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一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鈉的化合物》。
本節內容包括鈉的氧化物、過氧化物及幾種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學過了鈉的性質,了解了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元素及鈉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態。通過初中化學的教學,學生雖已具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初步知識,但還有不少內容是他們不熟悉的,通過本節的學習,幫助學生切實掌握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的特點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使學生掌握鈉的氧化物的性質。
(2)使學生掌握鈉的其它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及用途。
(3)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掌握鑒別它們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法及愛國主義教育。
本節的重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
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性、與酸反應速率、熱穩定性的比較,使學生掌握這類可溶性碳酸鹽與碳酸氫鹽的性質區別。通過過氧化鈉的性質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氧化還原的概念,鞏固了元素化合物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
關于本節過氧化鈉的教學,我采用實驗探研法,首先做好一個演示實驗和兩個補充實驗,給學生以正確、鮮明和深刻的印象,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然后以化合價入手,分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用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關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教學,我采用對比討論法。通過演示鹽酸跟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反應的實驗及熱穩定性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推理能力。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學法。如學習鈉的氧化物時,可展示樣品,用觀察法使學生對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狀態、顏色等物理性質有初步知識。在學習化學性質時,首先觀察幾個演示實驗及補充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過氧化鈉跟水或二氧化碳反應的產物不同。從而得出結論:過氧化鈉是一種強氧化劑。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性質學習上,通過演示鹽酸與它們分別反應的實驗,觀察這兩個反應的速率有明顯區別,然后演示熱穩定性實驗,觀察碳酸鈉受熱時沒有變化,而碳酸氫鈉受熱后發生變化,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從而得出結論。鈉另一重要化合物硫酸鈉的性質、用途則通過自學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提問】:鈉的性質怎樣?鈉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存在?
學生回答后,總結,引入新課。
1.氧化鈉和過氧化鈉(包括化學式、氧元素價態、電子式、顏色狀態,具體略)
【設問】:這兩種氧化物是否溶于水?加水后能否反應?
【演示實驗】:把水滴入盛少許過氧化鈉的試管,并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管口,隨后滴幾滴酚酞試驗。
【提問】:通過上述現象得出結論?以na2o代替na2o2?
【板書】2.化學性質
①與水反應
②與co2反應
【設問】:過氧化鈉能否與co2反應?如能,那么產物是什么?
【補充實驗】:在一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迅速加入足量過氧化鈉后立刻用瓶塞塞住,充分反應后,打開,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提問】:上述實驗可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得出什么結論?
【投影-1】小結:
主要表現出強氧化性
【設問】:過氧化鈉是否有漂白作用?
【補充實驗】:過氧化鈉溶于水后;將酚酞試液滴入該試液中,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na2o2有漂白作用。(注:與hclo、so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用途。學生閱讀課文后小結
1.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化學式、俗名、顏色狀態略)
【設問】:在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將有白色晶體析出,此晶體為何物?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溶解性:na2co3>nahco3
【改進實驗】:如圖所示,在氣球中分別裝有等物質的量且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時分別倒入盛有稀鹽酸的錐形瓶中,觀察實驗現象,并得出什么結論?
【演示實驗】:將少量nahco3裝入試管中加熱;并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穩定性na2co3>nahco3
用途及制法:學生閱讀課文,小結。并介紹侯氏制堿法。見【投影-2】。
2.硫酸鈉,
俗名:芒硝。化學式:na2so4·10h2o。用途自閱。
【投影-2】:侯德榜(1890-1974年),我國現代化學家。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1年又獲該院哲學博士學位,同年毅然回國。從此為發展我國的制堿工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1933年他將自己摸索的制堿技術毫無保留地公開于眾,轟動了科學界,被譽為首創的制堿名著,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39年他克服了蘇爾維制堿法不能利用氯離子和產生大量氯化鈣廢渣等問題,提出了聯合制堿的連續過程,1942年該法成熟。即為“侯氏制堿法”,對全世界化肥和純堿工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投影-3】:總結:
【投影-4】:練習:
1.相同物質的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跟過量鹽酸反應,其中____放出co2快,____放出co2多,____消耗鹽酸多。
2.(1)有一包白色晶體如何鑒別是na2co3還是nahco3?
