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駐村工作心得和感悟篇一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第二、鄉村振興戰略內涵包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個部分,其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任務是:(1)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3)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第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原則是:(1)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堅持黨管農村工作;(3)堅持農民主體地位;(4)堅持鄉村全面振興;(5)堅持城鄉融合發展;(6)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7)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第四、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路徑是:(1)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4)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5)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6)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7)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把握實施鄉村振興的總布局,明確總目標,堅持總方針,落實總要求,要深入駐村工作的一線,以“三農”工作為總抓手,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循序漸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第一、以產業振興為根本保證。只有振興鄉村的產業,才能增加鄉村的血液,鄉村發展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產業振興,一是要以農業為基礎,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進品牌化,整體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三是要注重發展第三產業,做好農旅融合,打造靚麗名片。四是要發展好集體經濟,增加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第二、以人才振興為重要支撐。一是要發掘和培育本土人才。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進技術和人才,從經濟和情感等方面健全引才機制,并保證起到“引得進,留得住,帶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為基層干部創造外出學習機會,多培養,多鍛煉。
第三、以文化振興為內在靈魂。鄉村振興應注意精神文明建設。一是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的農村文化氛圍。二是要培育鄉賢文化,引導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三要樹立鄉村文明的榜樣,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第四、以生態振興為發展基礎。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線。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生態保護意識。二是要倡導綠色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追求持續發展。三是要加強農村環境問題綜合整治,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農村地x基本生活設施。
第五、以組織振興為制度保證。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一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的領導地位與主導地位。二要壯大農村黨員隊伍,把年輕的優秀人才吸納進黨組織,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三要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確保基層黨組織工作有力量、辦事有經費、活動有陣地。四要關愛在外務工的流動黨員,充分吸收事業有成的流動黨員回村創業,助推鄉村振興。
駐村工作心得和感悟篇二
農村指導員工作既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鍛煉。經過近一年來的農村工作實踐,對農村第一村支部書記工作體會頗多,說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能與農民打成一片。
首先,要過語言關,許多農民不能說普通話,在語言上盡量采用非書面化的通俗易懂的質樸的土話,有時候故意加入一些他們常用的口頭禪,這樣更能與他們拉近距離,交流起來效果更會好。
其次,要把好態度關,第一村支部書記不能擺架子,不能讓“領導架子”成為與農民間的障礙,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愛心、誠心、耐心。要想方設法幫助發展生產,積極開展貧困生、貧困戶結對幫扶等工作,讓他們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所以農村指導員要懷有愛民之心,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
再者,要有誠心,群眾才會真誠地對待你,支持你,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相信黨和政府的政策都是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群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而且還要有耐心。農村工作第一村支部書記要在宣傳有關政策中、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思想做通,工作做好為止。
