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感動中國大人物是許多人心中的偶像,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和精神影響著無數人。在社會和家庭中,他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自己的事跡和行動傳遞著正能量。在我認為,感動中國大人物的特點是仁愛、勇氣和毅力,而通過了解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重要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仁愛之道(250字)
感動中國大人物們的共同特點之一是他們的仁愛之道。他們關心他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并通過自己的力量使他人受益。以李連杰為例,他在演藝事業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致力于推動武術事業的發展,為貧困地區建立了很多武術學校,幫助那些無法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仁愛的力量不僅僅限于個人行為,更體現在對社會的關懷和行動中。
第三段:勇氣的力量(250字)
感動中國大人物們也展現了偉大的勇氣,面對逆境和困難時,他們堅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例如,鄧亞萍這位奧運乒乓球冠軍,她在乒乓球運動中遇到許多困難,但通過堅持、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成為了一位杰出的運動員。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勇氣面對困難,才能戰勝困境,取得成功。
第四段:毅力的品質(250字)
感動中國大人物們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他們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品質。他們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永不放棄,始終堅持走下去。比如,鄧稼先這位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夢想。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毅力的力量,只有堅持不懈、積極進取,才能創造偉業。
第五段:結語(300字)
通過了解感動中國大人物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重要的心得體會。仁愛、勇氣和毅力是他們的共同品質,這些品質鼓舞著我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通過感動中國大人物們的事跡,我們也要關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傳遞正能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無論在什么環境下,我們都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畏困難。只有毅力和堅持,才能創造奇跡。
總結起來,感動中國大人物的故事不僅給我們帶來鼓舞和啟示,也體現了人性的美好和正能量的傳遞。通過了解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汲取教訓,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標。感動中國大人物是社會的楷模,他們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奮進。讓我們向這些偉大的人物致敬,為他們的故事點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二
xx年2月3日晚上8點,《感動中國xx年度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白巖松和敬一丹聯手主持,感動中國人物榜單正式出爐。
此次當選的感動中國人物是:
1、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朱光亞
2、為官清廉的公安戰線楷模劉金國
3、為人民群眾奉獻一生的黨的基層干部楊善洲
4、奠基中國肝膽醫學年屆九十依然工作在手術臺上的醫生吳孟超
5、堅持xx年愛心長征,改變山區麻風病村的臺灣愛心人士張平宜
6、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7、從成都到高原地區扎根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
8、靠賣羊肉串資助貧困學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9、從八歲開始伺候癱瘓養母xx年的孝順女兒孟佩杰
10、自小失去雙臂卻創造出生命奇跡的鋼琴師劉偉
走過十年的《感動中國》活動還向以白芳禮老人為代表的長年熱心公益事業而未能獲得感動中國榮譽的所有愛心人士表示特別致敬。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年終重頭節目之一,每年舉辦一次,到今年是第十年。活動從去年10月份啟動,中國網絡電視臺、新浪網、騰訊網舉行的相關網絡投票也即時展開,吸引了網民空前的關注。
過去十年間,《感動中國》節目已經向全國觀眾展現了100多位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其中有錢學森、朱光亞、袁隆平這樣的睿智學者,也有徐本禹、叢飛、王順友等做出非凡事業的平凡百姓。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三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家,這里的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溫情和感動的環境中。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有幸見證了許多感動中國的事跡。這些大人物以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勇氣和決心,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在感動中國大人物的故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與我們之間的共鳴和血肉之軀的無限力量。
第二段:感動的故事之一:臥薪嘗膽,為國家教育事業獻身的教師
中國的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為了這個偉大的事業,有許多教師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其中一個感動我的故事是關于一位地質老師的。他畢業于中國頂尖名校,本可以選擇很好的工作和待遇,但他卻選擇留在一個貧困的山區學校任教。他教學育人的同時,還帶領學生深入山區,解決了當地遭遇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他的事跡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播,成為社會各界贊揚的焦點。他的精神感動了我,并啟發了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
第三段:感動的故事之二:投身公益事業,無私幫助他人的志愿者
中國的公益事業一直備受關注,有很多志愿者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我曾經參與一個志愿者活動,見到了一位殘疾人,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堅持,建立了一所為殘疾人提供職業培訓的學校。他不僅為殘疾人提供教育機會,還親自為他們設計了一套特殊的教學方法,使他們能夠融入社會,并有更好的生活。這位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讓我深受感動。他的事跡讓我明白到,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力量。
第四段:感動的故事之三:堅守崗位,為社會安全默默貢獻的警察
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人民安全方面,中國的警察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名警察。他每天都在街頭巡邏,保護市民的安全。一次,他接到了一個搶劫案的報警電話,他立刻趕到現場,并成功抓獲了罪犯。他的行為讓我對他們的勇氣和責任感深感敬佩。警察們無私的奉獻和為了保護我們安全而不辭辛勞的工作讓我感動。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守護神,為社會的安寧默默貢獻著。
第五段:結論
在中國,感動中國大人物的故事從未停止。這些大人物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共創美好”的真諦,讓我們對于人類大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以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和通過實際行動影響他人的態度,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他們的事跡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并激勵著我們做出自己的貢獻。我深信,只要每個人都能懷抱著感恩之心,用愛去觸動他人,中國必將成為一個更加美好的國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四
