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好演講稿,首先必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講有針對性,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近些年來,有著明亮色彩的共享單車在街上不斷涌現,地鐵里的共享雨傘使忘記帶傘的乘客下雨天免于淋雨。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無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他們只需在手機上下載app就可以支付押金,使用街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這樣的話人們既節省了空間,也節省了時間。他們無需自己購買車輛,而且在擁擠的都市,一輛自行車比汽車方便不少,有時甚至“跑”得更快。而這僅僅是共享單車的好處,除此之外,還有共享書店、共享籃球……人們正步入共享時代,而他們的想法,或許各有不同。
年輕的“上班族”大多對此持支持態度,他們各自身居職位,能夠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了解這些信息并且接受它們。在抱著“試一試”、“或許不錯”的態度進行嘗試,他們很快意識到共享資源的利處,嗅到隱隱約約共享時代來臨的氣息,并且改變自己小小的習慣,利用這些方便的工具,迅速投身于共享時代的一員,因此,新一代的“上班族”是最先投入共享時代的一群人。
中老年人對此持觀望態度。歲月的流逝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留下些滄桑的痕跡。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差了,取而代之是更多的穩重。在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在躍躍欲試地嘗試使用共享資源時,他們正在觀察,試圖剝開其光鮮的外表,看看其本質是否也如外表一般鮮亮。若說“上班族”是憑借喜好隨意選擇某種共享單車的話,他們會利用能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對比:雖說摩拜單車押金比小黃車高,但摩拜車質量高,不易在路上爆胎,然后跟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因此,中老年人對此持觀望態度,他們穩打穩算,在充分了解共享資源的利害之后,才會選擇是否步入共享時代。
外來打工一族對此持不在意或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受教育程度偏低,進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打工賺錢、養家糊口。而共享資源大多屬于生活娛樂類,幫助他人生活便捷化,這和外來打工族的主要目的不同,因此他們不會在意城市中出現的共享資源。他們或許認為在共享資源上支付金錢還不如努力增加個人財產來的重要。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低,部分人群道德素養也不高。共享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損壞、丟失的現象,對公司運營造成不良影響。為什么呢?這其中固然有管理缺失的因素,也有低素質使用者的原因。他們妄想把“共同的”變成“私人的”。他們會這樣做,不僅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共享理念,而且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公共財物。所以,只有文化教育被極大普及,共享資源被大肆宣揚,甚至逐漸成為生活的主要潮流,外來打工居民才會逐漸步入共享時代。
享時代已經來了,其他時代還會遠嗎?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二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幸福觀。
媽媽的幸福觀很簡單:不需要穿金戴銀,不需要榮華富貴,只要父母身體健康,丈夫事業有成,兒女乖巧,閑來打打毛衣,玩玩撲克,飯前鍋碗瓢盆丁當響,飯后一家人說說笑笑,鄰里和睦——就是媽媽最大的幸福。
爸爸的.幸福觀是樸實的:只要父母能夠安度晚年,妻子能夠開開心心,兒女能夠努力學習。看上了新電視,爸爸說很幸福;騎上了摩托車,爸爸說很幸福;用上了移動電話,爸爸也很幸福;甚至,我取得了好成績,爸爸還說很幸福;喝一壺酒,炒幾個菜,爸爸說太幸福了——對于爸爸來說,幸福是那樣的多,那樣的樸實。
同學們的幸福是單純的:父母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句夸獎,朋友一個羨慕的眼神,都足以讓他們高興一天:攻破了一道難題,解決了朋友之間的糾紛,一次小小的活動,都成了千金難買的幸福!
我的幸福觀是無處不在的:早晨到了學校,朋友把洗好的桌布拿來;上課回答問題正確;下課同學們一起玩耍;回家后吃老爸削的蘋果;聽喜歡的音樂;寫一會兒作業;看一會兒電視——都是很大的幸福呀!
