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小編收集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作文,歡迎閱讀。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讀《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本書,我讀了以后,覺得受益非淺。特別是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格言,對我的教育意義最大。
這個格言后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說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時大文學家。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對自己的文章十分滿意。后來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議把“德”字改成“風”字,這樣做既可以與前邊的“云山”、“江水”相呼應,并且更有韻味。范仲淹覺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見。經過這個故事,更可說明,當自己有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應當不恥下問,向人多請教。無論是誰,只要有學問,都該去向他們請教。
我平時就沒有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正因為這樣,我還失敗過呢。記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奧數題,做著做著,一道題把我給難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還是一邊思索,一邊在草稿紙上比劃著:“一定要把這道題給解出來。”大約過了十分鐘,突然媽媽回來了,看到我正在做題,就不打擾我了,可又看見我愁眉苦臉,問我:“怎么了,解不出來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嗎?”“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還是沒有把那道奧術題給解開。媽媽又走了過來,看了看那道題,思索了一會兒,“我知道了!”媽媽說道。她把那道題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訴了我,我這才豁然開朗。還有一次,我記得我畫了一幅畫,自己認為畫的很不錯,就得意洋洋地拿給愛畫畫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說:“畫得真好,我還畫不出這樣的畫呢!”我高興地笑了,妹妹也高興地笑了。妹妹又仔細地看,她說:“哥哥,你好象有一處地方畫錯了。”“哪里?我看看。”我說。妹妹指著畫說:“你畫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風,這可是牛頭不對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細啊,你可以做評畫專家了。”我贊嘆著。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大有收獲。我以后一定改正這個缺點,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那我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論語》,我之所以讀它,是因為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的語句。
我讀《論語》這部書,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我想在這部書中認識一個學富五車的孔子、一個富有仁義之心的孔子。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還是有必要讀的。
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嗎?學習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甚至覺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43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繪畫巧匠、書法好手、籃球高手、象棋大師。還有的人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樹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匯集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女孩還當上了愛因斯坦的老師;在樵夫、漁夫和一些平凡的人的幫助下,李時珍編寫成了醫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正是“不恥下問”造就這么多偉人。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的泱泱大國。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選自于《論語?公冶長》,意思就是說“勤奮好學,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請教為恥。”我想,這句至理名言應是我們當代學生乃至全社會所應具備的。
一定就有人問:“為什么呢?”
那又怎樣去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呢?說起來簡單而又復雜。
第一,敏。即是勤奮。要在心里暗暗地下定決心,努力去工作、學習。當然要付諸行動,嘴上清談有什么意思呢?還要能堅持,有恒心和毅力。當然需要不是外界環境的干擾,仍舊能繼續學習。像毛澤東少時不顧家里的反對,克服貧窮,毅然出門求學。沒有讀書的環境,就在繁鬧的街邊讀書,絲毫不影響他學習。也就在這嘈雜中成就了一位偉人。
像漢代孫敬讀書的“頭懸梁”,戰國蘇秦讀書的“錐刺股”,都是敏而好學的體現。喜愛學習,樂于學習,勤于學習,不止只有學生當如此,工作中的人也是這樣。
