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一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全書字里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愿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周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著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 雷夫老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第56號教室的奇跡》全面而詳細地闡述和介紹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動。雷夫倡導“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復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取悅某人———我要遵守準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第六階段的道德要求與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不謀而合。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并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所有這些,看似和普通老師沒什么兩樣,但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學生和他在一起快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情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曾經他自認為自己的科學課上的很完美,并讓他的繼女來欣賞。女兒一句“將來沒有一個學生會成為科學家或從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問題,最終找到原因,改變了方法,后來的學生不斷的有科學家或醫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現。
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頭發著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只有愛自己選擇的職業,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為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我們只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里才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于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之切,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淀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做老師,應該向雷夫老師一樣,時刻不能忘記愛學生是我們的根本。下學期馬上要教初三了在新的一學年里我應為自己和孩子們創造些什么呢?雷夫說:“這是你擁有的時間,是你生命中無可逃避的又一段歷程,假如你愿意的話,你可以用它來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我堅信我能做到讓自己和孩子們滿意!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二
一次開家長會上,執教兒子的數學劉老師推薦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機緣巧合單位有這么一本書,于是工作之余借閱了一下。
關于閱讀,“閱讀是學校里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課程。如果孩子不能學著好好讀書并且喜歡閱讀,那么這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發現成功和幸福的機會就很低。”正如雷夫老師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們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然而培養一個好的、熱愛閱讀的習慣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能養成的,反思下我們自己,作為家長的我們有自己的每月閱讀計劃嗎?一年能讀多少本書呢?所以閱讀習慣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同時陪伴著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關于數學:本書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傷感。我自己真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無論是中學數學,還是考上大學后的高等數學,無論如何我就是沒法喜歡上這門學科。然而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著喜歡數學。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讓孩子喜歡數學。
關于電視、電影:56號教室20多年來一直有一項讓人羨慕又緊跟潮流的課堂活動就是看電影。與很多人給學生看電影是為了填補時間的空白不同,雷夫給學生看電影是為了學習,讓他們從中學習歷史、藝術乃至人格,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終身受用的東西,這是多么偉大又實用的教育方式。其實對于能否讓孩子看電視,我一直都持贊同的觀點,因為無論是迪士尼的經典動畫,還是bbc的探索奧秘,還是諸多拍攝優秀的記錄片和電影都能建立孩子好的品格,并啟發他們去了解探索更多未知世界,從而努力學習,并愛上學習。
雷夫是個神奇的人,第56號教室是奇跡誕生的地方。讀了這本書,我相信只要每一個家長也努力以“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品格培養,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孩子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好!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三
在一個學生大多來自貧民社區、母語不是英語、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打架斗毆非常普遍、秩序混亂成為常態的學校里,在那樣一間破舊甚至時常漏雨的教室里,雷夫堅守教學多年依然如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雷夫熱愛教育的情感智慧。參觀完第56號教室之后許多人會驚嘆于良好的班風:孩子文明有禮到一個難以置信的程度!雷夫驕傲地告訴他人:“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么,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開學初,他就和學生玩接人游戲:一人向后倒,由其他同學接住。不管玩多少遍,若有一次朋友故意不接住你,你們之間的信任就破裂了。通過這樣的體驗,他讓學生明白了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
信任是一種情感智慧,而耐心也是一種情感智慧。雷夫的學生艾倫告訴記者,“我問老師一個問題,雷夫會講解500遍,一直到我聽懂為止。”作為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后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問學生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鼓勵學生提出疑惑。但是對于課堂上講解過多次的知識、卻還弄不明白,不理解的學生,我們往往會表現得不耐煩,甚至發火,語言上奚落。但是雷夫告訴我們:“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該用積極地態度與絕對的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如果把教書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對教學無激情,對學生無熱情。智慧型教師懂得理解、欣賞、尊重、愛對于學生意味著什么,同時也不吝給予。智慧型教師信任學生,對教育有耐心,更是對人性充滿美好的向往。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四
