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學習和提高自己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寫作或表達的標準和要求。請大家仔細閱讀下面的范文范本,體會其中的優秀之處和寫作技巧。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一
-->
我國對月亮的崇拜,集中體現在嫦娥奔月這一傳說上。
早在戰國末年成書的《歸藏》上就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西漢名籍《淮南子·覽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靈藥,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獨往,難免冷清。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大概是為了懲罰嫦娥的私奔,在其專著《靈憲》中說,超群絕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變成丑陋的蟾蜍——癩蛤蟆,并被罰在月宮中搗藥。
但是,蟾蜍的丑惡形象和美麗的月亮畢竟難以協調,在民間,人們慢慢地為奔月的嫦娥恢復了原來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變成了美女,孤棲月宮,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詩人李商隱寫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睆奶拼_始將八月十五賞月改為祭月,盼嫦娥回歸人間。為使她在月宮不感寂寞,人們又逐漸創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樹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進一步演繹出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吳剛伐桂,可桂樹有特異功能,隨砍隨合,所以,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到了宋代,中秋節習染成風,賞月、玩月更加熱鬧、普遍。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京師祭月,傾城人家子女登樓或在夜半之時焚香拜月,“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蟾宮折桂,喻科場得意)……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p>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了兩三千年,添枝加葉,越來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宮之謎,包容著人類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同時也反映古代婦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獨立的強烈愿望。
據《明皇雜錄》、《龍城錄》等書記載,開元六年(718),唐明皇與申田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天師作起法術,三人一起步上云霄,漫游月宮。
當他飄飄然地游歷到月宮前的時候,見月宮上方懸掛著一塊巨幅牌匾,上書“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字。他好奇地走了進去,只見數百名天上仙女,舞動著潔白如玉的長袖,伴著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唐明皇心中一驚,“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唐明皇素來精通音律,聽得旋律,默記心中。在他興致高昂、情趣正濃之時,不覺惺眼醒來,原來是一場美夢。但唐明皇一直難以從這場美夢中清醒過來,后來他命令皇宮中的總管組織宮女,根據自己暗記的譜律節拍,設計排練了一套模仿月宮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就要擺上供品,賞月祭月,同時觀賞宮女表演的優美舞曲。可見,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也是崇月的產物。
由于皇宮中每年八月十五都要表演這套舞曲,引得朝中文武百官競相效仿,后來又傳至全國各地,促使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這一風氣逐步盛行,并最終以節日的形式固定下來。
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故事,表現了古代人民重視月亮、崇拜月亮、探索月亮的美好心情和愿望,限于當時的科學水平,不可能真正登上月亮。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兩名字航員經過100多小時飛行,著陸月球,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偉大理想。中國人民隨著改革開放后國力的增強,科學的發展,擬定了神州號飛船登陸月球的宏偉計劃,可以預期,把嫦娥接回中國大地的日子指日可待。
中秋節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去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由于玉兔搗藥的神話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已確信玉兔的存在。大約從明朝時起,北京一帶便興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兒爺的習俗?!堆嗑q時記》說:“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免之像以售,謂之兔兒爺”。兔兒爺多用膠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異,大的高達三尺,小的僅有二三寸。兔兒爺經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執杵,背上插著紙筆和小旗。由于受戲曲人物的啟發,兔兒爺的形態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頭戴金盔,身披戰袍;有的像剃頭郎,肩挑擔子,手執太平鼓。為其襯托,兔兒爺經常騎著獅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騎,偶爾也坐于蓮花寶座之上。兔兒爺形態各異深受百姓喜愛,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為孩童們愛不釋手的玩物。