真的,幸福就是這樣簡單,這樣容易得到!朋友,當你明白這些時,你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很幸福了!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近幾年幼教領域掀起改制熱潮,對幼兒教師沖擊頗大。在這一轉軌時期,社會的發展及對幼兒教師要求的提高,幼兒教師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幼兒教師要注意加強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避免走進職業的倦怠狀態,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方法一: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幼兒。長時間和幼兒在一起教師有時會不自覺的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幼兒或者把幼兒僅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對象。我們應該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優點,把幼兒看成活生生的富有靈性的個體,完全的接納他,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來審視他。完全的接納幼兒,教育意味著教師所持的是一種寬容的態度,意味著教師對兒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這種尊重和理解本身也會給教師帶來幸福。天真無邪是兒童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是拯救異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劑良藥。幼兒的天真無邪使教師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體驗到一種幸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幼兒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差異、寬慰和憤怒。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悅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
方法二: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教師常習慣于帶幼兒做著做那,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較多。也就是說這種師幼交往,更多的時候是建立在工作關系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有著明確目的就是完成預定的教育任務。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并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等于是教師親手剝奪了讓自己感受另一個心靈的機會。因為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教師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最終也會變得干涸,當然也就沒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師幼交往中,當教師給與孩子愛時,孩子也以一份真誠的愛來回報老師。對于老師的付出來說,孩子的愛是最大的安慰和補償,也是她們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重要原因。孩子的愛是滿足教師愛的需要的重要途徑。與成人之愛相比,孩子的愛更顯得真摯和純潔,更接近愛的本質。這就是為什么孩子的愛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過,得到孩子的愛的前提是教師對孩子的愛和喜歡,因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些本來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幸福的人。慢慢的給孩子的愛多一些,孩子的回報也多一些。自從踏進幼兒教育這一行,整日與孩子為伴,心中時常為孩子而感動,為他們的純真、為他們的熱情。和孩子相處,不需要偽裝,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會有回報;你愛孩子,他們自然也會愛你;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你的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于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老師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中要我們去進行研究,就會發現每天的太陽是新的:幼兒的精神面貌是“新”的,孩子的反響是“新”的,每天的收獲是“新”的。這樣的工作當然是其樂無窮的。
對積極追求進步、工作成績顯著的同事要以欣賞、學習的態度與他們交往,絕不能以嫉妒、輕視不屑一顧的態度遠離他們,應多和這些“先進分子”交流,形成積極健康的職業心理。相反,如果,我們經常與工作中的“落伍者”為伍,久而久之,我們也會被他們那種消極的心態所感染,繼而走進工作的倦怠狀態中。
對領導同事要多交流多溝通。“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以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對別人的弱勢要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
