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揚州游記作文200字 揚州游記作文500字篇一
在我們到達揚州的第一站就是揚州有名的何園。何園的門口有著其他省市的小記者們,可熱鬧啦!在何園的門口有這幾這個大字“晚清第一園”。所有參觀出來的游客都紛紛贊嘆這美麗動人的何園!我們聽了也迫不及待地進入了何園,去感受其中動人的景象!
在何園里我們聽著導游給我們的介紹,看著何園的花花草草,我們知道了一些關(guān)于何園的故事。,原來何園是一位名人為了母親而建造的,讓我們感受到一位孝子的偉大作為,里面許多的樓宇長庭都有何園主人以及他母親的照片,許許多多的晚清物品真的得很漂亮??粗@一切一切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主人對母親的孝心是多么的偉大啊!正是這些永不磨滅的中華魂流傳著,讓世人都秉承孝為先的傳統(tǒng)理念。就這樣我們感動著﹑開心著走出了何園。(何園寫得盡管不具體,但有特色,也把“孝”的意義寫出來了,有內(nèi)涵了。)
緊接著老師又安排我們參加了在瘦西湖舉行的“蘇、浙、魯、豫、皖”(這地方用頓號,不用逗號。)千名小記者著相聚揚州園林活動。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最后我們游覽了揚州瘦西湖,看到了聞名全世界的揚州瘦西湖特有風景,知道了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含義所在。領(lǐng)略了當初隋煬帝楊廣為什么開出堪稱世界奇跡的京杭大運河的原因。
通過這次游覽揚州園林的經(jīng)歷,讓我知道了百事孝為先的道理,也讓我領(lǐng)略了美麗絕倫的揚州瘦西湖,獲得了很多知識!
揚州游記作文200字 揚州游記作文500字篇二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古人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可見人生樂事,莫過于此。
揚州風景甚多。然瘦西湖之柔麗,大明寺之禪靜,大運河之滄桑,個園、何園之精巧,不是去不逢春,便是堂皇奢侈,自是不值一提。獨史公祠之簡樸渾厚深合我心。
一進正門,見兩邊各植一棵古銀杏,皆乾隆年間所栽。如今巨樹如蓋,遮天蔽日。另有樹林環(huán)繞,濃蔭罩地。四圍走廊里列著前人所書石碑,或草或行,字大如斗,劍拔弩張,含勢欲飛,更襯得此祠氣宇森森。中間一條筆直的青石板路通向史公可法的`饗堂,堂廡特大,供著史公的干漆塑像,長須飄拂,目光凜然,扁上寫著“氣壯山河”四個大字。
當年闖王攻進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此時江南半壁江山尚未淪陷,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繼位,史稱南明。然新帝一繼位,非但不思收復中原河山以報君父之仇,反而下旨大選美女,終日喝酒,以供一人之淫樂。自古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馬士英、阮大鋮等佞臣賣官鬻爵,黨同伐異,而此時清軍一路南下,駐兵淮河,所過城池大多不戰(zhàn)而降。史公大懼,屢次勸諫昏君佞臣應(yīng)當團結(jié)一致,國家此時危若累卵,當以重兵鎮(zhèn)守揚州城。揚州乃江北重鎮(zhèn),地處江淮,若揚州城破,北部防線一失,京師(南京)難守。然屢諫屢敗,昏君嫌他啰嗦,升他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派他去守揚州,卻只給他三千兵馬。史公乃忠烈之人,明知此去必敗無疑,死路一條,依舊慨然而行。后來有支援軍到來,又多了四千人。
其時,寧南侯左良玉駐兵武昌,擁兵七十萬,大軍沿江奔京師而來欲與馬士英爭權(quán)。此時史公向京師乞求援兵鎮(zhèn)守揚州,馬士英正提兵對付左良玉,說道:“但言守淮者斬!我等寧可死于清人之手也不死于左良玉之手。”自是顧己私利,公頹然而返。如是數(shù)次往返求援卻無一次成功。
一日,行至燕子磯頭,放眼但見江水悠悠,衰柳長堤,殘陽似血,想到山河破碎卻無中興之君,大好河山陷入異族之手;又想起母親年老無依,自己整日為國事忙碌無瑕侍奉,境況凄楚。霎時間,憂傷、悲憤、憐憫自責諸情一齊涌上心頭,不禁悲從中來,淚下潸然,賦詩一首:來京不面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清淚,滴滴沉江底。隨后含痛而別徑回揚州城去。
清軍二十萬大軍南下,兵分三路。其中東路十萬精兵由和碩豫親王多鐸率領(lǐng),攻打揚州。在攻城前幾日,甘肅總兵帶了一支四千人的散兵投了史公。
一日,史公與總兵登上城頭眺望,見清軍已把揚州城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如鐵桶一般,旌旗蔽日,甲胄生光,軍勢甚盛,總兵心下大駭,遂有降意。然區(qū)區(qū)四千兵,便降了也必不得重用,若能說動史可法同降,則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便趁機游說史公,公嚴詞拒絕,想到城里兵力本已單薄,若再內(nèi)斗,必不攻自破,遂慨然道:“我誓與此城共存亡,公等欲何為?如欲富貴請自便也!”是日總兵引四千兵縋城而出,降了清軍。
多鐸早已盡知城中虛實,屢勸史公降,公毀書斬使,誓死不降。史公祠中有史公《復多爾袞書》,一字一句讀來,浩然之氣躍然紙上。
史公知勢不可為,乃召副將劉德威,囑咐他一旦城破便殺死自己,以成全自己殉國的大節(jié)。德威慨然任之。公成婚多年膝下無子,妻屢次勸他納妾,他總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志卻之。此時收劉德威為螟蛉義子,并寫信告訴母親將其載入族譜。
揚州城一日之間便被攻破,清軍大肆殺人放火以泄憤。史公與諸將正突圍,見親兵與百姓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想到自己上不能衛(wèi)山川,下不能救百姓,心下痛絕。乃振衣當風,挺劍傲立,朗聲道:“我史閣部也!”
清兵圍擁著他來到多鐸賬下,多鐸以先生之禮呼之,勸其投降。公凜然道:“吾國家重臣,絕無歸降之心,恨不早死追隨先帝于九泉之下。今既被執(zhí),但求速死,別無多言?!倍噼I見此,知事不可為,乃殺之。后人將其衣冠冢葬于梅花嶺上。
在史公去世后幾年,不斷有義軍冒充他。漸漸地,連清人也開始懷疑了。吳中孫兆奎起義抗清被執(zhí),洪承疇和他相識,問:“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jīng)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原來洪承疇于崇禎年間與清軍戰(zhàn)于松山,大敗降清。崇禎卻以為他為國殉難,設(shè)壇哭祭。
至清乾隆帝為史公修祠廟,褒慰忠魂,告訴臣子當學史公為國盡忠,不能學洪承疇。
古人不以成敗論英雄,只論是非。如史公者,事雖不成,忠義氣節(jié)浩然長存,享廟千秋。今抗戰(zhàn)勝利悠悠七十年矣,一時多少豪杰,舍生忘死,保衛(wèi)山川,而今遺老盡矣。予有感于斯,懷古吊今,因作是文焉!