對于“敏而好學”也許有不少人都能做到,而“不恥下問”呢?能有多少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問題,這可不僅僅是好不好學的問題,而且牽涉到自尊心、虛榮心的問題在內。人的天性往往不可思議。有的人位卑才低,求教于位尊者,才高者,那似乎沒什么,不以為恥;一旦反過來,以位卑求教于位卑,以才高者求教于才低。往往會覺得別扭,也許會感覺不光彩,恥于開口了。
這種感覺多半來自于心理壓力,我們當然要克服它。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問個問題有什么嘛?”“他也許比我強呢!”“別人才不會這么在乎我呢,何難堪之有”……在自我暗示下,可以盡快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在不久之后,定會有顯著效果。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人前人后都保持謙遜的作風,忘卻自己造成的思想上的尷尬,久而久之,習慣了,也說真實了。
努力吧,朋友們,你一定會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不問”的。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時光匆匆,轉眼間,六年小學時光已經從我的手中溜走,回憶如流年,只能流去不流回。
六年前,我還是個懵懂的孩子,當踏入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卷起時光的珠簾,宛如一切還在眼前。啊!我已經錯過了六年,忘不了那年球場上的你奪我搶;忘不了那年考場上的驚心動魄;更忘不了那年深情厚誼,已如落葉,卷入時間的漩渦。心里的懷念,只是對時光的傾訴,我愿做做一株花骨朵兒,讓時光成為綻放的希望,定格在最美的瞬間。
同學們,你們可好?再有一段短暫的相聚后,離別的痕跡已經深深地烙下印記,我們即將分離,各奔東西,曾記得那段美好的時光,朝夕相處,耐人尋味曾記得熟悉的面孔,現在卻已漸漸模糊。如果一切還能重頭來過,我愿意與你們一起去在球場噴灑汗水;一起走向勝利的終點;一起手挽手,向前沖。可是時光總是不等人,留給我們的只剩最后的美好。
是呀,六年是美好的,記憶的,短暫的離別只是為了更好的相聚。下一次的重逢,或許我們依舊可以訴說彼此,讓美好的時光記憶,在我們的腦海里漸漸清晰,在時光的流年里劃下一道最美的記憶。
時光,值得感嘆,必須珍惜,更是美好的終點。是啊,六年那么快,那么值得記憶,我失去的華年,會留在我的記憶中,讓奔走的回憶,永遠留下我心中的最美——時光。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我曾經看過一篇名為《追逐金錢,使人入獄》的文章(一個愛財如命的追錢鬼——阿明的悔言):阿明很想用錢買社會地位,他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于是辭去公安的工作,去賣服裝。他的生意很好,漸漸闊綽起來,他認為他的“價值”與錢一樣與日俱增,他更崇拜金錢,除了錢,便目空一切。無休止的金錢欲望,成了他加速墮落的催化劑。為了弄更多的錢,他逐漸走上詐騙的犯罪道路。他騙走了家鄉父老的147萬元,騙了南方某單位的130萬元,從此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他想出人頭地,腰纏萬貫,卻被一副冰涼的手銬緊緊地銬住了他的雙手。最后,他判坐牢15年,妻子離開了他,他人生里最黃金的時刻將要在牢里度過,他失去了家庭、親人和自由。
不!金錢能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金錢能買到補藥,卻買不到健康;金錢能買到食物,卻買不到胃口;金錢能買到書籍,卻買不到知識;金錢能買到鐘表,卻買不到時間。人生的追求是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知識和健康等,這是人生的追求,盡管其中不少內容和金錢有關,但卻是金錢買不到的,并非與金錢同值的。
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是短暫的,眼前的名利和金錢終有一天會煙消云散。惟有好好把握機會,善用時間,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無私地奉獻,有所發明和創造,為人類創造財富(精神和物質財富),為他人帶來幸福,才能化短暫為永恒。
在人類社會中,有很多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如高尚的人格、真摯的友誼、父母的親情等,都是金錢“遙不可及”的。即使你家財萬貫,沒有親人和朋友和你分享,那么,再多的錢又如何?眾叛親離的你盡管表面有很多東西(用錢買來的),但當你病了,或失意時,金錢能醫治你,使你重新振作嗎?獨自享用山珍海味,又有何味?人的生活,要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條件,而精神生活是支配人生的路標,比物質生活更重要。換句話說:有一顆真誠善良、光明磊落的心和高尚的情操,比金錢更重要。
欣穎的《曇花的啟示》里有這樣一段話:“曇花將它的全部生命濃縮成短短的兩個小時,璀璨綺麗地盛開在人間,我想它綻放的時刻,已與永恒連為一體,成為永生的一部分了。于是我忽然醒悟到人的生命也不在乎歲月的長短,而在乎人的生命是否在短暫的時間中,吐露出人生的芳香,散發出人性的光輝,照耀千古,與宇宙并存,同日月爭輝。我的金錢觀是:幸福不是建筑在金錢懸崖上那樣高不可攀的小花。金錢是渺小的,有意義的人生才是偉大,是值得我們去推崇的、攀登的高峰,惟有以高尚的品格為路標,才能攀上有意義的人生巔峰。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知識與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感悟、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句。
2.積累關于“熱愛生命”的寫作素材,豐富學生寫作視野。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闡述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生命觀;通過交流感悟,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當中的每一天。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全面的生命觀。
2.積累關于“熱愛生命”的寫作素材,豐富學生寫作視野。
難點:啟發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對生命的明確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正課
有個年輕人為貧所困,深感自卑與煩悶,于是便向一位老者請教。
智者問:“如果有人要用100萬買你健壯的四肢,你會賣么?”
