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蘋果豐收音樂教案篇一
1、正確掌握4/4拍節奏,能夠通過身體模仿動作、樂器演奏熟練掌握樂曲的.節奏。(重點)
2、能根據教師指揮的手勢迅速做出動作反應,注意樂器相互協作演奏,演奏出蘋果豐收的愉快場景。(難點)
3、感受蘋果豐收的快樂場景,體驗與同伴創造性的配器和合作演奏的快樂。
課件;蘋果豐收音樂;鈴鼓、碰鈴、圓舞板若干。
一、伴著歡快的音樂幼兒模仿摘蘋果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體驗摘蘋果的愉快心情。
1、教師引導幼兒交流:你摘蘋果時心情怎么樣?
二、教師運用視聽欣賞法,引導幼兒通過邊看圖片邊欣賞樂曲相結合的方法,感受樂曲的節奏特點,了解豐收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1、幼兒欣賞后回答:這段樂曲感覺怎么樣?那樂曲是幾拍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嘗試拍打樂曲的節奏并簡單介紹樂曲。
2、剛才蘋果豐收了,人們都干了什么?請幼兒模仿,初步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豐收的快樂。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現蘋果豐收的場景,掌握樂曲的基本節奏。
1、出示身體動作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上有哪些勞動動作?請幼兒自主探索。
2、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規范幼兒動作,我們現在完整表演一遍,提示幼兒男孩、女孩的動作幅度可以有差別。
3、幼兒跟隨音樂完整表演身體動作,提示幼兒注意用表情和眼神與動作協調。
四、變換圖譜,引導幼兒回憶樂器的使用方法并嘗試自己練習演奏不同樂器的節奏并完整演奏樂曲。
1、教師變換圖譜,請幼兒觀察:圖譜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樂器?
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樂器圖譜的節奏。
2、請幼兒取出自己椅子下的樂器,演示樂器的使用方法,教師規范幼兒的動作及姿勢。
3、跟隨音樂幼兒演奏樂曲,提醒幼兒控制好自己的樂曲并注意節奏的準確性。(配班教師進行錄像)
5、幼兒完整演奏樂曲一遍后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6、請幼兒來當小指揮,帶領大家演奏。
五、演奏結束,請幼兒分組收好樂器,提示幼兒輕輕放到指定的地點,出活動場地。
蘋果豐收音樂教案篇二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這里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后我還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著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起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舍難分,第二課時讀余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可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容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于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復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后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蘋果豐收音樂教案篇三
1、熟悉音樂旋律,能運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型。
2、理解圖譜內容,并使用打擊樂器協調一致的演奏。
3、感受樂器音色的不同,體驗合作演奏的快樂。
活動重點:能用身體動作、樂器表現音樂。
活動難點:情緒快樂的演奏且節奏準確。
音樂、樂器(碰鈴、響板、鈴鼓)、圖譜 3 幅、
一、幼兒隨音樂《蘋果豐收》拍手進入活動室。
請幼兒說一說聽到樂曲后的心理感受。
小結:音樂內容說的是果園里,一個個蘋果耀眼紅,蘋果豐收,大家都興高采烈、無比的快樂,所以音樂才這么的歡快、活潑。
二、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1、用身體動作表現去果園的路上及找果園
2、表現摘蘋果
3、表現慶祝豐收
三、出示圖譜(一)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表現音樂。
1、看圖譜運用肢體節奏表現“蘋果豐收”
2、完整的聽音樂練習。
四、出示圖譜(二)能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1、引導幼兒理解圖譜內容(獨奏、合奏、輪奏、)
2、教師哼唱,幼兒用樂器打擊樂,提醒運用合適的力度。
3、聽音樂看圖譜進行打擊樂。
4、互換樂器進行演奏。
小朋友你們今天當小樂手開心嗎?老師也開心,你認為表現的怎么樣?我也是這么這么認為的,那一起為我們就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最后老師再告訴你有個小秘密,這首好聽的.音樂就叫《蘋果豐收》小朋友回到家可以讓爸爸、媽媽上網搜一搜,然后運用家里的生活樂器來演奏。好了,現在我們出去休息一下吧 全體起立!(放音樂)