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已經走過十一年。第十一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已于與2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感動中國2014十大人物正式揭曉。
被評為“感動中國2014十大人物”的分別是:黃旭華、胡佩蘭、方俊明、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龔全珍、劉盛蘭、段愛平、格桑德吉、陳俊貴、姚厚芝。特別獎授予中國載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國航天人群體。
感動中國20人物十位獲獎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身份和年齡相差懸殊,但他們的事跡都具有打動人心靈的感動特質:
1、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
2、胡佩蘭:退休后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
3、方俊明: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龔全珍: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
6、劉盛蘭: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
7、段愛平: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
9、陳俊貴: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
10、姚厚芝: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
特別獎:中國載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國航天人群體。《感動中國》還向中國載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國航天人群體表達了年度致敬。
每一個獲獎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內心的人格力量,盡管有些獲獎人物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但經過《感動中國》全新的闡釋,仍然再次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節目組在過去一年中深入基層,挖掘了不少優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獲獎者中還有一位是以后出生的孩子,這創造了《感動中國》獲獎者年齡新低。這些獲獎人物的事跡,構成了當代中國人的群像,引發了現場觀眾強烈的共鳴,紛紛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五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家,充滿著無數動人的故事。而其中一部分故事,主人公不是公眾人物,也不是名人明星,而是那些默默奉獻、無私奮斗的普通人,他們是中國的感動大人物。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我深受啟發,也體會到了一些重要的人生智慧。
第二段:感悟愛心的力量
中國的感動大人物多數展現出對他人的無私關注和關愛。在我接觸到一位義工老人時,他告訴我:沒有什么比用自己的熱心為他人帶來希望和快樂更有意義的事情。他從他人的微笑中獲得了成就感,這種感覺讓他覺得自己擁有了無限力量。在他身上,我領悟到了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用真心對待他人,我們也可以成為一位感動他人的大人物。
第三段:感悟堅持的重要性
感動中國的大人物往往是那些堅守自己理想和信念的人。我記得有一位鄉村教師,她經歷了許多困難和艱辛,但她從未放棄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她告訴我:有時候,堅持的道路很坎坷,但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她的堅持讓我明白,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只有堅持才能戰勝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四段:感悟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的大人物常常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他人和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我認識了一位醫生,他放棄了城市的高薪工作,來到邊遠山區為無數貧困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他說:“感動他人不需要卓越和偉大,只需將自己的善意付諸行動。”他的無私奉獻讓我深刻領悟到,只有忘記自己,才能真正幫助他人,也才能成為一個讓人感動的大人物。
第五段:感悟堅定初心的重要
在與中國大人物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保持對初心的堅定。我曾遇到一個創業者,他的初心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加健康的產品。盡管面臨巨大壓力和競爭,他依然堅持初心,從不取巧。他的堅持讓我明白,成功時有時更需要強大的內心和對初心的堅守。只有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們才能成為讓人感動的中國大人物。
總結:
與中國的感動大人物的接觸,讓我深受啟發。無論是感悟愛心的力量、感悟堅持的重要性、感悟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感悟堅定初心的重要,這些都是珍貴的人生智慧。通過學習他們的故事和心得,我堅信,只有將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有意義的人。感動中國大人物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中國精神的見證,它將激勵無數人在人生道路上前行,去感動他人,也去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大人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六
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回望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位:
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20xx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現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斷__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氣。俠隱于市見義而勇,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1946年8月,程開甲赴英留學。新中國成立后,程開甲放棄了國外優厚條件回到中國,1960年,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消失20余年。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程開甲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開甲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聯。黃沙百戰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外在美是暫時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我感動,為每一位感動中國的人物而感動;我感動,為這一顆顆美麗的心而感動;我感動,為我能成為一名值得驕傲的中國人而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七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都能給我帶來深深的觸動,都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上,每一年都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我們祖國有些地方經歷了天災無情的洗禮和考驗,令人痛心疾首、撕心裂肺。然而,在天災和困難面前,卻產生了一大邦英雄豪杰,這十大人物的事跡給了我一次精神上的震撼:
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他用他的一生來堅持著愛祖國這分高尚的品質;用他的一生來為祖國奔走;用他的一生來愛護祖國;他的忠誠讓我為之感動、為之贊嘆。
言忠信,行篤敬,古老相傳的信條,演繹出現代傳奇,他們為尊嚴承諾,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場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獨一個。雪落無聲,但情義打在地上鏗鏘有力。他們用他們年輕時打工的經驗感到以后做老板,不能拖欠工人一份錢這個原則,堅守了整整20年,哥哥死后,弟弟還是如愿吧工錢給工人們。一個信念,整整堅持20年,我佩服他們的毅力,佩服他們的信義,讓我為他們喝彩。