(2)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3.在120℃、1.01×105pa時有co2和水蒸氣的混合氣體6.2g緩慢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充分反應后,固體物質的質量增重6.0g。求:
(1)混合氣體中co2和水氣的物質的量?
(2)若將上述6.2g混合氣體通入30ml5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求新生成物質的物質的量。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二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堿金屬》的第一節,堿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族元素,通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其用途。這一節即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鈉單質的性質。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計算機輔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其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多媒體使用時,盡可能使其恰到好處,能通過實際操作的就不去模擬,能學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過多媒體簡單呈現。本節課雖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型,但傳統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有許多弊端,如在下列情況下既無法解決。
1.對速度較快的反應,學生還沒來得及觀察清楚就已經結束,觀察不仔細則分析不透徹,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釋,涉及微觀粒子的反應原理的解釋,肉眼觀察不出,宏觀實驗不能反映其實質,可用計算機模擬其反應過程,便于學生理解。
3.有危險性的實驗,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的實驗,錯誤操作。這些實驗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錯誤操作,若能采用動畫模擬或插入影象,會起到理想的效果。
4.對微型實驗的放大觀察,便于同學們同一時間,對同一現象的捕捉,觀察,分析。
5.由此說,實驗課中恰當的便用多媒體手段有助于教學實踐的高效完成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圖片給學生以想象空間。“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教師演示實驗,果然是水能生火,學生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
(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na的物性小結,na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1. 鈉與水反應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實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設計了五種情境下的實驗。。
①首先是在實物展臺上教師親自操作鈉與水在表面皿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展臺上放大以后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
②常規實驗。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收集和檢驗,是一常規實驗,學生曾多次左類似的性質實驗,課用模擬動畫達到知識在現的目的即可,這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③改進實驗。在一廢舊塑料瓶中完成。關鍵是對實驗細節的觀察能力的培養,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在實際操作中可提高學生對鈉的性質的感性認識,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實驗可操作性強,不必用多媒體。
④探究性實驗。利用ц型管作該實驗收集并檢驗氫氣,采用先討論、后評價、再實驗的模式。學生對特殊的實驗儀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強,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涌躍發言。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維能力。學生發言五花八門,較發散,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現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而啟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現規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分析其錯誤原因。鈉與水反應若在小容器中進行會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體現多媒體的優勢)
⑤進一步改進實驗。na與水反應很快,這個水面上升又下降的過程是很快完成的。實地演示不宜成功,對觀察不利。在多媒體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這在一般常規實驗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給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間。
⑥興趣實驗——水上芭蕾
鈉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體現學科滲透)在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后,學生動手完成。
五個實驗下來,要適時小結,將五種不同裝置放在一張圖上,對na與水的反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培析,用多媒體進行重現小結。體現了探究過程的漸進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與cuso4溶液反應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機理較抽象,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動畫將其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這樣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反應過程簡單清晰的呈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4.性質總結
鈉的性質總結用線形關系,清晰條理。
5.用途展示
此做為上節布置的作業,讓學生網上收集有關資料,學生作業展示過程,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也是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過程,資料的收集液使課堂教學的延伸。
(畫面:① 高壓鈉燈,美麗的不夜城有鈉的一份功勞,② 秦山核電站,核事業發展離不開鈉與鉀合金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總之,一節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課,在多媒體的輔導下,突破了許多常規實驗不易解決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難訓練提供了較理想的手段。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三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堿金屬》的第一節,堿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元素族,是學習元素周期表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典型的代表元素鈉的學習,初步學會元素族知識的學習方法以及結構、性質、存在、用途之間的聯系。鈉———本節知識教材包括三部份內容: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鈉的存在用途。