新世紀是科技日新月異和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次性的學校“充電”,一輩子的工作“放電”現象已不再成為可能。這給為人師、為人妻、為人母的幼兒老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因此,幼兒老師不僅要以不斷進取的精神去進行業務方面的繼續教育,還應接受心理保健方面知識的學習培訓,使自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社會的需求;能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并在努力中體驗到不斷進取的快樂與成功。
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教師面臨的教育對象、內容和情境是變化的、動態的,只有充分發揮創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而進行教育研究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充實感,會使教育工作變得充滿挑戰性和樂趣,對我們幼教事業充滿無比的幸福感、熱愛感。
總之,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正如徐特立所說:“教書是一種很愉快的事業,你越教越愛自己的事業。當你看到你教出來學生一批批走向生活,為社會作出貢獻時,你會多么高興啊!”,每一位老師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斷積累這種愉快、熱愛的真情實感,使它成為推動我們在道德上日益充實起來、豐富起來、高尚起來的巨大力量。做一個快樂健康的幼兒教師,對人,對已,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四
幸福老人曾經說過,幸福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花季里,我們展示自我;花季里,我們放飛夢想;花季里,我們盡情飛揚。花季中的我們,是幸福的。
8月7日,疾馳而來的列車把我們這些花季中的孩子帶到了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要在這兒軍訓15天。來之前,我信心滿滿,因為我是被挑選出來的120名軍事骨干之一,好多人想來都沒機會。雖然對爸媽很不舍,但還是想來這兒鍛煉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幸運兒,被選上了。那一刻,我很幸福。
朋友在我心中的份量很重很重。我十分重視友情,甚至于我禁不住一個人對友情的背叛,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爽約,都會讓我很生氣。在這個地方,我結交了許多朋友,她們在我無助的時候幫助我,傷心的時候逗我笑,泄氣的時候鼓勵我。有了她們,我很幸福。
這兒的訓練很嚴格很嚴格,立正的時候,若有人動,且被教官發現,教官就會很生氣很生氣。一連站了半個小時軍姿后,頭上的汗、身上的汗會如流水般刷刷的往下掉。雖然很累,但也很欣慰。老師說過站軍姿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氣質和毅力,如果在半路放棄的話,那么就表示你所擁有的毅力不夠堅定。而我不管多累,都堅持了下來,說明我的毅力還行,這讓我有種自豪感。自豪感就映襯著我內感幸福。
訓練期間,如果累了,教官就會組織大家原地坐下休息,然而此時場地就如同一個舞臺,學員們為觀眾,這樣就會有一些學員出來唱唱歌、跳跳舞來展現自己的才能,我們這些在旁邊坐著不敢出來展現自己的孩子給他們鼓鼓掌也是一種幸福。那種場景、那種聲音、那種氣氛真的好美好美。
白天訓練,晚上上課,其實真的蠻辛苦。尤其是澤州一中的新教學模式被我們適應還需要一段時間,真的好羨慕那些在課堂上勇于展現自己的同學啊!訓練期間上課就是為了讓我們早日適應這種模式,以免開學期間學的困難。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比其他學生快一步了。這種感覺,好熟悉,又是幸福。
軍訓15天雖然快結束了,但是貯藏在我心中的這些幸福會永遠保留在我記憶深處。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我們真的好幸福。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五
非常開心能夠在一刻演講,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我多年來我的心路歷程,希望能夠幫助你在生活中過的更開心。
首先跟大家談一談——到底人有沒有命運?有,怎么可能沒有,生下來該長多高多壯,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生在哪里,這已經決定了你命運的一大部分。但是我們也有看到,生在完全相同家庭,同樣的父母、姐妹、兄弟,但彼此命運的差別天差地遠。
在一個轉彎處你選這個選那個,對未來有好大不同,我們怎樣能夠有智慧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呢?了解自己。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慣性,是一個不知名的寫好的程序在推動你時,那個時候你可以醒來了。如果我們任由命運的程序來主宰人生,沒有辦法回觀自己做出不同的選擇以及反應模式,那你就只能被命運牽著鼻子走。
怎樣讓人生更加的順流,怎樣創造你想要的人生,你就必須不斷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怎樣理解自己?對我而言,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我所有的人際關系。
我跟我父母的關系,走了很長很長一段路,后來,我修復了。根據我的觀察和經驗,此刻你生命當中的任何難題,任何讓你痛苦的事件或者人,多多少少都跟你和父母之間未完成的課題有關。
如果你覺得你的父親一輩子沒有認可你,那么你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同,如果你覺母親沒有以你想要的方式愛你,你可能一生都在親密關系里掙扎,認為對方始終沒有給你,你想要的那份愛和關懷。
