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的編寫應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機銜接和連貫發展。在學習和借鑒優秀的幼兒園教案范文時,我們應該注重實踐和創新,將其靈活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一
1、培養幼兒剪、穿線的技能。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注意力。
剪刀、線、針、幼兒《手工》用書。
一、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做《活動娃娃》要有幾部分組成。
二、教師示范講解:
(1)分別剪下娃娃的各部分。
(2)用針在黑點處鉆孔穿上線再打結。
三、幼兒進行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穿線打結,不要打的太緊。
四、活動結束,幼兒隨著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舞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二
1.學習用粘貼的方法把杯子裝飾成獅子。
2.體驗自己動手操作裝飾的快樂。
3.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設計能力、審美能力。
紙漿等。
活動流程:導入--演示--操作--欣賞。
幼:娃娃、水杯,小花籃。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能把紙漿杯子變成什么?
幼:想。
師:看,這是誰啊?
幼:是獅子,真漂亮。
師:其實啊,杯子可以變成很多的小動物的,今天啊。老師就教小朋友制作大獅子。
(二)演示我們先用黑色的`即時貼剪兩只眼睛貼上去,然后再用金黃色的即時貼剪兩個三角形作獅子的眼珠子。用紅色的長圓形作獅子的大鼻子。用即時貼剪成彎彎的紅色的嘴巴,嘴巴上面的胡須用歡色的。最后,做獅子的頭發,我們用桔黃色的剪成一絲一絲的,粘滿他的頭,粘得多一點,我們看,一頭大獅子制作好了。
(三)操作師:你們也來嘗試著做一只可愛的大獅子吧!
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給與幫助。
(四)欣賞師:小朋友都制作好了嗎?我發現好多小朋友真的很厲害啊。做的大獅子可真漂亮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誰制作的最好呢,下次老師教小朋友制作另一個小動物。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三
1、樂意參與手工制作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了解圖形裝飾紋樣的特點,嘗試使用中心對稱的方法裝飾圓盤。
3、欣賞各種盤子圖片,了解有關盤子的歷史和特點。
1、各種花紋不一樣的盤子圖片若干。
2、一次性盤子若干、水彩筆、油畫棒。
1、談話導入,觀察盤子。
(1)教師出示盤子(無圖案)提問:誰能說說盤子有什么用?引導幼兒知道盤子的作用。
(2)教師出示各種不同花紋盤子的圖片,欣賞盤子紋樣,引導幼兒欣賞盤子發現盤子的圖形都是由花邊和中心圖案,并知道盤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有圖案的盤子,引導幼兒欣賞盤子上漂亮的花紋,鼓勵幼兒制作漂亮的盤子。
(2)講解制作過程:重點引導幼兒先找到中心,從中心開始設計裝飾花紋。
3、設計彩盤。
(1)教師發放材料,提示幼兒設計花紋要注意:花紋重復,連續變化的原則;搭配的顏色選擇對比色或同類色的原則。
(2)幼兒制作,教師提出制作注意事項:顏色、對稱,鼓勵幼兒大膽地設計,教師巡回指導。
4、盤子展示會。
為自己設計的盤子起個名字,與大家分享。
活動后帶領幼兒觀看視頻,了解盤子的歷史。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四
激發幼兒的創造熱情,使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豬
塑料桶、彩紙、剪刀、膠棒、塑料板,涂鴉筆。
3、用紅色的紙板剪出一對小豬的大耳朵;
4、用剪刀在塑料桶靠近瓶蓋的部分,劃出兩條痕跡;
5、將小豬耳朵插入其中;
6、用膠棒將做好的小豬眼睛,粘貼在小豬的兩個耳朵中間;
7、將這個小豬頭放置在準備好的塑料板上吧,胖胖乎乎的身體就活靈活現了;
8、進行位置的調整,小豬就做好了。
是小豬的手工制作,在這個手工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要注意多動手動腦,通過自己的動手訓練,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五
1、幼兒已基本掌握了左右對稱的特點。
2、各式鞋子的圖片、課件。
3、幼兒制作鞋子的裝飾材料。
一、導入
談話導入課題,激起制作鞋子的興趣。
二、展開
1、欣賞各式鞋的圖片,引導幼兒進一步明確兩只鞋大小、圖案、顏色對稱的特點。
2、教師介紹制作方法。(看課件)
制作鞋底:選稍厚的卡紙,用剪刀剪出鞋底的外形。(可自由創意鞋底形狀)
制作鞋面:剪一條長條形紙當鞋面,用雙面膠把鞋面、鞋底粘貼連接起來。
裝飾鞋面和鞋底:采用剪貼圖形、粘貼小飾物、運用油畫棒或水彩筆畫自己喜歡的圖形或花紋等方法裝飾。
3、幼兒制作鞋子,教師指導。