年輕人回答說:“我不會賣。”
智者又問:“如果有人要用1000萬買你明亮的眼睛,你會賣么?”
年輕人回答說:“我不會賣。”
智者再次問道如:“如果有人花一億元來買你健康的生命,你會賣么?”
年輕人想了想仍然堅定地說:“不會賣的。”
是呀!生命既短暫又寶貴,如何認真對待它是每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帶著對蒙田對待生命的態度,完成我們的一次“熱愛生命”的交流和感悟。
(二)交流“我關于《熱愛生命》一文的啟示”
教師引語:請同學們將自己摘錄蒙田《熱愛生命》中啟示較大的句子,談一談你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分享。(各組推一名同學就其中的一個句子做好發言準備)
教學方式:學生短暫準備后主動展示其啟示,教師及時給出肯定和補充。
設計目的:讓學生深刻去感悟這一哲理意味濃厚的小隨筆中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初步感知“生命”的真諦。
學生可能會講到的句子:
1.“糊涂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來世。”
教師引導:這是用生命在做一道減法題,如果人人只去追求虛無誘人的東西,而忽略了生命的過程,那是愚蠢的。
2.“我自認為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當我坐在一片烏云下時,我的心空蕩蕩的。
我手托下巴,想:如果一切不需要金錢來買,那該多好啊!
露露的大頭正好擋住了我的視線,我會過神來,厭惡地看了一眼她的后腦勺。
露露的父親是陽光包裝廠的老總,她的媽媽是植物種植場的老總,她總有花不完的錢,她每天都能買到所要學習的知識,還可以看到陽光很綠色的植物。她的姑媽是陽光學校的“黑心”校長,她整天板著張臉不說吧,還把買知識的價位越調越高,所以班里同學都不喜歡露露,但是誰也不敢得罪她,否則什么知識也買不到了。
沒多久,班主任宣布我的同桌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會出現了,因為她要去打工掙錢,我很為她難過,好想能夠幫助她,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同樣的命運也降臨到我的身上。
我也不能學習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的想象內容中又多了一項——學校的學習生活。早了晚了都不能學習,就不如趁早,我決定去掙錢了,然后再來買知識。
第二天一大早,我被媽媽從被窩里揪了出來,媽媽帶著我去詞語包裝場應聘。一路上媽媽一直說著:“要注意形象,語言,動作,工作要勤奮……”我沒有聽進去多少,只想著怎樣在包裝詞語時偷記些詞語。
我先熟悉了工作環境,然后開始干活。我的工作是在詞語分類區分詞語,經理告訴我如果干得好,每月發工錢時,可以給我一個獎品,有可能是詞語罐頭哦!我最喜歡詞語罐頭了,因為里面的詞語總是讓我記很久都不會忘。天呀!我好高興!我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開始分類雜亂的詞語,我下決心一定好好干,要拿到詞語罐頭。
一天一天過去了,很快就到了我領工資的時間。在會議室經理對我說:“你這個月表現得很好,所以獎勵你一個大號的詞語罐頭。”我高興都要跳到樓頂了!
下班時,我去超市買了5個陽光袋,準備送給家人,給他們一個驚喜!到了家里,我把陽光袋放在他們的頭上,也放在我的頭上一個,多么溫暖的陽光!這時,我看到了陽光的顏色——這是愛的顏色!
我醒了,笑醒了,原來這是一場夢!夢中的情景讓我感到可怕,原來現實生活這么美好,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學習知識,不用花很多錢的,想什么呢?還不快來一起學習知識!
