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分析昆明的雨教案篇一
1、把握課文敘寫景、物、事的線索,體會課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2、體會作者說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3、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點,品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目標1
目標3
一、詩詞激情導入
雨是最尋常的,有什么好寫的呢?但是請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在張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師:在陸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發(fā)豪情壯志的;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師:在蘇軾的筆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師:雨給了杜甫一夜驚喜。
師:你看,同樣都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卻有各不相同的獨特體驗。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騷客們的筆下寵兒。今天讓我們今天讓我們跟隨汪曾祺的腳步,走入他筆下雨的世界。(板書課題)
二、速讀,感受形之散
問: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散文)散文有什么特點?(形散而神聚)
1、速讀課文,看本文圍繞昆明那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雨季寫了哪些景物、人、事。
事---送緬桂花、賣楊梅、與友人酒館小酌、作畫題詞
2、這些景物、人、事與昆明的雨有什么關系?
明確:如果沒有昆明的雨,楊梅沒有這么大,緬桂花沒有這么香。沒有昆明雨季特有的特點,就沒有雨季中景物、人、事。
3、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點?生答。
小結:作者圍繞昆明雨季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特點所描寫景、人、事之多,作者寫作時選材的廣泛自由,這就體現(xiàn)了散文的形散。
二、悟讀領會神之聚
如“賣楊梅-------”可以讓學生模仿讀,聲音延長,讀出嬌美之聲。
小結:文中能體現(xiàn)作者對生活喜愛、想念之情的句子比比皆是,因為全文就是用這種對昆明生活喜愛、想念之情這一線線索把這種零散的景、人、事聚攏起來,鮮活、立體地描繪出一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昆明雨季,這就體現(xiàn)了散文怎樣的特點--------神聚(板書)。
三、品讀、欣賞境之美
1、生齊讀閱讀提示第二段
問:我們究竟還要讀出些什么?對,讀出它的美。
2、展示:意境,是指抒情性文藝作品中呈現(xiàn)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
3、示例:示例:我從第六段的“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種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這句話中欣賞到景物之美。我欣賞的是:文中的“多”、“極”、“肥大”寫出仙人掌在昆明的雨的滋潤下,數(shù)量之多,生長之繁茂。作者還饒有趣味的介紹了仙人掌的妙用----菜園周圍攔豬羊。在農村的菜園里。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滋潤著萬物。郁郁蔥蔥的仙人掌用他那挺拔的枝干,肥大的葉片,鋒芒的針刺,守衛(wèi)著農家,好一派溫馨祥和的畫面。
師:從示例看出,它首先找出能誘發(fā)你審美和想象空間的具體語句。然后選擇欣賞的景物之美。在欣賞的過程中,抓住關鍵的詞句并寫出的他的表達效果。再借助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腦海中想象到的優(yōu)美畫面,用文字表達出來。方法提示:抓關鍵詞,分析它的作用。
借助你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師:意境之美,是優(yōu)秀散文的至高境界。能欣賞意境之美,也是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讀者的必備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我們就能領略到文學殿堂那奇妙無窮的美好境界。現(xiàn)在讓我們研讀課文,仿照示例,任選一個角度,欣賞文章的境美之美。
4、分小組討論、寫作。(5分鐘)展示(10)。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隨著汪曾琪的腳步一起去賞析了昆明雨季和雨季中的景物、人、事,掌握了學習散文的方法,請同學帶著這種閱讀方法繼續(xù)品讀汪曾琪的另外幾篇散文,體會作者散文的獨特韻味美。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分析昆明的雨教案篇二
2、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中的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3、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1課時
汪曾褀(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紀事》等。
(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朗讀要求:
1、要讀出聲來。
2、朗讀時思考以下4個問題:
(1)文章用贈送一張畫開頭,寫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為什么大量寫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
(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劃分文章層次,把寫得好的語句用橫線標注。
(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1—2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我給寧坤畫一張畫,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詳細介紹昆明雨的特點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
(二)請學生看教材上的插圖,然后在全班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門)
2、圖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圖的中間畫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掛著的仙人掌,末端還開出了花;左下角有青頭菌和牛肝菌;圖的中間畫的是兩扇門。)
請1、2組同這齊讀第一部分
(一)文章開頭寫給寧坤的畫,有什么好處?
畫上的仙人掌、青頭菌與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為下文作鋪墊。
請3、4組同學讀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連綿不斷,氣壓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葉飽滿,色澤濃綠,生命力旺盛,所以說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這樣明亮、豐滿的雨季,令作者喜愛。
請5、6組同學讀第三部分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點是生長旺盛、肥大、滋潤。襯托出昆明雨季持續(xù)時間長、雨水均勻的特點。
男生齊讀8、9兩個自然段。
(四)文章寫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等,為什么要這樣寫?