這學期校長為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我讀的是《第56號教室的奇跡》。靜靜的做那兒閱讀,總是為書里的某個細節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沖動。全書字里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
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愿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周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著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頭發著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
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只有愛自己選擇的職業,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
雷夫老師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
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為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
我們只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里才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于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之切,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淀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在新的一學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學習,做一位有心的老師。我堅信我能做到讓自己和孩子們滿意!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五
第56號教室,已經是美國學生家長熟悉的名詞;而雷夫老師,也已經成為美國教師的楷模。為什么一個普通叢林學校的普通老師,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帶著這樣的好奇,我走進了雷夫的這本書《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
通過閱讀《成功無捷徑》一書,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雷夫老師。他有內涵:他喜愛文學,會和孩子們一起去欣賞莎士比亞的歌劇;他熱愛音樂,彈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們才會在休息時間和他一起學吉他;他擅長數學,才能幫助孩子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讓她們從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因為雷夫老師有“一桶水”,他才能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和喜歡,才能讓56號教室的奇跡成為可能。
雷夫老師是一個有犧牲精神的老師。多他從事叢林小學五年級的教育工作開始,他就沒有節假日。每天六點半之前要到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做習題;晚上六點以后,才會下班。這樣的作息時間對于我們來說,一天兩天行,一個月兩個月也行,可是如果二十幾年如一日,那就太難太難了。正如雷夫老師所說:老師是要有一點兒犧牲精神的!
雷夫老師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教育學生要勤勞用功,自己就要做一個勤勞用功的人!做給他們看!”雷夫老師能夠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從每一個學生身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我們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我們學習是因為他好玩兒,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所以雷夫老師班里的學生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中國有句古語:“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汗水的付出,怎能收獲金秋的累累碩果呢?從雷夫和他的學生身上,我更深刻地領悟到成功的真諦:成為優秀的教師無捷徑!成為優秀的學生也無捷徑!
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教師要獲得成功,就得“養氣”,就得“潛沉”下來,埋頭學習和反思。教師的魅力,緣自“三更有夢書當枕”的癡迷;教師的魅力,更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情。
品讀此書,是心靈的一次滌蕩;感悟作者,是煥發激情的動力。賞析此書,我受益匪淺。“教育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為了豐富孩子的一生,讓我們走近雷夫老師,爭做一名有魅力的人民教師。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六
每讀一本書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感動、一份收獲、一點思索。
第一次結識《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在我校舉行的第二屆讀書節活動中,通過聆聽五年級老師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內心也被這本書的內容所觸動,并且有馬上閱讀這本書的沖動。很高興,放假前學校為我們每個老師送來了這份營養大餐。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讀完這本書,我被打動了,我無法想象雷夫老師為學生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無法形容雷夫老師對教育的堅持與癡迷;當然,我也無法表達出自己看這本書時心中所產生的震撼與感動。
所以,讀完這本書,在感動之余,她帶給我更多的是靜靜的思索。
正如雷夫老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付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是的,選擇教師行業,就意味著犧牲,因為我們身上肩負著一份責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是允許犯錯的,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從錯誤中反思、成長。也像雷夫老師所說:教育是沒有捷徑的。我們只有用我們的勞動、我們的愛心、我們的智慧來經營我們的昆吾家園。雖然有時在工作之余感嘆自己的工作辛苦,但我們還是堅守工作崗位并樂此不憊。雖然有時為工作瑣事有所抱怨,但我們對工作還是認真謹慎沒有絲毫怠慢。雖然我們的工作不夠出色,但我們一直兢兢業業并始終努力著。
即使這樣,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就我個人而言,面對雷夫老師還是感到很羞愧,我羨慕家一樣溫暖的第56號教室;我敬佩雷夫老師的智慧與教學方法。我唯一能做的,而且必須要做的是,如何將我所能領悟到的雷夫老師的教學經驗與方法行之有效的應用于自己的教學。