篇二: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作文1200字:直面金錢
金錢作為人們衣食住行的載體,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它。正因為如此,金錢駕馭了某些人的思維,占據了某些人的靈魂,主宰了某些人的生活。于是形形色色的思想導致了形形色色的行為,形形色色的行為演繹了形形色色的生活鬧劇。
不怕大家笑話,我不保留自己的隱私,與諸君共話我的金錢觀。
首先,我認為錢夠花就行,當然“夠”是有一定的尺度的,但絕不是錢越多越好。
美國首富,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宣布,在他約185億美元的財產凈值中,他將只給孩子們每人留下1000萬美元,剩下的將捐獻慈善事業。
這些偉大的舉動不正好印證了“養兒強似我,要錢干什么,賢而多財損其志;養兒弱似我,要錢干什么,愚而多財增其過”的古訓。
眾所周知的相聲演員侯耀文猝然辭世,留下價值八千萬的遺產,兩個女兒與其伯父為此停下工作,聘請律師,擺開陣勢,對簿公堂,進入了長達四年的“財產攻堅戰”,不但叔侄情分全無,親情喪失殆盡,而且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心情。
一場浩大的法庭大戰合上帷幕,他們精疲力竭地退下場來,金錢原本就有富余,現在不過又多了幾張存折,樂不到哪里去,倒是原來的骨肉親情現在變為陌路仇人會讓他們終生痛悔難消。
如果侯先生遺產僅有八萬,或八十萬,在如今的消費觀念下,他的親人們也斷不會為此反目成仇,爭個魚死網破。
著名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先生曾說:“我們不要剝奪下一代奮斗的權力!”他說到做到,他將自己婚禮所得的三千八百七十六萬元賀禮全部捐給上海慈善基金會,前前后后他還捐助了為數不少的貧困學校和不計其數的遭遇不幸的有志青年。他說:“我們的錢夠花就行了,不要到時候,你在天堂,錢在銀行,人在公堂。”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其次對金錢的消費,我認為中檔水平即可。即應該:“用之有度。”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追求高水平生活,崇尚高消費標準,幾乎成了所有人的共同愿望,當然這個“高”字的尺度不同,程度也因人而異。
再次,對金錢的獲取,我們可能會達成共識,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所謂“有道”,就是指在獲得金錢時不給任何個人、集體、國家的經濟、財產或生命造成一點點的損失。
道理人人清楚,但仍有很多很多的人在這道門檻上栽了跟頭。秦朝的趙高,北宋的蔡京,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建國初的劉青山,張子善,改革后的賴昌星,成克杰……一樁樁,一件件,都用無盡的懺悔,無言的自責,為我們在獲取金錢時,懸起了一塊明鏡。
“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些人多是機智聰穎,學富五車,巧言善辯,為朝廷為國家出過力流過汗的天之驕子,有功之臣,可因一時糊涂,放縱貪婪,心存僥幸,鑄成了千古遺恨,不堪回首啊!
我們處在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中,任何人都會碰到有求你暫助一臂之力的棘手問題,所以我還想談談借錢的話題。
不怕諸位指責,援助之手向誰伸出,那必須得看好情況,看對人品,看準眼力,無原則的熱忱,欠缺考慮的慷慨,不加分析的出借,往往會給你徒增意想不到的煩惱,輕者往往幾次討債無功,見根本無力償還,只好自認倒霉,用破財免災自我安慰;重者討債結怨,伺機報復,不但外債償還無望,而且人情盡失,甚至還要搭上自己的健康或性命。
這里所言句句是實,絕無夸大其詞,危言聳聽之說,各位若有不信,十二頻道的《社會與法》欄目;三十九頻道江蘇衛視播出,如今在河曲綜合頻道重播的《傳奇故事》,里面那些活生生的法制案件,會充分有力地證明以上觀點的。
最后以一首《金錢銘》為本文畫上句號:
錢不在多,夠花就行;物不在豐,夠用就成;斯是房屋,舒適就能。賺錢需正大,消費要低調,年年有積蓄,歲歲無憂愁。可以養精神,散心情,無官司之騷擾,無外債之逼迫,中唐劉禹錫,北宋周敦頤,眾口云: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