描繪出一個“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雨季。這樣寫的好處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齊讀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這首詩所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中包含了作者對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戀之情和作者淡淡的鄉(xiāng)愁。
(六)文章中兩次出現(xiàn)“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豐滿,使人動情,且時間長,因雨季時間長,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楊梅、花——緬桂花等長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寫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寫當時的生活,雖處艱難困苦之時,也可享受自由快樂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
本文題為《昆明的雨》,卻并未用大量的筆墨直接寫雨,而是從一幅畫寫起,將記憶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現(xiàn)出來:肥大的仙人掌、好吃與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還有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更有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看起來散,但其中貫串著一條情感線索——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
1、抄寫課后生字詞。
2、課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翠湖心影》,細細品讀,體會作者散文的獨特韻味。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分析昆明的雨教案篇三
2、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中的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3、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
1課時
一、作者簡介
汪曾褀(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紀事》等。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朗讀要求:
1、要讀出聲來。
2、朗讀時思考以下4個問題:
(1)文章用贈送一張畫開頭,寫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為什么大量寫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
(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劃分文章層次,把寫得好的語句用橫線標注。
(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1-2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我給寧坤畫一張畫,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詳細介紹昆明雨的特點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
(二)請學生看教材上的插圖,然后在全班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門)
2、圖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圖的中間畫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掛著的仙人掌,末端還開出了花;左下角有青頭菌和牛肝菌;圖的中間畫的是兩扇門。)
四、精讀課文。請1、2組同這齊讀第一部分
(一)文章開頭寫給寧坤的畫,有什么好處?
畫上的仙人掌、青頭菌與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為下文作鋪墊。
請3、4組同學讀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連綿不斷,氣壓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葉飽滿,色澤濃綠,生命力旺盛,所以說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這樣明亮、豐滿的雨季,令作者喜愛。
請5、6組同學讀第三部分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點是生長旺盛、肥大、滋潤。襯托出昆明雨季持續(xù)時間長、雨水均勻的特點。
男生齊讀8、9兩個自然段。
(四)文章寫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等,為什么要這樣寫?
描繪出一個“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雨季。這樣寫的好處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齊讀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這首詩所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中包含了作者對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戀之情和作者淡淡的鄉(xiāng)愁。
(六)文章中兩次出現(xiàn)“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豐滿,使人動情,且時間長,因雨季時間長,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楊梅、花--緬桂花等長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寫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寫當時的生活,雖處艱難困苦之時,也可享受自由快樂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
五、總結
本文題為《昆明的雨》,卻并未用大量的筆墨直接寫雨,而是從一幅畫寫起,將記憶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現(xiàn)出來:肥大的仙人掌、好吃與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還有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更有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看起來散,但其中貫串著一條情感線索--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后生字詞。
2、課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翠湖心影》,細細品讀,體會作者散文的獨特韻味。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分析昆明的雨教案篇四
1、把握文章內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讀文章“平淡有味”的語言。
3、體會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一)導入
關于雨的古詩,你知道嗎?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預設: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給人希望的感覺。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給人溫暖的感覺。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給人奇妙的感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給人冷寂的感覺。
有一位詩人說: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充滿美感和詩意的散文,走進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書寫標題作者)
過渡語:學習有目標,努力有方向,請同學們齊讀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評價語:同學們聲音洪亮,精神飽滿,帶著這種熱情我們繼續(xù)本節(jié)課的學習。
過渡語:知其人,論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們理解文章,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作者介紹。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讀書,兩年教書。除家鄉(xiāng)高郵和北京外,這是他一生待的最長的地方。
過渡語:這位同學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大家給他點掌聲。下面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請一位同學朗讀大屏幕上的生字詞。
(三)基礎字詞
鮮腴(yú)菌子(jùn)密匝匝(zā)
擇凈(zhái)熾紅(chì)綠釉yòu
評價語:這位同學讀的非常準確,可見同學們預習的很認真,下面齊讀這些生字詞。
(四)走進文本感知內容
預設:昆明的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評價語: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給這位同學一點掌聲。讓我們齊讀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點。
圍繞“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寫了哪些景、人、物呢?