4、幼兒穿上自己制作的鞋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喜悅。
三、評價
引導幼兒自己介紹制作的鞋子,教師補充。
咱們到班里舉行一個鞋子制作展,讓其它班的小朋友都來參觀好不好?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積極參與制作活動。
2、引導幼兒在掌握左右對稱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裝飾鞋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審美能力。
3、教幼兒用剪、貼、畫等方法設計鞋面,并與鞋底合理組合制成鞋子。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六
1.初步探索并運用對折剪、重疊剪得方法進行剪紙黏貼,表現老虎的主要特征。
2.通過對重點剪紙部分的練習,探索并學習對折剪、重疊剪的方法。
3.對剪紙活動有興趣,體驗剪紙的樂趣。
1.畫紙、記號筆、鉛筆、彩色手工紙、廢舊的紙、剪刀、膠水等。
2.已用對折剪剪好的“王”字,老虎的圖片。
1.激發興趣。
今年的生的小寶寶屬什么?請你說說老虎的長的樣子。
2. 出示老虎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提問:“你知道老虎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嗎?”
“老虎身上的花紋一般是由哪兩種顏色構成的?花紋像什么?”
3. 出示已經剪好的“王”字,引導幼兒探索剪得方法。
4.觀察老虎其他的部位,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剪。學習重疊剪的方法。
5.幼兒創作,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1)提出要求:要用我們剛才學習得方法來剪。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評價與欣賞。
(1)教師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老虎的哪些部位是重疊剪,哪些部位是對折剪?
(2)“你覺得用對折剪的方法還可以剪出哪些東西?”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七
幼兒手工制作奶牛怎么樣簡單又好看?小編今天這里要介紹一種很適合幼兒制作的手工奶牛,材料來源簡單環保,制作美觀。讓孩子們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手工的樂趣,并且愛上手工勞作。
材料準備:卷紙筒四個、黑白硬卡紙、剪刀、雙面膠、長方形紙盒、白色包裝紙(掛歷)、黑色墨汁(或顏料)
制作步驟:
第一步,事先將材料準備好。用硬卡紙畫出一個奶牛的頭部,并用剪刀剪下來。(可參考下圖)同時畫出一條牛的尾巴,并涂黑剪下。
用黑色卡紙剪出若干奶牛身上的斑紋,不需要特別方或者特別圓。
用白色包裝紙將長方形紙盒包裝好,這里的紙盒最好使用稍微硬一點的盒子。
第二步,可以開始讓孩子們著手制作母牛啦!首先將衛生紙紙筒用雙面膠粘貼好,作為母牛的腿部。然后準備好黑色顏料,讓孩子們將紙筒涂黑。
第三步,為了防止孩子涂色過程中弄臟衣服,也可以給孩子們穿上圍兜。另外也可以先講紙筒全部涂色完等待晾干后再粘貼。
上完色后,讓孩子們將母牛的頭部和花紋、尾巴用雙面膠貼上。
第四步,母牛制作完成!孩子們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小動物完成了是不是也非常開心呢!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八
童年原本就是個多夢的季節,孩子就是那情感的王子,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理想,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都充滿了太多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從最初的觀看別人放風箏到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紙風箏,再逐步加深難度制作塑料袋風箏,簡單的風箏制作已經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因此,此次活動在幼兒已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材料,為孩子們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實踐體驗機會。
1、欣賞各種美麗的風箏,了解風箏的簡單構造。
2、學習為圖形糊上直線形或弧線形骨架,選擇各色彩紙自主裝飾風箏面,制成風箏。
3、體驗放飛風箏的樂趣,獲得成功的自豪感。
廢舊材料: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舊報紙若干。
直線形或弧行形骨架若干(可使用包裝帶或者竹篾)。
各色彩紙、飄帶、線若干。
輔助工具:剪刀、漿糊、牙簽、抹布等。
今天,老師請大家一起參觀風箏展,你們開心嗎?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會發現。把風箏的秘密找出來!