中秋傳說——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女,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過。兔仙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二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糍粑。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烤肉。
9、烤肉。
在我國臺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在內地現在許多商場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三
【食藕盒】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吃月餅】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吃南瓜】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食田螺】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泵耖g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吃螃蟹】“無蟹不成秋”,在中秋賞金菊、吃螃蟹,是愛吃螃蟹的浙江金華人中秋節一大美事,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于消化,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吃石榴】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四
中秋吃螺,完全是因為這個季節的螺實在太肥美。沒有小螺,尚未產卵的田螺此時的肉質最好。老南寧人王碧珠說,以前老人家曾告訴她,對著月亮吃田螺,越吃眼睛越明亮。顯然是老人家哄孩子的玩笑話,但吃田螺的記憶一直儲存在她的腦海里。提及田螺歷史,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p>
吃新:田螺也能釀。
炒田螺不算是新吃法,紫蘇加上辣椒、酸筍,把螺那么一兜炒,就是一盤美味上桌,如今在夜市常見。田螺釀就不那么好做了,其中經歷多道工序才可以完成。這道菜是桂林平樂、陽朔一帶的'特色菜,相傳已久。但是在廣西其他地區,很難吃到正宗。廚師許亞東向記者詳細介紹這道菜的制作方法。中秋時節的螺有一個好處,腹中無小螺,很適合做田螺釀。把田螺殼的尾部敲碎,把螺肉掏出。將螺肉、豬肉、香菜、薄荷、紫蘇、假蔞等一起剁碎,拌勻之后填入空螺殼里。用湯汁把田螺煨熟,再加入紫蘇、酸筍等佐料炒香,一盤鮮香的田螺釀就出爐了。
大廚指點:市民到市場采購田螺,因不知其來歷,最好提前一天購回,放在清水里,待田螺把泥吐盡再食用。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五
每當中秋節即將來臨的時候,人們都會吃月餅,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習俗,是從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的習俗。在這個時間里,月餅就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很多人都喜歡囤很多月餅,同時很多工作的單位也會發月餅大禮包,不僅可以當做早餐,當做小吃零食,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表達一種關心和思念。
2.芋頭。
吃芋頭也是我國中秋必不可少的,也有其意義,意味著驅邪避災,是人們對以后的生活可以幸福的期盼,同時也是表達人們不信邪的想法,所以中秋吃芋頭也是一個流傳已久的風俗。
3.田螺。
這個不是我國所有地區的傳統,民間有一句諺語是這么說的,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人們覺得中秋節前后吃田螺可以明目。而且這個時候的田螺肉質非常的鮮美,很多家庭都會做一些炒田螺解饞,可能是一年四季中最適合吃田螺的時候。
4.柚子。
柚子的形狀是圓的,代表著團圓,中秋的時候一邊望月一邊分食柚子也是一個傳統,柚子的諧音是游子,這也表達了人們期望在外游子可以與家人團聚的愿望,所以柚子是中秋節必吃的。
中秋節現在供人們選擇的美食也是特別多的,最傳統的就是五仁月餅,但是現在也有很多新奇的月餅供大家品嘗。中秋節不僅可以吃月餅,還可以吃柚子,吃田螺,飲桂花酒,吃芋頭等等,都是流傳已久的習俗,也是大家在中秋時節不可錯過的美食。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六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中秋賞月,同時還有拜月,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
不過,萬年歷小編特別提醒朋友們,不是人人都可以賞月,有一些朋友最好呆在家中看看電視、看看書、做做家務、上上網為宜,以下禁忌請朋友們留意:
1、如果近段時間身體很弱的朋友,那么,萬年歷小編建議你不宜在野外賞月、拜月。
2、你最近流過產、或者生育過寶寶,那么,也不宜賞月,即使在家中的陽臺也不看月亮為宜。
3、最近剛剛搬家,而搬家后沒有“鬧房”,或者自己覺得搬家后身體、運勢等不好者,謹慎賞月。
4、不論什么原因,剛剛男女分手者,男性朋友不得賞月,更不能在圓月的野外行動。
5、不論男女,都要謹慎當著圓月做男女那點事情、尤其是在室外、野外,更要謹慎再謹慎。
6、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場不順、生意虧本、倒霉事情接踵而來者,請務必不要賞月。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七
中秋時節是豐收的季節,人們自然而然也會有吃麻糖的習慣,糖漿凝固后加上芝麻,潤肺滋陰,一口下去,香甜美味,甜而不膩。
2.桂花鴨。
桂花鴨外焦里嫩、肉質肥而不膩,香、酥、嫩俱全,是下酒佳品。一盤美味誘人的桂花鴨,伴上一杯桂花酒,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3.桂花酒。
桂花酒色澤淺黃誘人,伴有桂花的清淡馨香,醇厚綿柔,余香長久,酒質優,味佳美,香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飲品。
4.莼菜。
莼菜是中秋家宴必不可少的美味菜肴,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價值豐富,開胃鮮美。
5.芋頭。
芋頭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大量的元素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無論是何種烹飪方式,都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6.月餅。