我們每個人跟父母之間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命題,怎么樣修復與父母的關系?最重要的一步是你必須長大。
在此,我歸結了兩大塊常見的父母問題。
今天在座的各位成人,誰沒父母不能活呢?而且你現在還需要父母的認同嗎?不需要了。但是我們還是在沿襲童年的程序,必須一定要父母認同我,才能活下去,這在我們的基因里面已經建立。我們需要小學同學的認同,需要同事的認同,需要愛人的認同,需要閨蜜的認同,不斷的追求認同,非常辛苦。
為什么怨恨父母?因為小的時候他們沒有好好照顧我們,可能父母很想把你送到全托,可能父母在你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可能一方改嫁或者另了,你跟他的關系很淡薄,他很少來看你,他們太忙了,沒有辦法給你所需要的幫助和愛。所以你不斷疏遠他們,用冷漠對待他們。
我講這兩大問題,一是長大了還非常需要父母認同,二是長大了還在怨恨父母小時候沒有好好對待你,拜托,你現在幾歲了。
以成人的方式對待和看待他們,就是我不需要父母的認同了,所以當他管制我的時候,當他干涉我的時候,我也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我結不結婚是我的事情,我要不要孩子是我的事情,我去哪里工作是我的事情,我可以愛你們,但你們不可以這樣限制我管理我,否則對不起,我必須跟你疏遠。”讓父母有機會去檢討一下自己,他們究竟把兒女當成什么,他們把兒女當成他們的財產。
另外一類父母,可能就是不懂愛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被他們的父母用他想要的方式愛過,他的內在愛缺乏,你讓他怎么樣愛你,他愛不出來。所以你現在長大成人,用旁人的眼光看你的父母,他們也不容易啊,年輕的時候都過過苦日子,小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沒有善待他,所以當我小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善待我。知道了,然后原諒他們。
用成人的方式對待這兩種父母,不管怎樣,你一定要感恩父母,要跪謝父母恩,不管他們對你好或不好,不管你幾歲他們就不管你了,不管你幾歲他們就離世了,你要告訴自己:“爸爸我原諒你,媽媽我原諒你,我愛你。其實我也沒有資格說原諒不原諒,我只能說非常感謝你把我帶到這個世上來,讓我能夠體驗做人的經驗,我感謝你。”能做到這一點,你靈性成長會大躍進一步,你的幸福快樂指數也會提高很多很多。
親密關系是人生最好的道場,你跟父母的關系可以檢驗出你這個人成熟不成熟,你跟親密愛人之間的關系,可以檢驗你這個人到底有多愛自己,因為你的愛人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你最不想看見自己的那部分。
為什么戀愛開始的時候很甜蜜,因為很新鮮,在彼此身上看到的全部都是美好的東西,可漸漸,當兩個人越熟悉以后就相反了,以前是黃金投射,把最美好的幻想放在對方身上,接下來是陰影投射,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投射在對方身上。
我們常常說,我成長了,我修了,他還在那里做他的大老爺,我該怎么辦。其實說這話的人,你沒有真正接納他,你沒有真正回到自己身上。
我的建議很簡單,把你對對方的關注和期望全部收回,多關注自己,你對他的很多期望,其實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通往墳墓的道路是由期望鋪成的,有期望就會有失望,然后你就會指責他,因為你對他有期望。
怎么樣收回期望?要真真切切認識到,所有的問題在于我們自己的內在。我之所以對他有這樣的期望,是因為我的內在還缺乏一份穩定的愛,小時候父母沒有給我。而我是唯一可以給我自己這份愛的人。不斷企圖通過親密關系療愈自己內在的傷痛,對雙方來講都是一種折磨。
今天我很高興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我親愛的兒子女兒俊男美女在現場,第一次來聽我演講,你們站起來讓叔叔阿姨看看你們好不好。他們兩個比較害羞,不像他們媽媽比較喜歡舞臺,他們是我的心肝寶貝,我這一生的驕傲。
我先從反方面來說,為什么我們會與孩子有那么多問題,就是因為父母把兩樣東西放在了孩子身上,第一是恐懼,第二是匱乏(自卑感)。
恐懼就是我害怕孩子出什么事情,我就一定活不下去了。匱乏就是“孩子啊,媽媽不出色,爸爸沒什么成就,所以一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我就是被這兩種能量養大的。
我媽媽有很多恐懼,所以對我嚴加控制,從頭到腳。比如,對我的婚姻包辦。年輕時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我媽媽說這個不要,那個不行。我覺得很奇怪,怎么變成你不要。從結婚到離婚,她都完全參與,我在她面前沒有隱私。母親非常嚴格地控制我。
我爸爸很匱乏,所以把很多希望都放在我身上,很小的時候,他就把一雙大手放在我的肩上說“女兒啊,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因為爸爸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這對我來講是多么大的壓力。
我對我的孩子是散養的方式,讓他們自己長大。當然,我提供給他們一個很安全,很有愛,支持他們的環境,但是我發現,在我對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我跟我父母未完成的議題放在他們身上。也就是我一開始講的,我們生命當中所有挫敗、痛苦、糾結,各方面的東西其實都是來自于我們跟父母未完成的議題。
像我兒子小時候比較頑皮,可到了青少年以后其實他很乖,我兒子是非常乖的一個小孩子,跟媽媽也很親。這說明我跟我父親的關系還是比較好的,我父親讓我在這個世上很有安全感,如果你父親跟你安全感不好,那你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感,對金錢也會有恐懼。只有你發現你的父親真的是在支持你,在愛你,以一種你無法理解或者看不見的方式,你能看到這一點,你對這個世界對金錢的匱乏和恐懼才會下降。