你看到的是些什么風箏呀?他們是用什么做的?
1、風箏后面有個硬硬的是什么呀?(介紹骨架、風箏面)。
2、我們放風箏是手里牽著的是什么呀?(介紹線和飄帶)。
3、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有骨架的風箏呀?
1、出示三角形風箏面和骨架,引導幼兒理解虛線的作用,提問:怎樣才能讓風箏面和骨架牢牢得糊在一起呢?(一幼兒嘗試為三角形風箏面糊上骨架。)。
3、幼兒介紹為三角形風箏面糊骨架的經驗。
糊好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幫它打扮了,你想做什么風箏就可以把它打扮成什么樣。
1、引導幼兒探索利用已有小工具為風箏穿線的方法。
2、提醒幼兒最后別忘了幫風箏裝上線和飄帶。
1、同伴之間相互介紹,交流制作經驗。
2、把自己的風箏展示給客人老師看,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帶領幼兒到小山坡上去放風箏,比比誰的風箏飛得高!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九
1、樂意參與手工制作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了解圖形裝飾紋樣的特點,嘗試使用中心對稱的方法裝飾圓盤。
3、欣賞各種盤子圖片,了解有關盤子的`歷史和特點。
1、各種花紋不一樣的盤子圖片若干。
2、一次性盤子若干、水彩筆、油畫棒。
1、談話導入,觀察盤子。
(1)教師出示盤子(無圖案)提問:誰能說說盤子有什么用?引導幼兒知道盤子的作用。
(2)教師出示各種不同花紋盤子的圖片,欣賞盤子紋樣,引導幼兒欣賞盤子發現盤子的圖形都是由花邊和中心圖案,并知道盤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有圖案的盤子,引導幼兒欣賞盤子上漂亮的花紋,鼓勵幼兒制作漂亮的盤子。
(2)講解制作過程:重點引導幼兒先找到中心,從中心開始設計裝飾花紋。
3、設計彩盤。
(1)教師發放材料,提示幼兒設計花紋要注意:花紋重復,連續變化的原則;搭配的顏色選擇對比色或同類色的原則。
(2)幼兒制作,教師提出制作注意事項:顏色、對稱,鼓勵幼兒大膽地設計,教師巡回指導。
4、盤子展示會。
為自己設計的盤子起個名字,與大家分享。
活動延伸:
活動后帶領幼兒觀看視頻,了解盤子的歷史。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
活動目標:
1、使用廢舊光盤及輔助材料制作繡球,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2.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廢舊光盤若干張。
2.彩色即時貼、彩色皺紋紙、彩繩、羽毛、透明膠、剪刀等美工活動所需材料。
3.錄像資料、影碟機。
4.邀請家長來園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
引起幼兒活動興趣播放組織幼兒參觀“廣西民族文物苑”的錄像。回憶、講述在文物苑中所看到的壯鄉繡球。
二、觀察思考。
1.引導幼兒觀察繡球的結構、色彩、圖案。
2.出示廢舊光盤,觀察桌上輔助材料,討論如何利用廢舊光盤來做繡球。
3.鼓勵幼兒說出各種制作的想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美工活動材料,結合日常生活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制作繡球。
2.邀請家長參與活動,與孩子合作制作美麗繡球。
3.教師參與制作活動,巡回指導,注意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選用輔助材料進行制作。
四、展示作品。
1、用制作好的繡球布置墻面,完成主題作品《拋繡球》。
2.將繡球掛起,裝飾教室。
3.欣賞伙伴們的作品。
延伸活動:
搜集更多的制作材料進行創作。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一