月餅作為中秋節的象征美味,內餡豐富營養,通常人家喜食核桃仁、杏仁、蓮蓉、紅小豆、棗泥等餡料,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口感豐富,老少皆宜。
7.藕餅。
藕餅以鮮藕、蔥、鹽制作而成。雙面金黃,酥脆誘人,鮮香異常,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
8.田螺。
中秋前后,正是田螺肉厚肥美的好時節,爆炒田螺,佐以蔥姜蒜的香味,一口下去,盡是滿口田螺肉,唇齒留香,令人久久回味。
9.醉蟹。
醉蟹是中秋佳節十分宜食的美味佳肴。以螃蟹為制作原料,加以米酒香料等醉制而成,口味咸甜適中,味道鮮美異常,營養豐富,口感優異。
10.煙熏鴨。
煙熏鴨上桌時帶以荷葉餅,人們通常沾面醬,加蔥,卷鴨而食。煙熏鴨色澤金紅誘人,肉質細嫩精道,煙香濃郁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中秋節的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抖Y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p>
中秋節的習俗。
1.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2.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3.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八
去年在消費者研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是單從禮物本身來說,大禮物更讓人印象深刻。把一只唇膏和一件羊絨衫放在一起,會使禮物貶值。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傾向于計算禮物的平均價值,而混在一起的包裝看起來會更廉價。
2.使用愿望清單。
尼古拉斯·埃普利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一位心理學家。他認為,直接根據對方的愿望清單去購買禮物,看似是一種很懶的行為,卻也不失為一種最安全的策略。
埃普利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當人們收到喜歡的禮物時,并不會刻意去思考對方為挑選這份禮物花費多少心思。
他的團隊在芝加哥的科學博物館里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要求參觀者為另一個人挑選一件禮物,可以隨機也可以精挑細選,可以選高檔些的也可以選差一些的。那些最終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禮物的人也并沒有更多地認為對方為自己花了很多心思。
埃普利告訴我們《生動科學》雜:“我們發現,只有當收到一個很糟糕的禮物時,很多收禮物者才會去思考送禮物者為這個禮物花了多少心思以及他或她想要表達的意思”。
3.多花些心思。
盡管一個很好的禮物并不需要與送禮時所處的環境有太多關聯,但準備一個體貼的禮物對送禮者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
埃普利說,需要認真挑選禮物的人會比那些隨意送禮物的人,在和收禮者之間感覺上會更親密一些,特別是當送禮者是隨機送禮物給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人。
他說:“嘗試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考慮一些,會讓你覺得你和這個人更親密一些。”
4.有可能的話提到你的想法。
埃普利發現,人們只有在收到糟糕的禮物時才會去認真思考它的背后意義。比如說,在他的研究中,如果博物館的參觀者收到了一個檔次較低的直尺,上面寫著“科學之尺”,如果能讓送禮物者耐心地講解當初挑選這一禮物的想法,那么收禮物的人對這份禮物的接受程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如果你要送一個禮物給marv叔叔的話,你最好能在上面貼上一張卡片,告訴他為什么當你看到喬治·華盛頓的小塑像的時候你想到了他。
埃普利說:“這并不代表你不能在禮物中表達你的想法。你不能想當然認為你想通過這個禮物所要傳達的意思對方完全可以體會得到?!?/p>
5.選擇另一種方式。
sunwolf告訴《生動科學》雜志:“不送或者不收禮物也是可以的,即使過去你一直都有在做。比如你在遙遠的1989年認識的那個一直保持聯系的朋友,又如你奶奶一針針織出來的難看的毛衣,或者在職場中你也只是想混個臉熟。那么如果你覺得送者和收者都有壓力,只要你能和他們溝通好,你就可以不去送禮物。
就好比任何關系的終止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借口和托辭,你也可以想一個辦法告訴對方你多么在乎他。比如說你可以告訴奶奶:“親愛的奶奶,您不用送我禮物,我更愿意和您坐在一起吃頓溫馨的午飯。”
6.考慮轉送禮物。
當然也可以轉送禮物——把你原來收到的禮物循環再利用。心理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表明,至少對于送禮的人來說,轉送禮物的想法并不是一種冒犯和不敬。為了引領轉送禮物的風潮,研究者建議,送禮者自己在轉送禮物的時候不要感覺不好意思,甚至誠實地告訴收禮物者,他們也可以將這個禮物轉送給別人。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九
溫故:中秋節“剝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笨梢姵杂箢^這個習俗由來已久。廣西出產的芋頭品質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這道菜。春節時吃的芋頭扣肉,隆重又油膩;相比之下,中秋節的吃法就簡單一些。
今年56歲的南寧人王萍回憶,以前小時候過中秋,常有芋頭仔吃。一個個小芋頭仔整個放進蒸籠里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剝了皮蘸醬油吃,當時覺得這就是人間第一美味了。王萍記得,她每次都不愛蘸母親準備的'醬油,喜歡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頭仔蘸白糖或者鹽吃。后來她發現,還有人拿芋頭仔蘸陳醋或辣椒醬、蜂蜜吃,據說味道也不錯。
吃新:荔蓉香酥鴨。