1、重點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對鈉的性質實驗的觀察、分析、探究性學習
1、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2、了解鈉的保存、用途。
3、初步從鈉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本節課主要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本節教材為邊講邊做實驗模式,重視實驗給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實驗演示、學生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教學中,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以及如何根據現象分析鈉的相關的性質。
本節知識,課本講解順序是先講解物理性質,后講解化學性質。由于這節課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為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將知識作了一些處理,先講解化學性質,在學生探究了鈉的化學性質,并分析現象本質原因后,再講解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學生根據知識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輸的。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些。
本節知識,學生要重視實驗分析,注重分析各種現象的原因。學生的學習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重在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
通過練習書寫鈉、鉀的原子結構簡圖,并引導學生察看課本中的鋰、鈉、鉀、銣、銫等原子結構簡圖,通過對原子結構的分析,電子的得失關系,得出堿金屬元素名稱的由來。
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縱觀高一化學教材有關章節內容。如:〈堿金屬〉、〈鹵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課本元素族知識的編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關知識都是以某一元素為代表,然后按一定的原理遞變,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質。在此,教師可簡單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一般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讓學生建立化學思維模型,然后引出堿金屬元素以鈉為代表,進行相關學習。
(1)鈉的保存:(演示)
(2)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氧氣反應
切開鈉,引導學生觀察切面顏色。
思考:
a、鈉為什么可以輕易切開?
b、切面顏色怎樣?說明什么?
在石棉網上加熱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現象:
a、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
b、劇烈燃燒,火焰黃色
c、生成淡黃色粉末
思考;
1)受熱熔化的原因。
2)小球是銀白色,說明什么。
3)劇烈燃燒說明什么。
另外,教師講解鈉與氧氣反應的兩種產物na2o、na2o2的區別。如條件、穩定性、顏色。
②鈉與水反應
a、將一小塊已吸干表面煤油的鈉用鋁箔包好,扎孔,放入水中,用倒立的試管收集氫氣,檢驗氣體。
b、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如:浮、熔、游、紅、聲。學生經過討論后逐一得出結論。
③知識鞏固復習:對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氧化還原分析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④知識拓展:鈉與鹽溶液反應、鈉與酸溶液反應的現象與分析舉例鈉與硫酸銅反應,鈉與硫酸溶液反應,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3)物理性質:
經過鈉相關的幾個化學實驗后,學生很容易推理得出鈉的相關物理性質:顏色、金屬光澤、密度、熔沸點、硬度、導電導熱性等。
(4)存在:掌握鈉的性質后,思考、復習鞏固鈉的保存,進而推理得出鈉的存在。
用途;由性質推理書上相關用途的原理,對用途作些了解。
本節課重點在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對鈉的性質的學習的回顧,歸納鈉的性質,歸納總結元素族的學習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回應前面的學生思維模型的構建,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作業形式以圍繞鈉的性質出題:氧化還原分析或計算等內容。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四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的說課題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鈉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過氧化鈉〔打開課件〕
鈉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通過鈉的化合物的學習,可以加深鞏固鈉一節的知識,并為下一節堿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通過過氧化鈉強氧化性的學習還能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鈉的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鈉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根據素質教育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有:
①知識技能目標:知道na2o,na2o2的性質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標: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以及相關補充實驗,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③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重點:鈉的化合物的性質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教法:關于本節過氧化鈉的教學,我采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從實驗現象中分析結論。然后通過結論總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學法:學生在本節課中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和教師的啟發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里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能和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風.