《蘋果豐收》音樂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我都將情景貫穿其中,通過找蘋果園到從不同方位摘蘋果及豐收后的喜悅,還有肢體動作的表現等讓幼兒通過說一說、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并熟悉音樂旋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在演奏部部分我采用圖譜的形式引導幼兒嘗試隨音樂有節奏地合作演奏,孩子們在我的指揮和引導下,能較好的進行演奏。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了合作演奏的樂趣,并感受到了果實豐收的喜悅心情。總體來說目標完成的很好,不足之處是活動中我的語速有些快,少了情感滲透。
蘋果豐收音樂教案篇四
秋天是豐富多彩的季節,田野里、果園里到處一派豐收的景象,孩子們對碩果累累的果實充滿了期盼,今天我將帶領幼兒一起走進“果園”,隨著《蘋果豐收》的歡快樂曲,學習摘蘋果的動作,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樂趣,并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心情。
1、能用拍手、拍腿、 晃手腕等方式表現樂曲的節奏型,并能看指揮協調一致地演奏。
2、嘗試根據圖譜設計配器。
3、感受樂器音色的不同,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
2、圖譜
3、鈴鼓、碰鈴、響板各8套,總數同幼兒
感知音樂
1、跟隨《蘋果豐收》音樂入場。
“孩子們,農民伯伯打電話來說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豐收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農民伯伯是怎樣摘蘋果的”(觀看蘋果豐收的課件)完整欣賞《蘋果豐收》的樂曲。
二、節奏練習
1 、情景練習,走走走走找蘋果、從不同方位摘蘋果,根據圖譜和音樂用拍腿、拍手的方式表現x x x x 和x-x-節奏型。
2、情景練習,摘高處的蘋果,根據圖譜用晃手腕的方式表現x--的節奏型。
3、情景練習,慶祝豐收,根據圖譜表現x-x-的節奏性。
4、完整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性。
5、分組練習節奏,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用身體的不同動作(拍手、拍腿、 晃手腕)表現不同的節奏性。
三、嘗試配器
1、教師出示樂器(響板、碰鈴、鈴鼓),幼兒自選樂器,嘗試演奏。
2、教師引導幼兒分別傾聽三種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感受其音色的不同,并根據圖譜為樂曲配上合適的樂器。
四、器樂演奏
1、分組進行器樂演奏練習。
2、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合奏。
3、交換樂器,嘗試使用不同樂器演奏。
4、開辦小小演奏會。
五、結束活動
秋天的蘋果又大又甜,我們一起好樂器來品嘗蘋果。(吃上午的蘋果點心)
在表演區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來做打擊樂器演奏(如:方便面碗、八寶粥盒、飲料瓶等)。
《蘋果豐收》是一個大班音樂律動活動,音樂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教師都將情景貫穿其中,通過找蘋果、從不同方位摘蘋果及豐收后的喜悅;讓幼兒通過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并熟悉音樂旋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讓孩子們開音樂會更激發了學習興趣。
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了合作演奏的樂趣,并感受到了果實豐收的喜悅心情。 (山東省廣饒縣稻莊鎮實驗幼兒園)
蘋果豐收音樂教案篇五
1、學習踵趾小跑步,并隨音樂合拍地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動作。
2、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經驗準備:
材料準備:貼在地上的蘋果標記(用于幫助幼兒尋找合適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聽音樂進場秋天到啦!瞧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xx小朋友走得很有節奏呢!(教師在走的過程中利用發現表揚的方式提示幼兒聽音樂有節奏的入場。)果園到嘍!我們把小背簍放下來,自己找個位子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二、學習踵趾小跑步小朋友,你們發現老師剛才是怎么走進果園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你來學一學?(如幼兒不知道的話可再跳一遍)。
這個步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踵趾小跑步。我們一起踩著有節奏的腳步去果園里看一看吧!
三、學習摘果子動作
1、示范摘蘋果的動作果園里的叔叔阿姨忙不過來,邀請我們幫他們一起摘蘋果。他們還教了我摘蘋果的動作,我來摘給你們看。
我剛才是怎么摘蘋果的?請你來學一學。
2、展開想象,進行各個方向的摘蘋果練習。
上面的蘋果被我們摘下來了,還有哪里的蘋果我們還沒摘?(上面下面左邊右邊,高的地方我們還可以踮起腳尖采,下面的還會彎下腰去踩呢!)那邊的蘋果真大呀,我們去那邊摘蘋果吧!
這里有好多蘋果樹,請小朋友找一棵蘋果樹摘蘋果吧!
3、練習踵趾小跑步和摘蘋果。
四、整體示范舞蹈,學習、創編結束動作
1、欣賞舞蹈,學習結束表示豐收喜悅的動作。
我剛才跳了《蘋果豐收》的舞蹈,我最后是怎么跳的?這樣跳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很開心)來,把你們的蘋果也端起來給大家看看,轉個圈,好開心呀!
我們一起來跳《蘋果豐收》的舞蹈吧!
2、創編表示開心的動作。
你會用什么樣的動作表示開心?我們一起學一學他的動作。
我們把他的動作編到《蘋果豐收》的舞蹈里。
誰還會用不一樣的動作表示開心?
五、活動結束。
小朋友,時間不早了,讓我們把蘋果送到倉庫里面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