第二、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干農村工作如果不了解國家的農村政策,自然是到處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覺學習國家的有關“三農”的政策、法律法規,比如《農村工作手冊》、《農村醫療保險》、《計生工作條例》、《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指導手冊》、《村委會組織法》以及一村制定的相關制度等等。
第三、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首先要正確處理好派出單位與第一村支部書記工作的關系。其次要處理好同
上級農村工作領導部門的關系。第一村支部書記工作管理屬雙重性,一是鄉(鎮)政府,二是縣“第一村支部書記”選派辦公室。第一村支部書記要勤于思考,及時總結匯報,及時反饋意見,以信息反映工作成效,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再次要處理好同村干部的關系。協調好村委與村支部的關系,搞好團結,不能搞幫派。
最后要處理好同村民間的關系。人的印象總是先入為主的,留個好象,與村民接觸時自然也好些。上門走訪村民時,盡量地與他們套近乎,不能“嫌棄”他們,多了解難點問題,解決實際困難,我想這是取得村民信任的途徑。
第四,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這是取得農民朋友信賴的最有效也是的途徑。我就充分利用黨員先進性教育這個載體,工作中從實際出發,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打折扣地貫徹到農村。并通過實地調查總結,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難,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幫助村里申報落實項目,積極籌措資金,開展扶貧幫困,為本村尋找發展出路,積極匯報,并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信息。
第五、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掌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
雖說做農村工作,一定要多做事少吹牛,講求默默奉獻,但我想作為農村第一村支部書記還是要掌握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原則,不能好吃懶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攬下。
今后,不論在任何崗位上,我都將腳踏實地,不斷超越自我,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業績回報黨、回報人民。
駐村工作心得3
駐村工作心得和感悟篇三
去年10月,我被選派到單位扶貧掛鉤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這一年,感觸頗多,但收獲更多。
扶貧工作是艱辛的。我所駐的村屬苗族彝族村,村委會所在地海拔高達2540米,很多村民居住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上,交通閉塞,氣候惡劣,資源匱乏,群眾文化素質低,經濟收入薄,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要在兩年內完成“九有一降”、“兩不愁三保障”、“五有一超一受益”的脫貧出列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剛來到村上的第二天,鎮里就召開脫貧攻堅“百日會戰”安排部署會,來不及歇腳喘氣、來不及熟悉業務,馬上就投入戰斗。時間緊迫,只得連夜找來資料學習相關工作要求,制定“作戰”方案。會議的第二天,一大早便提著文件袋和干糧,挨家挨戶調查走訪,收集第一手資料。
在這里,扶貧隊員既是惠民政策的宣傳員,又是做好民情的記錄員,還要做脫貧規劃的起草者、脫貧措施的落實者。工作中有時把群眾當老師,學習他們的生活習俗、生產技能,有時又把群眾當學生,給他們講解扶貧政策、辦事流程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扶貧工作是實實在在的艱辛。
我駐在的扶貧村,無水無電無網和吃泡面是常有之事。每到夜幕降臨,村干部們都各自回家了,整個村委小院只亮著我這一盞孤零零的燈,很是寂靜,到是那些渴望燈光的蚊蟲很是熱鬧,不時撲打著窗玻璃,爭著要來與我做伴,頗有幾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每當這時候,書即是的陪伴,正好給了自己充裕的學習空間,無人打擾,獨享靜怡,這也是扶貧的一種情趣。
人們都說“家是世上最美的港灣”,我下鄉駐村時,第二個孩子離預產期尚不足兩月,孩子就出生在我駐村扶貧的“百日會戰”期間,妻子坐月子也沒能好好陪護。每當家庭和工作不能兩全時,心里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著我,貧困群眾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著,我必須得回到崗位。相比貧困群眾的苦,我這點小苦又算得了什么。我告誡自己,像我這樣處境的人肯定不止一個,別人能堅持,我當然也能,并且必須能,因為我是一名黨員,一名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扶貧工作是辛酸的,扶貧工作是幸福的。在調查走訪中,發現一些貧困戶住房破舊,門外一片泥濘,小豬在院里不停尋找食物,迎面撲來陣陣畜糞的惡臭,屋里狹小臟亂,光線昏暗,土灶上的鍋具附著厚厚的草木灰……看到這樣的情景,心情瞬間沉重。在扶貧過程中,通過溝通交流后,利用國家的政策引導,鼓勵有勞動力者外出務工,不能外出者扶持他們發展產值較高的種植和養殖。再通過農危改或易地搬遷項目,幫助他們建起了磚混結構的安全穩固住房。當看到貧困群眾住進了安全舒適的鋼筋水泥房子,坐上了沙發,看上了電視,喝著清涼甘甜的自來水時,當看到牧人趕著牛羊,哼著小調,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時,當老大爺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感謝同志,感謝共產黨”時,我感覺人生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溫暖。此時,付出再多的辛勞都是值得的,因為收獲大于了付出。
一年的忙碌,一年的陶怡,一年的感悟,一年的收獲。這段經歷豐富了我的生活,自己更是得到了歷練,眼界更加開闊,心智更加成熟,這將是我這輩子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記憶。
駐村工作心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