喜歡看卡通片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麥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兒園校長教小朋友說的“荔芋火鴨扎”。許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但廣西廚藝界大師王堂豪一聽就明白了。他說,這道菜其實就是“荔蓉香酥鴨”。早在20年前,王堂豪經常做這道中秋宴席必備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為畢竟不容易見到。做法是,用做扒鴨的方式把鴨子燉爛,切成兩半,取掉鴨骨;將芋頭切片蒸熟后,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里拌上油、鹽、味精等佐料后,平鋪在扒鴨里面。鋪好芋泥的鴨子放入油里炸,炸到鴨皮酥脆后起鍋切塊。這道菜外酥里嫩,芋頭的清香和鴨子的油膩相結合,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只是這菜的工序太復雜,現在的餐館里已經極少見到。
大廚指點:所謂新菜不過是觸類旁通,主婦們在家里也可以當大廚,只要自己發揮一下想象力,把鴨子換成雞、扣肉或是其他肉類,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選芋頭的時候,要選外皮略帶一點紫色的。剝開后,芋肉上布滿像紅筋一樣的花紋為最好。只要挑選好芋頭,無論如何烹調,都會很美味。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
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
“中秋”二字,始見于《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卑凑瘴覈艢v法的解釋是:“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稱“中秋”。十五日夜,當一輪明月懸掛中空,人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自然會想到家人的團聚,“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因而人們又把中秋節稱為“團圓節”也就成了中秋節的來歷。
月亮,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物體呢?干百年來,曾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思與猜想。《唐逸史》中,記載了唐明皇夜游廣寒宮的故事。故事說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羅公遠與李隆基一塊在宮中賞月,他對玄宗說,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宮,說完就將拐杖向空中擲去,化為一座銀色的橋。羅公遠請玄宗一同登橋,走了數十里,來到一座大城門前,玄宗抬頭見匾上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只見幾百個白衣仙女,在寬闊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著霓裳羽衣曲……這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節的來歷。其實,月亮是一個荒涼、坎坷、萬籟俱寂、沒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個圓球形,直徑為3476公里,相當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積是地球面積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與亞洲面積相等。體積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動,誰都會輕飄飄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壺”。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還有水冰,而且北極地區的水冰是南極地區水冰的2倍。近年來,美國科學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測器探測月球,發現月宮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譜儀測量可達到的月面深度0.5米計算,月球上水的總儲量大約在1100萬噸到3.3億噸之間。月球水冰的`發現,將極大地激發人類登月的愿望,加快人類開發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當地球在月亮和太陽的中間,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全部對著地球時,我們就看到“滿月”,也稱之為“望”。這時我們所見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應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陽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線較強;同時,地球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空氣中的水汽較少,吸收和反射光線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氣的透明程度也較好,月光能順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懸掛著一輪圓月,這時的月亮看上去就顯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于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
鴨肉。
5、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_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_元人統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6、糍粑。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糍粑。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烤肉。
9、烤肉。
在我國臺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在內地現在許多商場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中秋節吃老南瓜,不僅是因為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而且還有一個關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傳說,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南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長、延年益壽。
南瓜。
12、麥箭。
