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經歷總結高中經歷簡要描述篇一
學習是學生的基本,我知道一個受社會肯定的優秀高中生,除了有個性有特長外,最起碼的就是要有知識文化的功底,所以,我至始至終都把學習擺在第一位三年里學校開的課很多,正因為這樣,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堅決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才對得住自己的高中學習生涯!同時,我認為高中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的時期。我本著“立足專業,綜合發展,做學問,學做人”的準則從及“全面發展”的目標,在高三下學期我主動參加了社會勞動實踐課程,使我在文化知識,思想素質,社會實踐和人際處理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在思想方面,我始終保持與團組織高度一致,認真學習“”重要思想和“七一”講話精神,積極參加學校及班上組織的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堅決擁護獨立自主原則及“一國兩制”的方針,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分裂主義。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向團組織靠攏,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增強自身的團員原則,按照新團章規定的團員標準來要求自己,虛心向身邊的團員學習,并結合國內國際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匯報。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活動,關心國家大事,擁護當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校紀校規,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政治上要求進步。在學習接受教育期間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知識學習方面,我學習刻苦,態度認真,至此已全部修完高中所有的課程,并全部取得良好的成績。
在交際關系方面,我能很好地和同學們相處,和同學交往并沒有發生過什么不愉快。要知道來到高中的每一個同學都是來自各個鄉鎮,大家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愛好但我們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種緣分,而且我們要在同舟共濟三年,人際交往將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我把搞好人際關系作為我上高中后的一門必修課。我把每一個同學都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彼此之間互相幫助,這對我自己的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體育方面,我基本掌握了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身體健康,體育合格標準達標。在心理方面,鍛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礙,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總之,高中學習的期間,我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是積極探索、逐步成熟的時光。希望學校領導予以審批和指示,本人在以后的社會大課堂中一定爭取更好的表現!
高中經歷總結高中經歷簡要描述篇二
.緊張、充實的三年高中生活即將結束,這是我人生軌跡中閃閃發光的一段,高中三年不僅是我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的三年,更是我不斷提高認識,學會做人的三年。我每一點進步都和各位老師的辛勤培育分不開的,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
在學校,我能嚴于律己,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老師、同學相處融洽。作為一名團員,我思想端正,品質優良,是非分明,遵守社會公德,注重個人道德修養,有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目標。
在學習上,我勤學好問不懶惰,刻苦鉆研肯思考。態度端正,目的明確。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不斷總結和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常與老師和同學探討問題,學習成績優秀,特別是理科更為突出。
我熱愛勞動,不怕臟,不怕累,認真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體育成績優秀。