對鄉親有最深的愛,所以才不眠不休,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離不棄,鐵打的漢子,是廢墟上不倒的柱,不斷地梁。他沉靜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壯的風景。在地震來臨時,他不放棄拯救村民們的生命,在親人和村民之間,他選擇了先救村民。等村民一切安排好后,他才急急忙忙趕回家去,可那個時候,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親戚們幫助他料理親人后事的場面,看著剛從廢墟中挖出的3位親人的遺體,他傷心痛苦。我佩服他的舍親救民的精神,我為之動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八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時間里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有的如愛情片一般充滿著濃情蜜意;有的如動作片一般充斥著驚險刺激;有的則如懸疑片一般體驗著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紀錄片”深深的吸引、感動了我,它的名字叫《我這一輩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婭,出生于1952年,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她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時刻刻踐行著“上好班,做好事,當好人”的理念。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王亞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在長達26年工作時間里,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刻苦專研、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時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婭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單位、為社會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像她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王婭一生淡薄名利,勤儉持家。她的一生始終與“慈善”緊密聯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王婭的行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里所說的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而她的感人事跡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她為伴。投身“慈善”事業的她,不是孤獨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員工的幫助,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感動。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面對即將被死神奪走的身體,她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遺體捐贈。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抉擇呀!她就像一盞明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她用信念選擇堅守;用信念,點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動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們去駐足仰望!她是我們心中那個最可愛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話來表達我對這部“紀錄片”,對王婭的深深敬意:
若將我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它既沒有動人心魄的劇情,也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但希望有觀眾喜歡且有所收獲,最后感謝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九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摘要:為的會員投稿推薦,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感動中國獲獎名單已經出來,大家肯定十分需要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素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素材摘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等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下面是詳細介紹:
歸根清華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楊振寧頒獎辭: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七十年航空報國的科學家顧誦芬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于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中國的藍天”的志愿。長大后,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后,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的建設當中。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斗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守護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吳天一
1958年,吳天一跟隨部隊來到了青海。那時,大量來支援高原建設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飽受折磨痛苦離世的模樣,讓他深受觸動……于是,他開始了長達60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當時中國的這項研究,還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學專家組組長。5年里,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是吳天一用畢生的心血,創造出的醫學奇跡。
吳天一頒獎詞: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長津湖幸存志愿軍戰士“中國保爾”朱彥夫
朱彥夫頒獎辭: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首位闖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蘇炳添
蘇炳添頒獎辭: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見證國家脫貧奇跡的陳貝兒
2021年,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主創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的真實面貌。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身殘志堅的脫貧攻堅奮斗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右手,雙腳嚴重受傷;李國秀生來就沒有雙手。這樣一對身體殘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張順東說:“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為了美好生活,他們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張順東的雙腳也因過度勞累潰爛,不得不接受截肢。盡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難,但這對夫婦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把日子過得像花兒一樣。
張順東、李國秀頒獎辭: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
中國核動力事業奠基人彭士祿
彭士祿4歲成為孤兒,8歲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受盡拷打。從蘇聯留學歸來,他決心投身祖國核動力事業。他隱姓埋名數十年,為祖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生前他常說:“是人民將我養大,我幾輩子都還不了,只要祖國需要,我愿貢獻一切!