對小朋友來說,秋天的顏色他們還不太清楚,我想通過這次美術活動,提高他們對秋的認識,能用秋天的樹葉進行引導。
1.激發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2.引導認識秋天的顏色不只一種。(紅,黃,綠)。
3.給他們不同色的樹葉粘成樹。
4.錄音機一臺。
教學重點、難點。
有多彩的葉子在老師畫的樹干上粘成一顆漂亮的樹。
1.畫好的樹干圖幾十張。
2.剪好的五彩葉子,分好。
3.棉簽每人一根,膠水。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跟著教師在歡快的音樂《秋風起來了》唱起來,提高興趣。
(二)演示。
1.講述美麗的秋天,看老師粘的秋天的圖。
2.引一引。
(三)美術活動——粘一粘,畫畫。
1.先讓幼兒涂樹干的顏色。
2.用棉簽粘上不同顏色的樹葉。
3.鼓勵幼兒大膽的做。
4.展示環節。
老師小結:小朋友樹長上樹葉容易嗎?我們是不是要保護好他們呀!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要愛護好樹木喲。
(四)結束活動。
我們把五彩的樹送給秋天吧,讓我們的秋天更美,更迷人!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二
1、教幼兒學會用各種材料制作各種服裝。
2、激發幼兒對美的探索。
1、各種舊報紙、舊掛歷、舊塑料袋、一次性的雨衣、臺布、各種彩紙、邊帶、色繩等。
2、收集新穎各異的服裝和少數民族娃娃。
3、剪刀每人一把,漿糊、抹布若干。
1、帶領幼兒參觀“時裝店”,指導幼兒觀察各種時裝和民族娃娃,提示這些服裝的裝飾特點,如對稱、圓、點、邊、條紋、線、圖形、散點、不規律等裝飾的方法。引導幼兒用各種形容詞表達穿著這些服飾的.感受,如色彩斑瀾、五顏六色、嬌艷、美麗大方、文雅、簡樸、線條流暢、蕭灑大方等詞。
2、教師幫助幼兒復習一些制作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欣賞作品,教師參與幼兒講評。請幼兒講述:我的時裝是怎樣設計的,用什么材料和采用怎樣的裝飾特點,體現什么特色。(高雅、優美、寬松、瀟灑大方……)。
5、活動延伸:教幼兒如何走臺步,如何展示服裝。請幼兒穿上自己制作的時裝展示給其他老師和同學們看。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三
每個家庭都有各種廢棄印紙盒,把它們搜集起來稍作加工,就能成為孩子們的新玩具。
1.大鞋。
在紙盒一端6厘米處穿兩個洞(兩洞間距10厘米),取15厘米長的橡皮筋穿過洞在背后打結固定。游戲時,孩子們把腳套在橡皮筋里將紙盒當大拖鞋穿,培養動作的協調能力。
2.面具。
在紙盒上挖幾個洞作為眼睛、嘴巴,再用彩筆或彩紙對紙盒進行裝飾,最后取3o厘米左右的橡皮筋釘在紙盒兩邊。一個既漂亮又結實的紙盒面具就完成了。
3.跳盒。
準備若干紙盒,將一部分紙盒里面涂上藍色,一部分涂上黃色,然后把紙盒涂面朝上任意擺放。跳盒時必須建立一定的規則(如遇藍色紙盒雙腳跳,遇黃色紙盒單腳跳)。這個游戲既可以訓練孩子跳的動作,又可以發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
4.頂盒。
紙盒稍作裝飾,便可提供給孩子玩平衡游戲。如讓孩子頭頂紙盒,雙手側平舉走平衡板等。
5.骨牌。
收集盡可能多的紙盒,讓孩子象玩多米諾骨牌一樣玩紙盒。
6.畫框。
裝飾紙盒四周,中間貼上孩子們的畫。亦可提供裝飾材料,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飾畫框。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四
1、以圖片、文字、語言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在活動中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初步認識結構文字:自己、穿衣、洗臉、吃飯、喜歡。