我性格開朗、興趣廣泛、熱愛生活,為人樸實真誠,生活獨立性強。樂于助人是我的一大特點:平時,我不僅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談心得、交流學習經驗,爭取更大進步;還經常主動關心周圍學習較差的同學,不厭其煩的為他們解答疑難、耐心講解。
高中經歷總結高中經歷簡要描述篇三
高中是我走向成熟的開始,在尊師辛勤培育下。我從幼稚走向成熟,使我成為一名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合格的中學生。
寒窗苦讀十幾年圣賢書,我收獲頗多,特別是高中三年。看見有人跌到,我回用那雙還不完全成熟的手扶起他們,輕輕地把他們的眼淚擦干,告訴他們不在孤單。看見有人在街邊乞討,我回把自己的零花錢投到他們面前。我也懂得用溫暖的微笑融化他人心中的寒冰,讓人間充滿愛。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無論前方是風還是雨,坐一次人生的帆船,去成功的彼岸,自己掌舵。
作為中國人,我擁有一顆真誠的中國心,國徽是我今生的信仰,五星紅旗是我永恒的驕傲。我也關心國家大事,學習時事政治,并對它們都有我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學習上,我有明確的目標,進取心強,持之以恒,知難而進。不甘落后,我堅信,只要是我能想到的并相信的它終將成為現實。
在課余時間,我博覽群書,開闊視野,豐富頭腦,不斷充實自己。用帶有青蘋果味的筆芯記下我的成長經歷,用點滴色彩斑斕裝扮自己的生活,我相信學習是快樂的。
學習是一個不斷完善大過程,腳踏實地行走的過程,而不是虛度年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得到了網,那么漁也是快樂的事。
青春是一朵美麗的花,高中的我們定格在了第十八枚花瓣,人生中的這段高中故事就要結束了。然而,畢業于我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一段路途走到終點便是勝利,只需記住該記住的,帶走該帶走的,然后奔向下一個起點。
高中經歷總結高中經歷簡要描述篇四
一、前言
這篇經驗總結的問世,首先必須拜謝我們的敦哥徐建敦老師,他起碼有八成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在大街上霸氣側露把小子我攔下,恐怕我也沒想到要十分系統地總結自己高中三年的各種得失。總結這種東西,系統和零散是天和地的區別,對我個人而言,把自己高考后諸多零散的思考整合起來,收獲很大。
其次,雖然我對徐老師自稱小子,但是面對諸位師弟師妹我還是自信有點斤兩的。倒不是說我考上華附就上了天,在華附讀書的人也是兩只手兩條腿,不會飛,會飛的是折翼的天使。我說的是,這篇總結100%獨家披露嘔心瀝血,諸位孩子們學習一下,絕對沒有害處。以前我總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像謝亞龍叉腰肌——裝b,高考完了才明白,大人們的告誡和師兄師姐們的血淚教訓真的不能不聽。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你對這些金玉良言產生逆反心理,高考八成要悲劇。
第三,你們真的要感謝敦哥。不是我拍他馬屁,這樣細心關心學生的老師千年碰不上一個——起碼他走在大街上碰到我一把就抓過來叫我寫經驗總結(既為自己,也為諸位),起碼他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過年用50rmb大紅包懸賞難題好解答的老師。你們要是一不小心霸氣外露給母校爭了光,千萬別忘了謝謝他,最好磕三個響頭。當然,也別忘了拿成績單找他要紅包。(笑)
二、高中成功經驗
進入正題。一見到師弟師妹就揭自己的短,我絕對不干這種蠢事,所以就先說說自己高中的成功經驗。
首先,就是我在高中想清楚了自己將來大概要干什么。
我可以這樣說,沒有人生目標的隨遇而安的人未必會混得太差,但他一定不會有太大出息。有膽的就跟我賭,但我必須說,我絕對贏。
例子不舉,關鍵是為什么。第一,對于我們而言,到了15歲或以上的年齡,應該逐漸懂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能管我們一輩子,年輕的時候不養成規劃人生的習慣,等父母管不了我們的時候了,我們頓時失去了航向,那時會十分棘手。第二,有人生目標,才有好好過日子的最終目的。正因為我定下了這輩子的奮斗目標,我才會在高中出了很多岔子(具體詳見后文)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下來。同時我推薦大家好好讀讀諾貝爾獎獲得者、現任美國能源部長、杰出的華裔——朱棣文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他重點談了這個問題,十分具有說服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
