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清平樂篇一
夏日的午后,知了不停地鳴叫,從窗邊吹來一股又一股的熱風,讓人心煩意亂,辛棄疾決定去小溪邊散散心。
這條小溪清澈見底,彎彎曲曲地環繞著村莊,潺潺地向東流去,溪水里片片碧綠的荷葉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上面布滿了晶瑩的水珠。溪邊青青的草地上有幾只小雞正在覓食。
不知不覺,辛棄疾來到了一座又矮又小的茅草屋旁,只見屋檐下坐著一對夫妻,頭發花白,手中握著酒杯,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夫人,看看咱們的兒子多孝順?。∥覀儍蓚€什么都不用做,坐在這里喝著小酒?!薄笆前?,兒子們都很孝順,而且勤勞能干?!狈蚱迋z越說越開心。
“看看咱們的大兒子,一刻也不閑著,這么熱的天,他還在豆地里鋤草呢!”順著老翁的手勢,辛棄疾看到一個光著膀子的年輕人,頭戴草帽,雙手不停地揮動著鋤頭,鋤著地里的雜草呢!“這么熱的天,也不休息一下,喝點茶水?!崩蠇D人心疼地說。
辛棄疾走了過去,老夫婦倆連忙搬來板凳,邀請他同飲幾杯。老翁指著一棵大樹,說:“別看我們二兒子身子瘦弱,力氣不大,但他擔起了家里所有雜事。”辛棄疾向那邊瞧去,果然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子正盤腿坐著,手飛快地上下舞動。密密麻麻的竹條,跟隨著二兒子靈巧的雙手,很快變成了一個雞籠。“我們的雞可以住進新家了?!崩蠇D人語氣里充滿幸福的味道。
這時,小兒子用荷葉包著什么走過來,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顆顆雪白的蓮子。辛棄疾也拿起一顆嘗了嘗,看到了夫妻二人眼里蕩漾著的幸福。
回去的路上,辛棄疾滿心歡喜,手里還捏著一顆蓮子,好像捏著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清平樂篇二
一個夏天的上午,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他的目光被溪邊的一間小茅屋吸引住了。
這間茅草屋又矮又小,十分破舊,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茅屋前緩緩地流過。小溪里開滿了荷花。這些荷花千姿百態,美麗極了。有的還是一個鼓鼓的花苞;有的半開半合,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半遮著臉;有的完全開放了,十分美麗。荷葉碧綠碧綠的,透過荷葉間的縫隙,可以看見一條條魚兒在快樂地嬉戲。小溪邊上長滿了青翠欲滴的小草。茅屋前的兩張藤椅上坐著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坐在門口,悠然自得地喝著自家釀的香甜的米酒。
喝了幾杯后,這對老夫婦漸漸地醉了,臉上泛起了淡淡的紅暈。老婆婆一邊斟酒,一邊用好聽的吳地方言對老公公說:“老頭子,你看,今天天氣真好。這幾年我們的生活雖然很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日子到也過得有滋有味?!薄笆前?。兒子們都長大了。老大老二是那么勤勞能干,老三也頑皮可愛?!崩戏驄D一談到他們的兒子,臉上的皺紋就笑成了一朵花。
此時,他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辛勤地鋤草。雖然他已經汗如雨下,卻顧不上休息,生怕會影響今年的收成。老二則坐在茅草屋前專心致志地用竹條編織著雞籠。只見他手法嫻熟地一折、一穿、一抽,認真地編織著雞籠。他想:等我編好雞籠,小雞們就可以在這里生活。等它們長大后,就可以下蛋了。到時侯,我就可以煮些雞蛋給父母吃,給他們補補身子。最討人喜歡的老三正躺臥在溪邊,翹著雙腿專心地剝著從小溪里摘下的蓮蓬呢!他先仔細地把蓮子從蓮蓬里剝出來,再把蓮子外面的外膜剝掉,最后塞幾顆在口中。蓮子清甜可口、十分好吃。老三一邊剝一邊想:這蓮子可真好吃,我要多剝點,給父母和哥哥們嘗嘗,他們一定喜歡。想著,他不禁樂得哼起了小曲兒。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篇三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9、詞,又稱長短句,極盛于 ,“清平樂”是 名。(2分)
10、根據這首詞的內容,作者寫的應是 時節,表現了強烈的 _____ 之情。(2分)
11、這首詞的下片充滿了奇妙的想象和美麗悠長的情味,請對此進行闡述。(2分)
答:
參考答案:
9、(2分)宋代 詞牌
10、(2分)初夏 惜春(既然“春”已“歸”“去”當應處“夏初”之時,且與“薔薇”花開的物候相合。全詞中作者處處表現出對“春”的留戀,不愿“春”歸去,還想“喚取歸來同住”,將意思凝煉當為“惜春”二字最好)
11、(2分)略
清平樂篇四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作者:佚名
饑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
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呼呼作響,仿佛自說自話。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
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庵:圓形草屋。
華:花白。
歸來,指43歲免官歸里。
作者:佚名
這闋《清平樂》,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夜出覓食的饑鼠繞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內圍燈翻飛,而屋外卻正逢風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紙也在鳴響。“自語”二字,自然而又風趣地將風吹紙響擬人化、性格化了。獨宿的這個“王氏庵”,是久已無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一個平生為了國事奔馳于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后則已頭發花白、容顏蒼老的老人出現了。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很顯然,他“夢中行遍,江南江北”(《滿江紅》),醒后猶自留連夢境,故云“眼前萬里江山”。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如今蒼顏白發,壯志難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還會夢到往日的萬里江山。
這首詞用文字構筑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難得的風情畫。通過這幅畫面,表現作者的凄苦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心情。
從詞的格調看,近似田園派,或者歸隱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遠了,而且還算不上是代表作。不過,這首詞別具一格同樣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藝術享受。從創作來說,作品總反映著作家的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總反映著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個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從創作的角度講,任何作家也總是從題材內容出發,去努力尋求不同的形式和風格,他們之間的區別權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這樣,能夠在斷承、發展蘇軾詞風的基礎上,成為豪放派大家,同時還能在閑淡、細膩、婉約等格調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學史上倒是不多見的。正如劉克莊在序《辛稼軒集》時所說:“公所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平淡,純用白廟,環境氣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劃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軒的愛國作品中,別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清平樂篇五
兩人喝著酒,談著話,不知不覺聊到了孩子們。老朋友說:“我的大兒子很懂事,今天一大早,就去除草了。你看!”辛棄疾朝東邊看去,有個少年頭戴草帽,揮動著鋤頭,一下又一下,汗水隨著鋤頭落下來,鞋上也沾滿了很多泥巴。
“二兒子也很聽話,我們雖然沒有女兒,但二兒子心靈手巧,不見哪一點比女孩差!”辛棄疾走出屋來,看見他們二兒子把這根枝條那根枝條上下穿插,不一會,就織好了一個雞籠,忙著把雞放進去。辛棄疾說:“這雞長得不錯嘛”。
溪水嘩嘩地流著,太陽落山了,辛棄疾迎著涼爽的風,帶著滿臉的幸福滿足,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