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減政策孩子的心得體會篇一
孩子的作業在學校就完成了,課外班也不上了,回家后空余時間增加,家長帶著孩子做什么呢?培養習慣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閱讀習慣等等,扎實過好日常每一天,為孩子的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像教會孩子用筷子吃飯一樣,只要學會了用筷子,他就能自己吃各種飯了。養成了這些好習慣,無論走到哪里,他都能自己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成長了。
一、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語文可以把每一課的要點看一看,生字詞語記一記,不懂得詞語查查詞典,積累下來。還可以大聲朗讀課文,堅持寫寫日記。數學可以提前看看知識點,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課堂上專心聽。英語可以聽一聽錄音,磨磨耳朵,提前了解一下內容。
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把當天的學習內容給家長講一遍,或者自己再看一遍,進行歸類復習。把課堂筆記看一看,該背誦的及時背下來。還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知識建構。
養成及時訂錯的習慣。糾錯是老師們批改作業的一大難點,有的孩子就是不習慣及時訂正錯誤,每天的錯題都累積著,等著老師去找他。家長可以每天晚上讓孩子把作業啊試卷啊拿出來看一看,自己錯過的題及時訂正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正確。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作最能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每天堅持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回復總結一天的學習生活,疏解心情,鼓勵自己第二天做得更好。
其讓他的學習習慣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來養成,比如積累古詩詞,舉一反三鉆研數學題等等。
二、陪伴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閱讀不僅能夠拓寬視野,而且豐富知識,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極大?,F在的考試越來越傾向于學科素養的考察,題目閱讀量很大,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受益較大。不僅是文科考試需要很強的閱讀能力,理科學習也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閱讀能都促進思考,據觀察,閱讀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都好。
可以進行親子閱讀,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每周開一場家庭讀書會,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演一演書里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帶動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
三、陪伴孩子參加勞動,學習基本的勞動技能
在家的時間充足,可以教會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如物品如何擺放,衛生怎樣打掃,怎樣美化自己的房間……將這些生活必備的勞動技能都熟練掌握,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家里的物品壞了如何進行維修,勞動工具怎樣使用,都可以教一教。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養養小動物,種一些綠植美化家庭環境。高年級的孩子還可以學習幾樣家常菜的做法,學會使用廚房電器,為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讓孩子在家里有一個勞動崗位,家里有一樣事情是歸他管理的,增強家庭責任感。
四、幫助孩子將興趣愛好轉化成個人特長
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需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家長要想盡辦法點燃這顆火藥,讓孩子的一切天賦和才能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專注練習,鼓勵不斷發展,享受興趣愛好帶來的快樂,逐漸形成個人特長。
五、督促孩子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
運動可以促進記憶力和專注力的提高,運動對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堅持每天下班后帶著孩子進行半小時的運動,既能融洽親子關系,又能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每天可以堅持跑步、跳繩、游泳、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鍛煉。
孩子是家長的復印件,家長改變孩子也會改變。“雙減”政策之后,家長角色回歸,重視家庭教育,提高自我要求,培養出和諧全面發展的孩子。
雙減政策孩子的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7月15日,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整個教育界,甚至整個中國家庭,社會而言,”雙減”一詞當之無愧地成為本年度焦點。
和成千上萬普通的家長一樣,對于“雙減”,我一面欣喜著孩子們終于可以從過度的學業壓力中解脫出來,一面又擔心,這樣立竿見影地迅速減負會讓尚不懂事的孩子因此荒廢學業,在本該努力,本該奮進的年紀里選擇安逸,白白蹉跎大好華年。
第一,誠如楊雄所長講的:雙減政策并不是我們國家要改變什么,而是要回歸到我們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雙減并不是要改變,而是要回歸,讓我們學校教育回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回歸生活。我之前也一直執拗地認為教育就是篩選人才。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我也有著濃重的名校情節,有著極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聽完講座,深切體會到,比金榜題名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以學習為載體,而學會更好的去生活,去適應未來,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便在成年進入社會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在孩子的養成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提并論的,甚至于,家庭教育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深感肩上有著一份沉甸甸的擔子,而我也將努力改變自己,爭做新時期合格的學習型家長,陪孩子終身成長。
第二,義務教育階段“雙減”不僅是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更是要減輕家庭的養育焦慮。雙減絕不是一減了之,也不是可以完全“躺平”。
雙減政策后,有些要降維,有些則要升維。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風險管理,提升隱私保護、心理彈性,加強生命教育,要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熱愛勞動,欣賞美的能力……降低在刷題抓升學考試方面的焦慮,現在孩子,常常因為抓功課,而變得心理脆弱,作為家長,我要努力在自己孩子的生成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方面下功夫,在引導孩子的同時提升自己。
正如一本書的書名一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今后的時光里,我會不斷地學習教育知識,更新教育理念,陪孩子終身成長的同時,成就一個終身學習和成長的自我!
