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一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熱愛祖國的目的。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一課時
(一)、 推薦文章 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
4、生匯報討論所得。
6、小結。讀書方法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二
1、 學習課文生字、詞,會運用自豪說話。
2、 能自己讀懂課文內容,知道駱駝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處。
3、 能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進行表達。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時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而語言的發展惟有通過言語實踐活動。學生在語文課上的言語活動應該是高質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簡單重復。任何提高學生的言語質量?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言語活動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本課的教學就是在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言語質量。
1、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讀課題。重心轉移:誰?應不應該?感到什么?等。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和生詞借助課后拼音拼讀。
3、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再次朗讀,直到讀得自己滿意為止。
5、 教師出示部分詞語,看學生是否會讀。
第一組:鏡子 委屈 告訴 疼愛 走一趟
貯存養料 足夠 多虧
第二組:茫茫的大沙漠 無邊無際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進沙子里
一陣風沙鋪天蓋地刮過來
2、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這么大的`用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呀!那么,小駱駝明白自己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處呢?請大家再仔細讀讀課文的3、4小節,然后試著說一說,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 這一天,小駱駝在小溪邊遇到了一匹小白馬。它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誰愿意和老師一起演一演這個故事?師生合作演說故事:小駱駝向小白馬解說駝峰、腳掌和眼毛的用處。
教師就小駱駝的其他方面提出問題:(1)小駱駝,你身上披著褐色的絨毛又厚又密,多熱呀!(2)小駱駝,你走路這么慢,誰會喜歡你呢?(3)小駱駝,你的鼻孔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駱駝,你這么高大的身體顯得多么笨重??!
1、 教師給學生《沙漠之舟》的課外閱讀材料,認真閱讀,記住文中的內容。
2、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我感到自豪的是或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的句式說自己理解的話。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說一句話??梢詫⒁唤M學生列成一排,輪流說話,也可以展開說話競賽。
在上述說話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說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駱駝耐饑耐渴、性情溫順、不畏風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認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區必不可少的交通運輸工具。駱駝有單峰、雙峰兩種。我國所產的駱駝是雙峰駝,身高2米,重約450公斤,壽命可達3540歲。駱駝原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馴化,現野生駱駝在世界上幾乎已絕跡,僅在我國內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肅北部人跡稀少的地方還能發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沙漠環境惡劣、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駱駝長期在沙漠生活,身體機能具有一系列的適應能力。它的眼有兩排又長又濃的睫毛,耳殼內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內有擋風瓣膜,可以阻攔風沙的侵襲。它的足底有約0.5厘米厚的肉墊,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溫或冬季的嚴寒,駱駝全身披有約10厘米長的褐色絨毛,冬天可以用來抗寒,夏季在絨毛與皮膚間形成降溫的間隙,能防止高溫輻射熱。
駱駝有驚人的耐力,在氣溫50℃、失水達體重的30%時,還能20天不飲水;它還能負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連行4天。駱駝的駝蜂是用來儲存脂肪的,最多時能盛50公斤脂肪,約占體重的1/5。駱駝的胃和肌肉能貯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個胃一次可貯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時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況下,它可以動用貯存的脂肪和水維持生命。另外,駱駝的嗅覺特別靈敏,能在3里內辨察和感覺到遠處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這個本領可謂至關重要。
野駱駝生活于極端干旱的戈壁灘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跡渺無,動植物極其稀少。由于無水,天敵(狼、猞猁、豹等)也無法生存。自衛能力不強的野駱駝,為了避開天敵的侵害,憑著獨特的生理機能,選擇了不毛之地棲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駱駝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隨其父母漫步沙漠。
七月份的一天,一頭公駝離開了戈壁區來到水草地,被惡狼發現,狼向公駝撲去。機警的公駝順來路向戈壁深處逃去,惡狼死追不放。追過30公里以后,野駱駝已無影無蹤了。惡狼還不甘心,順著蹄印尋找,追到40公里時才大失所望,只好垂頭喪氣地返回。這時,烈日當頭,熱風燒灼,氣溫高達50℃,戈壁灘連一滴水也沒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駝憑著善跑的本領,擺脫了天敵的追擊,終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三
1、 會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并據詞查出合適的解釋;能給指定的多音字按讀音組詞;能寫出“憂郁簡單”的反義詞。
2、 能加上合適的詞語,把句子寫具體;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當的詞語;會用“因為…………所以……”造句。
3、 能讀短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會聯系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回答有關問題。