彭士祿頒獎詞: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雙耳失聰自強不息的青年學生江夢南
今年30歲的江夢南,出生于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江夢南半歲時,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著口型讀唇語和別人進行交流。最開始,江夢南靠著反復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并練習發聲,往往一個音節父母重復上1000次她才能學會。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在江夢南的印象里,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唇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她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航天人(特別致敬環節)
頒獎詞:發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_頒獎典禮》終于在20_年_月_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1-2]
《感動中國》節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許多人物,其中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閻肅、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體明星,也有巴金、鐘南山、袁隆平、葉嘉瑩、屠呦呦、錢學森這樣的睿智學者,更有張榮鎖、魏青剛、黃久生、王鋒、田世國、王順友這樣的普通百姓,還有徐本禹、鄭培民、梁雨潤、楊業功、劉金國、劉躍進這樣的黨政高官。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動中國》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節目于2003年2月14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4年起,在每年首播次日21:30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重播。
2022年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為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十
1.青春可以這樣奉獻——黃旭華
我想我是羨慕黃旭華先生的,他生在了一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于是就毅然承擔起了發展核潛艇的重任。30多年“隱形人”的生活是寂寞的,遠離親人的懷抱是孤冷的,不是意志堅定、懷抱信仰的人是做不到的。再聯想到自己,我突然發現,在日復一日的安逸中度過青春并不是生活的正確態度,而是要設立明確的目標,在自我學習和自我實現中不斷成長。也許我一生也不會有黃旭華先生這樣的成就,但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就是自我的最大實現,就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好方式。
2.無私——劉盛蘭
在這個拜金主義和仇富心理并行的時代,有誰能夠想到一個窮困又年邁的老人會傾盡所有地幫助一群素不相識的貧困學生,并且多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劉盛蘭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無私”二字,他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偉大和善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然,,在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之前,要先努力地修身和齊家,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付出和創新,才會更快地有能力幫助別人。而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時,我們的國家一定是無堅不摧的,而我們生活在其中也必定是無比幸福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民眾的覺悟要和國家的制度并駕齊驅、相輔相成,國家也應加大社會援助機構的監管,讓人們的愛心能適得其所,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樂于助人、助人為樂的行列中。
3.追夢人——沈克泉沈昌健
只因想解決村里吃油難的問題,沈氏兩兄弟就踏上了培育油菜花種之路。他們曾在希望渺茫的情況下遭遇各種困難,卻從沒有想過放棄。而再反觀自身,我也喜歡設立夢想,卻總是在遇到一點點困難的時候就忍不住想放棄,心里總是給自己“我做不到的,太難了”之類的暗示,最終往往就真的放棄了。從沈氏兩兄弟身上,我能學到很多。其實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對我們從事的事業有信心,相信自己在不斷地學習中,用正確的方法走正確的道路就一定可以成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想困難是否能克服,而是多想想如何可以克服困難。
用真誠促進溝通——胡佩蘭
