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只揀兒童多處行課文教案篇一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體會聯想的作用。
2.學會“頤”“匣”“紐”“旺”“肢”5個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無隙地”等13個詞語的意思。
3.領會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時代,努力學習和鍛煉身體。
重點:分辨課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體會聯想的作用。
難點: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錄音、燈片。
3課時。
1.自學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2)討論:按地點的轉換來寫。
①找出課文中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路過頤和園,知春亭畔,玉瀾堂。)
②給課文分段。
(3)
讀課文,通過或聯系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帶點的字。
頤和園:左邊不是“巨”,“”有7筆,書空。
(2)讀準帶點的字。魔術匣(xiá)子。
(3)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極多。
座無隙地:隙,空隙,空閑。全坐滿了,沒有一點空的地方。
4.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1、2題。
(2)朗讀課文。
深入學習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聯想。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錄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用“”劃出聯想,用“——”標出見聞。全班討論、交流。
(3)自由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交流,說說理由,品讀,體會。(特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驚嘆不已。)
(4)理解兩句詩的意思:①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先解釋:“解”“何在”“揀”的意思,再說說自己對兩句詩的理解。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聯想的句子。(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
理解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滿了活力。)
(2)這一段還怎樣寫兒童的神態動作?找出來讀讀議議。
3.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找出聯想的句子,反復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2)熟讀第6自然段。
(3)為什么說“花也和兒童一樣”?
4.總結。
(1)配樂朗讀課文。
(2)完成作業本上第3題。
1.學習課文第四段,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練習。
1.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2)把“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這個雙重否定句換一種說法。
(3)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
2.領會中心,全文總結
(1)完成課后第3題,領會文章中心思想。
①這篇課文重點寫春還是寫兒童?(兩者都寫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2)放重點段朗讀錄音,訓練朗讀。
3.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第4、5題。
(2)選做題:作業本上第6題。
教學后記:
只揀兒童多處行課文教案篇二
本課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滿活力的兒童,表現了兒童活潑可愛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喜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9個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冰心奶奶為什么說“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領會冰心奶奶為什么把古詩改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體會她眼中兒童的特點。
生字卡、朗讀配樂、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畫面引入,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游玩呢?
2、同學互相交流游玩的圖片或錄像,說說在游玩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二、出示課題,據題質疑
1、齊讀課題,簡介作者。
2、質疑:“只揀兒童多處行”是什么意思?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兒童多處”指哪些地方?“我”為什么要“只揀兒童多處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課文,可朗讀,可默讀,也可幾個同學合作朗讀。要求把課文多讀幾遍,讀準確,讀通順。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初步討論疑難問題。
3、評價學生的讀書效果,梳理學生的疑難問題。
四、學習生字、新詞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導識記字形。
重點引導:匣(書寫時先寫橫,再寫“甲”,最后豎折。)
聚(下部中間一筆是“丨”,不要寫成“亅”。)
隙(注意右邊上中下三部分對正。)
3、認讀新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大概 匆匆 海棠 樹梢 釋放
感召 旺盛 聚精會神 渾身解數
五、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后匯報:可分為幾個部分?用“‖”標出來。
第一段(1—2):講“我”看見許多孩子從頤和園出來。
第二段(3—8):講“我”在頤和園內看到了許多像春天般充滿活力的兒童。
第三段(9):講兒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生氣,是永遠的“春天”。
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讀1、2節,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指名說說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3、匯報:
生1:我從“成千盈百”“擠”“一群接著一群”體會到孩子的多。
生2:我從“鬧嚷嚷”“擠了出來”“飛涌出”知道這些孩子很興奮,看出他們可愛的特點。
生3:我從“小天使”一詞看出作者很喜歡這些孩子。
4、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意思。
七、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一、復習
1、抽讀生字詞。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二、細讀感悟,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3至第8自然段。
1、默讀,看看作者跟著兒童的足跡到了哪些地方,在書上做記號。(1.知春亭畔。2.去玉瀾堂的路上。3.玉瀾堂的院落里。)
2、找出描寫兒童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冰心奶奶眼中兒童的特點。
①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孩子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
②討論、匯報:從這些描寫看出孩子的什么特點?(活潑、可愛。)
③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
④朗讀3—7節。(個別讀、小組輪讀。)
3、學習第8自然段。
(1)指名朗讀,思考:作者贊美的僅僅是春天的花朵嗎?她到底想贊美什么?為什么說“別人看著也快樂”?
(2)討論交流。
①因為在春天里,花兒和兒童一樣,生機勃勃,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所以讓“別人看著也快樂”。
②作者借贊美春天的花朵,來贊美生機勃勃的兒童。
(二)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齊讀。
(2)思考:春游的時候為什么要“只揀兒童多處行”?
從作者改詩句這句看出作者是什么感情?
(3)討論、匯報。
①因為兒童像春天般生機勃勃,他們就像快樂的、流動的音符,到哪兒就會給那兒帶來生機和快樂,跟著他們的足跡就能找到春天。
②從作者改詩句,并跟著兒童的足跡游園,可以看出她對兒童的喜愛。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小結文章寫作特點。(描寫人物注意群體、個體結合等。)
2、以“冰心奶奶,我想對您說”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或寫話訓練。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