雙減政策孩子的心得體會篇三
從今年7月份雙減政策出臺,到今天已逾百日,這100多天,作為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媽媽,深切的感受到了雙減政策對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帶來的巨大變化。
面對雙減,我曾經恐慌過,突然間覺得孩子像斷了線的風箏一下,我掌握不住他的方向。后來慢慢的發現一切都是我以為,孩子該學的東西老師們會很負責的傳授給他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再做事。
關于教育,首先得讓孩子足夠信任父母,愿意向我們傾訴更多的東西,我跟孩子是母子,也是朋友。我不會給孩子所做的事情找任何借口,孩子在學校做了一些令你不理解的事情,不要用“是不是因為”問孩子?因為你的“是不是因為”已經幫孩子回答了所有問題。你得到的也許是你在情急之下孩子的不真誠回答。就算他不想說,可以先放下隨后問,但是你要告訴他,他的.回答必須誠實。其次就是告訴孩子做什么事情要有主次,好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愛磨蹭,其實是因為孩子做事情沒有主次,往往在該做這件事的時候選擇做另外一件事情,孩子如果能夠分清楚哪些是現在必須要做的,哪些是等等也可以做的,主次分明,那么他就會有很大的進步。當然這個需要我們再三反復的跟他們強調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我從來不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必須寫作業,因為我小時候就討厭我媽見我第一句話就是:“快去寫作業!”我會告訴孩子:“你認為:這個時間點兒,寫作業跟看電視,哪個更重要?”他如果選擇玩也可以,但是自己必須留下足夠的寫作業時間,如果留不夠,該睡了我不會讓他再寫,不同的時間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得學會承擔他選擇的后果。如果寫作業磨蹭,那么我會告訴他,你現在浪費的都是你一會要玩的時間。
剛開始很難,我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后來他再也沒有讓我多說什么,就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我也從來沒有制止過他看手機,看電視。只會告訴他哪些可以看,能看多久。以至于現在他自己定鬧鐘,或者要求看十分鐘后我提醒他。其實雙減后我們會有更多時間,不是安排孩子,而是了解孩子。相信我們任何一個家長都可以做的更好,而我是選擇讓孩子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與時間的合理安排。
另外我也特別感謝我的孩子,他默默的陪在我身邊,從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毛孩子變成了一個規規矩矩的好孩子。他真的很努力,也容忍了我身上所有的缺點,一句“媽媽我愛你”,暖化了我這個做母親的心!因為孩子,我也在慢慢成長,和孩子一起變得越來越優秀。
當然,家庭教育的改觀和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老師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幫助,良好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長雙方的共同努力。學校教知識,家長塑品行。作為家長,只有全力配合和支持學校的方針政策,才能有效的教育孩子如何學習與成長。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朝著更好的方向前行,加油!
雙減政策孩子的心得體會篇四
家里孩子今年9月上小學,之前有學啟蒙英語,另外游泳、籃球,學而思的線上數學課,目前都在繼續進行中。培訓花費每年8萬元左右。報課的目的主要是打發時間,以及順便學點啥。
身邊補課的特別多,大多同學都有3到10個班。這嚴重影響家長自己的判斷,非常容易制造焦慮。
我選擇的都是比較大的連鎖機構,目前還沒有正式讀小學,不知道成績會怎么樣,幫助我認為一定會有,但關鍵還是在于孩子自己是否專注,以及家長要引導孩子,培養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習慣。
“雙減”政策落地,作為家長感覺非常好,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力度,真正做到“雙減”,因為“卷”得很累,想休息一下了,以及想存點錢生二胎。身邊的家長目前有的課繼續在上,但新報課或者續報的很少了,都持觀望態度,我不擔心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課堂上的內容吸收的好,考試良好是沒有問題的。
能不能真正減負,我也在觀望,看看政策的執行力度究竟會如何。焦慮是家長心里的火苗,機構起到了添柴的作用吧。瘋狂培訓的原因呢,我個人來講,是作為媽媽,希望孩子以后能夠至少不會太差,跟同齡人在一起上學玩耍能有自信。但其實也很迷茫,從自己的生活閱歷來看,瘋狂內卷長大的孩子,好像更讓人擔心,如身體健康、性格、團隊意識、親子關系等方面。
接下來會不會繼續“補課”,我傾向于順勢而為,但也會觀察其他家庭,另外也等9月份開學以后,看看孩子的學習能力,對小學生活的接受情況綜合來判斷,也不排除補課的可能。
雙減政策孩子的心得體會篇五
近期,我們國家教育的雙減政策一落地,著實引來了千層浪。資本、老師和家長三方一起被按倒在了滾燙的鍋蓋里,有人歡迎,有人不理解,有人惶恐。不管怎樣,一個新的時代終將到來。被時代洪流挾裹著向前的家庭,若還想托舉起自己的孩子,有兩樣東西必須自備:一是自由的靈魂,二是獨立的思考。只有擁有堅定教育觀的父母,才會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作為一名普通的家長,雖然我們無法以個人意志去左右政策和大環境,但通過努力去實現自家教育的小自由還是沒問題的。校內不斷減負,校外教培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而是更加凸顯。老師,是負責學校的共性教育的,而家長,則是負責個性化的教育,兩者相輔相成。
在教育這件事上,不是一句「把童年還給孩子」就可以解決一切的。好的家庭教育,我個人認為它永遠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它無關時代、無關貧富、無關政策。
我們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哪怕是隨地吐一口痰,或者扔一根小小的煙頭……養育孩子,前半生用心,后半生就省心;前半生省心,后半生就要傷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家庭教育,簡單的說,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點燃心靈;以品格傳遞品格;以行動帶動行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