師: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氣的大人物、大事件嗎?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師:大家說的真好,汪老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詩意。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筆下是怎樣的?你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自主學習一分鐘,小組討論,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
(五)讀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筆下它(它們)或她們是怎樣的?你讀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找一些詞語或句子來說一說,讀一讀,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討論成果:
預設: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讓人想念的,從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來的,讀出作者對昆明雨的懷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從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看出來的,讀出作者對昆明仙人掌的喜愛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極多,種類豐富,味道各異的,從菌子極多,各種菌子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味道看出來的,讀出作者對昆明菌子的喜愛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楊梅,又大又圓,顏色黑紅,味道很甜。從”昆明楊梅很大……火炭梅“,讀出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賣楊梅女孩是嬌美的,作者對昆明的喜愛、懷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緬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東母女是熱情、慷慨的,充滿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館是靜謐,安寧、閑適的。對昆明的喜愛、懷念之情。
過渡語:通過描寫常見的景物、鮮腴的滋味、質樸的人情、閑適的氛圍,表現(xiàn)出的是對昆明喜愛、懷念之情。作者所寫的人、事、物雖然很散,但一直不變的是對昆明喜愛、懷念之情,這體現(xiàn)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山之精神寫不出,以彩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寫之,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個美好的畫面,請選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畫面,自己寫一寫。
(六)描繪畫面體悟美感
細細品味文章,腦子里突然會涌出一個個美好的畫面,選擇令你印象深刻的畫面,自己寫一寫。
過渡語:這一個個美好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熱愛生活,傳遞美好與詩意的汪曾祺。讓我們齊讀汪曾祺的這段話。
(七)小結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別人,使人們的心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師結語:只要心里充滿著熱愛,那么,陽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細雨連綿的日子也是美的,就連那驕陽似火的日子、暴雨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獨特的美麗。生活中的美與趣味,充滿熱愛的心靈總能發(fā)現(xiàn)它們,愿我們都能擁有這樣的心靈。
(八)作業(yè)
閱讀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鄉(xiāng)》、《胡同文化》、《故鄉(xiāng)的食物》,進一步體會其風格。
(九)板書
昆明的雨
景物美形
想念滋味美散
喜愛人情美神
氛圍美聚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分析昆明的雨教案篇五
師:雨是最尋常的,有什么好寫的呢?但是請看,讀:
生: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師:在蘇軾的筆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師:雨給了杜甫一夜驚喜。
師:你看,同樣都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卻有各不相同的獨特體驗。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騷客們的筆下寵兒。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也跟雨有關,一篇寫雨的抒情散文,齊讀課題!
生:《昆明的雨》
師:作者是?
二、尋找感情線索
生(齊):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作者一開始就是向我們陳述了這樣一個事實。大家也把這種娓娓道來的陳述的味道給讀出來了,所以,我們加了一個“句號”。現(xiàn)在,我要把這個句號變一變,(ppt ?)奧,雨?只是想念雨嗎?還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筆,快速跳讀課文,圈出關鍵詞,看一下,還有什么?(師巡視學生)
生:(默讀勾畫)
師:好,還有什么呢?我們從這一排往后說。來
生:菌子(四聲),楊梅,仙人掌,白蘭花,自己的故鄉(xiāng),思念
師:好,還有沒有?
生:蓮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生:“山之精神寫不出,以彩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
師:以煙霞寫之。那你能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嗎?
生:如果是寫一個山的景色或山的美景的時候,可以不用寫山,就用煙霞來體現(xiàn)這個山的美景;寫春的景色的時候,就可以以春天的草和樹來寫,以小見大。
生(自主回答):景、物……
生:沒有。
師:此景此物只應昆明有!有昆明的特色,從這里我們就看出了,作者為了表達他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他首先在選取的素材上就非常用心。(板書:選材)
四、品讀個性描寫
那這位有心的作者又是如何對這些景物人事展開他的個性的描寫呢?仿照我們剛才的品析,把你印象深刻的內容進行圈點勾畫,并且寫一寫你的理解,開始。(師巡視學生)
生:(圈點勾畫)
師:已經寫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了。……有些同學非常會學習,一邊說著,一邊寫著。……怎么樣了?還沒有分析完的請舉手。剛才有同學問我,“我們是以小組展示呢還是個人展示?”這個大家自己看著辦,什么形式都可以。哪個小組先來?好,最后邊那個男同學的小組,請你們來回答一下。
生:我是從第85頁上邊這兩行,可以看出,昆明用仙人掌來做籬笆,突出了昆明很有特點。
師:你能把這一句話讀一讀嗎?
生: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
師:它個性在哪里?
生:種了仙人掌代替籬笆,不讓豬和羊進去吃菜。
師:這叫什么?作者的……哎,還是選材是吧?
師:還有要說的嗎?