1、理解故事內容,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初步認識結構文字:自己、穿衣、洗臉、吃飯、喜歡。
知識準備:手指律動《手指兄弟》。
識字基礎:爸爸、媽媽、奶奶。
物質準備:字卡(爸爸、媽媽、奶奶)一套,(自己、穿衣、洗臉、吃飯、喜歡)教師講課時用的一套,幼兒游戲時用的若干,“我長大了”字卡一張,人物(爸爸、媽媽、奶奶)圖片各一副,琦琦(小時候和上幼兒園后)的圖片各一副。
導入:小朋友們好,我們先來做個手指律動吧,活動活動我們的小手吧。《手指兄弟》。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琦琦,小朋友們想不想認識她呀?(出示琦琦的圖片,讓小朋友們和淘淘打招呼)。
教師:今天琦琦可不是自己來的,琦琦是和家人一起來的,讓我們認識一下她的家人吧。
(出示爸爸、媽媽、奶奶的圖片和字卡,讓幼兒鞏固已學的字寶寶。)。
(二)運用圖片展示故事內容。
1、出示圖片,根據圖片講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教師要鼓勵自己穿衣、洗臉、吃飯的幼兒和自己會做其他事情的幼兒)。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那我們都長大了,所以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哦!
3、根據圖片學習故事,出示字寶寶。
教師;哦,琦琦告訴老師了,說字寶寶就藏在她講的故事中,下面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尋找字寶寶。(根據圖片學習故事,并且出示字寶寶。)。
(三)復述故事。
根據圖片、字卡,教師帶領幼兒復述故事。
1、導語:小朋友們,琦琦今天送了我們這么多字寶寶,我們大家是不是應該送她一份禮物來感謝她呢?(讓幼兒自由討論應該送什么禮物)。
2、教師:我聽說琦琦最喜歡的禮物就是她講的故事小朋友們能和他人分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復述這個小故事,小朋友們回家之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不好?(教師帶領幼兒復述故事)。
(四)打靶子——鞏固識字(把幼兒分成三組)。
游戲規則:站在前面的幼兒拿著字卡當“靶子”,前舉字卡,其他幼兒用手做出開槍的姿勢去打老師指定的“靶子”,被打中的“靶子”則蹲下或倒在地上,到此,一輪游戲完全結束,繼續下一輪游戲。
(五)活動結束。
1、導語:小朋友們,我們都玩累了,坐下來休息吧。
幼兒園教師的手工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粘合、滾筒的方法。
2、學習添畫熊貓的五官,意愿裝飾熊貓的衣服。
3、進一步培養幼兒手工制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剪刀、固體膠。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上課,教師介紹就今天學習的內容。
2、教師出示自制的玩具——熊貓。
3、教師提問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
——這是什么小動物的玩具?喜不喜歡呢?
4、教師分發幼兒用書、剪刀和固體膠一人一份。
5、教師教幼兒做玩具。
(1)教師引導幼兒按實線剪下黑色紙條。
(2)將黑色紙條卷成筒,粘合。
(3)將白色的紙條上添畫出熊貓的五官。
(4)將白色的紙卷起,留出上半段,在虛線處抹上固體膠,修剪處熊貓的耳朵。
(5)幼兒將熊貓的頭和身體粘合起來。
(6)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裝飾熊貓的衣服。
6、展示幼兒作品。
7、教師對本活動作小結。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室外開展游戲——熊貓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