第一課時教學1——4題
第二課時教學5——7題
1、 第一題
要求用音序查字發查帶點的字,重點訓練學生椐詞定意的能力。
2、 第二題多音字組詞
3、 第三題反義詞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組詞作為反義詞
4、 第4題先指導看懂例句,說說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么在把練習中3個句子所寫的說話人的神態或動作表達出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
5、 第5題知道學生讀懂集資的基礎上,仔細分析哪個詞語用的不恰當,然后思考用上恰當的詞語。這題常常是詞義混淆而造成用詞不當,所以修改后還需要明白這些詞語意思上的差別,以防誤用。
6、 第六題題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訓練時把他補完整,獨立完成。
7、第7題要求讀短文后完成后面3個問題。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四
四季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為寶貴的禮物,在不同的季節里面大自然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致,也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季節,當我們走進秋天,去感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就能夠分辨出獨屬于秋天的特點,感受到秋季的美好。
1.指導閱讀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秋天的雨》
2.指導閱讀蘇教版小學三年級年級語文上《北大荒的秋天》
2.學習作者的對于秋天的描寫手法,能夠仿寫句子,表情達意
1.學習文中描寫手法并進行實際運用
2.認識秋天的美好,培養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導入課型,板書課題。
1、互動導入:(提前板書課題)秋季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季節,在老師的眼中呀,秋天的天很高闊,云很悠遠,小溪小河里面的水是清清涼涼的,連拂面的風好像都帶著小麥的清甜。不知道同學們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樣子呢?(提問一兩個同學,說說大海心目中的秋天)
2、群讀規則:今天我會和大家一起來嘗試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把同一主題的多篇文章集中到一起來進行閱讀和學習。我們今天選取的文章分別是《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咱們今天要閱讀學習的主題就是“秋天”,讓我們拿起課本把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來了解秋天、認識秋天吧!
二、深入探究,比較閱讀,體會感悟。
(一)詳讀《秋天的雨》,感受秋天,暢談感悟。
1、我們先來感受一場秋天的雨。(教師范讀第一、二自然段,學生默讀進行想象。)
4、請女同學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男同學們細細傾聽閉上眼睛想象。
6、聽男同學們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女同學們用心感受,小喜鵲漂亮嗎?小松鼠可愛嗎?作者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心里是懷著怎樣的感情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引導學生找出最后一段,指出它點明主旨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于秋天的喜愛之情)
(深入學習文章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體悟文章的描寫手法)
(二)對比閱讀《北大荒的秋天》,討論感悟。
1、我們再一起來領略北大荒的秋天。請大家默讀全文。
2、我們再回顧一下《秋天的雨》。請大家比較一下哪篇文章中的秋天更讓你喜歡呢?為什么呢?有沒有人喜歡北大荒的秋天呢?說出你的理由。
3、大家能通過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到北大荒美麗的秋天,作者也用“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最后一句直白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你感受到他心中對于秋天的喜愛了嗎?你最喜歡作者哪一句的描寫呢?有沒有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描寫手法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會和描寫手法的學習)
4、請大家默讀《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體味作者是怎么具體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5、除了主旨段,大海通過分析從《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里面的點滴文字里,都體會到了作者對于秋天濃濃的喜愛之情,明明是在寫秋天的景色,卻無時無刻不是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融情入景,景色才會更加動人。(課堂小結,指出融情入景寫法的重要)
(三)朗讀《秋天》,體會詩歌魅力
1、請大家自由閱讀《秋天》這首現代詩,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歡的句子。
2、詩歌這種問題不同于我們我們剛才所學的文章,對比一下,你覺得詩歌有什么樣子的特點呢?(學習詩歌體裁的形式,體會詩歌的韻律和寫法)
3、剛才大家也發現了詩歌每一段中的句子都有重復的字,類似于我們的排比,卻沒有達到三句以上,在原有一句的基礎上強調幾個字,讀起來格式一致,朗朗上口,我們將這種寫作手法叫做反復。(學習詩歌手法)
三、歸納總結,提煉感悟,拓展應用。
1、《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里,兩位作者用他們的情感和文字,為我們呈現出引人入勝的秋季風景圖。讓我們雖然閱讀到的是文字,卻仿佛身臨其境,想象出了無限美麗的畫面。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于怎樣描寫風景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筆,也來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總結:
群文閱讀不適用于一般的日常教學,可以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來階段性開展,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一節課下來感覺群文閱讀這種形式能夠很大程度開拓學生思維,提升閱讀寫作技巧,不過需要保證課前充分預習,先解決生字詞的問題才能夠順利的完成閱讀過程,不然課堂效率一定會深受影響。
主題拓展:
1、布置課后作業: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五
1、通過認識閱讀課外書的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閱讀中的重點詞語,并把自己閱讀的收獲積累下來,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4、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外優秀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小房子》
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可見,書的確是好東西!