第一,確定自己希望從事的領域。選擇標準:興趣第一,天分第二,就業現狀第三。可能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從事就業好的領域,但如果我們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無熱情二無天分,那么從事這個領域不會有什么成就,就業也很難。現在的家長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太過現實,以至于看不清自己孩子身上潛藏的巨大能量。永遠要記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一直推著你攀登上你能夠達到的最高峰,與其在一個就業好的行業做一個平庸的人,領著3000月薪,不如在一條布滿荊棘但自己喜歡的道路上闖成大師,自己快樂的同時名利雙收。第二,不要忽視天分的作用。如果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天賦比別人稍稍差一點,這無所謂,要堅定地走下去。勤能補拙是良訓,這是真理,但我們不能認死理。如果一個很喜歡數學但是數學每次都考0分的人去研究數學,能有成就嗎?不能。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換個方向呢?畢竟人是不可能只喜歡一個領域而對其他事物毫無興趣的。這兩大問題考慮完了,再考慮就業。
第二,規劃好求學道路。要拿到什么學歷,想去什么學校,出不出國,什么時候出國,去哪個國家,去這個國家的哪個層次的學校(最直觀:權威評測機構排名),求學的投入產出比如何,這些都要考慮好。清晰的求學生涯規劃能夠讓我們的目標更明確,并擁有一份安定感和適量緊迫感,更好地投入學習。
第三,確定自己想要成為這一領域的什么人才。給自己的職業一桿標尺,想從事文史哲或理工的是要成為專家還是普通老師;想從事經濟或管理的是想成為老板還是經理還是科員,這些要花點時間想想。為什么要想得這么長遠?借用拿破侖的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確好“將來要干什么”這個問題,剩下就一件事:為之奮斗。我很慶幸自己在高中把這個問題搞明白了。這使我有無窮的動力堅持學習,讓我的日子過得很充實。
其次,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安排好學習和課外活動之間的時間比例;二,做好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時間規劃。
高中生活深刻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精力太有限,不是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得了的,如果你我們把每件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那么考上好大學(好高中)基本上也是沒戲了。我們要分清主次,首先保證學習的成功,再適當參與一兩項自己喜歡的課余活動,并且不能沉迷。
更關鍵的是做好每天的學習計劃。以前我是一個沒什么計劃的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基本上沒什么概念,作業做完了要干什么更是沒什么事做。上了高二,我開始嘗試做每天的學習計劃:前一天晚上安排好上午的任務;中午(基本上要上的課上午會上完,作業也都布置下來了)安排好下午和晚上的任務(包括自己附加的作業),然后逐條完成。這樣的好處是,我們的學習工作更有序、更明確,并且在完成課內任務之后有機會給自己開小灶。
然后,找到自己的另一個精神支柱。所謂“另一個”,是因為先前提到的生涯目標必須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首要精神支柱,但僅僅有它還不夠,還要再找。我的選擇,一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早期浪漫主義樂派,從他們的作品中吸取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歷史學得好的同學對此應該有所了解);二是把鐘南山的簽名和伊瓜因的海報貼在墻上鞭策自己。當然,人的選擇是多樣化的,我們不必強求非要選哪件事物作為自己的支撐力量,只要是自己覺得喜歡的、合適的即可。但我必須聲明,我個人反對以暗戀對象或戀人作為精神支柱——據觀察:以暗戀對象或戀人作為精神支柱的同學,最后結局都略凄涼啊略凄涼。選擇精神支柱雖不及前兩項重要,但也不可或缺。以我的經驗看,沒有精神支柱的人,要么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頹廢,要么在高三的高壓下突然崩潰,而有精神支柱的同學,個個都像打不死的小強,在備考最艱難之時愈挫愈勇。
確立生涯目標、安排好時間、找到精神支柱,這是我高中期間三大成功經驗。
三、高中生活的教訓
很好,現在是自曝糗事的時間。以下事跡,均貨真價實,質量保證,可資諸君參考,望慎勿再犯同樣的錯誤。
(一)要對高中生活的嚴峻性和高中的競爭的激烈程度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我就屬于對華附的激烈競爭沒做好充分準備的一群人之一。當激烈的競爭撲面而來時,我變得手足無措,并且沒辦法及時地扭轉不適應的狀態這導致我的整個高一都在稀里糊涂中度過:上面說的三點成功經驗沒有任何一點在高一獲得;不清楚自己在班里、年級里的定位;沒有什么追求,只滿足于做完作業(作業多的時候甚至無法完成)。不僅是在華附,在任何一所示范性高中都不會有競爭力,如果不及時扭轉這種狀態,其結果只有一個:被淘汰。
所以,我們必須盡力避免這種狀況。方法有二:一是在初三畢業后對高中生活做好充分準備,提前規避,這包括預習高中課程、明確自己在新學校內的定位(考試排名、社團活動參與程度)、避免暑期放縱;二是在進入高中之后,采取措施對不適應的狀態進行扭轉,具體參見三條成功經驗。