生:還有第86頁第10自然那段的第一句話,“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這種鄉(xiāng)愁體現(xiàn)在作者在蓮花池時看到陳圓圓的石像聯(lián)想到了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這也給昆明的雨獨添了一種歷史風味。
師:最后一句話你能再說一遍嗎?
生:這也給昆明的雨增添了一種歷史風味。(有改為:給昆明的雨增添了一種神秘色彩)
師:哦,他的描寫讓人感到神秘。有個性。
師:那兩位女同學要說什么嗎?
生:第85頁第六段,“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要比牛肝菌高”,“格調”可以看出它的色澤比較有個性。
師:我想問,“格調”一般是來形容什么的?
生:品味。
師:藝術品。對不對?他把用來形容藝術品的詞用來形容什么了?
生:青頭菌。
師:嗯,真是特別,這位同學從詞生了解到了作者的個性描寫。還有嗎?
生:第87頁第10段,“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這里運用了擬人描寫,生動新形象的寫出了香木的茂盛,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師:你是從……哪個方面大家說?
生:修辭手法。
師:哎他從修辭手法看出了個性描寫。
師:第一個小組回答了四個點,而這四個點都是圍繞著……
生:語言。
師:嗯,都是圍繞著語言來進行賞析的。(指學生)來直接起來答。
生:第一自然段“我想念昆明的雨”和第十段點明了中心,并承接了上文的畫面,然后又引出了下文對雨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雨的深切懷念。
師:你是從一個句子來賞析的,昂,好,請坐。
生:從86頁的第七自然段,“這個東西也能吃?!”用了一個問號,一個嘆號,有疑問也有驚訝,說明它的味道使人瞠目結舌,表達了我對它的喜愛驚訝之情。
生讀:這個東西也能吃?!
師:這是一種什么標點的感覺?
生:問號。
師:你自己也說了是問號,那文中還有一個什么標點符號?
生:嘆號。
生讀:這種東西也能吃?!
生:準備好了。
師:“這”開始。
女生:這種東西也能吃?
男生:這種東西也能吃!(聲音小且不整齊)
師:男同學好像害怕女同學一樣。這樣吧,男同學問,女同學來回答。男同學,你就問就行了,大聲的問。
男生:這種東西也能吃?
師:大聲的回答。
女生:這種東西也能吃!
師:能吃嗎?
生:能!
師:女同學再說一遍。
女生:這種東西也能吃!
師:大家一起說一遍。
生(齊):這種東西也能吃!
師:好!這是一種很特別的表達方法,用標點符號來表情達意。很少見對吧!哎,既然很少見,那肯定很特別,肯定很帶勁了。那咱們現(xiàn)場來仿寫一下,用問號和嘆號來說一句話。想一想。
(同學們準備)
師:你來說一說。
生:這個東西很奇怪?!
師:怎么樣?有感覺嗎?
師:同學們不評價,有點問題,你覺得你的問題在哪里?
生:沒結合起來。
生:結合起來了。
師:請坐。這位同學再起來說一下。
生:他說的對?他說的對!
(生笑)
生:在第八自然段“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運用了外貌和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苗族女孩子賣楊梅額樣子,然后表達了昆明的人很美。
生:女孩子嬌嬌的,好像能看到那個畫面。
師:這個很多作家都能做到啊,這有什么個性?
師::空氣難道不柔和嗎?這位男同學?
生:這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這位男同學搶答這個問題,來,你說。生:就是他通過寫這個苗族女孩嬌嬌的,襯托出空氣的柔和。
師:哦,襯托出空氣的柔和,也就是說空氣柔和是因為小女孩的聲音。個性嗎?生:個性。
師:這個描寫,你經常用嗎? 這個寫作方法很有個性,我們可以適當?shù)挠浺挥洝?/p>
師:還有嗎? 這位男同學。 生:第五段,我覺得昆明的雨很舒服,而且不是煩悶,而是用一種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寫景的散文。這種選材很獨特,而且很有個性。
師:解釋很獨特,你也很獨特。 還有嗎,這位女同學?
生:在第九段,“這個名字起的真好,真是想一球赤紅的火炭”。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楊梅黑紅的特點,讓人感受眼前仿佛呈現(xiàn)了楊梅的色彩,表達了作者對昆明與的懷念以及對楊梅的喜愛之情,能夠渲染出昆明的雨的氣氛。而且雨和周邊的景物結合,體現(xiàn)出風俗美。
生:第56頁,第8自然段,還是那句話“這個名字起的真好,真是想一球赤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這個地方運用了兩個嘆號。能夠同時突出火炭梅的兩個特點,分別是顏色鮮明和口感非常好。
師:你從? s:標點。
師:讀出了他的個性,我想說,你讀的真好。
師:那么,我想問,你讀的這么好,你覺得作者的說話語氣,有什么特點?