在以后的教學路上肯定有疲倦和挫敗感,對所有人來講,一切的成功無捷徑,只有堅持并不斷付出。也許付出的瞬間沒感到有所收獲,也許付出過后沒能實現目標,但我相信,在不知不覺中已收獲了很多,而且總有一天,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體驗。
希望我們像雷夫老師一樣永遠堅守心中那份對教育的信念,一起努力,在我們的教室創造出不同的奇跡。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七
《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介紹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一年的時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對生活的認識的故事。
“我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的突出的創造力,于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范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這是雷夫,艾斯奎斯的經驗之談。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卻足以改變學生的一生。
于是在這一年中,雷夫始終充滿著激情。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學生和他在一起快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在書中,雷夫老師有很多有益的做法,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雷夫老師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就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我們只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里才有你這個教師。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于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在愛的環境中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八
前段時間,有幸讀了《第56號教室奇跡》這本書,這是一個奇跡——一個來自美國教育的奇跡。細細地品味,細細地體會,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動,一次又一次地慚愧。
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艾斯奎斯一向精心構想著如何做一個好教師,但“三劍客”還是傷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見,任何時候,教育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的確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開發出自我的智慧,成為一流的教師。[由整理]一個好教師需要相當的聰明才智,還必須得扮演好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的主角。一個對學生充滿期待的教師,才能教育好一個班級。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細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研究。學會使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我,剖析自我。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向認為自我是一個有職責心的好教師,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當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里家庭環境復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散漫過于懶惰,出現了學習問題,并使我陷入了艱難的境遇。令人沮喪的失敗也隨之而來,這是一種可怕的經歷。好心做了傻事,這的確令人很尷尬、很難過,有些甚至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雖然以往有過成功、有過失誤,但我依然熱愛自我的職業。《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我自我發現之旅的開始,從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如何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汲取教訓學會跟孩子溝通,讓自我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師。我想接下來在教學工作中也要向艾斯奎斯學習:
一、以信任代替恐懼
我去年問一個教師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教師會講解500遍,一向到我聽懂為止。
看了這段話,我有些慚愧。每個班都有后進生,我也以往因為我反復講解學生聽不懂而大發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為學生著想,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我產生畏懼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那我們做的努力豈不是適得其反。
我們為什么不能像雷夫教師那樣,講3遍不懂,能夠講5遍,5遍不懂,能夠講10遍,所以,“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當用進取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并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
二、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明白做人要誠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對學生開著“空頭支票”。
這在一些公開課上最為常見,“什么”“課后討論”“下課教師再和你交流”,這甚至一度被稱為教學機智。可問題是我們真的實現我們是諾言了嗎也許,我們不會像雷夫教師那樣瘋狂,可至少我們必須對我們自我說過的話負職責,“身教重于言教”,讓我們在自我的學生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吧。
三、紀律必須合乎邏輯
懲罰學生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所以,懲罰學生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我們也能夠讓懲罰變得趣味些、生動些、讓學生易于理解些,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你就是榜樣
“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學生做到的事,自我首先要做到。我們期望學生勤奮、謙遜、有禮,首先我們自我要做到。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要時時刻刻做學生的榜樣,需要時時提高警惕,關鍵是打心眼里熱愛這份工作、熱愛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來做,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
期望能有一天,我能成為創造奇跡的人,讓我的教室也能產生奇跡!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九
作為老師的我們對于雷夫這個人,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雷夫·艾斯奎斯現為美國洛杉磯市霍伯特小學五年級教師。霍伯特小學是全美第二大小學,這所小學高達九成學生的家庭是貧困的,并且他們還多是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然而,雷夫所教的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這就如他所寫的這本書的題目一樣,真是一個奇跡。
