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相信學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勵學生。
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師一味地多講、多說,事必躬親,但往往事倍功半。此刻,我試著把手中的“權力”下放,多數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各方面工作都不亞于以前。學生自己制定出了“班級公約”,規定了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效果十分好。原先的班會都是我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此刻,讓學生來做真正的主人,學生發現的問題反而更全面、更具體。這樣,使我抽出了一部分時間或研究教學、或專門去找那些存在問題的學生去做思想工作。
關愛后進生,用真誠的情感打動學生。
每一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既有用心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的職責就是對學生存其優點,去其缺點,發揚其用心的一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促進學生思想的轉化。
學習李鎮西教師后,李老師的幾句話對我啟發很大:后進生之所以后進,就是因為它差,不能渴望一下子就把他們轉化好,所以,對待差生,要允許其反復,要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并多去尋求群眾的幫忙。如我班的崔杰同學,個性比較強,好耍橫,好罵人,學生經常告他的狀,以前,這種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批評,但根本不管用。此刻,對待他,我首先去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經常去表揚他,讓他明白,老師并沒有放下他,而是在時刻關注著他。其次,根據他的特點,降低要求,先要求他每周有兩天或三天遵守紀律,使他認識到遵守紀律并不難,最終到達轉變的目的。
老師堅持了十幾年給學生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因為他堅信,優秀文學作品對人的靈魂有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我覺得利用每一天中午午休時間給學生讀好作品,這個方式十分好,我們能夠借鑒。平時,我們中午會給學生布置超多的作業,學生就想機器人一樣,反復的做題目,其實效果往往不好。課上的40你沒有少挨我的批評,但我真的不認為你是一位“壞”同學。而且,你被我批評的缺點,大多是你的優點的“變形”:你很熱情,活潑,一“變形”就成了課堂上愛說小話;你待人真誠,喜好交朋友,可難免分散了不少學習上的精力(比如有時串班,比如晚上學習時有電話干擾等等);你熱愛班群眾,可為了維護“班級榮譽”竟不惜“欺騙”楊校長,結果嚴重敗壞班級聲譽……你沒有“變形”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心地善良,思想純潔,樂于幫忙學生,更樂意為集團出力;你辦的《雨林日報》,不但版面美觀,而且可讀性很強。如果你在紀律上繼續進步,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前途無可限量啊!
多好的評語啊,如果我是這位學生,看了評語,我就明白,平時我哪方面做錯了,錯在哪,老師這么關心我,我必須要改了我的缺點,成為更好的學生。
最后一句,我想引用李老師的話,最大限度地挖掘并發揮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這就應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