看過課外書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喜歡看哪些課外書?(學生舉手交流)。孩子們,你們真棒!老師呀,也很喜歡看課外書,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本很有趣的課外書,想和大家一起來閱讀并探討怎樣看課外書。
二、品故事,讀懂故事
1、出示繪本,簡介本書
《小房子》是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作品。這本書是大師寫給自己孩子的,同時它也為大師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凱迪克金獎。問世至今66年,小房子對現代文明的擔憂拷問著人們,直到今天。
2、簡介作者
維吉尼亞·李·伯頓(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她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教務長,母親則是一位英國詩人兼音樂家。
維吉尼亞·李·伯頓小的時候,每逢生日和圣誕節,父親送給她的禮物不是玩具,而是許多精美的繪本,也常給她讀繪本。因此,她對繪本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
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車去》、《邁克·馬力干和他的蒸汽鏟車》、《加里可,一匹奇跡馬》、獲得1943年凱迪克金獎的《小房子》。
3、出示繪本《小房子》
a、出示繪本《小房子》,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小房子,發現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微笑的表情,與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
c、引導孩子讀故事,隨時提出問題,讀的過程中采用指名讀—齊讀—師范讀—小組讀—自由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
e、帶著這一問題,指導孩子自由讀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點的詞語品讀理解,不理解的詞語四人小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決。借助文中優美的語句來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學生到講臺上領著大家再次通讀故事,進行整體的體會朗讀,讓孩子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理解。師適時板書。
g、總結討論
三、概括讀書的方法
1、精讀、速讀
2、讀書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時,你會怎么做?(問爸爸媽媽、問同學老師、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課外讀物推薦書目
五、板書設計:
小房子 閱讀方法
時代變遷 環境變化 速讀
春 寧靜 精讀
夏 抓重點詞語、句子
秋 喧鬧 利用有字或無字詞典理解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六
課外閱讀是個廣闊的天地,課外閱讀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分享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升入三年級后,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范圍的擴大,許多學生還沒有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效果不理想,因此,適時地、有計劃地對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指導,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緊密地聯系起來,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良好讀書習慣有很大的好處。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總結出了“三步閱讀法”,即:略讀、精讀、賞讀。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第五冊第一單元寫景的文章后,進行的補充拓展。在學生大量搜集描寫美麗風光的文章后教師進行閱讀方法指導,通過指導,使學生了解“三步閱讀法”,并能針對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在閱讀名家名篇中感悟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及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領略大自然的秀美風光,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讀書的興趣,并為寫作打下基礎。
1、了解略讀、精讀、賞讀“三步閱讀法”并會運用。
2、使學生在名家名作閱讀欣賞中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3、通過這節課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體會作者的寫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語言文字中去。
學會運用先略讀再精讀最后賞讀的方法閱讀優美的寫景文章。
1.學生搜集有關描寫自然風光的文章及《小學生語文報》等報紙。
2.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2課時
一、 從學生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談話激發興趣。
學生交流:
1、喜歡讀科普讀物?!段覀儛劭茖W》《十萬個為什么》邊看圖邊讀文字,能記住大概內容。
2、喜歡讀漫畫類的書。這類書圖畫多,主要通過看圖想象書中的故事情節。
3、喜歡童話類的書。我拿來就看,遇到不認識的字猜著讀,能大概明白故事的內容,有時陶醉其中連飯都顧不上吃,有時一晚上看很多頁。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談話,學生樂于交流,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讀書方法。
學生交流:
1.略讀往往是不出聲讀,讀的速度快,內容多,但對內容了解不深。
2.讀書時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3.一般翻閱報刊、讀各類故事、瀏覽新書時,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獲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這種閱讀方法,會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怎樣略讀呢?
教師出示課件:
師:請同學們將你課前準備的《小學生語文報》或《小年智力開發報》,拿出來用這種方法讀一讀。
學生讀報紙。
誰能說一說你的閱讀體會呢?