我母親很不認同我的工作,對我很保持距離。有一次回臺北的飛機上,我在那里哭,我女兒才7歲,問我媽媽哭什么,我說真希望姥姥不是因為我不是她想象的樣子,就切斷我對她的愛而懲罰我。我不知道她能不能聽懂,我跟女兒說“媽媽一定不會這樣對你,你不管是什么樣子,媽媽都接納你愛你”。
那個時候她很小,很好控制,也很乖。可是等到她長到十幾歲,有了自己的生活,很早就談了男朋友,常常很晚才回家,在男朋友家流連忘返。我覺得心里很不平衡。我個人是反對早戀的,可是她決定她要戀愛,有一次她回家,我就告訴她,“你眼里就沒有我這個媽,我們不要做母女了,你就當沒有我這個媽好了。”把門關上不理她。她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子?媽媽”,然后就哭了。
突然我發現我怎么完全在用我媽媽對我的方式在對待女兒?好可怕,在那一剎那,我終于放下了。她哥哥跟我說,“你不能讓她這么早戀愛,你要阻止她”。我說“今天妹妹想戀愛,媽媽如果阻止她,她就會對我說謊”。我不想要那樣的母女關系。因為我曾經跟我母親經歷過那樣的關系,所以我真的放下了。
第一,承認這件事情的責任在自己身上,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人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我愿意看到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因為我背后有一個舊有的創傷要去療愈。
第三,找一個能夠真正活出你想要狀態的人,以他作為榜樣,試著用他的方法來看世界,看周遭的人。比如,馬云在你現在創業失敗的時候,馬云會怎么做,雷軍會怎么做,用他們的思維,激賞思想的力量,思想是很有力量的,換一套他們的思想,來面對你生命中的困境。
我現在的生命越來越舒服就在于,我覺得生命、老天、宇宙之道,它沒有必要為難我,有的時候如果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是因為它有更好的東西要給我。
所以我的生命當中沒有絕對要的東西,也沒有絕對不要的東西,大家能理解嗎?就是因為沒有什么非要不可和非不要不可的東西,生命就是非常順溜的。
很多時候我看到很多人非常非常頑固,執著于他們的信念和思想,所以像一刻為什么這么棒,它請一些某個領域非常有成就的人來分享他們的思想,告訴你激賞思想的力量,給大家一些激勵。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我一直覺得我是最幸福的人,我有愛我的親人,有理解我的'朋友,有團結要好的同事。更重要的是,我還活著,我擁有未來。
幸福是什么?原來,幸福就是一種存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曾經的我一直以為生命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堅強,不會輕易從身邊逝去,直到前年,我失去了一天天看著我長大,對我疼愛有加的外公,第一次面對生離死別!我才明白它是如此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如此的讓人心碎······也明白了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看著老人枯瘦的臉頰和身體,看著他被癌細胞折磨的痛苦的表情,看著他眼中即將逝去的最后一抹黯淡的光彩,看著他自知走到生命的盡頭從眼角留下的滴滴老淚,看著他雖已糊涂看到小孫兒那似哭的笑靨,看到他那干癟的嘴唇吃力地發出悲嘆,看著一旁的親人悄悄流下的行行清淚......我的心碎了!
曾經自己也總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也曾不止一次地聽到別人失去親人的消息,但是這一次我才發現任何事情若不是親身經歷就永遠體會不到其中的滋味,任何一種事情-----或喜或悲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種經歷,也許經歷過就會讓人成熟一些,就會讓人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和幸福的真諦!
是啊,無論生活給了我們什么,無論我們曾經經歷和面對了什么,只要我們活著就是一種無比的幸福。所以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不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呢----因為生命原本就是一種美麗和幸福,我們還奢求什么呢?要為一些瑣事而煩躁,不要無謂地同別人爭吵,不要忘了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忘了閑暇時多關愛一下自己的父母親人-----因為和死亡相比任何事情都變得微不足道,活著就是一種美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要活出價值,不留遺憾!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七
大家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資源開啟了共享模式。什么是共享?由開車、乘出租車變為拼車;用手機app借用街邊停放的自行車,使用完畢再放回街邊供下一個人使用;以及學校里供外借的雨傘……這都能稱作“共享”。
清晨起床,不用擠地鐵坐公交,不用走得滿頭大汗,只需輕輕在手機上點幾下,便能一身輕松地騎著共享單車上學。不必擔心堵車,不必擔心遲到,只需迎著微風,盡情享受晨曦披在肩上的溫暖愜意。相信這已是如今許多學生的“上學標配”。共享單車是最常見的共享用品,無疑給許多居民提供了方便,也極大地節約了社會資源。
我并不會騎自行車,看到這些騎著共享單車上學的同學也只有羨慕的份。然而不久前的一幕,讓我心里有些難受,有些愧疚。
那是一個雨天,我打著傘在路上走著,突然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定睛一看:那竟是一個自行車的零件,壞了;周圍躺著一輛殘破不全的ofo,孤單地浸在冰冷的雨水里,任憑雨滴的捶打,我仿佛聽到了它的呻吟、它的嗚咽。它悲哀地喘息著,卻沒有人對奄奄一息的它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在雨里站了很久,想了很多,有憐憫,也有擔憂。