山東慶云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13、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14、吃菱角。
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飲食習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飲食習俗。在江浙一帶,每到中秋節,街上到處都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菱角長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間,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孩子買菱角吃。
菱角。
15、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16、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氐绞浪椎纳睿翰贿^今年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梢娢覈嫻鸹ㄡ劸频哪甏?,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一
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中秋節吃老南瓜,不僅是因為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而且還有一個關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傳說,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南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長、延年益壽。
南瓜。
12、麥箭。
山東慶云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13、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14、吃菱角。
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飲食習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飲食習俗。在江浙一帶,每到中秋節,街上到處都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菱角長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間,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孩子買菱角吃。
菱角。
15、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16、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氐绞浪椎纳睿翰贿^今年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二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于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氐郊抑?,咬開月餅,發覺里面藏張條子,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2、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后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3、栗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三
做法:干百合洗凈,盛入大碗內,倒進足量開水,加蓋浸泡半小時以上,然后除凈雜質。小紅棗去核洗凈。南瓜切片,擺在盤子邊緣。紅棗、百合擺在盤子中間,然后均勻撒上冰糖。上鍋蒸30分鐘即可。
荷葉飯。
材料:大米、荷葉、瘦肉、雞肉、蝦仁、香菇、蛋、廣東米酒、鹽、雞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大米煮熟取出備用。雞蛋煎成蛋皮切絲備用。瘦肉、雞肉、香菇洗凈切成丁后與蝦仁炒熟備用。、將米飯和所有的食材及加入的適量廣東米酒、鹽、雞粉拌勻,再用荷葉包好,蒸約七分鐘熟透便可。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四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于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氐郊抑校ч_月餅,發覺里面藏張條子,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2、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后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3、栗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時期幾乎與春節同樣重要。中秋節有很多傳說,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有幾個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傳說在遠古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人間民不聊生。這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年輕人出現了,他登上昆侖山的頂峰,張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個太陽,大地于是變得涼爽,草木開始生長,牲畜也開始繁衍,百姓們不再飽受炎熱之苦。后羿為百姓立了大功勞,很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慕名前來投師學藝,有一個名叫蓬蒙的心術不正的人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遇見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為感激后羿為百姓作出的貢獻,賜給后羿兩顆藥丸,并告訴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后羿不愿獨自成仙,便將王母所賜仙藥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將藥放進了百寶箱,豈料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眾打獵時,稱病在家,持劍闖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誓死不給,危急之下拿出仙藥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后,身體變得極其輕盈,慢慢地飄向了天空。