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演講稿篇一
孔子曾親自點評自己的這些“優秀學生”,他把他們分成四類: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
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于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游、子夏。”
難道只有建功立業、立德立言才能入孔夫子的法眼嗎?非也,他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就在《論語先進》的第十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各述其志向,間接表明了自己思想上的傾向。
這一章記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場嘮嗑。有一天,孔子問他的那些學生們:如果有人賞識你們,你們這輩子都想干點啥呀?小時候寫過《我的理想》這篇命題作文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問題特別熟悉。
功夫最好的子路搶先發言說,“我呢,就去那些個夾在大國之間不好做人的中型國家,哪怕它現在又是鬧饑荒又是頻頻被別國攻擊,只要我去,三年之后,不僅打仗不愁兵,人民還懂禮儀。”
孔子就笑笑,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轉向曾被自己稱贊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說,“求!你呢?”
冉有說,“我去一個更小的國家,方圓六七十里,三年之內能使人民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則要等到其他賢人去推行了。”
孔子沒說啥,又問公西華,“你呢?”
公西華謙卑地說,“我也不講我自己能夠怎么怎么樣,不過我態度好愿意學,祭祀方面的事情,我還是能夠辦好的。”
孔子終于轉向了一直在一邊鼓瑟的曾皙,問,“你呢?”
曾皙還沉浸在音樂里,直到一個樂章終了,他從容撫出最后一個音節,才坐直了身體對孔子說,“我跟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說,“那有啥,大家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嘛。”
于是曾皙就說了,“我呢,就想在暮春的時候,穿著春天的衣服,和幾個年輕人,幾個孩子,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走回家。”
那大概是個百無聊賴的冬日,因為當孔子聽完曾點的回答后,十分向往地舒了一口氣,說,“我跟你一樣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一個好故事,是一首好詩,也是一種讓人欣羨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樣該知天命的時候,依然兩手空空,也沒關系——哪怕,再不會有人了解你,給你達成偉大使命的機會,甚至還做不了一個小頭頭,但你也可以像曾點一樣,開開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風,洗洗澡,讀讀書,并滿足于此。
那一天,孔子想問的大概是類似情懷的問題,而曾皙給了他一個最喜歡的答案。而這個答案,也在千百年后,解答了無數人的迷茫。這大概就是孔子為師者的智慧。
孔子的教育思想演講稿篇二
說到老師,不得不提一個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時代和中國整個文明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影響極大。孔子學生三千,賢者七十二。但比較有名的也只有顏回、子路、子貢,其次有名的是冉有、子夏、曾點等。
孔子曾親自點評自己的這些“優秀學生”,他把他們分成四類: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
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于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游、子夏。”
難道只有建功立業、立德立言才能入孔夫子的法眼嗎?非也,他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就在《論語先進》的第十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各述其志向,間接表明了自己思想上的傾向。
這一章記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場嘮嗑。有一天,孔子問他的那些學生們:如果有人賞識你們,你們這輩子都想干點啥呀?小時候寫過《我的理想》這篇命題作文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問題特別熟悉。
功夫最好的子路搶先發言說,“我呢,就去那些個夾在大國之間不好做人的中型國家,哪怕它現在又是鬧饑荒又是頻頻被別國攻擊,只要我去,三年之后,不僅打仗不愁兵,人民還懂禮儀。”
孔子就笑笑,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轉向曾被自己稱贊有宰相才能的冉有說,“求!你呢?”
冉有說,“我去一個更小的國家,方圓六七十里,三年之內能使人民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則要等到其他賢人去推行了。”
孔子沒說啥,又問公西華,“你呢?”
公西華謙卑地說,“我也不講我自己能夠怎么怎么樣,不過我態度好愿意學,祭祀方面的事情,我還是能夠辦好的。”
孔子終于轉向了一直在一邊鼓瑟的曾皙,問,“你呢?”
曾皙還沉浸在音樂里,直到一個樂章終了,他從容撫出最后一個音節,才坐直了身體對孔子說,“我跟這三位老兄的理想都不同啊。”
孔子說,“那有啥,大家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嘛。”
于是曾皙就說了,“我呢,就想在暮春的時候,穿著春天的衣服,和幾個年輕人,幾個孩子,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走回家。”
那大概是個百無聊賴的冬日,因為當孔子聽完曾點的回答后,十分向往地舒了一口氣,說,“我跟你一樣啊。”
曾皙的那句,“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一個好故事,是一首好詩,也是一種讓人欣羨的浪漫。哪怕你到了孔子一樣該知天命的時候,依然兩手空空,也沒關系——哪怕,再不會有人了解你,給你達成偉大使命的機會,甚至還做不了一個小頭頭,但你也可以像曾點一樣,開開心心地在春天做一身好衣服,出去唱唱歌,吹吹風,洗洗澡,讀讀書,并滿足于此。
那一天,孔子想問的大概是類似情懷的問題,而曾皙給了他一個最喜歡的答案。而這個答案,也在千百年后,解答了無數人的迷茫。這大概就是孔子為師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