學生交流:
1.我讀的是《語文報》上《石榴樹》一文。我知道文章按時間的變化寫了石榴四季的樣子。
2.我讀的是《噩夢與王子》我讀懂了一個國王因夢見兒子會被猛獸吃掉,就不讓兒子出去,并把猛獸的樣子放在鏡框里,兒子要把可惡的猛獸圖撕碎,卻被玻璃割傷了手。最后不治身亡。
學生交流:
1.“精讀”一般都是全身心地讀,對文章內容理解得比較深,比較透。
2.因為邊讀邊想所以閱讀的速度慢,讀的內容少。
3.我覺得讀優美的文章或讓人感受很深的文章是一般采用這種方法。
怎么精讀呢?
出示課件:“精讀”也叫“細讀”。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細地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圈點批注,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劃出文章的妙詞佳句、優美片段。
請同學們把報紙上你認為寫得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用這種方法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報。
交流讀報感悟。
生:我略讀《語文報》上《雪》一文,我覺得文章寫得很美,我就劃出了文章中的我最喜歡的句子,我想給大家讀一段與大家分享雪的美麗。
“我喜歡眼前飛舞著的上海的雪,它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黃昏時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釀蜜時期的蜜蜂,他忙碌地飛翔著,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著人身,或擁入窗隙,仿佛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靜默無聲,我們似乎聽見了千軍萬馬地呼喚聲,大海洶涌的波濤聲,森林的狂吼聲,有時似乎又聽見了兒女的竊竊私語,教堂里平靜的晚禱聲,歡樂的鳥叫聲……”作者想象力豐富,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寫出了雪的聲音,語言很美。
生:(略)
學生交流:
1賞讀記得牢固,可以終生受用。
2像一些優美的散文,短小的詩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適合這種方法。
怎樣賞讀呢?
出示課件:“賞讀”就是把劃出的部分反復欣賞著讀一讀,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
請同學們把你剛才畫出的部分進行賞讀。
誰愿意把你畫出的部分為大家美美地賞讀呢?
學生配樂賞讀。
生:我讀的是一篇小短文,《奶奶的.手》其中一段語言很美,通過我反復讀一個慈祥的奶奶形象仿佛浮現在了我眼前。我都背過了。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三種讀書方法。這三種讀書方法,可根據不同的文章單獨使用,很多時候可聯系在一起使用。對于自己很喜歡的好文章,我們往往將這三種方法結合使用,我們把它叫做“三步閱讀法”。
(這節課通過老師講解,學生清楚地認識了三種讀書法可以獨立運用,又是相輔相成的,讀書時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適合的讀書方法,能學以致用。對于優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往往結合使用,進行“三步閱讀”。下節課我們運用“三步閱讀法”閱讀。)
師:上節課我們學了“三步閱讀法”,還記得嗎?
生: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要先略讀,再精讀,最后賞讀背誦。
師:這節課我們就運用這種閱讀方法,讀一讀課下同學們搜集的名家名作。二、閱讀、感悟、交流。
請同學們把自己帶來的文章,運用“三步閱讀法”進行閱讀。
學生自由讀書。
誰愿意向大家匯報展示一下自己的讀書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讀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通過第一遍讀,知道了文章寫得作者一人出去散步,觀賞了月光下的荷塘,一個普通的荷塘,然而經過作者的渲染、著色,卻非常美,富有詩意。
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我又接著讀,劃出了我喜歡的段落——第四段。我反復讀了好幾遍,我感受到了作者寫了荷塘月色、荷葉、荷花和荷花的形、色、香十分巧密;還運用了許多比喻句、擬人句。我都快背過了,我想給大家讀一讀,請老師給我配上音樂。
學生配樂讀《荷塘月色》中的一段。內容如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2.朱自清的《綠》《春》
3.老舍的《濟南的春天》
4.楊全武的散文《星夜》
5.何其芳《秋天》
6.宋璞《紫藤蘿瀑布》
學生配樂讀,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文中的美。
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是太美了,耗時也被其中的美景所感染,所陶醉,也想為大家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老師讀,把你眼前浮現的畫面給大家用語言描繪出來。
學生交流聽后眼前所浮現的畫面。
(這一環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與說相結合,注重了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并通過配樂讀,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了文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并且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這節課你有收獲嗎?談一談。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運用“三步閱讀法”讀書,希望同學們喜歡閱讀,多讀書,豐富自己的頭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語言,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1、請同學們把你感觸最深的優美片段抄在積累本上。
2、搜集其他名家作品,用同樣的方法試著讀一讀。
(這節課學生學會運用三步閱讀法進行閱讀,欣賞了大量的名家名作的美文,領略了語言文字的魅力,積累了語言,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成功的閱讀指導,不僅培養了學生自覺地閱讀,而且培養了學生積極遷移的能力,使學生會把從“讀書”中獲取的知識、能力運用于學習、生活實際,學生不斷產生讀書有益的快慰。)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七
1、理解故事內容,樂意用語言表述對故事角色及故事情節的認識,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鳥和熊媽媽的美好情感。(重點)
2、喜歡傾聽故事,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到秋秋小鳥的心情變化和熊媽媽的無私愛心,初步體驗文學作品中濃濃又輕松詼諧的愛的情感。(難點)
《秋秋找媽媽》ppt課件、故事動物角色圖片若干張
一、引出故事主角:秋秋小鳥,引發幼兒傾聽故事興趣
課件出示秋秋小鳥,問:這是誰?你能用幾句話來形容一下他長的樣子?