這本書不是很厚,全書主要講述了雷夫對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將他的理解實施到具體的教學之中。因此,我讀這本書,沒有“拜讀”的朝圣感,而是像在聽一位資深的教育實踐者講他的教育故事。書中沒有許多高深教育理論,講述的都是雷夫在教學中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書中的教育事例都不是一個個規范嚴整的教學模式,而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那么,雷夫是如何在56號教室創造奇跡的呢?他在書中做了詳細的解答。
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共十七章,每個章節對應著一個教學內容。談到教育,我們不可避免要回答“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雷夫書中的第一章“給我一些真相”,就是解釋“為什么教?”“給我一些真相”,真相是什么呢?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師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這確實是真相,我們在課堂上,辛辛苦苦講了許多知識,可能這些都沒能讓學生記住,相反我們對他們的懲罰或者批評,讓他們產生的害怕感,卻讓他們深深地記住了。這樣雖然看起來教室整齊了,但是這整齊是由于“害怕”,師生的角色由于這個“害怕”,是對立的。這樣,學生怎么學得好呢?雷夫很明白,老師和學生應該是一伙的,他們應該一起去攻堅克難,習得知識。因此,雷夫實行“以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紀律必須合乎邏輯”、教師就是榜樣等一系列方法,讓孩子們體會到:師生是一體的,應該互相信任。這就是雷夫老師的“為什么教”。為了一起學知識而教,而不是為了“害怕”害怕的事情發生而教。我想,雷夫老師通過這個章節告訴我們,我們教育者應該目標明確。其實不僅是教育,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的,總是會有這樣那樣不完美的情況出現,不應該過于注重那些不相干的東西,主要目標達成了就行,不能因小失大。
書中的第二、三部分,方法和瘋狂之舉。通過學科的教學活動,課外組織的活動,雷夫向我們展示了他在具體的教學之中是如何做的。也就是我理解的“怎樣教”。第二部分“方法”主要展示的是課堂教學。雷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就是通過一個一個的活動,讓課堂上的教與學真實地發生。我們都是當老師的,因此很清楚,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很容易成為老師的一言堂,老師講老師的,學生想他自己的。之所以會這樣,因為我們教給孩子的知識,孩子們沒有體會到這是知識,即使體會到這是知識,也不覺得這有用。雷夫的課堂,最多的是師生互動,讓學生有參與感。書中的第二部分,有兩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科學課的故事,課堂中有一位來班訪問的老師看到一組孩子在組裝火箭時犯了錯,正準備為孩子示范正確的組裝方法時,卻被雷夫阻止了,因為雷夫認為失敗也是一種經驗。現在想來雷夫的做法是明智的,聯想到上個星期我們觀摩薛法根老師的《珍珠鳥》,薛老師鼓勵孩子們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本質是一樣的,因為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從現實的失敗中學來的經驗,肯定要比老師告訴他的正確答案,來得要真實,感受要深刻。還有一次在體育課上,雷夫讓孩子們看比賽的時候用學過的積分方式記錄比賽的分數,雷夫的這一做法就是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真實的生活當中,讓教育更有意義。
講到這里,我想,大家跟我一樣,都感受到了雷夫對教育的“瘋狂”熱愛之情,因此,我給自己這篇分享稿取的題目是“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師”。因為在我看來,雷夫對教育的真誠近乎“瘋狂”的熱愛,是他能在56號教室創造奇跡的根本原因,因此這份熱愛是無價的。因熱愛投入時間,雷夫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事業,他把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或者說,他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和孩子們一起的活動上。書后面附有雷夫一天的生活紀事表,這個紀事,可謂是滿滿當當。因熱愛產生智慧,正是雷夫對教育的熱愛,才讓他一直努力地思考著怎樣讓孩子學得更好。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有閃爍著雷夫教學智慧的話語。無論是課堂上的指導學習,還是課外活動的指導人生。熱愛――讓雷夫的教學充滿智慧。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句雷夫的話,一句是,我這個老師沒有突出的創造力,于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范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一句是,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樣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賦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來的。這兩句話是雷夫教學活動的生動寫照。而這兩句話也告訴了我們雷夫創造奇跡的秘訣:時間加努力。這一秘訣在雷夫所帶的孩子身上,也得到了鮮活的證明。天道酬勤,一分付出,一分收獲。雷夫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人生的道理。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師。雷夫用他的真情打動他的學生,用熱情感染他的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考察清楚學情指導學生,師生共同努力,澆灌出了第56號教室這朵“奇跡之花”。雷夫的事跡告訴我,真誠的熱愛自己的事業,肯花時間和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這個道理不僅僅限于教育事業,我想,這是雷夫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教益。
第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心得篇十
近兩個月我認真的閱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使我很受感動,它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尤其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雷夫,這位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最優秀的老師感動著全球無數的人。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手捧著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著、慚愧著、欣喜著。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跡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里,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認為這里是最溫暖的地方。
二、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讀著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并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可以做得這么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么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我一定會象霍夫老師學習,加倍努力,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