第一部分:情景創設〔點情景創設的按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以極高的興趣進入課堂,采用圖片引入法。
問:圖中消防員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來滅火?(水,二氧化碳)
其實水,二氧化碳不僅可以滅火,其實還能“點火”,接著指導學生做第一個探究實驗
第二部分:實驗探究活動
1、探究實驗一:〔點探究一按鈕〕na2o2與h2o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探究
讓學生取一個石棉網,在上面放一個蘸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然后用膠頭滴管滴幾滴水
現象:脫脂棉著火了
設疑:為什么脫脂棉著了?探究一下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
(反應物能量總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所以能燃燒。)
2、探究實驗二:〔點探究二按鈕〕na2o2與h2o反應生成物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現象:帶火星的木條著了(有氧氣生成)
反應后溶液稀釋能使酚酞變紅,使石蕊變藍。(有堿生成)
及時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生成的氣體為o2,溶液呈堿性,顯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實驗三:〔點探究三按鈕〕na2o2與h2o反應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將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試管里,制成溶液,并將溶液分裝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向其中兩支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和無色的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觀察較長時間也不裉色,而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半分鐘內裉色。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穩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實驗四:〔點探究四按鈕〕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指導學生: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稀鹽酸,用坩堝鉗夾取
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上部
現象: 脫脂棉燃燒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過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反應,且反應放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創新應用
1、創新應用一:〔點創新一按鈕〕
探討如何設計用過氧化鈉與水制氧氣
指導思考:“固+液 氣體”
探討交流:展示各自的設計。
2、創新應用二:〔點創新二按鈕〕
金屬鈉著火怎么辦?na2o2應怎樣保存?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指導恩考:結構-性質-保存、應用
回答交流:金屬鈉著為主要生成過氧化鈉,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得用砂子蓋滅;過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得密封保存;過氧化鈉主要可以應用于于呼吸面具和潛水艇及航天飛行時的供氧劑
第四部分:歸納小結〔點歸納小結按鈕〕
列表對比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相關性質
第五部分:布置作業
自已設計針對本課對應練習題
1. 本節的整體設計思路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既定的實驗,觀察現象,探究原因,獲取新知識。
2. 說課之前自己對本節課的思路一定明確,說白了就是把你的這個明確的思路說給評委聽。所以必需層次分明,并不是內容越多越好,知識越深越好。不是給學生上課,課件內容應該不用動畫效果。(不是做不出來)
3. 參加比賽要想獲獎,必須有你獨特的東西,比如本節的獨到之處就是:讓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知識。這一特點必須在說課中體現出來
4. 所說的話一定不能羅嗦,不能像上課怕學生聽不懂就多重復幾遍
5. 本說課稿黑色字是主體內容,藍色斜體字是主標題,粗黑體字是分標題,淡紫色字是告訴你什么時候打開按鈕,紅色字是《探究實驗報告》應填的部分內容。
6. 本節的作業設計和《探究實驗報告單》沒做詳細設計,根據使用者自身理解來設計
7. 如需把本說課稿打印交給評委,需刪除相關內容。
8. 正式參賽前必須反復試說,在辦公室說給同事聽,說完一起討論,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時間說,如果做不到連說三遍前后不差1分鐘,就是你的說課還有隨意性,一些話還得重新措詞,還得繼續練習。〔我的實際心得〕
9. 最后說明一下,本節課件和說課稿的版權歸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于設計思路),只授權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轉載與收費性網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識勞動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設計思路來說課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說課稿,但如果沒有獲獎,費用就免了吧,為同行服務了 :)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五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本節知識是鈉單質性質的延伸和發展,鈉單質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轉變為鈉的化合物,所以鈉單質和鈉的化合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只有既了解了鈉單質的性質又了解了鈉的化合物性質,才會比較全面的了解鈉這種金屬。通過鈉單質及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既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又為學習其他幾種重要金屬化合物奠定基礎和提供理論模式。
2、教學目標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實驗,學生能了解兩者性質的差異、掌握二者的轉化關系及鑒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學習,學生應初步掌握對比、推理、歸納的能力。
2)、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實驗和探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動手合作的樂趣,在交流中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2)、通過學習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世界制堿工業、我國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和已有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轉化。
教學難點:na2o2的性質。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以及鈉單質的性質等知識,能夠對化學反應的得失電子情況及離子反應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來研究物質的性質,可以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比,歸納出實驗結論。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性質,結合以上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疑激趣、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系實際等教學方法。以趣味實驗→產生疑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法: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生入境
設計“滴水生火”趣味實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
第二環節:知識探究、思維培養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緊接著設疑:水一般用來滅火,而我們的實驗卻是滴水生火?