擔憂的是使用者的品格。我曾不只一次地看到共享單車被停放在了奇奇怪怪的地方,如高架橋底,灌木叢中,甚至掛在樹上。共享單車的本意是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可有些使用者的惡作劇舉動,給下一個使用者增添了多少麻煩?共享單車也喪失了其供人使用的價值。可以說,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不僅僅有惡作劇和毀壞的發生,還有更自私的行為。曾經社會上也推行共享雨傘,可后來這些雨傘都被人們私自占有,拿回家里去了。或許他們理所當然地想著一把十幾元錢的雨傘又不貴,只是拿一把不會對社會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失,可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怎么能亂拿?——這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說得上來的道理。這些人僅是為這十幾塊錢,便將自己的品格貶得一文不值。
都說一顆老鼠屎會壞一鍋湯,社會上有這些不守紀的公民存在,讓人不得不為共享物品的未來擔憂。將來,我們如何才能安安心心地使用共享物資呢?每每看見那些被毀壞的共享物品,心里都禁不住一陣陣刺痛。雖說應杜絕這類不文明行為,但是目前,我們頗有些束手無策——即使全面整治,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只能說,文明全靠自覺。如果每個人都盡力做到最好,用良好的社會風氣去改變那些不文明的人,說不定這些共享物質遭到的毀壞就會少很多。不要總是認為,我沒有做這些事,就與我沒有關系。既然已經發現了不文明行為,就不能縱容它的蔓延。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八
朋友,當你走上生產崗位時,你是否想到過安全?當你違章操作時,你是否想到過安全?如果沒有,就讓我告訴你,我們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做游戲,因為安全連接著生命的橋梁,是通向幸福的光明之路。
以前,聽到這些凄慘的故事,感覺很漠然,總覺得與自己的生活離得很遠,僅僅只是同情那些在事故中傷亡的人們。然而當一切在我們周圍真真切切發生的時候,才感覺到“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關。
中國國家足球隊前主教練米盧離開了中國,但他留下的一句名言卻值得我們回味“態度決定一切”。引申到我們安全領域來講,對待安全的態度決定了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切后果。歷數以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故,無一不與粗心,疏忽有關。工作中,我們只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遵守一切規章制度,從每件小事做起,杜絕違章作業,才是生產工作得以正常進行,減少和杜絕一切安全事故的前提。當同事違規操作時,當有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時,我們應當時時提醒他“安全責任這根弦不能松”,我們只有不斷的強化思想,牢固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時刻緊繃安全之弦,從嚴要求,熟練掌握安全知識,在工作中嚴格執行,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安全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快樂,我們只有時時刻刻與各種各樣的不安全行為、現象作斗爭,我們的生命才有保證,家庭才有歡樂。
“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多么平實而又樸素的語言哪,而它卻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希望。每當夜幕降臨,看著萬家燈火裝點著我們美麗的家園,我的心里涌動著陣陣溫暖,每一縷光明的背后都有我們供電人的不懈努力!安全是一條港灣,微風輕拂,浪花朵朵,從這個港口涌出的是幸福的源泉。愿您和您的家人乘著這一葉幸福的小舟,隨時停靠在安寧的避風港口,盡情地享受陽光雨露。
共享美好生活的演講稿篇九
大家好!
“共享”這個詞語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從很多年以前的鮮為人知,成為了現在的耳熟能詳。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用的最多的便是共享單車了。它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發揚光大”,幾乎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有共享單車的app。有了這些app,人們只要打開app掃一下單車上的二維碼,便可輕松開鎖,把車騎走了。如果你不想騎了,沒事!把單車停在白框內,手指一撥,好了,自行車就鎖上了,比自己家的單車方便多了。
在學生的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便是共享籃球。籃球,可是學生們玩得最多的體育器材,有些學生們可是把球“走到哪,帶到哪”。那么,問題來了,籃球隨身攜帶肯定不方便,怎么辦?這時就有人發明的共享籃球,讓學生可以到了游玩的目的地,去借用共享籃球,十分方便。
如果你是一個到上海游玩的旅客,你忘了訂旅館了,不要擔心,又共享睡眠艙,它不僅價廉物美,而且還不會有人打擾,你可以安心睡覺,十分便利。
總之,共享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給不法分子帶來了機會。共享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創造著屬于它的理念。讓我們在共享時代中跟進時代的步子,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