(二)杜絕沉迷電腦游戲。
我個人是并不反對玩游戲(電腦、掌機)的,但是我堅決反對玩上癮。我活這20xx年,最后悔的就是高一過了一年的“癮君子”生活,簡直后悔得能從大腿上掐下一斤肉。
回頭分析自己高一沉迷于電腦游戲的經歷和對周圍沉迷游戲的同學的觀察,我把高中生沉迷游戲的原因分為兩類:一,對自己的高中生活根本不在乎,以一種吊兒郎當自以為是的心態開始沉迷于游戲;二,在激烈的高中學習競爭中無法脫穎而出,感到灰心、迷茫,以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開始沉迷于游戲。我是后者的典型。
對于前者,我認為無需浪費太多詳細分析。從根本上說,這是生活態度的問題,把自己的人生當做兒戲把高中當做兒戲才會如此。儒家說過要“誠意正心”,不擺正自己的生活態度,一切免談。
對于后者,我作為曾經的典型,在這里介紹一些自己的經驗。
以逃避現實的心態進入游戲時,那種感覺的確非常爽快。當我以各種名義瞞過父母坐到電腦前,我在游戲中就可以如魚得水——游戲所滿足逃避現實之人的,恰恰是他在現實生活中最缺乏的成就感。游戲給人的成就感使人愈發沉迷其中,愈發沉迷其中,則游戲功力更高然而對現實事物處理得更不到位,那么在游戲中更大的成就感和在現實中更大的挫敗感推動人更加沉迷于游戲,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人始終是一種趨利性和現實性的動物。沉迷于電腦游戲帶給我的,除了成就感別無其他,我從中獲利太少。如果我在努力程度相近的情況下取得近乎等量的成就感,那么我絕對會取現實生活而舍棄虛擬世界。
現在問題來了:我在現實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練習,我又在虛擬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練習?前一個問題答案明確:我確實為了學習付出過,但這種付出不比初中時期多多少,在華附這種環境中,這樣的付出顯然太少。
而后者呢?玩實況足球,最高級六星是隱藏難度,我只玩到五星,而從起步的兩星上升到五星,我付出了多少?在“訓練場”和對弱隊的比賽中練習各種技巧和定位球花了最多時間;自己還要練出足以戲耍ai的戰術,又花不少時間;上網看高手的攻略和調試自己擅長的陣型,還要花時間。但最后的結果是什么?不錯,我經常贏很多很多強隊,但依然很難取得自己想要的五六球的大勝,有時候手感欠佳,甚至要下調難度。
從此以后我重新把生活中心放到學習上來,用功學習,從高二上學期期中考的年級89名進步到高三二模的年級15名,廣州市101名。
要杜絕沉迷電腦游戲,關鍵在于理順自己玩游戲的心態和游戲與現實的得失關系。其實高二以后我偶爾還會小玩兩把,愉悅心情,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總是點到為止。
四、高三學習的經驗教訓
高三是最特殊最關鍵的一學年,不僅因為它關系到我們的高考,更因為它科目雖不多,強度卻異常的大,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了極大的負擔,需要巧學,而非蠻力。
要形成自己的固定學習規劃
前文我介紹的一個經驗就是做好近期的學習規劃。到了高三,還要升級一步:固定的學習規劃表。所謂固定學習規劃,就是固定下來的、周期性循環的、盡可能不改變的學習規劃。比如下午6點是固定學習時間,那么下午6點就永遠拿來學習;周一下午6點做a項,那么就永遠做a項,周二下午6點做b項,就永遠做b項。根據自己的特點安排好固定學習規劃,一年積累下來,收效明顯。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我強調到了固定時間就要開始學習,但完全做到很難。當我們的固定時間被某些雜務沖掉時,就放過它,不要在第二天的固定時間補前一天的任務,而是按部就班。隨著高三進程的深入,我們的學習能力也會變化,那么我們應該根據一些階段性考試所反饋的結果,恰當地調整固定學習規劃里的學習任務,而不能一成不變。
不可拘泥于錯題本
以往幾年的高考狀元都有“錯題本”這一秘籍。實際上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行性不太強。我們把錯題抄到本子上是很費時間的。如果諸君能做到在高三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從容做好錯題本,那自然很好,但當我們做不到時,就不要拘泥于它。我們可以把試卷整理好、分類好,把錯題標注好,做好筆記,如此也不失為好方法(這是我的方法)。反思錯題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但關鍵不在錯題本,而在反思錯題的制度。我們必須給自己定下這個制度,但至于完成的手段,大可以因人而異,只要效果好就行,不必非要開錯題本。當錯題本不適合自己時卻依然要把它強加給自己時,往往浪費時間,得不償失(我高三前兩個月即如此)。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最初,我每天下午都去長跑,然而我并不喜歡長跑,每一次都只活動了身體,卻放松不了精神,從田徑場出來,精神上依然很疲乏。下學期,我打破了自己“不碰籃球”的禁令,避開球場人流高峰,自己一個人練習罰球。站在罰球線上,我只想著進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動作的規范、連貫、手腕手指力量的運用上。這一變效果奇佳,每次我從球場上下來,一天積累下的精神壓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運動都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尤其是男生們,打球踢球最好不要打比賽,稍作投籃練習或傳接球、射門練習即可。相對而言,羽毛球乒乓球是較好的選擇。