棉花為什么能夠燃燒?燃燒需要什么條件?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層層遞進,將學生對na2o2和h2o反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著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一步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5分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又引入 “吹氣生火”實驗,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同時我引導學生聯系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講述na2o2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里作為o2的,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妙趣橫生的實驗探討中,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然后在多媒體上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為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以應用和鞏固提升,我設置了如下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鈉著火了怎么辦?
【交流思考2】鈉單質放置在空氣中,最終變成了什么物質?
以上兩個問題的設置,既是對鈉的氧化物知識的復習和運用,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na2co3與nahco3知識的教學。(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4分鐘。)
第三環節: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
對于na2co3與nahco3兩者溶解性差異實驗及水溶液性質的檢驗。操作比較簡單,但有些差異比較細微,除了需要用眼仔細觀察外,還需要觸摸感受。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采用了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na2co3與nahco3熱穩定性實驗探究。我設置的是演示實驗,通過一組對比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兩者熱穩定性的差異。
實驗做完后,在多媒體上的表格中總結歸中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在完成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后。我又設置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交流思考2】如何鑒別na2co3和nahco3?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完成以上兩個問題,我及時給予點評、總結。(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此時,教學活動已接近尾聲,我啟發學生回顧、再現知識,并把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寫到黑板上,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3分鐘。)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所以板書主要簡明扼要的寫出na2o與na2o2,na2co3與nahco3的主要性質即可。(見附表)
教學評價:
本節課依據構建主義理論,我設置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兩個趣味實驗,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使學生很想知道什么物質具有這樣的性質,激發起學生強力的求知欲。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情趣。同時又依據知識特點,用實驗探究來完成對鈉的幾種化合物的認識,充分體現了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既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德,除此外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學習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 na2o與na2o2
1. 物理性質:色、態
2. 化學性質
na2o2與h2o反應: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與co2反應:2na2o2+2 co2=2 na2co3+ o2
3. 用途:
二、 na2co3與nahco3
1. 物理性質:色、態、溶解性
2. 化學性質:
(1) 與酸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 熱穩定性 2nahco3=na2co3+h2o+co2↑
(3) 用途
鈉的化合物說課稿 鈉及其化合物說課稿10分鐘人教版篇六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首先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以啟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然后是實驗探究,以準確的演示實驗現象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從而歸納出鈉的性質。
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談關于鈉的第一課時的一些想法: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堿金屬編排在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并得到鞏固,也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豐富的典型金屬元素的感性認識,本章實質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鈉是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金屬,學好鈉的性質可為后面學習其它堿金屬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教材是本章的重點。
1.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2.1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階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導學生去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為以后學習其它族元素作一個鋪墊。
2.2在能力方面,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創造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氣中會變成什么呢?把鈉投入水中有什么現象?會不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演示實驗,觀察現象
通過實物鈉歸納出鈉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鈉在空氣中點燃觀察其產物;再演示鈉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后我歸納其反應現象:“浮”、“球”、“游”、“消”、“紅”。(課本上對生成氣體的檢驗方法效果不好,我對此進行了改進:用一裝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黃豆大的鈉的大頭針,瓶倒置使鈉和水充分反應,取下塞子、點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銳的爆鳴聲,效果得到大大改進。)
(三)分析現象,深入探究
鈉是銀白色的,其表面顏色是灰暗的,而鈉在空氣中燃燒后又呈現淡黃色,這些說明了鈉在常溫下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鈉、點燃則與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鈉與水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反應,當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鈉與稀鹽酸的反應會發生爆炸原因就在于此。
(四)總結性質,得出結論
通過鈉的性質得到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結合鈉的性質去解釋鈉的用途,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用途。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對金屬鈉的認識,掌握金屬鈉的性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歸納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化學性質。從鈉的性質可以類推其他堿金屬的性質,這樣,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對鈉的性質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下課后小組研究:
(1)鈉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么?
(3)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寫出其離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