后羿預感到嫦娥有危險,于是在打獵途中匆匆趕回家。趕到的時候,嫦娥已經飄出了窗口,后羿只來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睜睜地看著嫦娥飛向空中,飛離了他和故土,飛到了月亮之上。嫦娥奔月那天剛好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后羿都遙遙望著月亮,回憶與嫦娥生活的點點滴滴。百姓們為嫦娥保護仙藥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擺上瓜果遙拜嫦娥,漸漸形成過中秋節的習俗。
嫦娥奔月故事的另一版本是,后羿造福百姓,被擁立為王。當上了王的后羿開始花天酒地,任意殺戮,不顧人民死活,還偷取了王母娘娘的不死仙藥,想長生不老。嫦娥怕后羿長生以后百姓受苦,就偷吃仙藥,飛上了月宮。人們感念嫦娥之恩,就在農歷八月十五這天設香案祭拜。
嫦娥奔月故事的第三個版本,是說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成為英雄之后,依然過著平凡的日子,也不吃王母娘娘所賜的要成為長生不老仙人的仙藥。嫦娥不甘于這樣的生活,就趁后羿出門打獵的時候,偷偷吃了丈夫交由她保管的仙藥,飛到了天上,變成一只癩蛤蟆,終日在月宮搗藥。
三種傳說以第一種流傳最為廣泛,最為大眾所接受。
二是吳剛的故事。相傳月宮中除了嫦娥,還有一個男人的影子,此人名叫吳剛。吳剛不學無術卻妄想成仙,天帝便罰他去砍月宮的桂樹,許諾他什么時候將桂樹砍倒,什么時候就能成仙。月宮中的桂樹高達五百丈,每砍一斧,裂口都可以自行愈合。吳剛日復一日在月宮砍樹,成仙的日子卻遙遙無期。
三是玉兔的傳說。相傳有三位神仙下凡,裝成三個快要餓死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乞討食物,狐貍和猴子都給了老人們食物,只有兔子什么也沒有,為了讓三個老人有一口吃的,兔子毅然躍入火中,將自己燒熟,給三位老人充饑。三位神仙大受感動,便把兔子送到月宮,一邊陪伴嫦娥,一邊搗制長生不老藥,民間將月宮中的這只兔子稱為“玉兔”。在《西游記》中,還有一段作者編撰的玉兔因不甘寂寞私自下凡擄掠唐僧,最終被嫦娥仙子帶回天庭責罰的故事。
四是月餅的傳說。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拜月的必備食品。話說唐高祖時期,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回朝。將軍凱旋當日正好是八月十五,百姓們歡迎戰士歸來的同時也在進行中秋節的慶祝。吐蕃商人為表示友好,向唐高祖獻月餅祝捷,高祖將月餅分給了他的臣子,和眾大臣分享勝利的喜悅。此后,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風俗,月餅有了慶祝和分享之意。但還有一種民間傳說是,中秋吃月餅的風俗起于元末,朱元璋率人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用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餅中,傳遞起義的信息。后來,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成了明朝的第一個皇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從此流傳開來。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稏|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臺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占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并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按讼φ憬拧稽c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段骱斡[志余·熙朝樂事》云:“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p>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五
把土豆去皮切塊,冬筍切塊,西芹切條,大蔥切段,各少許即可,放一邊備用。把活蝦清洗干凈,然后在每一只蝦的背上開一刀,以便后期制作入味。支炒鍋,下適量蟹油,然后加入少許干辣椒段,翻炒兩下,把蝦和土豆塊、冬筍塊、西芹條、大蔥段一起放入鍋內,來回翻炒。待炒上幾番以后,配料差不多熟了,下蟹醬,然后下少許味精、雞精、白糖,繼續翻炒。炒至蝦身蜷曲,顏色變成橙紅色,即蝦已斷生,即可出鍋。
煎香芋絲。
芋艿去皮切成絲,蝦干發透切成小粒。將雞蛋打散,加入鹽、味精、白糖、生粉與芋絲、蝦干拌勻。鍋置火上,入油,放入拌好的芋絲,用小火煎透后,切件擺入碟內即可。
檸檬香烤三文魚。
三文魚洗凈控干水分,用鹽、黑胡椒腌15分鐘。洋蔥去皮,洗凈,切絲,蘑菇洗凈,切片。鍋置火上,倒入橄欖油,下洋蔥絲、蘑菇片略炒,加鹽、味精調味,出鍋置盤中。凈鍋入油,將三文魚微煎后起鍋,烤箱預熱至200℃后,放入三文魚烤約八分鐘即可取出裝盤,食用前擠上少許檸檬汁即可。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六
-->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七
月餅形如圓月,內含佳餡,北宋時期人們就開始吃月餅了。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形容月餅的詩句。
糍粑。
中秋吃糍粑是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習俗,當時的人們為了紀念出國大將軍伍子胥而制成的,中秋吃糍粑預示著家家戶戶團結幸福,生活甜蜜。
石榴。
中秋節正是石榴豐收的時候,石榴子紅似瑪瑙,沒剝開前外表圓圓的,亦有吉祥、團圓的意思。
西瓜。
中秋節陜西人必食西瓜,西瓜有清熱降火的功效,是夏天解暑良品,月圓之夜,吃完月餅再吃上一塊西瓜,又清涼,有能去除甜膩之感。
蟹
江浙地區的大閘蟹十分有名,中秋每人一只大閘蟹,伴著姜醋,就是一道美味了,不過蟹屬涼性,吃時應多配一些黃酒暖胃才好。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八