生:我覺得他的語氣非常強烈,強烈表達出他對昆明的雨的感情。
師:語氣強烈,還有什么嗎?一點都不酸,這是大作家啊!
生:語言非常質樸
師:他有沒有說楊梅又酸又甜又好吃呀,一點都不酸!這么絮絮叨叨的說!
生:語言非常的簡潔!
師:對了,這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大家說,什么寫作風格?
生:簡單、自然。
師:文章中還有別的地方體現(xiàn)出這種風格來嗎?快點搜一搜,說一說!
師:還可以從哪個地方看出?
生:87頁,最上邊“······小酒店······”,這樣的語言是十分平淡無奇的,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語言特點,就像在對話一樣。
師:用我們?yōu)H坊話說,就跟拉呱一樣,對了,拉家常般的平淡、自然。好,請坐!
師:還有嗎?這位女同學。
生:“雨又下起來了”,“雨又下大了,我們走不了,一直到午后”。通過雨引導這一段的發(fā)展,他僅僅是寫雨下大了,并沒有通過過多的語言去描寫自己的焦急,也可以體現(xiàn)出語言的平實。師:他的寫作角度就和別人不一樣,我們一般都是某年某月某日發(fā)生什么事,可是他沒有,而是寫周邊的景。非常關注周圍的生活。 好,請坐!
師:汪曾祺的寫作風格就是這樣的獨特。那么他的這種寫作風格,有沒有在其他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呢?我們來驗證一下,我給大家找一篇文章《端午的鴨蛋》,從中選了兩段,大家可以看一下。
師:寫作個性有沒有體現(xiàn)出來,先看選材,他選的描寫對象是什么?
生:平淡 生:以小見大 生:自然
生:語言的一種風格,是一種生活化的語言,還有嗎?
生:簡潔! 師:非常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生:平實! 師:沒有運用過多的修飾,語言美嗎?
生:不美! 師:不加修飾的語言讓你覺得生動形象,原因在于?
生:接近生活。 師:對,他非常關注生活,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細節(jié),這就是汪曾祺的散文,散文有一個特點,大點聲說!
生:抒發(fā)情感。 師: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始終。
五、體悟文章主旨
(老師出示ppt,學生朗讀汪曾祺的求學經歷)
師:是人的青春時光,是最美好的時光。汪曾祺最美的時光在哪里度過了?
生:昆明。
生:(齊讀)雖處艱難困苦之時,也可享受自由快樂的生活。
師:現(xiàn)在,大家說一說,他除了懷念雨,還懷念什么?
生:昆明。 生:昆明愉快的生活。
師:一種歲月,一種生活。
如果此時讓你在這句話的后面加一個標點,你會怎么來讀,你會怎么辦?
(師:再等等你們,先別著急,放下手!)
師:想好的可以舉手了。 你會有怎樣讀出情感呢?加一個標點,來讀一讀!
師:來,這位女同學。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你加了什么標點? 生:……
師:有那種感覺嗎? 很深沉的味道,請坐!
師:男同學。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什么標點? 生:嘆號。
師:嘆號的意思是不是感情很強烈,你能再強烈一點嗎?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可能天性溫柔,溫文儒雅,就如汪曾祺一般,但我已感受到你內心的肺腑之言。 請坐,還有嗎? 那位男同學。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加的是句號。 師:為什么?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逗號,什么意思呢?
生:因為他想念的不僅僅是昆明的雨,他還想念那段生活和快樂的回憶。所以,他只是借昆明的雨來表現(xiàn)昆明獨特的特點,抒發(fā)自己對昆明的想念和留戀之情。
師:你是從寫作順序來考慮的,對吧。意思是,我還沒有說完,我還有別的要思念,你別著急,我接著往下寫,是這意思,很好。
師:你們的回答,我也給你們一個符號,真棒!汪曾祺的寫作就是這么有個性。重點體現(xiàn)在了他的語言風格上,與眾不同。在我們的主題叢書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胡同文化》,打開這篇文章。
六、拓展延伸閱讀
師: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汪曾祺這篇文章中的語言風格,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有什么特點?來,拿起你的筆,寫下你的感受。
生:(默讀課文)。
師:“小組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一樣嗎?互相取長補短。”
生: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
生:“生活!”
師:“歲月悠悠,希望多年以后,你們能偶爾想起這節(jié)語文課,想起和這節(jié)語文課有關的點點滴滴。謝謝你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