心理調適至關重要
心理調節是高三學習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做好了,它能讓一個本來能力水準只有文科一本線的學生沖上中大;做得不好,它能讓一個本來可以上中大的學生淪落到廣商。
以我的親身經驗教訓看,高三的心理調適,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前緊后松,基調平穩,永不放棄,看淡得失。
相對而言,剛上高三時,我的成績僅是年級中上,提高空間大,所以,我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施加高壓: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四大歷史系之一)。我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的能力不差,在高壓之下,我的動力很強勁,一成績雖有波動,但總呈逐漸提高態勢。
但我所忽略的一點是,人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壓力過大、施壓時間過長時,人會疲勞甚至崩潰。一模之后,由于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我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心理疲勞狀況,甚至一度產生放棄的心理。所幸我平時比較注意釋放壓力并且咬牙堅持下去,這時的心理疲勞狀況除了學習效率下降之外,并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這時我以一種無所欲求的狀態參加二模,發揮得淋漓盡致,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敢于在高三起步階段給自己施壓,強迫自己早進入狀態,三個月以后,要平穩地、逐步地給自己減壓,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以緩解心理壓力或避免出現心理疲勞期——這就是“先緊后松,基調平穩”。另一個有價值的經驗是,我們絕不可在自己感到最疲勞時放棄。學過地理的都知道,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往往是黎明前夕,太陽一出來,氣溫又要上升。高三備考也一樣,當你努力了這么長時間,感到最痛苦最累的時候,恰恰是你即將出成果的時候。正如我在二模前的咬牙堅持,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收獲豐碩的階段性果實——這就是“永不放棄”。
而心理調適的最重大的課題是得失觀的問題。我恰恰栽在這上面。二模將自己所學全數發揮而取得好成績之后,我又充滿了對南京大學的渴望,但也變得十分患得患失:好不容易熬過心理疲勞期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我害怕在高考時丟失這種狀態,與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
前文我提到了自己參加二模的心理狀態:無所欲求。正因如此,我無意中卸下了所有包袱參加二模,才盡數發揮,取得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成績。其實越接近高考就越應該擁有這種心態。我太過患得患失,平時的學習也受到一定影響。最關鍵的問題在高考期間: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使我在面對一套極其詭異的高考卷時束手束腳,失去了平時的膽大鎮定的氣勢,數學甚至有道題在涂卡時沒涂好。最終的結果是,高考是我整個高三下學期發揮最差、排名最差的一次考試。
回首高三,我自以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雖然有時會偷懶,但我依然是班里面最用功的學生之一。可惜的是當初我沒有看到這一點,沒有關注過程而太關注一個未知的結果。其實患得患失就是自作自受:自己給自己背包袱,如何能發揮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整個高三的過程,是不是做到了老師和自己要求做到的事情,是不是注重細節、注重基礎。當我們更多的關注過程,不僅能驅散對未知結果的恐懼感,更能幫助我們專注于細節,做好過程。這時候,高考想不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都是難事了——這就是:看淡得失。
五、結語
此篇經驗總結甚為冗長,更顯沉悶,希望同學們多多海涵。我之所以寫上很多細節,就在于:高三的問題,很多方法不是提綱挈領幾句話就能說清的,還要具備操作性,提供一個操作范例,以供借鑒,取其長,避其短。這樣,后來人的摸索才有可能因為這詳細的操作范例而節省時間。我想做到的正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