“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于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以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梢娢覈嫻鸹ㄡ劸频哪甏?,已是相當久遠了。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美麗、聰明、善良、勤勞。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香噴噴、甜滋滋,兩老吃了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泵耖g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十九
>中秋節的菜譜
材料:
花生(帶不帶殼都行,依自己喜歡來定)。
八角、桂皮、花椒、豆蔻、草果、甘草、香葉、橙皮絲、百里香、鹽各適量。
清水量以浸過花生為準。
做法:
1.花生洗凈控水備用。香料裝布袋扎緊袋口,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鐘。
2.香料水加鹽煮開5分鐘后投入花生。再次煮開后關火,悶泡10分鐘。到此,水煮花生就做好了。
3.將花生瀝出,選用微波適用平盤裝入花生,鋪滿盤底為準。分次以微波烘干花生,按照高火4分鐘、2分鐘、1分鐘、1分鐘……來進行,每停止一次就翻動花生使其均勻受熱,直到花生充分干燥。
說明:
1.我的微波爐功率750w,10寸盤,花生無殼。烘干一盤花生需要10分鐘。
2.香料可以自由使用,不是非得這幾種,不過這樣的搭配很不錯,花生香氣宜人。
3.鹽量不可多,以煮好的花生稍帶咸味就行,脫水以后咸味還會加重的。
2、素什錦。
基本材料:
黃花菜25克,筍絲、韭芽、白糖各15克,香菇、味精各3克,豆腐干1塊,白菜、水淀粉、精制植物油各30克,豌豆苗葉20克,豬腿精肉45克,紅醬油9克,精鹽5克,麻油10克,綠豆芽60克。
制法:
先將綠豆芽去根,豆腐干、白菜、香菇、豬腿精肉均切成絲。炒鍋上旺火,放油燒至六成熱,下肉絲煸炒,加入黃花菜、豆腐干、筍絲、香菇、白菜煸炒,加醬油、白糖、味精、精鹽煸炒至透,再下入綠豆芽、豌豆苗略煸,放入水淀粉炒合,再放入韭芽攪拌均勻,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平肝補虛,健腦強體。
用法:佐餐食用。
應用:適于老年人體弱,記憶力減退者服用。
中秋節傳統美食(優質20篇)篇二十
祭月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古時候的人們會在庭院中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對著月亮祭拜,這個習俗延續至今。
2、燃燈。
中秋之夜也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并且中秋燃燈的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中秋本就代表家人團圓之意,因此會掛燈來表示喜慶。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這樣就使得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人們會帶著家人和月餅一起在庭院中賞著月色,談笑嬉戲。
4、賞桂花、飲桂花酒。
中秋節是在農歷的八月十五,這個時候桂花開的正好。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還會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例如桂花糕等。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隨著后來賞月的出現,月餅這種祭品也開始慢慢流行于被人們品嘗,后來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表示“團圓”。
6、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于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
5、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_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_元人統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6、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氐绞浪椎纳睿翰贿^今年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國臺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在內地現在許多商場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中秋節吃老南瓜,不僅是因為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而且還有一個關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傳說,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南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長、延年益壽。
12、麥箭。
山東慶云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13、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14、吃菱角。
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飲食習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飲食習俗。在江浙一帶,每到中秋節,街上到處都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菱角長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間,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聰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孩子買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6、糍粑。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1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18、吃餃子餛飩。
在中國不管是什么傳統節日,餃子餛飩是少不了的。在南方大家都會包餛飩吃,而在北方則是吃餃子。所以在中秋節的時候,即使桌山滿滿一桌的菜,但是餃子或者餛飩還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