《奧德修紀》,前者寫了為榮譽而戰斗的英雄眾多形象,后者寫奧德修斯戰后歸家路途艱辛,以及歸家后維護家庭而戰斗事跡。在古代,部落的戰爭本就是為了掠奪財富、奴隸和家畜而引起的。《伊利昂紀》第一卷開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王者阿伽門農觸怒了太陽神,祭司的女兒被阿伽門農霸占,為了消除災難奉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卻又將阿基琉斯戰利品、床伴搶奪,阿基琉斯感到這是恥辱拒絕參戰。導致了聯軍的節節敗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來戰爭。
在戰場上沖鋒在前,表現最為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們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臘的基調是人本主義,重視個體生命,珍視個人價值,英雄主義盛行。特洛伊戰爭就為這些英雄們贏得榮譽供給絕妙的舞臺,為了榮譽能,夠分到物質財富,展現自我的勇力和智慧,贏得不朽的名聲。阿基琉斯明知自我在戰場上將死的命運,可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戰爭。當他的摯友帕特羅可洛斯在戰場上被赫克托爾殺了時,聽到噩耗的他似發怒的獅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親賜予戰甲,他要重登戰場,他要把赫克托爾撕裂,要讓特洛伊城變成墳墓,就這樣由于戰場勇者出現,形勢迅速轉變,萬軍之中他才是王者、霸者,濃烈的英雄主義氣息,高漲的復仇情緒,卻也將這位英雄拖入戰爭深淵,幾無退路。
赫克托爾父親的眼淚,讀到此處不由使我嘆息。我嘆息特洛伊的勇者,軍隊的統帥戰死在阿基琉斯的槍下,轉瞬間戰爭形勢大逆轉,無數的生命橫死沙場。他的尸體是在老國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還的。當赫克托爾與希臘聯軍交戰,他預感到特洛伊將要毀滅,對妻兒所面臨的悲慘命運感到難過,心境沉重,但他控制住自我的悲哀,毅然負起保衛國家的職責,史詩中他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杯具色彩。
《奧德修紀》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歷經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難之后,他最終征服了自然,贏得了勝利,回歸家園。在他以“無人”之名與獨眼巨人較量之時,人的力量和化解危機空難的機智得到了最好的展現。當他在自我家中看到求婚者們無恥的侵犯他的財產,并貪戀他的妻子,奧德修斯便設計,讓求婚者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僅有這樣才能贏回自我的尊嚴。
在《奧德修紀》中,雖然更多的資料是描述諸神的安排,奧德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但對英雄事跡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斗場面描述。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仿佛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沖突的記憶。
英雄們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歸家途中,總是全力以赴地迎接生命的挑戰,在與苦難的對抗中使人生最大程度地閃現出光和熱。
荷馬史詩讀書筆記字篇六
伊利亞特述說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基里斯之間的沖突,以此為焦點,詳細敘述了在特洛伊戰爭中十年發生的故事。
阿伽門農搶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當眾立誓不再參加作戰,希臘聯軍因此節節敗退,阿伽門農只好遣人請求阿基里斯參戰,但是阿基里斯不為所動;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羅克洛斯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里斯為了替好友報仇,改變初衷重返戰場,他戰無不勝,親手殺死赫克托爾,因此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只身與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贖回赫克托爾的死體。
奧德賽描寫伊塔卡島國王奧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鄉,卻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兩部史詩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風格上仍有所差異。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伊戰爭中的兩軍的激烈廝殺,奧德賽描寫英雄作為普通人的感情。荷馬史詩深動刻畫眾多英雄形象,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潘尼樂普貞潔不二等等。
雖然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各有千秋,但是它們無論在內容還是風格上,都沒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襯托。伊利亞特的焦點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經歷,但是它的結局直到奧德賽中才有交代。奧德賽的主角是奧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亞特中已經有了鮮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筆。此外,奧德賽中交代許多在伊利亞特中已經出現的重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奧德賽就是全部荷馬史詩的共同結局。
兩部史詩除了本身具有史料價值外,描繪從氏族部落時期到奴隸制萌芽之時古希臘社會的生活場景。在史詩的描述里,眾神的干涉盡管產生了重大的作用,顯示了命運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堅強、忠厚誠實,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會影響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