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00字左右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00字左右篇一
我覺得《月亮和六便士》是這樣一個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著夢想和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著他的噩運。所謂噩運,就是說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擊中、被夢想脅迫。這里所說的夢想是真正的夢想,不是父母、老師、輿論繪制出那個藍圖。
于是他疾步如飛,如愿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后來他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大洋、越過文明、越過階級,越過人性,終于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月亮與六便士》并不單純是一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并非批判現實,仿佛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崇高的的夢想,是那遙不可及的月亮;可還是要穿梭于高樓大廈之間,穿梭于燈紅酒綠的夜色里,為了養家糊口,卑躬屈膝地撿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為思特里克蘭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與世俗一刀兩斷,不管不顧,再不回頭。也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要以現實為代價,也就是說,月亮與六便士并不矛盾。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我們內心的追尋之路。
未來我們會面對太多這樣那樣的選擇,會站在合適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們追求的夢想是高雅還是庸俗,不管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萬丈。
愿我們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蘭德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00字左右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00字左右篇二
合上扉頁,我腦海里,都是他最后坐在屋子里以失明之目觀自己終結之作的畫面。
他,不再需要表達,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燒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被認可、被理解。
其實我不滿意這個失明的設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經全部都畫完了,脫離苦海了。可惜,原著沒有交待,到底是畫完了,還是畫不了了。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其實借畫家為引線寫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詳有略,有的有結局有的沒結局。套用佛教用語:眾生皆苦。
畫家倫敦的妻子,到最后也還是原來的腔調。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設置?他為了嘲諷她嗎?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實極其悲憫,眾生皆苦,大家各自掙扎,各自糾纏。
畫家以自毀式的方式,體驗了實打實的身體的物質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畫家不在乎!為什么?因為在畫家看來,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倫敦妻子、情婦、畫家朋友對生活的舒適性都自己的要求,他們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質性的苦所困擾,感情的困擾在這里歸為物理性困擾。無論是物理性的還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眾生皆苦。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喜歡的作品,作者只闡述,不評論。因為很多時候,如果自說自評,那么作品會沒有生命。只說不評,作品才會活過來。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產生眾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畫家的孩子做模糊處理進行結尾。我想,這是作者對于命運、人性、世事做的謙卑姿態——苦海無涯。
無論是精神之苦還是物理之苦,脫離苦海是極難的。
我們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們便可以不評斷、不攻擊、不貪婪、不輕蔑、不索取……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