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篇一
- 日歷中的數學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小學數學學科滲透環境教育計劃 推薦度:
- 生活中的數學日記 推薦度: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對培養學生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學生怕學數學,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應該進行正確誘導,注意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并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效應。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之樂于學數學、學好數學。
在我的班級里,有一位非常聰明的學生,但他上數學課時總是不用心聽課,老愛睡覺,作業也不按時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我了解到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缺少母愛,在學校又得不到老師的認可與贊揚,所以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于是,我主動找他聊天,鼓勵他要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也經常叫他回答問題,總是以“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來鼓勵他。慢慢的,他愛上了數學,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了,作業也能獨立的按時完成了,數學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變化,不得不說是“師愛”情感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愛護激勵和信任,能引起學生的積極響應,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不但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他們遇到困難時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
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好奇,要愛護和培養學生對數學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聯系生活、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展示自己的個性,把學生思維和注意力調節到積極狀態,為學新知奠定心理基礎。
如在講授指數函數 這節新課前,教師拿出一張白紙說,“同學們,雖然這張紙的厚度只有0.1mm,但經過反復對折27次后,你能想到其厚度將超過世界第一高峰珠峰嗎?在學生驚奇和疑惑的神情中教師邊計算,邊說明:紙對折一次厚度為 ,對折兩次厚度為 , 當對折27次時其厚度為 ,大于珠峰的高度 。這樣的'教學將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教師通過這種誘發好奇心、激發學生自主研究的教學過程設計,既解決了問題,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研究問題的積極性。
一、民主對待每名學生
為了人人都有機會展示才能和鍛煉的機會,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班級干部實行輪流制,每次成績好的學生當選課代表,管理班級認真負責的學生就可以勝任班長,被當選的學生都會盡心盡責地做好工作,沒有當選的學生在這段期間起監督的作用。體現人人平等,人人有參與的機會。
二、幫助學困生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學困生的特征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比較吃力,經常搞小動作,不完成作業,撒謊,這需要教師及時幫助他們把落下的知識補上,為他們創造課堂表現的機會,一些比較簡單解決的問題讓他們去解決,答對的時候及時表揚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持之以恒,后進生就有變化,學習成績也會有提高的。
三、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圖形的特征和變化規律,獲得關于這些圖形的感性經驗,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感受幾何圖形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只有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四、聯系生活實際,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數學廣角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欣賞數學美的意識。“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年卡嗎”兩個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滲透愛祖國、愛家鄉的環境教育,注意聯系實際,運用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身邊的事有關。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備課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
所謂滲透點,指的是教學的切入點,一般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數學知識的結合點。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備教學的普通環節,更要備學生。教師要以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樣的反應,學生需要什么為中心來設計教案,同時還要聯系學生現在的水平和學習能力,挖掘出各種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實現這一點,就等于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打下了堅實可行的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蘊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因此,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帶著新的眼光和思路認真研讀教材,并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出現的心理問題,便可從數學教學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如我們在教學工作總量、時間和效率的關系時,就可以聯系學生中常見的睡懶覺問題,讓學生統計自己每天做作業的總量、時間、效率,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改變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數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滲透到課外輔導中去。如有些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自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強,甚至出現厭學、逃學、焦慮、抑郁等心理行為問題。教師應通過課外輔導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糾正他們的不良心理傾向。還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不愛做課外作業,教師應采取教師監督和同學結對幫助相結合的方法,多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同時訓練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
許多厭學、逃學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過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s("content_relate");【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課標05-26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教育11-07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06-22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論文08-29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01-20小學數學如何滲透概念教學05-26美育在小學數學中如何進行滲透03-29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論文08-29淺談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