老師小結:一只長著黃色毛毛、胖嘟嘟臉蛋、有著一對翅膀和一雙條紋腳,小鳥,秋秋。
二、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文學作品濃濃又輕松詼諧愛的情感。
老師小結:秋秋無論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和自己長得一樣的媽媽,秋秋太想媽媽了。
講述至秋秋跟著熊太太打算回家時,問:猜猜熊太太的寶寶是誰??;講述熊太太介紹自己孩子時,問:鱷魚、河馬和小豬怎么會是熊太太的孩子呢?他們和熊太太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引導幼兒進行聯想,用語言、肢體表演等方式,行表現自己對“愛”的理解和感觸)
三、延伸活動
三年級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篇八
1、能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根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能利用簡單器具做根吸水的對比實驗。
2、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意識到搞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1、使學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按”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程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匯報交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觀察各種植物的根,你們觀察了嗎?有什么發現?
并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生答自己的發現。(讓學生把他們的發現盡可能的都表達出來,教師適時引導)
二、設置疑問,大膽猜測
師:同學們課前觀察的真不錯,發現了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有一個問題搞不懂了,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它們都有根,植物為什么要長根呢?根對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植物的根。教師隨機板書。
師出示在課文《高梁情》里也看過對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個龐大的活物,等到暴風雨來臨時,高梁就能穩穩的站在土地上。
師:植物的根除了固定這個作用,還有其它作用嗎?它有沒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活動一:引導學生設計“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的實驗
師:課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各種實驗用品,現在同學們各小組先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該怎么做,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后,再進行實驗。(各小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膠頭滴管等。)
小組討論并實驗(教師巡回指導,適時點拔。)
師:各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法。
小組找代表匯報。
師: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來?
(不封起來,筒內的水會蒸發,水也會減少。)
教師適當點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來。
2、也可用兩個量筒,一個量筒里放植物,另一個量筒里不放植物,讓它們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時間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進一些水并在水面處作一記號,然后又滴上一層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來觀察水面的情況。)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水位的變化,那就先把你們的裝置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結果。
生把實驗裝置放在室內向陽處。(也可以放在室外,視情況而定。)
活動二:引導學生觀察根
師:課前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的根,發現了不少根的秘密,現在,我們借助一些工具,再來更細致的觀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誰還能發現根的其他秘密。
師介紹桌上的材料,提示學生作好觀察記錄。
生借助工具對各種植物的根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匯報觀察結果
發現不同植物的根形狀不一樣,但數量都很多。有的根還特別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絨毛。
投影資料卡,師進行簡介。
師:這么多的根對植物體有什么意義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地上。
2、植物就會有很強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養分……
師: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呢?(生想起剛才的實驗)去看看你們的實驗吧!
生匯報實驗結果: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發現,植物的根對植物體來說作用可真不??!
四、自由活動
師:植物的根還有其他用途嗎?(投影:幾種植物的根:甜菜、蘿卜、胡蘿卜、地瓜、人參等)
誰能根據圖中植物的根,說一說它們的用途?(1、甜菜、蘿卜、胡蘿卜、地瓜都能吃。2、人參可以做藥材。3、地瓜能做淀粉。4、甜菜能加工糖?!?/p>
總結提升:這節課你的收獲多不多呢?(在課本“我收獲”欄)
板書設計:
一、根的特點:直根(主根粗大)、須根(由不定根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