當報紙上頻頻出現病人打擊報復醫生的時候,胡佩蘭老人用高潔的醫德向人們展示了解決醫患關系的最好辦法-——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只有用真心和患者溝通,才能得到患者的全力配合,讓治療事半功倍。在處理我們與讀者的關系時,胡佩蘭老人是我們的榜樣。如果在讀者焦急找書的時候,我們可以真誠地為他們解決問題;如果在讀者發脾氣或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可以真誠地出言安撫,那么我們的國圖將會有更安靜祥和的氛圍,讀者閱讀得開心,而我們服務得開心。當我和讀者發生矛盾時,我也一定會先站在讀者的角度上理解一下他們的心情,然后針對他們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幫助。這樣的話,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獲更多溫暖和快樂。
奉獻的傳遞——龔全珍
她的丈夫是開國將軍,她卻在年輕的時候隨丈夫到老家務農,但身份和環境的改變無法動搖她不斷奉獻的信念。從34歲到90歲,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老人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25公里長的渠道,同時她還擔任當地小學的校長,為學校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龔全珍老人的身上有一種質樸而高尚的美,她讓我們看到,人生在世,追名逐利不是最重要的,無私的奉獻才能最大地實現人生的價值。也許正是無數平凡人的平凡舉動,才一點點地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在觀看了《感動中國》之后,自己似乎對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以前覺得重要的東西,現在看來都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終其一生的奉獻,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是認真地生活和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更是用真誠熱情又平和成熟的心態看待生活,積累每一點一滴的美好回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十一
感動中國,感動無處不在,每次看到前輩們一件件感人的事跡,我都會淚流滿面,真正的內心觸動。他們的精神領無數人敬佩,他們是榜樣、楷模。
她叫陶艷波,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卻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兒子楊乃彬8個月大時因病失聰了,從此,這個黑龍江的三口之家為了兒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母親為了兒子去北京學習唇語,回來不厭其煩的教小乃斌說話。在乃斌7歲時陶艷波辭去了工作,陪這兒子進了小學校園,從此,母親成了兒子的同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16年的時光。初中的課程相對簡單,媽媽還能應付得了,但高中大學的課程很難,陶艷波上課認真聽,記畫不懂得就問,下課跟在老師身后求學。媽媽沒有過怨言。
如今,乃斌已經成了一個男子漢,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勤工儉學,每天都微笑買對每一的人。
母親無私的愛是不能用語言來衡量的,心里默默為他們祈禱,愿他們的明天一切安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篇十二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們理所當然地觀看了《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這一次,一位了不起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郭小平。
郭小平原本是三所醫院的院長,生活也是平平常常。但自從他知道了一位患有艾滋病的小孩渴望上學的心情后,他的生活開始了跌蕩起伏。
他先在病房中辦了一間教室,自己當老師教學生們。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艾滋病患者(小孩)的加入,一間小小的教室不夠了。他不氣餒。在他和他的同事、學生的努力下,一所小小的鄉村小學——紅絲帶小學建立起來了。郭小平辭去了醫院院長的職位,專心致志地孩子們知識;他辦公室的門總開著,下課時,這兒是最熱鬧的地方。他還與孩子們玩耍,親切極了。最后,紅絲帶小學被正式列入“學校”欄目中。
看到一批一批的學生在紅絲帶小學學習、玩耍,然后長大、畢業,最后遠遠地離開了這位平凡又偉大的老師時,心中為之一震的我忍不住輕輕地低呼:“郭老師,你曾經是三所醫院的院長,多么高的職位!而你卻寧愿當一所小學的校長,多么大的變化!你真的不后悔嗎?”就像回答我似的,郭小平老師那洪亮的聲音似乎排山倒海般傾瀉進我的心靈:“不后悔,真的不后悔!每當看見孩子們一張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我就知道:“這里的孩子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們……”
是啊,孩子們的歡樂與幸福是郭小平奮斗的源泉,只要孩子們歡樂,郭小平就倍受鼓舞,他有著超人的意志和超人的恒心,在蕓蕓眾生中開出了朵璀璨的花。
去年暑假,媽媽單位里舉行活動,當然少不了我這個“衍生品”。活動是去爬三清山。一開始,我還抬頭挺胸、斗志高昂地走在前頭,但不一會兒就不行了。三清山海拔太高,一會兒云霧繚繞,一會兒艷陽高照,一會兒狂風大作……而且空氣太稀薄!但我咬牙堅持著,不再拼命跑,而是慢慢地、有規律地一步步走,還時不時停下來深呼吸,養足了精神再接著走。果然,我不一會兒就趕上了大部隊。瞧他們,個個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只有我步子輕快,又當上“領頭羊”!
在實際生活中,恒心很重要,它就如一團篝火,沒有了它,你就烤不熟食物;沒有了恒心,你就做不好最基礎的事情。所以遇見一件難事,千萬不要氣餒,而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做到了這點,那么,你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